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麗霞
摘 要:幼兒的良好進餐很困擾許多幼護人員頭疼的事情,許多幼兒養(yǎng)成了自己不吃東西而坐等人飼喂;許多幼兒也十分挑食,看到或者吃到自己不喜歡的食物的時候就作出嘔吐的表情,而有的則坐在位置上進行東張西望;還有的就是把飯全部都含在嘴里慢慢地進行吸吮,諸多表現歸根結底的原因就是幼兒沒能養(yǎng)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關鍵詞:幼兒;進餐習慣;培養(yǎng)策略
對于幼兒,他們自身不好的進餐生活習慣會嚴重危害他們的身體健康。如果孩子在進餐時注意力被分散而出現不集中,則其食欲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惡性循環(huán)下去只會引發(fā)幼兒自身出現腸胃疾病,比如消化不良等;有的幼兒在其吃飯的時候喜歡邊吃邊笑、有時還說話,導致嗆食的反應這一現象發(fā)生,突發(fā)的嗆食有時也導致呼吸困難這一突發(fā)情況。在幼兒園里面,不健康進餐習慣還會極大的影響集體生活的順利開展。有的幼兒喜歡邊吃邊玩耍,這就導致其吃得很慢。時間上會耽誤影響到教師組織其他活動,進而惡性循環(huán)地影響到下環(huán)節(jié)的順利開展。幼兒不好的進餐習慣在養(yǎng)成后想要改變就很困難,站在長遠的角度來看,不良的進食習慣會導致其身心發(fā)展極為不良的影響,在幼兒園,如果存在不良的進餐習慣,還極有可能引發(fā)其他小朋友的反感,造成其自信心和自尊心受到極大的傷害。對幼兒進餐習慣的培養(yǎng)需要抓住要點。
一、觀察幼兒進餐的實際情況,搞清楚其不良進餐習慣的原因
對于許多孩子來說,因為其父母存在不一樣的層次和背景,其來自于各個不同層次的家庭,每個家庭的背景不一樣,孩子從出生到成長其所受到的飲食習慣也各不相同,為了讓孩子們進餐的好習慣迅速并有效地得以培養(yǎng),我們應該非常熟悉幼兒的進餐習慣,而通過家庭全面地掌握幼兒在家時進餐的實際情況是十分直接而重要的手段。比如幼兒有沒有自己吃飯的習慣,是否對某些食物挑食,其進餐必須的時間有多長等各種問題,在已經備好的調查問卷之上進行記錄。起初在幼兒園里,幼護工作者應認真地對每個幼兒園里的進餐情況進行觀察并記錄以作參考。可以運用表格來進行記錄,全面觀察且記錄全班的幼兒的進餐情況;在對幼兒實施觀察的時候,應按時和幼兒的父母進行溝通,進而能牢固地熟悉幼兒進餐狀況,幼護工作者使用電話與父母取得聯(lián)系進行交談,同時對家長反饋其幼兒在幼兒園內的進餐情況,了解幼兒在家里進餐時是否也有此類現象發(fā)生,以便于找出其中的原因來因病施治。只有這樣全面而細致的調查研究才使工作做得有的放矢。
二、培養(yǎng)幼兒良好進餐的習慣
大多數幼兒主要度過的時間都是在幼兒園,因為幼兒從家里到幼兒園,其所處的環(huán)境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這直接給他們帶來了比較大的心理壓力而產生出及其不適的反應,比如擔憂,父母不在身邊的不安全感等,再說其在幼兒園的進餐整體環(huán)境跟其在家時有著不同的客觀因素,這也就要求教師給予周到的愛心和關心。還需要十分充分考慮幼兒在生理以及心理上的特點,最終做好兒良好的進餐習慣的培養(yǎng)。對于小班幼兒來說,其年齡小,需要一步一步進行教導,短時間要他們滿足全部要求,這是不大可能的,此時教導人員應把問題作出正確有效的分解,慢慢幼兒的習慣提升。老師們還要針對各個幼兒本身的具體狀況,給出與實際相符的要求。對那些具備了較好進餐習慣的孩子,一般能多提出要求,確保他們盡快地獲得好的進餐習慣;有的幼兒進餐擁有一般較大的問題,在指定要求時就要適當地降低要求。
(1)在幼兒進餐前需要營造良好的進餐氛圍。營造良好的進餐氛圍能夠對幼兒培養(yǎng)出良好的進餐習慣。良好的進餐氛圍能使幼兒的注意力集中于進食,輕松良好的進餐氛圍也同時能夠極大地增加幼兒自身的食欲。氛圍不僅僅包括進餐的環(huán)境,還包括教師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比如在進餐之前避免劇烈運動,在幼兒進餐前為了避免影響其進餐的心情,教師不宜在餐前訓話,也不應講那些讓幼兒心情不好的事情。為了打造良好的進餐氛圍,方法有很多,可以讓幼兒傾聽某些放松或活潑的輕音樂等,讓幼兒的情緒處于最大限度的輕松狀態(tài)。還能通過文學作品帶來鞭策作用,讓他們主動良好地進餐。比如在餐前對幼兒念一些描寫糧食得來不易的文學作品,引導其進食。也可以在餐前準備的時間內為孩子講述短小精煉的故事等。在幼兒進餐前,教師需要善于出一個良好的餐前氣氛,極好地讓幼兒具有愉快的進餐準備狀態(tài)。
(2)處于放松、愉快的游戲氛圍中進餐。眾多的幼兒都喜歡做游戲,而且游戲也都是幼兒最為主要的娛樂方式,其更是喜歡寓教于樂中,進餐習慣的養(yǎng)成過程中,他們還可以慢慢地受到教育、還能學習。與此同時,老師們應正確運用游戲這一種幼兒大都喜歡的方式。眾多的實踐經驗均說明了,幼兒處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氛圍內,進餐對于好習慣的培養(yǎng)極有成效。
(3)對幼兒實施鼓勵,促使他們在進食中逐漸地進步。為了讓幼兒已具備的良好習慣得到鞏固,極大提高幼兒自身的自信,幼護人員應該善于采用多種表揚方式來激勵幼兒不斷進步。比如可以開展名為“誰的紅花多”這一類似的評比。進行此活動的時候,老師會制作一張大的表格,于表格里寫出幼兒的名字,不過對于許多還看不懂自己的名字的孩子,可以在其名字下貼上幼兒的照片,在每次餐后都進行比評,取得進步就可獲得小紅花。也能夠開展“插紅旗”等各種活動。也可以通過插紅旗的手段,促使幼兒更深一步地養(yǎng)成好的進餐習慣。但是運用哪種方式引導幼兒,都要注意幼兒不宜于吃太快,細致地觀察幼兒進餐時的表現,及早提醒且糾正,以免又走向另一個極端。
(4)家庭和幼兒園共同參與監(jiān)督培養(yǎng),加強溝通。如果想要教育取得成功,家庭和幼兒園在教育方針上的一致性顯得相當關鍵。對于幼兒進餐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這塊,父母一旦與幼兒園里的要求沒有達成一致,各走各的道,如此下去導致惡性循環(huán),讓教育方面的效果變弱。于是強化老師們和父母間的聯(lián)系,進而做好最終家庭與學校的共育工作變得相當重要。促使父母和老師的步調能夠一致,老師也應按時開家長會、還能進行家訪,通過不同的合理方式確保父母非常熟悉自己孩子的進餐習慣,強化父母對幼兒進餐的教育水平,讓他們以身作則、并進行正面教育,不但進行精心的培育,也要運用粗放的管理原則。
對幼兒培養(yǎng)出良好的進餐習慣這一個過程,需要循序漸進且持之以恒不放棄。在日常的相處中提出對于糧食的態(tài)度,進食健康教育等要求都會極大地影響到孩子的各種,最終幫孩子自覺形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參考文獻:
[1]吳穎瑩.培養(yǎng)良好的進餐習慣[J].幼兒教育.2004.12
[2]黃曉磊.托班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