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水平競爭條件下的供應(yīng)鏈信息泄露策略

      2016-04-11 02:50:51周建亨蔣碧云
      中國管理科學(xué) 2016年11期
      關(guān)鍵詞:訂貨量訂貨市場需求

      周建亨,蔣碧云

      (東華大學(xué)旭日工商管理學(xué)院,上海 200051)

      水平競爭條件下的供應(yīng)鏈信息泄露策略

      周建亨,蔣碧云

      (東華大學(xué)旭日工商管理學(xué)院,上海 200051)

      本文探討非對稱信息下,制造商針對議價能力不同的大型及小型零售商分別采用了收益共享、批發(fā)價合約時,大型零售商的市場信息被制造商泄露給競爭對手,從而對供應(yīng)鏈產(chǎn)生的影響。通過對比有無信息泄露下各方成員的博弈過程,分析供應(yīng)鏈信息泄露的原理;進而在制造商總是會泄露信息的前提下,構(gòu)建基于信號傳遞的信息泄露下供應(yīng)鏈成員決策模型,分別討論分離均衡與混同均衡兩種情形下,零售商的訂貨策略及其相應(yīng)的收益。在此基礎(chǔ)上進一步做出擴展,制造商有主動權(quán)以選擇是否泄露信息的情況,對比分析零售商的策略選擇問題。經(jīng)過分析發(fā)現(xiàn),出于自身利益的角度,制造商總是會泄露信息,從而導(dǎo)致供應(yīng)鏈的整體利潤下滑。對此,大型零售商的訂貨策略選擇與市場需求的波動程度有關(guān):波動較小則選擇混同均衡;波動較大則選擇分離均衡。特別地,當(dāng)市場需求為低時,大型零售商的最優(yōu)訂貨量會向下扭曲,即支付一定的“信息租金”作為應(yīng)對信息泄露的代價。

      非對稱信息;信息共享;信息泄露;理性均衡;訂貨策略

      1 引言

      現(xiàn)代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越來越多的產(chǎn)品呈現(xiàn)出生命周期縮短、需求不確定性強、種類日益多樣等諸多特征,由此產(chǎn)生的供需不匹配會導(dǎo)致銷售業(yè)績下滑、產(chǎn)品庫存積壓和客戶滿意度下降等一系列負(fù)面效應(yīng)。而信息共享的實行,不僅可以緩解牛鞭效應(yīng)、節(jié)省成本、提高服務(wù)水平和供應(yīng)鏈效率[1],而且可以使得節(jié)點企業(yè)通過與上下游企業(yè)的協(xié)同合作、發(fā)揮供應(yīng)鏈整體優(yōu)勢,無疑是實現(xiàn)供應(yīng)鏈高效、協(xié)調(diào)運行的關(guān)鍵所在。

      然而,一個企業(yè)在共享其私有信息的同時,意味著其對于這些重要信息的掌控能力也被大大削弱。正如Singer所說,“信息共享也有其陰暗的一面”,在信息共享的過程中往往伴隨著信息泄露問題:出于利益的驅(qū)使,接收共享信息的企業(yè)具有理性背叛行為[2],會有意或者無意地將信息泄露給其他企業(yè)[3-5]。

      供應(yīng)鏈信息泄露現(xiàn)象最初發(fā)現(xiàn)于音樂產(chǎn)業(yè)中。1999年,美國東北部最大的音樂零售商Newbury Comics公司發(fā)現(xiàn),有著長期合作關(guān)系的第三方信息收集公司SoundScan違背承諾,將其與之共享的銷售數(shù)據(jù)泄露給唱片公司Handleman,并從中獲取利益,使得不少包括Tower Records、Wal-Mart 在內(nèi)Newbury Comics 的競爭對手有機可乘,其市場地位和銷售收益在無形之中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因此,Newbury Comics決定中止和SoundScan的信息共享[6]。隨后,Wal-Mart公司也同樣遇到了信息泄露問題。2001年,Wal-Mart對外宣布,不再與Information Resources Inc.和ACNielsen等公司共享銷售數(shù)據(jù),原因是上述公司將Wal-Mart的銷售信息泄露給其競爭對手,給Wal-Mart帶來了慘重的損失[7]。事實上,信息泄露問題遍布于各行各業(yè)[8-9],在企業(yè)的實際運作過程中,共享的信息即使在雙方達(dá)成共識和約定的情況下,仍然被頻繁泄露出去,從而導(dǎo)致參與信息共享企業(yè)的市場份額以及經(jīng)濟效益受到影響,供應(yīng)鏈節(jié)點企業(yè)間的信任與合作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

      近年來,供應(yīng)鏈信息泄露問題逐漸引起了學(xué)術(shù)界的關(guān)注。2007年,Murphy[10]對于447家汽車供應(yīng)商的調(diào)查表明,超過28%的受訪者認(rèn)為在過去的五年內(nèi),他們公司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已被至少一個汽車制造商所泄露;16%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自身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也已被泄露。Lee和Whang[11]、Zhang Chen和Li Suhong[12]強調(diào),信息泄露,尤其是通過供應(yīng)商泄露給競爭對手的風(fēng)險,是供應(yīng)鏈信息共享的核心問題,也是供應(yīng)鏈運作的重要威脅。Li和Zhang Hongtao[13]指出,供應(yīng)鏈成員在合作過程中,由于擔(dān)心私有信息的泄露,零售商不愿意與供應(yīng)商垂直共享有關(guān)需求和成本等的重要信息。朱立龍和尤建新[14]在質(zhì)量信息非對稱條件下討論了供應(yīng)鏈信號傳遞的博弈分析。張菊亮和章祥蓀[15]供應(yīng)商和銷售商都只擁有部分市場信息時,雙方的信息共享策略。與本文研究最為相關(guān)的是Anand和Goyal[16]和Kong等[17]的研究。Anand和Goyal[16]發(fā)現(xiàn),在批發(fā)價格契約下,供應(yīng)商總是會將參與信息共享一方的信息泄露給其競爭對手,而信息泄露現(xiàn)象最終會導(dǎo)致供應(yīng)鏈各方成員利潤以及供應(yīng)鏈整體效率的降低。在此基礎(chǔ)上,Kong等[17]則考慮了供應(yīng)商與兩個零售商都進行收益共享的情況,得到了不同于批發(fā)價格契約的新結(jié)論:通過設(shè)計適當(dāng)?shù)氖找婀蚕砥跫s,以實現(xiàn)供應(yīng)鏈各方收益的合理分?jǐn)?,可以在一定程度上?guī)避信息泄露的發(fā)生。這兩項研究都忽略了供應(yīng)鏈同一層次水平競爭的兩個零售商在與制造商議價能力的區(qū)別,即制造商與兩個零售商的合作方式是完全一樣的。供應(yīng)鏈的復(fù)雜、動態(tài)、不確定性以及各成員之間的利益沖突,使得不同合作關(guān)系和不同信息結(jié)構(gòu)下的供應(yīng)鏈協(xié)調(diào)機制有所不同[18-27],基于此,本文考慮了大、小型零售商分別向制造商爭取到不同的合作契約,這種合作關(guān)系的不對稱性對供應(yīng)鏈信息博弈的決策影響。

      近年來,蘋果、三星等制造商紛紛與Wal-Mart、Target、Best Buy等大型零售商通過“店中店(Store-within-a-store)”的經(jīng)營策略,即個體品牌通過向一個較大規(guī)模的店鋪租賃場地的形式,經(jīng)營自己的品牌店[28]。相對于與小型零售商的單一批發(fā)價合作模式,制造商要想通過零售巨頭,分銷自己的產(chǎn)品,就需要向其支付入場費,同時共享一定比例的銷售收益。包括索尼在內(nèi)的一些制造廠商,大多根據(jù)渠道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經(jīng)營策略,在大型城市通過蘇寧/國美等大型零售商分銷,而對于農(nóng)村地區(qū)則與小型零售商合作[29]。由此可見,盡管兩者之間存在利益沖突,但是大型零售商絕對的市場份額使得其在制造商的分銷渠道選擇以及合作方式的協(xié)商中具有一定的話語權(quán);而小型零售商則處于較為被動的地位,對制造商提供的批發(fā)價要么接受要么失去合作機會(Take it or leave it)。由此可見,同一市場中相互競爭的雙方或者多方,往往存在信息非對稱的情況,不同的市場地位也導(dǎo)致其與上游企業(yè)約定的契約形式也有所不同。

      綜上所述,由于供應(yīng)鏈成員的自利性,信息泄露時時發(fā)生,從而影響供應(yīng)鏈成員策略行為,如何揭示信息泄露發(fā)生的機理,并分析其對供應(yīng)鏈造成的負(fù)面影響、保證共享信息的私有性以及供應(yīng)鏈各方成員的利益,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極具現(xiàn)實意義。因此,本文基于供應(yīng)鏈中信息接收方的行為模式,即在接收到信息后是否有意導(dǎo)致信息泄露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給出信息泄露的界定:接收共享信息的供應(yīng)鏈成員考慮到自身利益而做出“理性背叛”,主動將參與信息共享一方的私有信息以各種形式泄露給其它未參與信息共享的企業(yè),以便進行更為合理的決策增加收益。在此基礎(chǔ)上,結(jié)合中國市場的實際情況,對水平競爭和垂直契約的非對稱性加以綜合考慮,針對由一個制造商和兩個水平競爭但對市場需求了解程度不同的零售商(可以理解為零售商的規(guī)模不同而造成這種差異)組成的兩級供應(yīng)鏈,研究供應(yīng)鏈信息泄露問題,通過建立相應(yīng)的數(shù)學(xué)模型,分析供應(yīng)鏈上各方成員(制造商、大型零售商和小型零售商)的最優(yōu)策略及其收益。

      2 問題描述與模型假設(shè)

      2.1 市場需求信息

      考慮一個由單一制造商和兩個進行水平競爭但市場地位不同的零售商組成的供應(yīng)鏈,其中一個是市場份額占絕對優(yōu)勢的大型零售商(為討論簡便,下文均稱為R1),另一個則是處于弱勢的小型零售商(下文均稱為R2),面臨不確定(類型)的市場需求,根據(jù)各自觀察到的市場情況,雙方分別制定不同的訂貨策略以滿足市場需求。由于R1有著絕對的市場份額,其在制造商的分銷渠道選擇以及合作方式的協(xié)商中具有一定的話語權(quán),而相對而言,R2則處于較為被動的地位,結(jié)合實際情況,本文假設(shè)制造商與前者執(zhí)行收益共享契約,與后者執(zhí)行批發(fā)價格契約。供應(yīng)鏈上的各方成員制造商、R1和R2)均是風(fēng)險中立的理性決策者,追求自身期望收益的最大化。

      本文假設(shè)R1與R2之間進行的是數(shù)量競爭,面對的市場需求是線性的,具體表現(xiàn)為:

      PSC=AS-DSC(1)

      其中,S∈{L,H}表示外生給定的市場類型,C∈{L,N,H}為R2對于市場類型的信念,AS是一個隨機變量,表示市場基本需求或者市場容量[14-15],為需求分布函數(shù)的均值,有可能是高市場類型S=H,也有可能是低市場類型S=L,其中,高市場類型的概率為λ,低市場類型的概率為1-λ,則市場需求平均值為μ=λAH+(1-λ)AL,且有λ∈(0,1),AH>μ>AL>0;市場總量DSC由R1的訂貨量QSC與R2的訂貨量qSC這兩部分構(gòu)成,即DSC=QSC+qSC。有無市場需求信息泄露情況下的供應(yīng)鏈結(jié)構(gòu)對比如圖1(a)、1(b)所示。

      圖1(a) 無信息泄露情況

      圖1(b) 有信息泄露情況

      相比于R2,R1在市場需求信息的獲取方面同樣具有優(yōu)勢,比如特定某個區(qū)域的目標(biāo)群體消費行為特點等,即在訂貨決策之前R1就知道AS的具體值,相對地,R2則不知道,只能推測得到。然而,R1向制造商傳遞的訂貨決策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該信息,出于利益驅(qū)使,制造商極有可能將本屬于R1的私有信息泄露給其水平競爭對手,即本文中的R2。鑒于上述情況,R1在制定相關(guān)決策時應(yīng)該采取一定的策略,力求最大程度上降低信息泄露給其帶來的不利影響。

      2.2 事件發(fā)生時序

      在這種信息非對稱的情況下,供應(yīng)鏈的多階段動態(tài)博弈時序如圖2所示。

      圖2 非對稱信息下的供應(yīng)鏈多階段動態(tài)博弈時序圖

      在t0期,制造商決定批發(fā)價格w,R1獲取市場需求信息,觀察到需求量AS;

      在t1期,根據(jù)觀察到的實際市場情況:AH(高類型)或者AL(低類型),以及制造商確定的批發(fā)價格w,與R1的收益共享率r;R1確定訂貨量QSC,其中,訂貨類型信號C可以與市場類型信號S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在t1.5期,制造商得知了R1的訂貨量QSC后,決定是否將R1訂貨(市場)私有信息泄露給R2;

      在t2期,根據(jù)泄露得到的市場信息或者無泄漏情況下對于市場情況的自行推斷,以及制造商確定的批發(fā)價格w,R2確定訂貨量qSC并向制造商訂貨;

      在t3期,制造商發(fā)貨,大R1、R2各自出售產(chǎn)品給市場,各方利潤實現(xiàn)。

      2.3 各方成員決策

      在本模型中,供應(yīng)鏈各方成員的考量及其所需要做出的決策如下所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制造商對于其是否泄露信息的決策,是如何對兩個零售商的決策以及收益產(chǎn)生影響的。

      (1)制造商

      制造商所面臨的主要決策問題是:是否將R1的訂貨信息泄露給R2。假設(shè)制造商的生產(chǎn)能力沒有限制,且如果其泄露信息,則泄露的便是R1真實的訂貨量信息,而非制造商捏造的,即制造商只有泄露、不泄露這兩種選擇,而對于R1的訂貨信息并不存在是否撒謊的行為。顯然,信息泄露現(xiàn)象不僅會降低R1的利潤,也有可能使得制造商本身的總收益有所下滑(即制造商在R2側(cè)的收益的上升并不足以彌補其在R1側(cè)的收益的損失的情況)。因此,本文將進一步探討制造商不會泄露信息,同時供應(yīng)鏈各方成員都可以受益的情況是否存在。

      (2)大型零售商R1

      R1所面臨的主要決策問題是自身的訂貨策略,在權(quán)衡時,需要對整個博弈過程加以考慮,特別是其訂貨量的確定將會對制造商以及R2的決策所產(chǎn)生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R1具有信息優(yōu)勢,能夠直接觀察到市場需求類型,在進行決策時,如果仍然按照傳統(tǒng)方式,其訂貨數(shù)量自然而然會反映出這一私有信息。因此,R1在決策時應(yīng)該意識到制造商可能會將其私有信息泄露給R2,而在做出決策時“將計就計”(比如對自身的訂貨數(shù)量進行一定程度地扭曲),從而間接操縱R2對市場類型的信念。

      3.小型零售商R2

      R2所面臨的主要決策問題同樣是自身的訂貨策略,不過相比于R1,R2則較為被動,其訂貨量是基于制造商(泄露信息與否)與R1(訂貨數(shù)量及其傳遞的市場信號)各自的決策所確定的。R1與R2之間的博弈類型,取決于制造商是否泄露信息的選擇:如果制造商不泄露信息,則兩者的決策是同時進行的(Simultaneous move);如果制造商泄露信息,則兩者的決策是序貫進行的(Sequential move),即R1是領(lǐng)導(dǎo)者(Leader),R2是跟隨者(Follower)。

      由上述分析可知,博弈參與者對市場類型的信念的差異導(dǎo)致不同的決策結(jié)果,為了行文方便,本文做如下定義。

      本文首先在不考慮制造商決策的前提下,分別討論有無信息泄露時,R1的最優(yōu)訂貨決策以及供應(yīng)鏈各方成員相應(yīng)的收益;然后在此基礎(chǔ)上進一步深入,考慮制造商從自身利益的角度出發(fā),有主動權(quán)可以選擇是否泄露信息的情況下,R1的策略選擇問題。

      3 無信息泄露下零售商的博弈過程

      為了便于下文的探究,本節(jié)先討論無信息泄露存在兩種情形,做為對比基準(zhǔn)。第一種情況是R2不了解市場類型,且無法觀察到R1的訂貨數(shù)量。此時哪怕雙方?jīng)Q策在時間上有先后順序,但是從信息結(jié)構(gòu)上來說,相當(dāng)于同時決策,因此兩個零售商之間為不完全信息下的同時博弈,即古諾博弈(Cournot Game);第二種情況是雙方都了解市場類型,有先后地進行產(chǎn)品數(shù)量決策,這種情況可以抽象為完全信息下的序貫博弈,即斯坦克爾伯格博弈(Stackelberg Game)。

      3.1 不完全信息下的同時博弈

      R1的期望收益函數(shù)為:

      命題1:不完全信息條件下,存在Cournot博弈均衡解,使得R1和R2分別達(dá)到最優(yōu)收益,此時,零售商的最優(yōu)訂貨策略為:

      其中,S∈{L,H}。

      本文所有證明請見附錄。

      3.2 完全信息下的序貫博弈

      R1的期望收益函數(shù)為:

      (2)

      R2的期望收益函數(shù)為:

      (3)

      (4)

      命題2描述了完全信息條件下,R1、R2在序貫博弈下的最優(yōu)訂貨量。

      命題2:完全信息條件下,存在Stackelberg博弈均衡解,使得R1和R2分別達(dá)到最優(yōu)收益,此時,零售商的最優(yōu)訂貨策略為:

      可以看到,當(dāng)供應(yīng)鏈中存在信息泄露現(xiàn)象時,R2的決策是基于制造商泄露給其的R1的訂貨信息的基礎(chǔ)上所做出的。此時,不同于無信息泄露的情形,R1與R2的訂貨量均取決于具體的市場需求類型。

      4 信息泄露下零售商的決策行為

      以往企業(yè)實踐經(jīng)驗表明,由于供應(yīng)鏈成員的自利性,本屬于供應(yīng)鏈上某一方成員的私有信息會或多或少被其它成員泄露。在本文討論的博弈過程中,如果制造商總是會將R1的訂貨信息泄露給其競爭對手(制造商是否會泄露信息的決策問題將在下文進一步探討),由于無論市場需求高低,R2總是能夠從制造商泄露的R1的訂貨信息中推斷出市場需求類型;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制造商的信息泄露行為也反過來為R1提供了一個契機:為了控制或引導(dǎo)R2對于市場需求類型的信念,在考慮到制造商可能會泄露信息從而使得R2能夠獲悉其訂貨量的基礎(chǔ)上,R1可以利用其具有的需求信息優(yōu)勢有策略地進行訂貨,通過偽裝訂貨量等方式,對其掌握的市場信息進行一定程度的“扭曲”,從而利用市場情況的私有信息以獲取較高的收益。

      作為其中一種主要的手段,R1往往傾向于盡可能地加強R2對于市場需求為低的信念,促使其降低訂貨量,使得產(chǎn)品售價得到提高,進而從中獲益。信息泄露下市場真實需求與R1訂貨情況如表1所示。

      同時,由于預(yù)見到R1會基于自身的信息優(yōu)勢而采取一定的策略性行為,R2會適當(dāng)?shù)馗鶕?jù)R1的訂貨決策對其自身對于市場需求的推測進行調(diào)整,相應(yīng)地制定自己的訂貨決策,最大化自身利益。

      表1 R1訂貨策略的所有可能

      因此,當(dāng)制造商總是會將R1的訂貨信息泄露給R2以謀取自身利益時,在整個動態(tài)博弈過程中,其擔(dān)當(dāng)?shù)慕巧銉H僅是傳遞R1的訂貨類型信號C;信息泄露情況下,R1、R2之間的數(shù)量競爭及其決策問題等價于信號博弈問題。其中,信號的發(fā)送方是占主導(dǎo)地位且具有信息優(yōu)勢的R1,信號的接收方則是處于弱勢的R2。

      一般而言,信號傳遞分為兩大類:分離均衡(SeparatingEquilibrium)和混同均衡(PoolingEquilibrium),本文先考慮分離均衡,隨后考慮混同均衡。

      4.1 分離均衡

      表2 R1分離訂貨策略的所有可能

      假設(shè)R2的真實信念和R1對于R2信念的推斷完全相符,即: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R1的最優(yōu)策略需要滿足如下條件:

      (5)

      (7)

      (8)

      (9)

      (10)

      其中,

      式(5)、(6)分別表示在市場需求高、低這兩種情形下,R1分離均衡下的期望收益;

      式(9)、(10)分別為達(dá)到分離均衡時,在市場需求高、低這兩種情形下,R2基于其對于市場需求類型的信念所做出的最優(yōu)訂貨決策。

      命題3描述了不同類型R1在分離均衡下的最優(yōu)訂貨量。

      命題3:定義:

      代表系統(tǒng)不確定性的程度,即系統(tǒng)相對變動(波動)程度,當(dāng)制造商總是會將R1的私有訂貨信息泄露給R2時,存在分離均衡解,使得R1和R2分別達(dá)到最大收益,此時,零售商的訂貨策略為

      (1)當(dāng)市場需求為高類型時

      (2)當(dāng)市場需求為低類型時

      可以看到,對于低類型R1而言,其最優(yōu)訂貨量的確定取決于θ,即在給定(r,w)的情況下,市場需求不確定性的程度,即相對變動(波動)程度。顯然有:

      綜上所述,制造商泄露信息的行為會導(dǎo)致低類型R1的最優(yōu)訂貨量向下扭曲,這種扭曲可以理解為其為了實現(xiàn)分離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即所謂的“信息租金”,經(jīng)濟蒙受一定的損失。

      4.2 混同均衡

      表3 R1混同訂貨策略的所有可能

      假設(shè)R2的真實信念和R1對于R2信念的推斷完全相符,即: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要想實現(xiàn)混同均衡,R1的最優(yōu)策略需要滿足如下條件:

      (11)

      (12)

      (13)

      (14)

      (15)

      (16)

      其中,在市場需求高、低這兩種情形下:

      式(11)、(12)分別表示R1混同均衡下的期望收益;

      式(15)、(16)分別表示混同均衡下,R2無法推測得出市場需求類型,其信念均為μ,對應(yīng)于R1的混同訂貨量所做出的最優(yōu)訂貨決策。

      命題4描述了不同類型R1在混同均衡下的最優(yōu)訂貨量。

      (1)當(dāng)1<θ≤K時,存在混同均衡解,使得R1和R2分別達(dá)到最大收益,此時,零售商的訂貨策略為:

      (2)當(dāng)θ>K時,不存在混同均衡解。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完全信息下:當(dāng)市場需求為高時,雖然R1的訂貨量有所減少,但是由于其競爭對手無法對市場類型準(zhǔn)確把握,訂貨量相對較低,從而使得產(chǎn)品售價有所提高,最終獲得更大的收益,可見信息上的優(yōu)勢能夠使其獲利;當(dāng)市場需求為低時,R1的訂貨量同樣有所減小,然而由于混同均衡下其競爭對手仍舊按照自身對于市場類型的信念制定策略,訂貨量相對較高,搶占了市場份額,顯然此時R1的收益有所下降,而這一部分損失可以看作是其為了實現(xiàn)混同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即所謂的“信息租金”。

      4.3 零售商的應(yīng)對策略選擇

      當(dāng)制造商總是會泄露信息時,R1只需要比較分析市場需求高低這兩種情況下,達(dá)到分離均衡和混同均衡時的訂貨量及其收益,即可權(quán)衡得出最優(yōu)的策略。命題5描述了零售商在不同情形下對訂貨策略的選擇。

      命題5:存在臨界值

      若制造商總是會將R1的私有訂貨信息泄露給R2,考慮到制造商的這種自利性行為,R1的策略選擇與市場需求的波動程度有關(guān):

      圖3 R1分離均衡下與混同均衡下的關(guān)系(1<θ≤K)

      圖4 不同市場類型的R1訂貨策略選擇

      5 制造商的決策:是否泄露信息

      進一步探討制造商具有可以選擇是否泄露信息的主動權(quán)的情況,顯然此時,其是否將R1的私有訂貨信息泄露給R2,取決于泄露信息是否能夠使得其自身的收益有所增加。

      (17)

      (18)

      (19)

      (20)

      其中,

      式(17)表示制造商在市場需求為高的情形下,不泄露信息時所獲得的收益高于泄露信息時的收益;

      式(18)表示制造商在市場需求為低的情形下,不泄露信息時所獲得的收益高于泄露信息時的收益;

      式(19)、(20)分別表示混同均衡下,市場需求為高、低兩種情形時,R2無法推測得出市場需求類型,其信念均為μ,對應(yīng)于R1的混同訂貨量所做出的最優(yōu)訂貨決策。

      (21)

      (22)

      (23)

      (24)

      其中,

      式(21)表示制造商在市場需求為低的情形下,不泄露信息時所獲得的收益高于泄露信息時的收益;

      式(22)表示制造商在市場需求為高的情形下,不泄露信息時所獲得的收益高于泄露信息時的收益;

      式(23)、(24)分別為分離均衡下,市場需求類型分別為高低兩種類型時,R2基于其對于市場需求類型的信念所做出的最優(yōu)訂貨決策。

      綜合以上兩種情況,命題6描述了制造商在面臨市場需求信息不對稱的R1,R2時的信息策略。

      命題6:制造商總是會將R1的訂貨信息泄露給R2,以謀取自身利益最大化。

      6 算例分析

      假設(shè)市場中存在一個制造商與兩個進行水平數(shù)量競爭但市場地位不同的零售商,同時銷售一款產(chǎn)品,所面臨的市場需求具體情況為:AH=1200,AL=1000,其中,高市場類型的概率為λ=0.15,低市場類型的概率為1-λ=0.85,市場需求平均值為μ=λAH+(1-λ)AL=1030。R1與制造商執(zhí)行的是(r,w)=(0.05,100)的收益共享契約,R2與制造商執(zhí)行的是w=100的批發(fā)價格契約。

      由于K′=1.38;θ=1.22,顯然有1<θ≤K′,即,市場需求的相對變動程度較小。

      計算得到市場需求分別為高、低兩種類型時,傳統(tǒng)不考慮信息泄露的存在以及考慮信息泄露的存在時完全信息、分離均衡和混同均衡,共四種情形下,供應(yīng)鏈各方成員的決策和收益如表4、表5所示。

      表4 面對波動較小的高市場需求時,兩個零售商在四種情形下的決策及其收益

      如表4所示,當(dāng)市場需求類型為高時,如果供應(yīng)鏈中不存在信息泄露現(xiàn)象,則R1的最優(yōu)訂貨量為393件,然而,由于制造商泄露信息時所獲得的期望收益為79183元,大于其不泄露信息的情形(79078元),如前所述,非對稱信息下,出于自身利益的角度,作為供應(yīng)鏈的信息接收方,制造商總是會將具有信息優(yōu)勢的R1的訂貨信息泄露給R2,以謀取更大的利益,此時,R2的訂貨量有所增加,若R1不及時做出調(diào)整,仍然按照傳統(tǒng)決策進行訂貨,競爭力將會有明顯的削弱。因此,在做決策時,有必要將制造商的信息泄露行為及其所造成的R2的決策變化加以考慮。

      由表5可知,當(dāng)市場需求類型為低時,由于制造商泄露信息時所獲得的期望收益為74883元,大于其不泄露信息的情形(66125元),如前所述,出于自身利益的角度,作為供應(yīng)鏈的信息接收方,制造商總是會將具有信息優(yōu)勢的R1的訂貨信息泄露給R2,以謀取更大的利益。

      表5 面對波動較小的低市場需求時,兩個零售商在四種情形下的決策及其收益

      同時,分別對比表4與表5中R1在分離均衡與混同均衡下的訂貨量及其收益可以發(fā)現(xiàn),如果市場需求波動程度不大,則面對高需求的市場時,雖然R1選擇混同均衡下的訂貨量為430件,低于選擇分離均衡下的545件,但是由于總供應(yīng)量的降低,混同均衡下的產(chǎn)品售價比分離均衡下高出了37.74%,導(dǎo)致R1的收益反而更高;而面對低需求的市場時,無論是訂貨量還是收益,R1選擇混同均衡下的表現(xiàn)都要優(yōu)于其選擇分離均衡的情形。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混同均衡下,R1為了實現(xiàn)混同,不得不對訂貨量進行一定的扭曲,采取了比完全信息情況下的最優(yōu)訂貨量445件更低的430件,以增加其偏離混同轉(zhuǎn)而去模仿市場需求為高或者低這兩種情形的成本。特別地,當(dāng)市場需求為低類型時,由于R2無法基于制造商所泄露的R1的最優(yōu)訂貨量推測出市場真實情況,相對而言其訂貨量較高,搶占了市場份額,最終導(dǎo)致R1相應(yīng)的收益較完全信息下減少了6.6%,而這一部分損失即為其實現(xiàn)混同所犧牲的代價,即第四章所提及的“信息租金”。

      綜上所述,當(dāng)面對需求不確定性較小的市場時,無論市場需求類型是高是低,R1都會選擇混同均衡作為最終的決策方案,特別地,當(dāng)市場需求類型為低時,R1需要為此支付一定的“信息租金”作為代價以實現(xiàn)混同。

      接下來,進一步擴展到市場需求波動系數(shù)1<θ≤K,此時R1在分離均衡和混同均衡下的收益隨θ的變化分別如圖5和圖6所示。

      圖5 高類型R1的最優(yōu)收益對比

      圖6 低類型R1的最優(yōu)收益對比

      7 結(jié)語

      在供應(yīng)鏈成員間實行信息共享,是實現(xiàn)供應(yīng)鏈高效、協(xié)調(diào)運行的關(guān)鍵所在。但是實踐表明,由于供應(yīng)鏈成員的自利性以及理性博弈,信息共享過程中往往伴隨著信息泄露問題,從而影響供應(yīng)鏈的決策及績效。研究表明,在面臨議價能力不同的零售商時,制造商從自身利益的角度,在選擇不同合作契約形式的同時,也會策略性地泄露信息,而考慮到制造商的這種自利性行為,大型零售商的策略選擇與市場需求的波動程度有關(guān):波動較小則選擇混同均衡;波動較大則選擇分離均衡。特別地,當(dāng)市場需求類型為低時,大型零售商的最優(yōu)訂貨量會向下扭曲,即支付一定的“信息租金”作為應(yīng)對信息泄露的代價。

      供應(yīng)鏈信息泄露是在供應(yīng)鏈信息共享的應(yīng)用過程中涌現(xiàn)出來的新問題,對非對稱信息下的供應(yīng)鏈信息泄露問題的研究需要涉及運作管理、博弈論、激勵理論、組織理論甚至信息技術(shù)等多種學(xué)科領(lǐng)域的知識,具有一定的復(fù)雜性、針對這一問題,本文僅選擇了較為重點的部分進行了初步探索,尚有很多的后續(xù)問題有待完善和解決。本文的不足之處主要體現(xiàn)在:

      (1)在分析信息泄露條件下供應(yīng)鏈各方的決策行為時,本文假定零售商是風(fēng)險中性的,但是在實際中,企業(yè)的管理決策者往往需要考慮多種不同的因素,情況更為復(fù)雜。這時,分離均衡和混同均衡的存在條件有可能會發(fā)生本質(zhì)的改變,因此,有待進一步探討和研究。

      (2)本文討論的信息泄露問題僅針對供應(yīng)鏈的制造、零售兩個環(huán)節(jié),同時僅僅圍繞市場需求信息泄露的情形展開討論,在實際情況中,供應(yīng)鏈上下游所涉及的環(huán)節(jié)繁復(fù),而可能泄露的信息除了需求信息以外,還可以涉及成本信息、產(chǎn)品質(zhì)量等其他對供應(yīng)鏈協(xié)調(diào)和企業(yè)的經(jīng)營實踐有著重要影響的眾多方面。因此,進一步擴展研究多級供應(yīng)鏈多方信息的泄露問題,更為貼近實際,有著舉足輕重的現(xiàn)實意義。

      [1] Lee H L, So K C, Tang C S. The value of information sharing in a two-level supply chain[J]. Management Science, 2000,46(5): 626-643.

      [2] 斯蒂芬.馬丁.高級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學(xué)[M].史東輝,譯.上海:上海財經(jīng)大學(xué)出版社, 2003.

      [3] 董紹輝, 西寶, 田麗娜. 供應(yīng)鏈信息共享中信息泄露的產(chǎn)生機理及防范措施研究[J]. 軟科學(xué), 2009, 23(5):56-59.

      [4] Zhang Dayong,Cao Xinlin, Wang Lingyu, et al. Mitigating the risk of information leakage in a two-level supply chain through optimal supplier selection[J]. 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2012,23(4): 1351-1364.

      [5] Zhang Dayong, Zeng Yong, Wang Lingyu, et al. Modeling and evaluating information leakage caused by inferences in supply chains[J]. Computers in Industry, 2011,62(3): 351-363.

      [6] Singer T. Sharer beware[EB/OL].[1999-03-01]http://www.inc.com/magazine/19990301/4559.html.

      [7] Hays C L. What wal-mart knows about customers' habits[N/OL]. [2004-11-14].www.stratege group.ca/pages/contentlmg/walmart.pdf.

      [8] Wisner J D, Tan K-C, Leong G K. Principle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 balanced approach[M]. Mason: South-Western Cengage Learning, 2011.

      [9] Adewole A. Developing a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optimisation of information in the supply chains of the UK clothing manufacture industry[J].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05,10(5): 357-366.

      [10] Murphy T. Protection in question[J]. Ward’s Auto World,2007:20-21.

      [11] Lee H L, Whang S. Information sharing in a supply Chai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00, 1(1): 79-93.

      [12] Zhang Chen, Li Suhong. Secure information sharing in internet-base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ystems[J]. Journal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s,2006,46(4):18-24.

      [13] Li L, Zhang Hongtao. Confidentiality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in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J]. Management Science,2008, 54(8):1467-1481.

      [14] 朱立龍, 尤建新. 非對稱信息供應(yīng)鏈質(zhì)量信號傳遞博弈分析[J]. 中國管理科學(xué), 2011,19(1):109-118.

      [15] 張菊亮, 章祥蓀. 供應(yīng)商和銷售商擁有部分信息的信息共享[J]. 中國管理科學(xué), 2012,20(1):109-116.

      [16] Anand KS, Goyal M. Strategic information management under leakage in a supply chain[J]. Management Science,2009, 55(3):438-452.

      [17] Kong Guangwen, Rajagopalan S, Zhang Hao. Revenue sharing and information leakage in a supply chain[J]. Management Science, 2013,59(3): 556-572.

      [18] 張維迎. 博弈論與信息經(jīng)濟學(xué)[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19] 唐宏祥, 何建敏, 劉春林. 非對稱需求信息條件下的供應(yīng)鏈信息共享機制[J]. 系統(tǒng)工程學(xué)報, 2004, 19(6):589-595.

      [20] 索寒生, 金以慧. 非對稱信息下供需鏈中供應(yīng)商的回購決策分析[J]. 控制與決策, 2004, 19(3):335-338.

      [21] 李善良, 朱道立. 不對稱信息下供應(yīng)鏈線性激勵契約的委托代理分析[J]. 計算機集成制造, 2005, 11(12):1758-1762.

      [22] 倪得兵, 唐小我. 代理人努力決策柔性的分成制委托代理模型[J]. 管理科學(xué)學(xué)報, 2005, 8(3):15-24.

      [23] 吳軍, 李健, 汪壽陽. 供應(yīng)鏈風(fēng)險管理中的幾個重要問題[J]. 管理科學(xué)學(xué)報, 2006, 9(6):1-12.

      [24] 郭敏, 王紅衛(wèi). 分銷商信息私有時的庫存合作契約設(shè)計[J]. 華中科技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 2006, 34(9):117-120.

      [25] 邱若臻, 黃小原. 非對稱信息條件下供應(yīng)鏈?zhǔn)杖牍蚕砥跫s協(xié)調(diào)[J]. 東北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2007, 28(8):1205-1208.

      [26] 霍佳震, 張建軍, 趙晉. 長期合作期望下的供應(yīng)鏈非對稱信息甄別研究[J]. 管理科學(xué)學(xué)報, 2008, 11(3):88-95.

      [27] 曹柬, 楊春節(jié), 李平, 等. 不對稱信息下供應(yīng)鏈線性分成制契約設(shè)計研究[J]. 管理科學(xué)學(xué)報, 2009, 12(2):19-24.

      [28] Zhang Z. Changes are in store for China’s electronics retailers: Which model will win? [EB/OL].[2009-05-13]Rnowledge.wharton.upenn.edu/article/changes-are-in-store-for-chinas-eleetronic-retailers-which-model-will-win/.

      [29] Sun, J.Research on the sales channels of the household appliances market[J]. Chinese Business Review, 2007, 6:28-33.

      Study on Strategies of the Information Leakage in the Supply Chain Under Horizontal Competition

      ZHOU Jian-heng,JIANG Bi-yun

      (Glorious Sun School of Business & Management,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51,China)

      Many upstream supplier may sell their products indirectly through various reselling channels, some large resellers is often better informed than the other small resellers of the market demand. It is assumed that the large reseller can observe the true market type privately, before production, while the small reseller knows only the prior distribution of the market type. Since the small reseller does not observe the market demand directly, he may want to use the information revealed from the large reseller’s order quantity though the supplier to make his decision on the direct sale quantity. Anticipating the supplier and small reseller’s decision, the large reseller may purposely block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by ordering the same quantity for any market size or reveal the market size truthfully. So in this paper, how information leakage influences the supply chain strategic in the presence of asymmetric information is investigated, with different bargaining power of two retailers, when revenue sharing and wholesale price contract are used, respectively. This issue is discussed though a one supplier-two reseller setting where the supplier may leak the market information learned from order quantity of the large reseller who is better informed of the market size to a small reseller. The market information of large retailer is leaked to its competitor though the supplier thereby affects the supply chain. By analyzing and comparing the features in the process of the two retailers’ decision game in two cases, with or without the information leakage, the mechanism of supply chain information leakage under asymmetry information is revealed. Then under the premise of the assumptions that the manufacturer will always leak information, the decision-making model based on the signaling is constructed, to discuss the two retailers’ ordering strategies as well as profits under both separating equilibrium and pooling equilibrium. On the basis, the situation in whi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wn interests, the manufacturer takes the initiative to choose whether leak information or not, when information leakage phenomenon may exist, the two retailers’ strategies choice is extended.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manufacturer will always leak information to gain better interest. Therefore when making decisions, retailers should take the manufacturer's such a selfish behavior into account, big retailer’s strategies selection are related to the degree of market demand fluctuation: pooling equilibrium performed better with small-fluctuation demand while separating equilibrium performed better with large-fluctuation demand. In particular, when the market demand is low, the optimal order quantity of big retailer distorted downwards, that is to pay a certain "information rent" as the expense to deal with the information leakage.

      asymmetric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sharing; information leakage; rational equilibrium; ordering strategies

      1003-207(2016)11-0081-13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16.11.010

      2015-02-09;

      2015-08-25

      國家自然科學(xué)基金資助項目(71202066,71572033,71501037,71401029);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3YJC630159,14YJC630130 );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項目(12PJC021);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wù)費專項資金資助

      周建亨(1976-), 女(漢族), 四川人,東華大學(xué)旭日工商管理學(xué)院教授, 博導(dǎo), 研究方向: 物流與供應(yīng)鏈管理, E-mail: Zjh001@dhu.edu.cn.

      F274

      A

      猜你喜歡
      訂貨量訂貨市場需求
      報童問題訂購費對最優(yōu)訂貨量的影響
      麻紡標(biāo)準(zhǔn)緊貼市場需求
      市場需求不旺 紅棗行情暫穩(wěn)
      全球磷肥市場需求減少
      收益分享合同下的供應(yīng)鏈最優(yōu)決策研究
      物流科技(2019年11期)2019-12-10 09:39:10
      橫向轉(zhuǎn)運策略下支付方式對訂貨決策的影響
      橫向轉(zhuǎn)運策略下支付方式對訂貨決策的影響研究
      完全競爭市場中易逝品廣告投入的奇攝動解
      變質(zhì)性產(chǎn)品零售商聯(lián)合采購與運輸聯(lián)盟的穩(wěn)定性分析
      輝門:用品牌拉動市場需求
      东源县| 布尔津县| 蕲春县| 勐海县| 墨竹工卡县| 德保县| 仁怀市| 岢岚县| 宁远县| 铅山县| 大宁县| 和硕县| 茌平县| 文成县| 威宁| 玉林市| 牙克石市| 石门县| 禄劝| 闽侯县| 台湾省| 台山市| 东乌珠穆沁旗| 上杭县| 建始县| 宾川县| 岳池县| 竹溪县| 揭阳市| 保康县| 商都县| 桑植县| 乐业县| 当雄县| 崇文区| 南华县| 弥渡县| 瑞昌市| 龙江县| 凤庆县| 井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