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兆娜
摘 要:大學生需要全面健康發(fā)展,則包括生理和心理以及信仰的健康和完善,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注重其教育性,忽略了受教者的心理層面,往往達不到想要的效果,將心理咨詢應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從心理層面對受教者進行剖析,選擇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內(nèi)容,這有利于學生自我接納,塑造健全人格,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發(fā)展觀。
關鍵詞:心理咨詢;思想政治;作用
一、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聯(lián)系
二者的工作對象一致,都是學生;二者的最終目的一致,都是為了學生更好地發(fā)展,使其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塑造健康完整的人格,更好地適應社會,并發(fā)揮自己的價值,有所建樹;二者都遵循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原則,在問題的處理和分析上,都以引導學生為主。
二、心理咨詢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區(qū)別
(一)立場不同
心理健康教育或者心理咨詢,是解決來訪者的心理問題,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解決受教者的理想信念問題,二者對于工作對象的稱呼不同,也顯示出了二者的工作主線和方法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或者心理咨詢,對工作對象稱之為“來訪者”或“求助者”,表明心理老師或者咨詢師是幫助對方解決實際困擾自己的心理問題,心理老師或者咨詢師與學生是平等關系或咨助關系;思想政治教育對工作對象稱之為“學生”,其理論基礎為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思政教師對學生具有價值導向作用。
(二)基本原則不同
作為一名心理咨詢師,其政治理論基礎比較欠缺,在做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往往只強調(diào)其內(nèi)心世界的真實性,注重來訪者的內(nèi)心層面的問題解決,采用傾聽、宣泄、自我暴露等治療技術,建立平等咨訪關系,有效的咨訪關系有助于增強相互之間的信任感,有利于解決來訪者的心理問題。對于個別的案例,在咨詢過程中往往會引導其說出心里的真實想法,但咨詢師不做道德評判,且一般不會給予指定性的意見。
心理咨詢有其應遵守的原則,包括保密原則、客觀立場原則、專業(yè)能力限定原則、時間及感情限定原則、“來者不拒、去者不追”原則、重大決定延期的原則。也就是說,心理咨詢的談話內(nèi)容是保密的,尊重來訪者的個人隱私,咨詢師在咨詢過程中保持中立原則,不對來訪者進行批評教育,除心理問題以外的情況不予以解決,并且心理咨詢有一定的時間限制,咨詢師與來訪者的關系只限于心理咨詢室內(nèi),除此之外任何的要求,都應拒絕,在咨詢師進行咨詢服務時,如果來訪者有任何的不滿意,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意愿選擇中斷咨詢,一旦認可心理咨詢師,那么咨詢師將積極的提供可能的幫助,遇到重大決定難以抉擇時,咨詢師往往不做選擇,而是告知來訪者在其情緒穩(wěn)定之后自行做決定。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高校中,主要體現(xiàn)在輔導員及班主任身上,以及思想政治方面的任課教師。輔導員對于學生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學風建設督導、誠信教育、軍事理論及訓練、就業(yè)指導、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黨團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任課教師多數(shù)從理論知識層面給予教導。如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是以班級、課堂為單位,進行批量教育。這從某種程度上,增強了效率,達到了成果推廣,比心理咨詢受教面廣,而且,思想政治教育為所有人所接受,沒有觀念的限制,心理咨詢目前并沒有做到全覆蓋,學生的認可度不高。
思想政治工作遵循的是以人為本的原則、目的性和導向性原則、激勵性和示范性原則、層次性和針對性原則、真實性和情感性原則、疏導性和及時性原則。也就是說,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教育者需要以學生為主,通過對不同時期的受教者,進行不同內(nèi)容的思想教育,培養(yǎng)其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對于受教者不符合道德及規(guī)章制度的行為與言語加以批評和指正,學生敬重教師,教師尊重學生,為了保證良好的信息溝通,二者應該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建立更親切的關系,對于個別學生的特殊問題采用針對性方法,忌千篇一律。
(三)工作環(huán)境不同
心理咨詢往往選擇安靜、舒適的獨立空間進行,這對于來訪者剖析自己,分享自己的隱私有良好的保護作用,一般有專門的心理咨詢室。來訪者可以選擇個體咨詢或者家庭治療,也可以選擇團體輔導的形式,同時還可以選擇信任的咨詢師,或者更換咨詢師,采用的是雙方自愿原則。工作過程中,現(xiàn)場氛圍比較和諧,來訪者可以暢所欲言,不需要有任何的顧及,但是最終問題解決的方案,需要來訪者自己選擇,咨詢師只起到引導和啟發(fā)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般是在課堂或者班級,也有個別輔導,工作環(huán)境往往比較復雜,教育者與受教者一般是固定的。課堂教育的話,教育者的內(nèi)容并不是根據(jù)某個人所設定,而是根據(jù)多數(shù)人的水平以及課本大綱,并非雙方自愿;個別輔導時,受教者在談話過程中,往往需要進行思考,教育者會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或知識面給予受教者答案,也會帶領受教者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受教者可以在此過程中得到清楚明了的解決方案。
三、心理咨詢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實施的難點
學生及教師對心理咨詢的認識存在誤區(qū)及偏差,認為只有嚴重心理問題的人需要進行心理咨詢及治療,往往忽視了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心理問題,只是每個人的自我調(diào)試能力不同,導致個別人需要咨詢師的幫助才能度過或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
輔導員經(jīng)常需要在心理工作者和思政工作者的兩個角色中切換,既要了解學生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又要對其進行正確的思想教育。但是學生內(nèi)心世界的真實想法往往與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相悖,在這個時候,輔導員往往難以決定是以咨詢師自居還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居。
心理咨詢關注學生的自主性,多元發(fā)展,提倡“助人自助”,希望經(jīng)過有效的對話,可以幫助來訪者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可以自己進行心理調(diào)適并自行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這種看似“放任”型的教育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很難運用,思政工作有明確的規(guī)章制度,并且希望受教者按照所學知識,走正確的道路,阻礙了學生的多元價值發(fā)展,缺乏創(chuàng)造性。而心理咨詢不批判的中立原則,導致很多時候來訪者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沒有倫理道德或者法律法規(guī)上的正確性判斷,咨詢師一味的傾聽會導致部分來訪者變本加厲,在解決完心理問題之后又產(chǎn)生現(xiàn)實生活中的準則問題。
四、心理咨詢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
二者可以選擇各自的優(yōu)勢進行工作。首先通過心理咨詢建立有效平等的咨訪關系,通過對話,發(fā)現(xiàn)學生的內(nèi)在問題,通過解決調(diào)試內(nèi)在心理問題,從而有效的達到教育目的,適時的將思政理念教授給來訪者,既起到引導作用,也起到指導和教育作用。
案例分析:學生A,多次辱罵宿舍同學,并違反學校規(guī)章制度,曠課遲到。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及結果:通過側(cè)面了解,將事情的情況掌握清楚,與A進行單獨對話,首先告知其所犯錯誤,一是辱罵同學違法學校的相關規(guī)定,二是告知其曠課將會受到處分,耐心的引導其正確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并按時上課,保證出勤,輔導員還積極的幫助A與班級的干部建立關系,鼓勵其積極參加集體活動。輔導員的關心及鼓勵會在一定程度上對A起到影響,在接下來的學習生活中,A的情況有所改善。
(2)心理咨詢的過程及結果:通過與A建立良好的咨訪關系,了解情況,搜集資料,發(fā)現(xiàn)A之所以辱罵同學、曠課遲到,與父母對A的關注度過低有關,A隨母親與繼父組成家庭,母親與繼父的所有心思都放在二人的孩子身上,忽略了A的感受,A只能通過極端的行為引起父母的關注,長此以往形成了孤僻、敏感的性格,并習慣與權威抗衡。在了解到這些情況之后,幫助A解決其心理問題,接納自己,培養(yǎng)其自信心,解決其人際交往障礙。幾次的心理咨詢,A的情況有所改善。
以上,不同的教育模式都會使A產(chǎn)生改變,并有所改善,但是輔導員的做法沒有了解到引發(fā)A一系列行為的根本原因,并沒有真正解決A的問題;心理咨詢師則認識到A的內(nèi)心世界,但是忽略了思想教育,沒有達到嚴肅校紀教育本人的目的。如果二者有效的結合起來,則既幫助A塑造健全人格,也引導A走上正確的思想道路,完成學業(yè),在今后的道路上發(fā)展自我,完善自我。
將心理咨詢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強了思政工作的實效性和有效性,思政工作中引入心理咨詢的方法和原則,可以為更好地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學生服務。健康的心理素質(zhì)是大學生成長的基礎,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離不開心理健康及正確的理想和信念。
[參考文獻]
[1]侯曉華.論心理咨詢技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運用及作用[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1-46.
[2]鄭永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單位:天津師范大學津沽學院,天津 300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