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琳
摘 要: 語文教學追求有效乃至高效,教師在思考相關策略的前提下,力圖課堂教學適應課程改革之需要,適應人才培養(yǎng)之需求。本文從立足課堂,因學施教所做的思考值得大家借鑒。
關鍵詞: 初中語文教學 教學改革 立足課堂 因學施教 策略思考
在任教初中語文的教學實踐中,我經常思考教學中的一些問題,所思考的問題有得失方面的,也有自己感到需要有所揚棄方面的。現(xiàn)拙于筆端的是幾年來對立足課堂因學施教的策略思考,深知所思考的不盡完全全面和深刻,懇請同仁予以教正。
一、打好立足課堂因學施教的思想基礎
對于語文教學,從一定角度說,人們還沒有把主要精力用到課堂教學上。這里面原因有二,一是有了學生前置性的學習,課堂上還花去較多時間讓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學生所進行前置性學習的所獲往往不是學生所探求的結果,都是大家在教師前置性學習的提要中已經提示的,學生都已經知曉的。二是課堂教學設計,多從教材文本考慮,也多從教師的本體意識考慮,認為哪些是應當教授給學生的,就教授這些內容;認為哪些必須做重點性突破,就將其作為重點引領學生突破。對此,我們必須引以為戒的是,初中生現(xiàn)在的學習資源是那樣廣泛,學習渠道是那樣寬闊和流暢。我們在課堂上要為學生解決的問題,當是學生通過自己的前置性學習所不能解決的問題,當是學生憑借個人智慧所不能解決的問題,當是學生必須通過一定的相互之間的合作探求,尤其是需要爭辯得那樣面紅耳赤的問題。因此,語文教學的主陣地還應當在語文課堂,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應當完全是學生所急需探究學習的東西。對此,教師在學生閱讀感悟教材文本的預設上,首先要考慮的是學生的需要,是學生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閱讀感悟之問題。譬如教學《我的叔叔于勒》時,從一般意義上講,人們都以為于勒就是一個比較十足的敗家子,人們是否需要重新思考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的這個比較特殊環(huán)境里的形象?在教學中,真正讓學生帶著新的理念感悟于勒,就能達到較好的效果,學生感到于勒并非是十足的敗家子,應當?shù)玫饺藗兊耐椤S诶帐翘厥鈺r期的一個比較特殊而又值得人們同情的人物。
二、抓住立足課堂因學施教的生成資源
語文教學課堂,如果其過程比較科學,如果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貫穿于整個教學的全過程,那么課堂教學的氣氛必然很活躍。因為在這樣的前提下學生所進行的學習活動處于極其亢奮的狀態(tài),因為在這樣的前提下學生進行探求的內容都是學生內心的渴求。在這樣的學習氣氛下,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是,學生的高度互動極易在互動過程中,蕩起思維的漣漪,尤其能夠產生學生閱讀感悟的新的增長點。如何對待閱讀感悟中的新增長點?一般課堂上的處理是忽略而過,要么就是教學時間不許可,要么就是不屬于教師所預設的問題,課堂上學生繼續(xù)互動不出任何意義上的結果。這樣的教學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立足課堂的因學施教,竊以為完全意義上的立足課堂的因學施教,不僅是自己課堂上的預設,還是抓住立足課堂因學施教的生成資源。因此,在平時教學中,我們不能忽視學生互動中所生成的新增長點。譬如,教學漢樂府的《木蘭詩》時,學生講起花木蘭的故事,對花木蘭的事跡津津樂道。在教學之余,有學生舉起手說,花木蘭不盡就是雄壯美之典型,在她身上我們還應當看到柔情之美。學生能夠有足夠的理由說明,教學中不妨讓一個個學生進入新的探求領域。學生不但看到“唧唧復唧唧”的柔情美,而且看到“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的柔情美,也看到“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的柔情美,還看到“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等諸多之美好的柔情。
三、促進立足課堂因學施教的實踐活動
語文課程的實踐性是人們有目共睹的,學生語文閱讀感悟實踐能力的形成還有賴于課堂教學中比較廣泛而又充分的實踐。閱讀教學的實踐活動的開展是否應當是完全意義上的課余和課外?其回答應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肯定,因為課堂教學中的課程活動和相關活動課程也是利于學生立足因學施教的課堂實踐的。譬如,我們可以讓學生在接受美妙的音樂聲中強化閱讀感悟的效果,教學一代偉人毛澤東的《沁園春·雪》,這是偉人寫于上世紀血雨腥風之年代的作品,是偉人之氣貫長虹的歷史詩篇。教學時,如果適當播放那金戈鐵馬之戰(zhàn)爭場面之樂曲,則完全可以增強學生的感悟效果。我們也可以讓學生觀看相關視頻,在學生視覺觀賞或者欣賞的前提下,提高學生閱讀感悟的能力。讓學生閱讀欣賞柯巖詩人的《周總理,你在哪里》,為了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周總理與人們的心連心,感受到周總理為人民、為革命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給學生以欣賞周總理的生平事跡的影視的機會,學生從視覺上感受到周總理無比偉大,事跡光彩耀人,就比較深刻地感悟到作品所表現(xiàn)的億萬人民無限懷念周總理之深厚感情的真實,學生油然而生對上個世紀人民共和國總理的敬佩之情。入選于語文教材的不少篇目都是敘事性較強的作品,教學中我們可以讓學生通過朗讀人物語言,進行感悟。一些古詩文我們更需要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運用多方面的讀之實踐進行感悟,如讓學生在朗讀的前提下進行誦讀,也可以讓學生涉獵吟讀和唱讀,雖然初中生的誦讀、吟讀和唱讀之效果不盡到位,但畢竟不是簡單的朗讀,讀之實踐顯得比較廣泛,所能達到的感悟效果也不很一般。
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立足課堂因學施教的實踐,需要人們探究的領域應當是比較廣泛的,也應當就是比較簡單的,需要實踐,更需要反思和總結。在今后實踐的路上,我將繼續(xù)實踐—思考—實踐,以期獲取最佳效益。
參考文獻:
[1]祁智.剝開教育的責任[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06.
[2]曹津源.曹津源文選[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3]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