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信儀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02-0-01
“成長”是許多藝術中永恒的母題。無疑成長過程中的教育對少年兒童在未來的道路上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中國八十年代之前的歷史動蕩、難忘而又特殊。一段段的“特殊時期”兒童文學作品中的兒童形象、敘事手法、題材的選擇等方面也隨之變化多端。不能不承認它所具有的價值,但也不可否認所付出的代價。文學的藝術的各個領域,在響應著政策的變革中努力地調整,盡力的配合,艱難的抉擇。直到八十年代開始,漸漸地從這個環(huán)境中開始勇敢的審視、思考、覺醒。隨之而來的是迎接新的挑戰(zhàn)也面對新的問題。之前的兒童文學作品中的兒童形象是一群非常特殊的群體,他們即是未來的掌控人,又是被掌控的人。之前的形象不是一個簡單的兒童個體,更像是一個國家的隱喻。
本人認為八十年代的兒童文學開始具有一種特質——“簡茂”。所謂“簡茂”就是簡單而茂密。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組合,它本身具有兩種相對立的意思存在,并且組織成一個新的詞匯并且呈現(xiàn)出一層新的意義。不可從表面理解意會此詞,簡茂可以從很多層次中進行探討。簡茂中存在著“守簡致茂,守茂致簡”的特質。而八十年代兒童文學中的故事情節(jié)、語言特征、題材種類等方面中都出現(xiàn)了“簡茂”的文學現(xiàn)象。本文將對八十年代的兒童文學作品的幾個方面來探討這種“簡茂”的文學現(xiàn)象。
范錫林先生的作品《管書人》 中開篇題言有這樣一段話:“常??吹胶⒆觽儗戝e了字,可以用橡皮很方便地擦去,然后重新寫,直到滿意為止。我就想:人生道路上做過錯事要是也能這樣,該有多好哇!”這部作品發(fā)表于八十年代初期,在反映十年動亂作品中這部作品可謂別具一格,但是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在作品的語言過于平庸,敘事上缺乏故事性。此時的兒童文學的普遍現(xiàn)象由“簡”致“茂”的方向發(fā)展。曹文軒先生在《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xiàn)象研究》中提到:“事實上,那些沒有什么故事性的作品,一樣能強烈地吸引他們。一篇沒有什么故事,只是用瑣碎的細節(jié)刻畫出一個活靈活現(xiàn)的藝術形象來的作品,一篇沒有什么故事,只是書寫內在的善的感情的作品,同樣也能使孩子如癡如醉、流連忘返?!痹诖怂e出了日本作家黑柳砌子的作品《窗邊的小豆豆》。我們不能總是陷入二元對立的方式中思考問題。故事性也并不僅僅代表情節(jié)豐富,有套路的敘述模式。這部作品中并什么故事情節(jié),也并非環(huán)環(huán)相扣。只是從瑣碎的生活細節(jié)中去刻畫一個小姑娘的童年心理旅程。其中的瑣碎就是最好的故事情節(jié)。所以本人認為這篇小說也具有故事性,只是看我們怎樣去看待。就像一棵大樹,有著繁茂的枝葉但是也有一個深深扎進土壤里的根。從這個方面來看,不采取傳統(tǒng)創(chuàng)作方法的也具有故事性。故事性的解釋并非只從字面去理解,就像我在上文中所提出的“簡茂”一詞的解釋一樣。未必按照一定的套路去創(chuàng)作作品就是具有故事請的描述,采取簡的方式創(chuàng)作一樣可以帶來驚喜。故事性具有“簡茂”的特質。而在這個階段的兒童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中有關“故事性”的問題出現(xiàn)的普遍現(xiàn)象就是一種簡茂的美。
兒童文學為適合于兒童閱讀欣賞,所以許多兒童文學作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非常喜歡使用疊詞比如:圓圓的、看花花、小兔兔、紅紅的等等。大家所認為的兒童文學存在自己獨立的一套語言系統(tǒng),經(jīng)常使用貼有幼兒使用的詞匯。這些詞匯使兒童文學作品變得千篇一律,毫無神采。讀到第一個詞的時候就已經(jīng)知道這句話的整個結構,讀者對作品已經(jīng)存在預期性的觀賞模式,所以毫無創(chuàng)意可言。
這個時期的兒童文學敘述體也變得豐富繁茂起來,如童年小說、少年小說、成長小說、動物小說等。不得不提到的是少年小說這個部分,雖然進展的很慢但是八十年代開始迅速地發(fā)展起來。這是因為八十年代獨特的文化背景的影響。如曹文軒《沒有角的?!贰豆疟ぁ?、劉健屏《我要我的雕刻刀》、李建樹的《藍軍越過防線》、陳麗的《遙遙黃河源》、莊之明的《新星女隊一號》、范錫林的《一個與眾不同的中學生》、龍新華《柳眉兒落了》、丁阿虎的《今夜月兒明》、肖復興的《早戀》、陳丹燕的《上鎖的抽屜》、秦文君的《少女羅薇》、程瑋的《今年流行紅裙子》、韋令的《出門》等。 ?其次,“從八一年以來,各種兒童學習刊物上陸續(xù)發(fā)表不少作家以新的觀念反映孩子們的學習、生活、思想變化以及社會活動等題材的小說。八一年至八六年全國各有關刊物發(fā)表的兒童短篇小說中,有的反映著作家對現(xiàn)實生活的敏銳觀察和深沉思考,從各個側面展現(xiàn)出孩子們多彩的生活圖景,其富有時代感的主題是發(fā)人深省的。這個時期的少年小說因為這些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者而顯得繁茂蒼生。如同大樹一樣有著茂密的枝葉,且根也深深的扎進了土壤。這是兒童文學之前所不具備的一種簡茂之美。
在《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xiàn)象研究》中的第十六章覺醒、嬗變、困惑:兒童文學這個章節(jié)中有一句話對我影響非常大?!爸袊骷壹缲撝茉熘腥A民族的嶄新性格的偉大的歷史使命?!弊鳛樾愿竦乃茉煺叩奈覀?,撇開如何塑造的方法開講,該塑造成什么樣子也是一個問題。我在文本中對八十年代兒童文學的普遍現(xiàn)象進行了例證之中所提到了一個詞“簡茂”。人,就是一顆沒有根的樹。樹,就是有根的人。我們應該時常思考我們是一棵什么樣的樹?!笆睾喼旅?,守茂致簡?!闭绮芪能幭壬岬降模簝和膶W的天職在于塑造民族未來的性格。讓我們意識到八十年代的這種兒童文學“簡茂”的現(xiàn)象,延續(xù)這種簡茂之美,堅守我們應該堅守的根做一棵有力的參天大樹。
注釋:
[1]《管書人》作者范錫林 發(fā)表《江花》第二期 后被上?!渡倌晡乃嚒?0月號 刊載用
[2]作品羅列摘選自《兒童文學教程》 作者:王泉根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六章 敘事體兒童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