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向平
摘要:隱喻不僅是一種語言修辭手段,還是一種人類普遍的思維方式,可有效地運用在語言的學習中。本文將以嘗試性的手段,通過實驗來進一步探析概念隱喻理論對英語詞匯習得的影響和作用以期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概念隱喻;英語詞匯;學習效率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6.07.019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2016)07S—0079—03
一、概念隱喻理論
概念隱喻(conceptual metaphor)是由美國著名學者萊克夫(Lakoff)和約翰遜(Johnson)在《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Metaphors We Live by,1980)中最先提出的,他們對隱喻進行了新的定義,提出了一個新的術(shù)語“概念隱喻”。隱喻不僅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更是一種思維方式。概念隱喻理論重在強調(diào)隱喻是人們的思維、行為和表達思想的系統(tǒng)方式之一。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人們總是會參照有形、具體的概念去理解、認識無形、抽象的概念,最終使不同的概念之間能夠形成相關聯(lián)的認知方式,在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過程中,這一點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人們將概念隱喻分成了三類:結(jié)構(gòu)隱喻、實體隱喻和方位隱喻。結(jié)構(gòu)隱喻(structural metaphors)就是用界定分明并且結(jié)構(gòu)清晰的概念去構(gòu)造界定含糊且結(jié)構(gòu)模糊或者缺乏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的概念,就是把兩種概念疊加在一起,把用來談論一種概念的詞匯用于談論另一概念;實體隱喻(ontological metaphors)是將無形的概念(抽象的情感、活動事件等)視為有形的物質(zhì)和實體來表達和理解;方位隱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s)指參照方位空間(如“中心—邊緣”“上—下”“內(nèi)—外”等)形成的一系列隱喻概念。人們常常借用這種具體的方位關系或概念去喻指一種抽象的關系或者人類難以捉摸的心理狀態(tài)。
與此同時,隱喻也是詞匯拓展的一種重要方式,英語的大部分詞匯都是通過隱喻方式獲得的。概念隱喻將詞義的拓展加以認知化、系統(tǒng)化。詞義的隱喻性擴展就是由兩個認知域的相似性產(chǎn)生的,并依據(jù)它們的相關性,由一個個概念隱喻管轄。
二、英語詞匯隱喻化的重要性
本文提到詞匯隱喻化,詞匯隱喻化就是指詞匯通過隱喻從而獲得了新的意義并且能夠被人們接受、使用,最終成為詞匯中的一個義項。Lakoff和Johnson經(jīng)過研究統(tǒng)計得出結(jié)論:在英語中,70%的詞義都是隱喻或者來源于隱喻。其實不僅在英語詞義中,在言語中隱喻表達也隨處可見,例如“電腦”“唇槍舌戰(zhàn)”“針眼”等等。
然而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詞匯的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著名的語言學家Mc Carthy認為:“No matter how well the student learns gram-mar,no matter how successfully the sounds of L2 are mastered.without words to express a wider range of meanings,communication in L2 just can not hap-pen in any meaningful way.”英語是一門工具學科,我們學習英語的目的,就是要學會使用這門工具,使人們能夠用英語順利地進行交流,將自己想表達的想法用英語順利地闡述出來。當人們使用第二語言進行交流的時候,如果對詞匯的掌握不夠好,或者詞匯的儲備量太少,那么他們之間的交流將無法以任何有意義的方式進行下去。我們從相關材料了解到,按照從低到高的要求,大學生在大學期間需要掌握的英語詞匯量是4500到6500之間,需要掌握的英語詞組是700到1700個。可是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nèi),讓學生們完全掌握好這些詞匯并且能夠合理地去運用它們,這有一定的難度,對于學生和教師而言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其實學生們早就已經(jīng)意識到詞匯在英語學習中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們也非常希望能把學習掌握英語詞匯這件做起來感覺枯燥的學習任務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所以試想如果能夠改變他們學習詞匯的方法或者策略,提升學生們對英語詞匯學習的興趣,那么他們就可以更好地去掌握、記憶、運用詞匯。我們將要在這里研究的就是,隱喻這一認知方式是否會對英語詞匯習得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如果會對英語詞匯習得產(chǎn)生影響,那么影響的程度是怎樣的?隱喻不單單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它還是一種思維方式。隱喻是語言的本質(zhì),它貫穿于復雜的語言系統(tǒng)之中,并且滲透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思維活動之中,如果把人類的認知和隱喻結(jié)合到一起,那么語言就可以得到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同時它也成為了外語詞匯習得的依據(jù)。
三、實驗設計
1.實驗的目的
實驗者做這個實驗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考查如果中國大學生掌握了概念隱喻知識,能否對他們的英語詞匯習得產(chǎn)生相應的影響,實驗者在進行實驗之前提出了幾個問題:
(1)和從前傳統(tǒng)的英語詞匯教學法相比較,引入概念隱喻理論到課堂中,能否提高學生們對英語詞匯學習的興趣和效率。
(2)把概念隱喻理論引入到課堂中,給學生們灌輸概念隱喻理論知識,對學生的詞義擴展能力是否起到提升的作用。
2.實驗的對象
該實驗的對象是某高校中文系的大一新生,實驗者選取了80名學生來進行試驗。進行該實驗的時間定在大學一年級的第一個學期末。該校在全校范圍開設了一門選修課——英語詞匯選修課。在這80名受試者中,有40名受試者是我們從修選了英語詞匯課的同學中選出的,我們把這40名同學標記為A組。另外40名受試者,我們是從未選修這門課程的同學中選出的,但是這些受試者在高考時的英語成績都在105分以上,我們將這些受試者標記為B組。
3.實驗的過程
實驗者用了一個學期即三個月的時間來進行該實驗。學校每個星期開設2個課時的英語詞匯選修課,一個學期一共就有24課時。實驗者將該實驗分為以下三個步驟。
(1)對A、B兩組受試實行不同的授課方式。A組的40名受試與B組的40名受試使用的教材是不同的,A組受試使用的教學課本與B組受試使用的教學課本的教學內(nèi)容相同,但是A組受試使用的教材中添加了很多關于概念隱喻方面的知識內(nèi)容以及與概念隱喻知識相關的課后練習題;而B組受試只是正常接受常規(guī)的大學公共英語課程,也就是說B組受試接受的是傳統(tǒng)的詞匯教學法。在此我們可以舉個例子,針對A組受試,實驗者向其灌輸概念隱喻方面的知識,如“head”這個單詞,它是指人類的身體部位中的最上端,通過隱喻人們可以將該詞引申為表示空間的詞語head of picture(圖片頂端),head of building(建筑物頂端);通過概念隱喻,我們可以將“head”進一步引申出“領頭、重要”的意思,然后就有了head of the family(家長),head of govern-ment(政府首腦)等等。
(2)實驗者在第一學期的學期末對A、B兩組受試者進行英語詞匯測試。實驗者將測試分為兩個部分,時間為40分鐘。內(nèi)容如下:在測試卷的第一部分出現(xiàn)的都是課本中講過的句子,要求受試者按照題目要求針對句中劃線部分的詞或詞組解釋它們的意思;測試卷的第二部分是平時在課堂教學中沒講過的選擇題,要求受試者根據(jù)題中的語境選擇恰當?shù)脑~或詞組并完成相應的對話。
(3)實驗者要分別和A、B兩組受試者進行談話,但是和A、B兩組受試者的談話內(nèi)容是不同的。實驗者對A組受試者提出了兩個問題:在掌握了概念隱喻理論知識后,在作答試卷第二部分選擇題的時候,是否會對解題產(chǎn)生相應的影響;受試者在作答測試卷的時候是怎樣運用概念隱喻知識解題的。實驗者對B班受試者在談話中只提出了一個問題:當受試在解答第二部分選擇題的時候,是否遇到了一些困難。
4.實驗的結(jié)果
從第一個表格“試卷第一部分的測試結(jié)果”可以看出,在解答第一部分測試題的時候,A、B兩組受試者沒有明顯的差距,而通過第二個表格“試卷第二部分的測試結(jié)果”可以看出,在解答第二部分測試題的時候A、B兩組受試者的差別很大。因此可以大致推論出,A、B兩組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別是因為兩組受試者在課堂上所使用的英語詞匯教學的引導方式不用,所以將概念隱喻理論知識引入到英語詞匯教學當中,有助于學生們對詞匯的掌握、理解和記憶。
通過實驗者對A、B兩組受試者的談話結(jié)果也顯示出,A組中有三分之二的同學在解答第二部分測試題的時候用到了概念隱喻知識,并且他們將已知詞匯和未知詞匯建立起了聯(lián)系。而B組受試者則向?qū)嶒炚叻磻斔麄兘獯鹪嚲淼诙糠譁y試題的時候,幾乎沒有見過這些詞匯,他們只能憑借自己的直覺去猜測。所以談話結(jié)果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傳統(tǒng)的英語詞匯教學法不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記憶詞匯。
四、結(jié)語
通過實驗表明,概念隱喻理論的知識對學生英語詞匯習得是有影響的,并且將概念隱喻知識引入到英語詞匯的教學中,學生們能夠更好地去掌握、理解、記憶及運用英語詞匯。與此同時,這種方法也大大提升了學生們學習英語詞匯的興趣,減少了以往傳統(tǒng)的英語詞匯教學方式給學生們帶來的厭倦感、負擔感,提高了學生們記憶英語詞匯的效率。把隱喻知識引入到詞匯教學,學生們可以在一個大的隱喻映射下,建立起統(tǒng)一語境,從而可以學習到更多有關該語境下的英語詞匯。
總之,概念隱喻是一種重要的認知手段,它在語言中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概念隱喻可以使人們通過某一個領域的體驗來理解另外一個領域的體驗。所以,在學生們的英語課堂上,教師應該合理、恰當?shù)貫閷W生們引入概念隱喻知識,培養(yǎng)學生具有隱喻思維,使學生們的隱喻能力逐漸得到提高。同時教師們也要講解有關某些詞匯的概念隱喻的來歷,使學生們能夠很好地去理解詞匯的深層意義和民族文化。這樣學生們就會覺得學習掌握英語單詞是一個快樂的過程,不僅不會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能夠更好地運用所學單詞去進行交流,從而也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和課堂教學質(zhì)量。
盡管實驗中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及主客觀不利條件的影響,但整個實驗是合理、可控的并達到了研究的目的,同時本文也將對大多數(shù)語言學習者們起到語言習得的借鑒作用。
[責任編輯:馬妍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