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蕾
摘 要:在詩詞鑒賞學習中,學生常常能理解詩詞大概內容,但不會具體鑒賞,考試答題時更是無從下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理解詩詞含義,讓學生在積累中系統(tǒng)歸納有關詩詞知識,提高詩詞修養(yǎng),同時掌握答題的基本套路,從而提高解答詩詞鑒賞題的能力。
關鍵詞:詩詞鑒賞;教學現(xiàn)狀;鑒賞方法;詩詞修養(yǎng)
高中語文教材的必修和選修部分都有唐詩宋詞的篇目,編排者的意圖是讓學生能夠對作品內容的精深和形式的完美之處進行欣賞,從而促進學生心靈的豐盈和精神的成長,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而且詩詞鑒賞又是每年高考必考題目,對學生來說是個難點。針對學生的學情,就如何應對此類題,本人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詩詞鑒賞教學的現(xiàn)狀
目前詩詞鑒賞教學存在著兩個主要問題:
一是學生的知識積累與情感儲備不足。由于詩詞作品級作者的生活年代的時間跨度較長,加上學生的年齡及閱歷的限制使學生在體味詩詞的內容與作者思想時很難達到一定深度的共鳴。有些詩詞中涉及的知識過于龐雜,閱讀者年齡和學識上的差異,在鑒賞活動中的作用就尤其明顯。從目前高考要求的能力點上出發(fā),我們是可以看到一些語言、修辭、表現(xiàn)手法、情感世界、社會生活、民族精神等不同層級的考察點,那么我們其實可以看到一個“從語言到情感、從個人到社會”的一個鑒賞思路。
二是教師沒有向學生展示鑒賞詩詞的一般過程,或者說是鑒賞詩詞的通用法則。
如果想要透徹地理解一首詩詞,必然要涉及到這首詩詞所要遵循的組織規(guī)律和相關的詩詞知識,所以詩詞鑒賞的方法,離不開詩詞知識,但不能只以詩詞知識為主,因為我們說詩詞知識是從眾多詩詞中抽象出來的總結,而詩詞鑒賞是就一首詩詞進行形式和內容上進行的具體的理解活動。
二、把握詩詞內涵,達到有效鑒賞的幾點策略
第一:如何鑒賞熟悉或學過其詩的作者的作品。
首先應該在頭腦當中去搜索此作者的創(chuàng)作風格把握作品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如:李白,屬于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風格,特點是神奇的想像、大膽的夸張,表達的情感有兩點:其一,抒發(fā)個人的抑郁和不平。如:《夢游天姥吟留別》表達“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情懷。其二,抒發(fā)自己對統(tǒng)治者的不滿并予以警示和鞭撻,如:《蜀道難》中的“朝避猛虎,夕避長蛇”,“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警示統(tǒng)治者太平景象下潛藏的危機。
又如杜甫,現(xiàn)實主義大師,特點沉郁頓挫,感情:強烈的人民性即對百姓的深切同情,對祖國的熱愛和對黑暗的封建統(tǒng)治的不滿。如作品《春望》《三吏》《三別》《賣炭翁》《兵行車》。當然也有少數(shù)輕松、親切、自然之作,如《客至》。
又如蘇軾,表達自己壯志未酬,如《念奴嬌·赤壁懷古》,“多情應矣我,早生華發(fā)”。辛棄疾、陸游等更多的是對于從戎未成,功業(yè)未就,山河未復的遺憾。
其次是從詩題看內容。如杜甫《客至》,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再次是找詩中的意象特征。如“柳”意味離別,“歲寒三友”意味品質的高潔,“杜鵑”意味蒼涼,“飛鴻”意味傳情達意等。
最后將以上三點綜合來把握熟悉的詩人的作品屬于哪個方面,然后根據(jù)鑒賞題目要求,抓住答題要點,組織自己的語言,這樣一道熟悉詩人的陌生作品的鑒賞工作可以成功地完成了。
第二:如何鑒賞陌生詩人的陌生詩作
首先,看詩題??丛婎}當中傳達出來的有效信息即本詩所寫內容及涉及到的意象。
其次,看“注解”,詩下面的“注”可以給我們提供詩詞創(chuàng)作的背景,幫助我們準確把握詩詞的感情。例如:本詩是作者在何時因何事在何處而作。如:宋之問的《渡漢江》告訴我們他因犯罪而逃落他鄉(xiāng),終因免罪而回家時的心情,詩中就有“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等。
再次,在詩詞當中找意象歸納特征,找關鍵詞,領會詩意,把握詩情。
最后按照鑒賞熟悉詩人的詩詞方法組織語言完成鑒賞詩詞所要求回答的問題。
三、如何把握答題思路,達到有效答題的目的
高中階段考查學生詩詞,不外乎從語言、藝術手法、意境情感、思路結構、人物形象等方面出題,而學生往往存在理解詩詞卻無話可說的困惑,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把握答題思路與技巧,更要幫助要求學生加強詩詞鑒賞術語的積累。如詩詞中常用的比喻、比擬、借代等修辭手法,記敘、議論、描寫、抒情等表達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等抒情方式,以樂寫哀、動靜結合、虛實相生、白描等描寫方法,賦比興、象征、用典、托物言志等表現(xiàn)手法,惆悵、傷感、孤獨等思想感情,凄涼、清新自然、雄渾壯闊、蒼涼悲壯等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言近旨遠等表達作用。在理解詩詞內涵的基礎上,學生再掌握了這些“行話”,答題時就不愁有話說不出。
所以,我們一定要在遵循一定動態(tài)原則的前提下,重視學生對詩詞感知的過程,在學生充分感知詩詞內容的基礎上,給出相應詩詞知識。在動態(tài)的鑒賞活動中抓住表示著詩人情感的字句,就能重建和經歷詩人的心路歷程,才能談到與作者精神的契合與思想的共鳴,也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離開教師和其他的材料,學會獨立自主地鑒賞詩詞,從而提高詩詞修養(yǎng)以及審美情操。
總之,解決詩詞鑒賞的難題的關鍵在于發(fā)現(xiàn)學生鑒賞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對癥下藥,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積極引導學生,在不斷反復的練習中不斷積累,由生到熟,從熟到巧,提升能力,最終在獨立鑒賞詩詞的過程中能手到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