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莉
摘 要: 隨著人類的進步與發(fā)展,生命和生活質量逐漸受到重視,以人為本的理念唱響了體育教育的主旋律,與此同時,體育教學內容、形式與教學目標隨之發(fā)生相應的改變。實踐證明,以人為本的教學觀更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確定,學生的主動參與性與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本文以導入快樂、營造快樂、激發(fā)快樂、給予快樂幾種方式對以人為本的快樂體育教學進行了分析,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關鍵詞: 以人為本 小學教育 快樂體育
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貫穿體育教學,強調的是以學生為中心,以突出學生的發(fā)展為教學目的。學生既是教育的起點,又是教育的終點;既是教育的基礎,又是教育的根本。在以人為本的教學模式下,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得到不同的進步與發(fā)展,獲得快樂的成功體驗。
一、“導入快樂”開始快樂體育之旅
讓快樂充滿課堂,是快樂體育的教學目標。課堂導入中設計一些快樂元素帶入體育課堂,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快樂情緒,提高教學質量。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的智力振奮的內在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tài)度,而給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如果在課堂導入中不但導入情感,而且導入快樂的情感,那么對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以及體育教學的順利開展將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例如:在《蹲距式跳遠》課堂導入中,可以設置一個精彩的、課前小游戲“十字接力跑”,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繼而學習起來越來越快樂。“十字接力跑”的游戲準備有:接力棒四根,畫四個10至15米的圓圈,通過圓心畫兩條相互垂直的直線組成一個“十”字,并將十字線延長至圓圈外1米處,作為起跑點。體育教師將全班學生平均分為四個小組,分別站在起跑點上排隊站好等待接力跑。教師發(fā)令后,每組第一名學生都迅速手持接力棒沿著圈內逆時針跑到起跑點,將接力棒交到下一位學生手中,跑完的學生自動站在隊尾,以每組依次最先跑完者為勝??鞓返挠螒蚴箤W生體會到合作的樂趣,為接下來的《蹲距式跳遠》的學習做好了成功的鋪墊與銜接的準備。
二、“營造快樂”體驗快樂體育之趣
在體育教學中,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環(huán)境的硬件設施與軟件人文因素的協(xié)調的體現,以人為本,讓學生參與的體育活動情境親切、自然、自由、愉快。因此,體育教學課程的新意設置對學生學習的目的、態(tài)度、動機、積極性、身體狀況、興趣、思維能力、情緒、快樂程度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前滾翻》一課的學習中,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前滾翻時必須團身緊的技術要點,并學會在前滾翻動作中如何保護自己,在提高學生靈敏、柔韌、協(xié)調等身體素質的同時,感受課堂中的挑戰(zhàn)與快樂,培養(yǎng)自信勇敢、克服困難、互幫互學的良好品格。由于前滾翻的技術動作難度較高,因此體育教師要將前滾翻的動作進行分解學習,在學習前滾翻之前,先讓學生練習下蹲后雙手抱膝并低頭,然后原地蹲跳的動作?!巴瑢W們,我們大家來玩一玩‘皮球跳跳,好嗎?老師是大皮球,同學們是小皮球,來,跟我學!我們一起來跳一跳吧!”然后,體育教師播放《小皮球》的歌曲,課堂上充滿歡歌笑語,快樂的味道溢在學生的微笑里。快樂的音樂節(jié)奏載著一個個“小皮球”彈跳著,學生在跳一跳中掌握原地蹲跳的動作要領。接著學習前滾翻的動作:蹲撐、低頭、蹬地、團身向前滾動后抱膝,體育教師讓兩名學生為一組,做保護與幫助的學生要單腿跪在墊子的一側,一手扶肩,一手壓小腿幫助滾翻,必要時可以托腰背。學生在互幫互助中享受著體育學習的快樂。
又如:《原地側向擲壘球》一課,本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營造歡樂的活躍氣氛,讓學生在自主合作的學習中掌握好蹬地、轉體、揮臂等原地側向擲壘球的技能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下提高上肢力量的協(xié)調性,養(yǎng)成自立、自控、自律的行為習慣。為了讓學生將原地側向擲壘球的動作要領,首先體育教師可設置“空手打雪仗”的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快樂、預習搖臂揮鞭的動作。同時,為了讓原地側向擲壘球的動作便于記憶并且記得快又記得牢,可以將原地側向擲壘球的動作要領設計成一段順口溜,讓學生覺得快樂又易于記憶:前腿弓,后腿瞪;身體側,倒拉成弓;右臂放到右肩上;看準方向向前擲;看看動作標準不標準。并指導學生一邊背誦順口溜一邊做原地側向擲壘球的動作訓練,做到學以致用,讓學生在理論的指導下聯系實踐動作訓練,提高學習效率。
三、“激發(fā)快樂”競賽中的快樂體育
在以人為本的快樂體育教學中,體育競賽是體育課堂教學中經常采用的教學方式,競賽中的快樂體育旨在讓學生在體驗到享受、競爭、協(xié)作的樂趣,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在一起制訂學習計劃、相互討論、相互評價,學生在互教互學、自主自律的人際關系中提高自學自練的能力。
例如《對抗、角力游戲》中,對抗、角力游戲內容豐富、簡便易學,對增強小學生的體力、力量、柔韌度及勇敢、堅強、果斷、堅毅、團結、協(xié)作等思想品質有改善作用。在掌握對抗、角力技術和方法的同時,激發(fā)對體育活動的參與興趣,意志力水平得到提高。本課分為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對抗、群體與群體之間的對抗。
1.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對抗。體育教師組織學生列成四隊,每兩隊的學生都站在兩條相距兩米的直線內,然后兩兩相對的學生為一組進行對抗、角力,然后由體育教師宣布:以吹口哨為令,本次比賽為擊退淘汰制,全班學生最后兩名同學角逐冠軍與亞軍稱號,冠軍就是我們班的“大力神”。比賽之前一定要聽清規(guī)則、比賽之中一定要遵守規(guī)則(叫一名學生和教師一起做動作標準示范):每一名學生都以弓步站在邊線范圍內,兩手頂住對方肩膀,右手在內,聽到老師的口哨聲后,兩人同時發(fā)力,先把對方推出邊線的勝出。注意只能用手推對方肩膀,不能用身體的其他任何部位攻擊對方,違規(guī)者視為放棄。這是一場力量的競賽,讓我們拭目以待,笑到最后的是誰呢?于是,學生群情激奮、斗志昂揚,激烈的對抗、角力開始了……
2.群體與群體之間的對抗。體育教師可以利用拔河比賽發(fā)展學生群體之間的對抗、角力。本著“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原則,比賽規(guī)則如下:在場地上畫三條間隔兩米的平行直線,居中的直線為中線,兩邊的直線為河界。拔河繩中間系一根紅帶子作為標志,下面懸掛一個重物垂直于中間的直線,要求參賽的兩隊人數必須相等、同時上場。各隊選一名指揮員、隊員,并依次交錯分別站在河界后拔河繩的左、右兩側,檢查紅色標志帶是否垂直于中間的直線。聽到裁判鳴哨后,雙方各自共同用力一齊用力拉繩,指揮員進行指揮、加油、助威,最后把紅色標志帶拉過本隊河界的隊為勝利方。小學生正處在身體發(fā)育期,學生在拔河比賽中,拼搏努力地拉繩,增強體能,促進健康成長,并培養(yǎng)良好的團結協(xié)作、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優(yōu)秀思想品質。
四、“給予快樂”鼓勵中的快樂體育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币魳方處熞谝魳方虒W中抓住每一個契機,自然、及時地對學生給予適當的鼓勵與贊揚。一句表揚的話、一個欣賞的眼神、一個鼓勵的微笑,對學生來講都是莫大的快樂與動力,都足以影響學生的心理變化。
例如《足球顛球》一課,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腳背正面顛球的練習方法,并試做單腳或左右腳顛球動作,以熟悉球性。練習中態(tài)度認真、遵守紀律、樂于相互幫助。體育教師在體育課教學中可以將學生分為兩隊進入場地,每一位學生都和教師擊掌后,開始面對面站好,在擊掌的一瞬間教師都給予學生一個鼓勵的眼神和微笑,這讓學生感到欣賞與信任,信心滿滿地準備接受挑戰(zhàn)。本課采用相對的兩名學生為一組,進行顛球練習,并在練習的過程中,體育教師逐一進行指導,對表現好、動作標準的學生要夸贊有加:“做得好!就這樣!堅持!”動作練得不好的,顛一回球就要去撿一次球的,都要耐心地幫助學生尋找原因,并及時鼓勵:“你一定可以做得更好!加油!”不管是教師贊賞的語言,還是教師鼓勵的行為,都讓學生感受到的是尊重、關心與鼓勵,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綜上所述,以人為本的快樂體育教學是體育教師在體育課教學中傳授體育運動技能時,以學生為主體,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目的的體育實踐活動為手段,實現學生終身體育的思想意識為目的的愉快的體育學習過程。每個學生都在體育學習中不斷地鍛煉自我、完善自我,體驗到的是體育學習的內在樂趣。
參考文獻:
[1]吳春林.關于將快樂體育帶入小學體育教育的思考[J].文體用品與科,2015(10).
[2]林海權.快樂體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與探索[J].中華少年,2015(26).
[3]韋宇華.快樂體育及其實施原則[J].內蒙古體育科技,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