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維
摘要:“以輸出為驅動”理論在語言教學過程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尤其是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必須要積極加強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本文對以輸出為驅動的網絡化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策略進行分析和探討,旨在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水平。
關鍵詞:以輸出為驅動;大學英語;網絡化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2(c)-0000-00
語言輸入對大學生英語學習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語言輸入指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閱讀大量的詞匯以及進行大量的聽力訓練,通過這些學習,可以使得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從某種程度來講,語言輸入和輸出是兩個相對的過程,有語言輸入才有語言輸出,但是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都是被動接受各種信息的,這種被動學習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很大的影響。英語應用能力是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尤其是在當前社會中,對英語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但同時對英語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加強對學生的實踐教育,是很多高校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思考的重要課題。以語言輸出為驅動的教學是語言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使得學生可以對自己的英語實踐能力進行鍛煉,從而提高英語表達水平,比如通過長期的口語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使得學生成為綜合型人才。
一、當前大學英語的教學存在的問題
大學英語是一門備受關注的學科,因為國際化交流逐漸增多,對學生的大學英語應用能力要求越來越高,為了要能夠順利地溝通和交流,必須要加強大學英語應用能力的提升,比如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閱讀能力、翻譯能力等。英語是一門常見的外語語種,雖然在當前的素質教育過程中所占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依舊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以應試教育為主
我國的母語是漢語,英語作為一種外來語,學生對這種語言的掌握程度不夠,因此在學習的時候也很容易受到傳統(tǒng)漢語教學的影響,在這種母語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教學也以應試教育為主,使得很多學生在學習中為了得到高分而進行學習,這種應試教育模式讓學生成為高分低能的學生,對英語文化內涵的了解不夠,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
(二)英語課堂比較沉悶
很多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也只是單純的理論化教育,對大學英語文化以及大學英語的實踐用法講解不多,所以使得很多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接觸不到大學英語文化的本質。而且在英語課堂上,氣氛不夠活躍,教師也很少進行相應的情境設置,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在大學英語課堂上延續(xù),使得大學英語課堂變得枯燥乏味,學生也只是按部就班地對各種語法知識、單詞等進行記憶,漸漸地讓學生對課堂失去了興趣。
(三)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對新技術的應用不夠
在信息技術時代,教育要逐漸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與各種新技術進行融合,才能有效提高教學水平。比如多媒體技術、計算機技術等,都是教學過程中的常用技術類型。在互聯(lián)網基礎上產生了很多新技術,比如多媒體技術、新媒體技術等,這些都可以成為教學過程中的輔助手段,比如多媒體教學更是一種豐富、生動、形象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的調動有很大幫助,比如一些音樂、圖片等,都可以作為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素材,但是當前很多教師在進行大學英語教學的時候很少結合這些多媒體,忽略了大學英語教學的生動性和形象性。
二、以輸出為驅動的網絡化大學英語后續(xù)課程建設策略
(一)開設特色鮮明的后續(xù)課程
大學英語后續(xù)課程是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建設的一部分, 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應該要對現(xiàn)有的課程體系進行完善,在英語基礎教學的基礎上,應該要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培養(yǎng),課堂教學過程中主要是對學生的英語基礎能力進行培養(yǎng)的,比如一些詞匯訓練、聽力練習等,但真正要讓學生學會應用英語,則必須要通過一些后續(xù)課程的培養(yǎng),在未來的教育過程中,應該要將大學英語的后續(xù)課程分成四類,分別是語言技能類、 語言應用類、 語言文化類、專業(yè)英語。這種設計方式可以很好地滿足時代的需要,可以對傳統(tǒng)英語教學過程中的基礎課程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彌補,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培養(yǎng),并且能夠滿足學生在語言輸出方面的需求,提高他們的英語應用能力。
(二)借助網絡資源提高課堂趣味性
大學英語與其他文科類課程不同,這門課程更注重對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的提升,更注重對學生的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在以輸出為驅動的教學理論中,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進行激發(fā),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對英語學習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并且能夠從英語后續(xù)課程中學到更多的實踐經驗。對此,在大學英語后續(xù)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應該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采用新技術和生動有趣的資源進行教學。加強課堂情境的設置可以使得課堂氛圍更加和諧,能夠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對英語課堂的興趣。比如在進行英語文化教育的時候,對課堂教學的目標進行梳理,并且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教學,讓學生能夠加強對英語文化內涵的理解,從而有助于翻譯過程中進行更準確的翻譯。教師可以采用電影教育的方式,為學生播放一些電影作品,這些電影中也體現(xiàn)了豐富的英美文化內涵,同時很多電影也是由一些文學作品改編而來的,在電影中體現(xiàn)了當?shù)氐娜宋娘L情和歷史背景,所以利用這些內容可以對英美文化內涵有很好地展示,而且這種方法也避免了單純的理論講解。通過這些作品的觀賞,學生可以對一些日常的表達方式有所了解,并且能夠結合劇中的翻譯以及漢語文化,對語言翻譯進行深化,寓教于樂,使得學生在放松的過程中也能加強學習。為了對教學進行延伸和拓展,在觀看電影之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開拓自己的思維,對電影中的橋段進行改編和表演,這個表演的過程也是學生對大學英語文化進行理解的過程,從而可以加強學生對英語文化的理解,有助于學生提高自己的英語實踐水平。
(三)利用網絡平臺加強英語后續(xù)課程教育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課程,實踐教育比理論教育更為重要,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課堂教育的時間有限,應該要加強延伸教育,在大學英語后續(xù)課程不斷完善建立的基礎上,應該要加強課后的實踐教育。互聯(lián)網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大學英語后續(xù)課程的教學提供了一定的基礎,各種網絡媒體也成為教學的工具,在大學英語教育過程中應該要對多媒體資源對各種教材資源進行整合,從而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更多豐富的素材。比如,在課后教師應該要給大學生布置相應的作業(yè),如規(guī)定大學生要通過觀看電影、閱讀文學作品等方式,加強自主學習的力度,同時,教會學生從電影字幕以及各種文學名著中累積詞匯量,盡量克服英語口語對話過程中的詞匯恐懼,能夠以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進行閱讀以及口語學習。再比如當前很多學校開設的計算機網絡學習平臺是結合網絡加強學生英語口語訓練的一個重要平臺,能夠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除了課堂上安排的上機課程之外,學生也可以自行安排上機時間,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口語訓練,教師也可以利用遠程網絡教育平臺,對學生進行遠程教育,在遠程教育模式中,學生的學習時間變得更加靈活,教師通過對學生的引導和啟發(fā),為學生留下足夠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機會。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英語教學受到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傳統(tǒng)的英語基礎課程教育遠遠不夠,在教學過程中還應該要對英語課程進行拓展,加強對英語后續(xù)課程體系的建立,并且在后續(xù)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要借助網絡平臺,以語言輸出為基本理論,加強對各種新技術和互聯(lián)網資源的應用,對學生進行更加全面的鍛煉。
參考文獻
[1] 章于紅.以輸出為驅動的網絡化大學英語后續(xù)課程建設[J].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4(09)
[2] 黃禧鳳.基于輸出驅動的大學英語工具性需求后續(xù)課程設置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05)
[3] 岳云.以輸出為驅動的合作學習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J].英語教師,2015(12)
[4] 顧秀玲,徐玉紅,李晶.以輸出驅動為導向 提高大學英語教學的實用性[J].大慶社會科學,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