林琳
摘要:書面表達的教學,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是很多教師感到棘手的問題。筆者就如何強化書面表達的教學,闡述自己的觀點和主張。
關鍵詞:課文教學;書面表達;學生閱讀;寫作激情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5-069-1
一、課文教學應和書面表達訓練結合起來
書面表達訓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定要把學習語言基礎知識作為提高學生運用英語能力的前提。我從高一年級起,就強調(diào)記憶單詞的重要性。課堂教學中,我舍得擠出時間對學生的單詞進行多種形式的應用和考核,如采取朗讀、競賽、游戲等方式。目的是使學生明白:足夠的詞匯量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起初,要求學生能默寫或聽寫生詞;隨著課堂教學的推進,為了鼓勵學生多記單詞,活記單詞,就創(chuàng)設出一些簡單情景,讓學生運用所學的單詞進行寫話練習,培養(yǎng)學生自覺運用單詞的習慣。
書面表達注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因此,課文教學中應注意語言的實踐。學完一篇課文后,讓學生敘述課文內(nèi)容。敘述課文有別于背誦,它要求學生盡量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語言。如學完《項鏈》一課后,讓學生復述課文,然后要求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續(xù)寫課文;還可以自己寫一些小故事。這樣的練習,學生們經(jīng)過課前準備,效果很好。除此之外,也要求學生用課文中出現(xiàn)的詞組造句,反復操練。以課文中的語法規(guī)則及基本句型為基礎,進行大量的句型轉換、句子改錯或段落改錯練習,提高了學生識別錯誤的能力。平時教學中,我要求學生每天至少寫出5句話,由易到難,定期抽查、評講,寫得較好的同學,我及時在班組進行表揚,學生的熱情很高。經(jīng)過半學期的嚴格訓練,他們已經(jīng)能寫出比較規(guī)范的句子??梢哉f,他們這時已具備了初步寫作的能力。
二、鼓勵學生閱讀
閱讀和寫作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在學生掌握了一定數(shù)量的詞匯并學習一些基本語法的同時,要鼓勵學生進行多方位的閱讀,提高對英語的實際感知水平。國外不少語言學、心理學專家(如卡魯爾)認為,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會隨著語言在有意義的情景中的使用而得到發(fā)展。學生的說話能力或閱讀能力可以成為向寫作能力過渡的橋梁,他們的書面表達所運用的語言很多是通過閱讀吸收的。閱讀既有朗讀又有默讀,我每天都要學生朗讀,培養(yǎng)他們的說話能力。閱讀中要求學生注意觀察文章中的詞形變化,句法及語法上的規(guī)則,做到心中有數(shù),以避免自己在動手寫作中出現(xiàn)錯誤。有不少學生深有感觸地說,經(jīng)過有規(guī)律的朗讀、默讀,他們嘗到了甜頭,豐富了知識,同時也想通過寫作表述自己。我還經(jīng)常和他們一起討論讀過的東西,領會這些短文中的表達方式,讓他們練一練,然后對他們的作文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如在一次遠足后,就有不少學生寫出作文給我看,他們說讓我通過他們的作文和他們一起分享快樂。還有的學生堅持用英語記日記,篇幅有長有短,定期給我?guī)椭麄冃薷?。通過閱讀,學生們掌握了許多詞組,了解英語和漢語在表達時的異同,提高參與寫作的意識,還增長了知識。
三、在寫作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熱情
在閱讀的同時,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是很有必要的。高一階段的寫作不同于高三階段,所以只要學生能用英語表達一些簡單的情節(jié)就應該予以肯定。寫作前,給學生提供多種形式的范文,說明這些文體的寫作要求,如日記、書信、通知等的書寫格式,對他們進行一些必要的提示,如正確的單詞拼寫、句型的使用以及恰當?shù)剡\用習慣用語等。寫作中,我要求學生務必使用自己最有把握的句型,一氣呵成,盡量在短時間內(nèi)寫出短文,同時力求做到不遺漏要點,使文章條理清楚。然后進行修改。修改要著重于作文的內(nèi)容:適當?shù)奶碓~加字,使意義更明確;改換用詞,使表達更為精確;正確地使用必要的關聯(lián)詞,副詞等,使文章成為一個整體。還要檢查句子之間有無矛盾之處,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技能,我經(jīng)常性地將一些好學生的“作品”在班級進行“出版”,以刺激學生的寫作激情。很多學生看到自己的作品有機會被“出版”時,他們就會覺得寫作文不是強人所難,而是一種愉快的活動。在寫作過程中,我鼓勵學生提問,他們不明白的東西,或是覺得難以表達的句子提出后,我有意識地啟發(fā)學生用所學過的句型或短語從多角度進行表達,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和想象能力。寫作的積極性和自覺性的提高會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要寫出更高水平的作文的欲望。
四、重視學生作文的批改
書面表達是考核學生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不經(jīng)過扎實的訓練,要在短時間內(nèi)完成這一任務,是難以奏效的。過去有英語教師總是抱怨說,學生的書面表達錯誤太多,批改任務過重,教師在批改時,往往只注意學生的機械性的錯誤,然而學生照樣會犯同樣的錯誤,進步很不明顯,另外,很多學生喜歡一次性地完成作文,不喜歡修改或重寫。對于這些問題,我覺得應該這樣做:
批改學生作文,不能僅僅停留在打分數(shù)上。在評講書面表達時,我通常將學生所犯的具有典型性的錯誤摘錄出來,寫在黑板上或打印出來,指導學生自己進行相互批改。針對學生所犯的有關情態(tài)動詞或時態(tài)不一致方面的錯誤,我編了一些有錯誤的短句。學生對短句改錯練習很感興趣,他們積極思維,踴躍發(fā)言,充分發(fā)揮集體的力量找出錯誤并進行修改。這樣做可以一舉兩得:他們既鍛煉了短文改錯的能力,又能因為錯誤比較集中,印象深刻,在以后的書寫中,他們就可以有意識地注意避免犯這樣的錯誤。我作了統(tǒng)計,在經(jīng)過這樣的評講后,64%的學生很少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要使學生認識到一篇作文往往要“揣摩中求嚴謹”,反復修改,才可能成為優(yōu)秀之作。這就要在整個寫作過程中仔細地反復審讀和修改自己的作文,同時對照所提供的材料,查一下有無多寫或少寫的內(nèi)容,凡是多余的詞、詞組、句子或與材料無關的內(nèi)容一律去掉。養(yǎng)成這種習慣后,犯錯誤的機會就會大大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