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薈
摘 要:近些年,中國流行樂壇掀起了一股強烈的“中國風”,不少原創(chuàng)音樂人創(chuàng)作出了許多加入了中國民族特色文化元素的流行音樂作品。其中,無論是音樂的文化內(nèi)涵還是音樂元素的使用方式,都讓人覺得耳目一新。本文將通過對一些流行歌曲的賞析研究,概括出四種中國流行音樂吸收民族文化元素的方式。
關鍵詞:流行音樂 民族元素 “中國風”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6-0261-01
簡潔的語言、易記的旋律、活潑的節(jié)奏、貼近人們的生活情景和具有濃厚的時代氣息這些特點,使得流行音樂成為現(xiàn)代的一種最具傳播性的大眾化音樂。中國大陸的流行音樂在20世紀80年代后,隨著一代又一代音樂人的創(chuàng)作實踐,不斷有著新的流行音樂形式產(chǎn)生。尤其在跨入21世紀后,中國的流行音樂因為不斷加入了新的元素而變得色彩紛呈,其中流傳最廣的就屬融入了“中國風”元素的流行歌曲。通過考察,我們發(fā)現(xiàn)當下中國流行音樂吸收民族文化元素主要有如下幾種方式:
1 引用中國古典詩詞
闡述一首歌所要表達的感情和主旨,歌詞顯得尤為重要。中國的古典詩詞非常講究韻律,大多音樂感強。同時,無論是說家國情懷,還是兒女情思,古典詩詞往往具有將語言與情感一同濃縮的功能,表達出中國人含蓄內(nèi)斂、迂回曲折、動人婉轉(zhuǎn)的情感世界,這恰是當今諸多流行歌曲創(chuàng)作人所追求的一種境界。因此,許多音樂創(chuàng)作人大膽地采用拿來主義,直接挑選經(jīng)典的唐詩宋詞,譜上曲,用現(xiàn)代音樂來詮釋千古名篇。
王菲翻唱的《但愿人長久》的歌詞就是完全引用的我國北宋大詞人蘇軾的作品《水調(diào)歌頭》。蘇軾在這首詞中通過對月宮仙境的想象,在一種極富神秘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現(xiàn)自己曲折的人生體驗與認識。根據(jù)歌詞內(nèi)容,王菲在演唱中略略放松聲線,融入氣聲即似斷還續(xù)的縹緲稀聲,用其空靈的歌聲詮釋出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新境界。
臺灣女子組合SHE演唱的歌曲《長相思》中的說唱歌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最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笔沁\用了宋朝女詞人李清照的《聲聲慢》中的一部分。這樣的結(jié)合更增加了歌曲所要表現(xiàn)的悲傷落寞感。
2 應用中國戲曲唱腔
中國古老的戲劇文化歷史悠久,并且有著獨特的藝術韻味,但似乎并不能吸引現(xiàn)代年輕觀眾的目光。因此把戲曲的藝術韻味融合到音樂創(chuàng)作中逐漸也成為音樂創(chuàng)新的手段之一。
李玉剛的代表作《新貴妃醉酒》就是一首成功的流行京劇音樂。它的特色在于歌曲的前半部分是李玉剛清脆剛勁的男聲演唱,高潮部分“愛恨就在一瞬間,舉杯對月情似天,愛恨兩茫茫,問君何時戀?菊花臺倒影明月,誰知吾愛心中寒,醉在君王懷,夢回大唐愛”則展現(xiàn)出了李玉剛的拿手旦腔特色。歌曲將京劇唱腔與流行唱法巧妙地結(jié)合在一起,這種“雙聲”唱法極富韻味,深受人們的喜愛。
《天上掉下個林妹妹》是我國越劇《紅樓夢》中的著名選段,而零點樂隊卻演繹出了一個搖滾版的《天上掉下個林妹妹》。在重金屬的伴奏之下,主唱周小歐完全用普通話演唱這段著名越劇選段,與其對應的是字正腔圓地地道道的越劇女聲,兩者相結(jié)合為這首歌曲增添了別樣的風采。零點樂隊對于中國傳統(tǒng)戲劇別樣的處理方式,可以說是一種全新的嘗試與突破。
3 融合中國民族器樂
中國的民族器樂藝術源遠流長,很多流行音樂人會從民族器樂作品中尋找創(chuàng)作的靈感,在自己的音樂作品中加入民族器樂的元素,來凸顯自己的音樂風格。
周杰倫演唱的《東風破》就是根據(jù)古琵琶曲《東風破》改編而成。這首歌模仿古小調(diào)曲風,加入的主要樂器是琵琶和二胡。琵琶和二胡是中國的傳統(tǒng)民族樂器,琵琶的音色清脆、明亮,具有較強的穿透力;二胡的音色圓潤柔和,優(yōu)美動聽,近似人聲。兩者在歌曲中的結(jié)合深化強調(diào)了整首歌的情緒體驗,把歌曲所要表現(xiàn)的哀怨無奈之凄美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尤其中間和結(jié)尾處的兩段二胡獨奏,聽起來有微微傷懷的情緒,讓聽者很容易隨著音樂進入回憶世界中,引起無盡的惆悵和感慨。
魏晨的《少年游》也是一首典型的“中國風”流行歌曲,除了加入了中國戲曲元素,歌曲還在伴奏樂器中用到了民族樂器琵琶和笛子。笛子是中國民族樂隊中重要的旋律樂器,音色清亮活潑,表現(xiàn)力十分豐富,可以表達不同的情緒。在《少年游》中,悠揚的笛聲則表現(xiàn)出了歌曲復古而又活潑的音樂風格,笛子與琵琶的相輔相成,使得歌曲的曲風更加輕快陽光,似乎給聽者勾勒出了一個風流倜儻的少年形象。
4 運用中國民歌元素
我國地域遼闊,人口分布廣,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風土人情使得民歌種類繁多,蘊藏十分豐富。民歌具有獨特的藝術個性和魅力,一些經(jīng)典作品經(jīng)歷了時間的考驗,具有廣泛的的群眾基礎。因此,從民族聲樂作品中搜索創(chuàng)作與演唱的靈感,也逐漸成為流行音樂的重要選擇。
周筆暢演唱的《瀏陽河2008》就是以湖南經(jīng)典民歌《瀏陽河》為藍本的。歌曲的引子是《瀏陽河》的原唱著名歌手李谷一遙遠空蕩的天籟清唱,由此牽引出周筆暢婉轉(zhuǎn)悠揚的全歌部分。這首歌以R&B曲風為主,民歌與流行演繹結(jié)合,兩種唱法、兩種曲風巧妙地編織在一起,藉由全新編配成符合新時代氣息的流行歌曲。這類民歌改編的流行歌曲,既能呼喚年長者的時代記憶,又能使年輕的聽眾輕松地接受并傳唱,變相地實現(xiàn)了對民歌發(fā)展歷史的繼承和傳播。
鄭鈞將新疆民歌《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演繹成了搖滾版的《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別有一番特色。歌曲的開始伴隨著輕和的伴奏聲,鄭鈞用低沉的歌聲緩緩進入,之后在第二段時伴奏聲逐漸高揚,鄭鈞突然提高了整首歌曲的音調(diào),將整首歌帶入高潮。原曲的速度稍慢,鄭鈞仍然延續(xù)這樣的慢速,并在歌曲的后半段使用了高低兩個聲部,給聽眾帶來了一個不一樣的《花兒為什么這樣紅》。
當然,加入了中國民族元素的流行音樂作品遠遠不止以上這些。其實讓流行音樂與民族元素相結(jié)合也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反哺與重構。通過這些融合著豐富的民族元素的音樂作品,使得我們這些喜歡流行音樂的年輕一代可以更多地接觸、更深地體驗我國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相信中國流行樂壇會將這股“中國風”繼續(xù)刮下去,并逐漸走向國際舞臺,證明“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