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月季
【摘 要】新一輪的課程改革非常重視對課堂教學評價的實踐探索和理性思考。學校的一切工作中心在于教學,教學質量的好壞是一所學校生存與發(fā)展的生命線,而語文教學的主陣地在于課堂,課堂的根本在于效益,而課堂教學評價的出發(fā)點及歸宿點就在于此,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實現(xiàn)新課程教學目標的重要保證。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創(chuàng)新;合作探究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與推進及新教材的使用,已經(jīng)全面涉及我們的教育教學理念、思想的更新,教學內容、學習方式、教學模式和教學評價的改變。通過對“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的探索與教學中的初步嘗試,教師們已經(jīng)切身感受到學生學習方式改變后,學生的興趣、學習水平都達到了質的變化。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實踐研究,改變目前課堂教學“重結論、輕過程,重傳授、輕領悟,重知識、輕智慧”的現(xiàn)狀,促進學生積極學習、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是新課程改革對語文課堂教學的呼喚,也是小學語文教學自身改革和發(fā)展的需要?!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主體的實際活動,指導學生在主動實踐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钡钱斘覀冏哌M現(xiàn)實的語文課堂,仍發(fā)現(xiàn)學生還在回答著自己不愿回答的問題,做著自己不愿做的習題。這些問題、練習內容忽視了學生的自我需要,脫離了他們內心真實的感受、理解和情感,使極具人文價值,充滿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語文教學變得枯燥乏味。
一、明標定向,樂學新知
教師要根據(jù)教材編排順序,緊扣課文教學三維目標,從識字、習詞、學句、賞段、析篇或聽、說、讀、寫等方面,設計出有助于學生學習字詞、理解句段、把握內容、體會中心、感悟寫法的導學提綱。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這是語文課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先決條件。教師可根據(jù)不同階段的學生特點,采用游戲、范讀、出示圖片、播放音樂等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適時提供有關的背景材料,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為新知識的迅速聯(lián)系作準備。此步驟意在保證學生讀有目的、學有順序、練有重點。這是關乎此項實驗成敗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學生練得是否扎實,學得是否厚實,取決于教師,決定于學案。在設計學案的過程中,要注意兩點:一要瞄準三維目標,真正體現(xiàn)“導在重點上、引在關鍵處、輔在必要時”。二要優(yōu)化學案結構,它應由“學習目標”和“輔導訓練”兩大部分組成;其中,“輔導訓練”這一部分,可按“識字寫字、學詞積詞、初讀感知、細讀品味、質疑解惑、交流心得、內化升華”7個方面進行設計,每一方面含“學法指導”和“達標訓練”兩個層次。
二、自讀質疑,自悟自練
學生按照老師印發(fā)或在電教媒體上呈現(xiàn)的導學提綱,獨立閱讀課文,自主完成訓練。自讀是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第一步,應始終引導學生自己去讀,去思考,去領悟。學生根據(jù)目標或教師導讀整體感知課文,初步認識文章結構,并自覺針對重點詞句加以圈點批注,把握文章重點詞句及相互聯(lián)系,記錄自學思考的初步結論。教師在保證學生有充裕的時間的同時,注重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使用工具書能力的培養(yǎng),為好生提供一些加強的自學任務,為差生提供達標的輔助臺階。此步驟意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讀書、自主感悟的習慣和能力,可讓學生在課余自行預習,也可安排在課內完成。如果是安排在課內完成,教師要注意走近學困生,做好“扶弱濟困”,為其指點迷津、糾誤補漏。
三、細讀研討,合作探究
引導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按照導學提綱的順序,逐一交流自學所得,相互糾誤補漏,共同探究重點難點問題。在自讀后,引導學生表達在自讀中明白了什么,特別還要講是怎樣弄懂的。學生能夠圍繞教學的重點、難點自覺運用學法熟讀精思,主動研討,領悟文章的思想內涵;品評文章語言的精妙、結構的完美,并主動積累語言。討論為每個學生提供了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是思想和信息的交流,能最大限度地活躍學習氣氛,調動群體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往往在自我表現(xiàn)中得以增強。討論的形式可以是全班,也可以是小組或同桌;討論的內容可以是老師的設問,也可以是學生的質疑。教師應重視“集體開竅反應”,注意指導學生的思路和表達方法,處理好獨立思考和聽取別人發(fā)言的聯(lián)系,以讀為本,精講善問,面向全體,因材施教,注意啟發(fā)和激勵,讓大多數(shù)學生參與課堂討論,以讀促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這一過程,目的是為了發(fā)揮集體智慧作用,促進民主交流、揚長避短。教師要相信學生個體、群體的能力,且要走下講臺,融入學生,參與其中,了解學情,并對難點疑點問題進行點撥。
四、自我回顧,講評歸結
老師將導學提綱分成若干板塊,讓每一個學習小組的組長承擔某一板塊的首席發(fā)言人;每一板塊按照“首席發(fā)言→民主評議→共同歸結”的程序進行。包括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也包括對學習結果和學習過程的評價。以學生為主體,主動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主動領悟語言文字的規(guī)律,并主動完善已有的認知結構。教師要啟發(fā)學生主動整理學習新內容的規(guī)律和方法,為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遷移打好基礎。這一過程,目的在于借助班級集體力量,通過民主交流,達到共同釋疑解惑、共同進步升華的效果。在“歸結”時,教師要在學生圍繞“思想收獲、寫法感悟”充分各抒己見的基礎上,進行客觀評價,并給予扼要歸納。
五、練習運用,開拓延伸
練習是指閱讀課堂中的練習。這種練習以質勝量,抓住知識的縱橫聯(lián)系,有利于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學生按定向目標自我設計自測題,進行重點項目的基本功訓練和根據(jù)自己的能力完成教師提供的自測題,主動鞏固和運用學到的知識,教師可設計形式多樣的有層次的訓練題,或引導學生自己出題,利用面批、互批、自改、講評等形式當堂反饋。以表揚為主及時評價。有資料表明,學生語言的積累50%來自課外??梢?,課外是學生積累語言的廣闊空間。教師可根據(jù)教學需要和學生的實際需求推薦讀物;引導學生參與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讀書、讀報、視聽或參觀、訪問、調查、做實驗等實踐活動,使學生受到教益。這一過程,目的在于使學生主動鞏固和運用學到的知識,延伸到課外,開拓學生知識視野,積累語言,使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六、給予時間,指導創(chuàng)新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上,教師要想實現(xiàn)創(chuàng)新教學就要多給學生提供創(chuàng)新的時間和空間。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語文教學課堂上善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欲望,以此來達到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在當前新課改的背景下,我們也需要對教育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改革。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依舊存在一些問題,有些教師雖在利用新教材,但教學方法、教學目標等卻沒有進行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過于死板,而且絲毫沒有考慮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接受能力。因此,在這里我們重點強調了蘇教版小學語文的創(chuàng)新教學,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下,將會更有利于小學生語文思維的活躍、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在具體的語文創(chuàng)新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采用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品讀、課堂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創(chuàng)新時間和空間等方法措施來指導語文創(chuàng)新教學的開展。相信在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探討下,蘇教版小學語文創(chuàng)新教學將會順利地開展下去,以此來促進語文教學的改革,促進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
總之,小學語文課堂主體教學五步模式,我是針對傳統(tǒng)教學中,忽視乃至壓抑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這個弊端提出的,并力圖改變語文教學中學生被動的局面,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