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潔 梁文兵
【摘 要】探討高中《美術鑒賞》模塊教學的有效性問題,教師要進行有效備課,建立有效課堂,即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個性教學課堂和面向未來的課堂。
【關鍵詞】美術鑒賞 有效教學 有效備課 有效評價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2B-0046-02
新課改后,南寧二中構建了一個能夠體現高中美術教學目標的新課程,提出了關注學生個性發(fā)展,構建符合基礎教育要求的具有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的美術課程體系,并將新一輪的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化,使其符合時代要求。由于美術教育在中學階段長期得不到重視,被認為是邊緣學科,所以藝術教育要在學生中得以真正地實施就必須加強美術教學的有效性。下面就新課改下高中美術鑒賞的有效教學展開探討。
一、新課改與有效教學理論的提出
新課改中,無論是剛開始的教材解讀還是最近的同課異構活動都讓我們受益匪淺。教育部頒布了《普通高中課程計劃(實驗)》,首次確定了“藝術”作為學校的課程體系之一,也是學習的八大領域之一,使美術在課程改革中開始增加分量,美術教育在這輪課程改革中得到了一次難得的發(fā)展機遇,迎來了美術教育的春天。美術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課程理念:拓寬美術視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強調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基礎、多樣和選擇性,滿足發(fā)展的需要。此次高中美術課程改革,開設了五大系列—— 美術鑒賞、繪畫·雕塑、設計·工藝、書法·篆刻、現代媒體藝術; 9個學習模塊——美術鑒賞、繪畫、雕塑、設計、工藝、書法、篆刻、攝影/攝像、電腦繪畫/電腦設計,供學生自主選擇。其基本思想是構建一個具有時代特色、基礎性和選擇性的課程體系,以改革和建設為基礎的基本教育。其中《高中美術鑒賞》模塊作為必修課,內容豐富,包含了美術作品語言,藝術美與形式美,中外繪畫、中外雕塑、民間藝術、中外建筑藝術等方面的學習內容。這些內容不僅包含藝術史和技能,而且還涉及到歷史、語文、地理等其他學科的知識,與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由此可見,《美術鑒賞》模塊在高中美術教育中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那么如何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使我們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更為有效呢。
有效教學,是指在師生雙方的教學活動中,通過運用適當的教學策略,使學生的基礎性學力、發(fā)展性學力和創(chuàng)造性學力得到很好的發(fā)展。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可以使學生在“想學”“愿學”和“好學”的心理基礎上進行教學。第二,要有一個明確的教學目標。老師要讓學生知道“應該學什么”和“學到什么水平”。第三,利用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教學方法來提高教學效率。
有效教學(教學效果)的概念起源于20世紀的上半葉,與西方教育科學運動有密切關系,它受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影響,當時西方教育理論有這樣一個觀點,“教學是藝術”。但是,隨著科學思想的影響,以及心理學,行為科學的發(fā)展,人們認識到,教學應該是科學的,它不僅體現在基礎性上,而且也體現在研究的方法上。
二、構建高中美術鑒賞有效教學課堂
在當今教育模式下,普通高中的美術課程長期不受重視,因此出現了學生極不重視美術課的現象,高中美術課堂氣氛沉悶,教師教學方法單一、枯燥、課堂效果低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藝術能力的積極性不能發(fā)揮,學生的學習動機不大。部分學生甚至會用美術課堂時間來完成其他學科的作業(yè)或者聽音樂,導致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不能有效地進行。
要構建高中美術鑒賞有效教學必須做到三點:有效率的備課、有效率的課堂、有效率的評價。
(一)有效備課
在教學中如何做到有效備課呢?(1)備好教材、精選教學內容。其一,讀透教材,知道編者編寫思路,將重難點理解透徹,以便在教學中靈活運用教材。其二,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梢酝ㄟ^網絡多查找有效資源來豐富課本,使學生對教材更有興趣。(2)備透學生。了解學生真實的學習水平與學習能力。筆者認為備學生是有效備課的重點,因為只有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我們才能有效開展教學活動。如上海市靜安區(qū)教育學院附屬學校提出的“后茶館式”教學,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互助,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能力。這是備學生的一種教學方式的具體體現。
(二)有效課堂
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以達到“改變學習方式”。有效課堂可以這樣嘗試。
1.以學生為主的課堂
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是指我們應該將課堂的大部分時間給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嚴格控制好自己進行集體教學的時間。這就要求教師應該集中精力在教材上,盡量在課堂上壓縮集體的教學時間,將時間還給學生,使他們可以自我探索。注重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策略,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參與意味著學生不是獨立于教學之外,也不是完全受教師左右的個體,而是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參與到教學的各個方面。讓學生擁有盡可能多的時間來消化知識。當然,充沛的課堂時間對學生來說不等于讓教室成為一個他們可以任意妄為的地方,而是把課堂設計好讓課堂教學成為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的課堂,讓學生主動圍繞這個目標開展學習活動。比如,我們設計人民美術出版社版的高中美術鑒賞第十七課《用心體味建筑之美——探尋建筑藝術的特點》一課時,利用討論法,讓學生歸類建筑藝術的類型、特點以及建筑藝術的語匯,讓學生探討知名建筑的特點,并結合本校的建筑進行評論。讓學生從不可親眼看到的建筑到身邊可見的建筑進行感受,有足夠的討論空間,展現他們對建筑藝術的獨特見解。這種以學生為主的課堂,就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討論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對藝術有深刻的認識與了解。
2.個性教學的課堂
個性教學,是相比集體教學而言更為關注個人發(fā)展的教學。它指的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原來用于課堂教學的時間擠出一部分讓學生進行自由學習。只有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他才能獲得個性化發(fā)展。個性教學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在課堂上,學生學習是自由的,教師的主要精力是用來引導學習小組或個人進行學習,解決學生面對的難以解決的問題。第二,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的學習策略和方法進行指導,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使他們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第三,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使他們有能力獨立思考問題,愿意表達自己獨特的見解。比如,我們設計高中美術鑒賞《中國古代工藝》與《中國民間美術》這兩節(jié)課時,將里面的知識點分為若干個主題,如青銅藝術、陶瓷藝術、剪紙藝術、年畫藝術、彩陶藝術等讓學生自行選擇,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來展現他們的學習成果。最后以課件的形式在課堂上向大家展示。筆者發(fā)現由學生擔任“小老師”的做法成效非常好。做“小老師”的小組必須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也就是說他們必須自己“備課”。這個“備課”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它有助于學生將知識內化。而到了展示的時間,小組成員必須向全班同學講解某個藝術項目的知識點,這就是學生將內化的知識進行外顯的表現。而且由同齡人講課會激起學生更高的興趣,因為他們的語言更有共通性。但對教師的考驗也更大,因為學生的知識有限,教師必須加倍投入,及時發(fā)現學生的錯誤,并對錯誤的觀點加以糾正,并掌控好課堂氣氛與言論導向。
3.面向未來的課堂
面向未來,是指我們的教育要直視自己的缺點,使教育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在教學內容上,教學材料不能脫離歷史的期限性。因為寫作過程具有復雜性和漫長的周期性,所以總有部分內容比較陳舊。這就要求教師利用新的知識來增補我們的教材,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內容更豐富,更與時俱進。特別是設計類的藝術鑒賞,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設計藝術發(fā)展非常迅速。我們可以多尋找一些當代有創(chuàng)意的設計藝術讓學生欣賞,使他們的思維可以得到更強烈的沖擊與洗禮。在教學工具的運用上,多媒體設備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藝術作品。我們可利用信息技術來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我們可運用“云課堂”“翻轉課堂”“微課”“電子書包”來讓我們的學生更輕松地了解更多教學資源,使我們的課堂朝向未來。
(三)有效評價
新課標要求:“根據高中美術教學實際和學生的情況,制訂具有開放性、能促進學生發(fā)展、改進教師教學以及推進美術課程不斷發(fā)展的評價指標?!庇行У慕虒W評價有以下兩點。
第一,評價的主體要多元化。評價的主體不能太單一,“單一”的評價會使評價結果過于片面。我們可以進行多樣性評價,(1)讓學生自評。根據自己對自己的認識,開展對自己的評價,這樣既尊重學生,又培養(yǎng)學生自我反思,自我剖析的良好習慣。(2)讓學生互相評價。也就是說讓同學們根據自己的觀點來評價別人。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習同伴的進步,而且鍛煉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增強學生的監(jiān)督意識。(3)開展小組評價。因為小組成員在一起學習的時間比較長,彼此之間比較了解,所以小組內的成員之間的評價也就體現了小組的集體“智慧”。這種評價更科學、更全面、更可靠,比“自我評價”和“同行評議”更完整。(4)教師參與評價。以育人為本,教師給予學生“合理”的評價,從某種程度上來看更科學合理。畢竟教師在學科專業(yè)方面比學生鉆研得更多,更透,因此從教師角度給予評價是必要的。
第二,評價內容提倡多樣化。對學生的評價應包括對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評價,而不僅僅是對學生成績好壞的評價。學生不是一個標準的模具生產線上的零件,可以制定了一個統一的標準,看誰合格誰不合格。學生是有生命的,有思想的個體。我們常說“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所以從評價的內容上看,不能只用一個分數來衡量結果。特別是美術學科,更應該注重學生學習發(fā)展的過程。這個過程包括了學生的課堂出勤情況,學習目標、學習態(tài)度、課堂的表現、作業(yè)完成情況、學習行為習慣等。簡而言之,對學生的評價,我們應該看重的是學習過程評價,而不是對學習結果的評價。當一個學生在課堂出勤率、學習目標、學習態(tài)度、課堂表現、作業(yè)完成質量、學習行為習慣這些方面都有所進步時,他的學習結果自然得到一定的提升。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認真學習美術新課程標準,深刻領悟新課程標準的內涵,把握新課程標準的目標,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將高中美術鑒賞的有效教學落到實處,使美術教育取得長足的進步,使我們的學生成為一個具有藝術鑒賞能力的人。
【參考文獻】
[1]劉瑩.新課改高中美術欣賞課教學體會[J].青年文學家,2010(1)
[2]扈向禮.也談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教學策略[J]].語文天地,2012(11)
[3]邊海峰.新課程下的高效課堂教學策略[J].教書育人,2013(8)
[4]余文森.有效教學的理論和模式[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