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師范大學旅游學院,湖南長沙410081)
(湖南師范大學旅游學院,湖南長沙410081)
建國初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為了高等學校工作重心,黨和國家明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導向與新要求。湖南師范學院自1953年院系調(diào)整中成立以來,仿效蘇聯(lián)教育經(jīng)驗,全面貫徹黨中央關于改革舊教育、建立新教育的指示,進行包括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在內(nèi)的全面教育改革,到1956年過渡時期,奠定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設發(fā)展的基礎。
湖南師范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察
1953年,全國高校院系調(diào)整變革,湖南師范學院從合并的湖南大學分出而獨立辦學。自學院成立到1956年的過渡時期,湖南師范學院仿效蘇聯(lián)教育經(jīng)驗,全面貫徹黨中央關于改革舊教育、建立新教育的指示,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賦予了其新的內(nèi)涵。
解放初期,面對世事變遷,高校學生難免出現(xiàn)思想搖擺和迷茫。湖南師范學院成立伊始,師資和生源除了以原國立師范學院為基礎外,還并入了原湖南大學、南昌大學、平原師范學院等院校有關系科,另有清華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學院等學校轉校師生。[1]這些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年齡層次、生活習慣、學習態(tài)度等存在差異,加之成長過程中受到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甚至帝國主義的家庭、學校教育的影響,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相徑庭,思想上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紀律意識不強,理想信念亟待提升。建國初期,各地市高校和中學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不一,學生們或多或少地強調(diào)自由散漫的生活,導致校園內(nèi)戀愛問題風氣濃厚,不尊師風氣有所增長。不少學生對于社會主義建設過程艱苦性認識不足,容易提出脫離實際的過高要求。在復雜的國際關系中,好些學生還劃不清敵我與是非界限。[2]
第二,認識自我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將個人理想與集體理想有機統(tǒng)一。湖南師范學院辦學伊始,即“定位于為中等學校培養(yǎng)合乎規(guī)格的新一代人民教師。”[3]從入校后各系科各年級學生實際情況來看,“基礎較好的大多數(shù)是想考副博士和研究生……至于如何把自己造就成為合符規(guī)格的中學師資考慮得很少。低年級中部分學生不喜歡所學專業(yè)……高年級中脫離高等師范教育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目標,只想按照自己個人興趣和理想去發(fā)展其特長的傾向普遍有所增長。”[4]
第三,好逸惡勞想法存在,對于學習生活缺乏合理規(guī)劃。受到時代大環(huán)境變遷、學習生活情況變化等因素的影響,“有些學生片面強調(diào)個人興趣愛好和特長發(fā)展,忽視師范技能的學習提升?!保?]同時,對于必要的社會活動和體育鍛煉,不少學生仍然忽視,貪圖于享受輕松自在的校園生活,身體素質、生活情趣未得到培養(yǎng)與提升。
高師教育好比是教育建設中制造“工作母機”的工廠,對國家、對未來一代責任重大。學院建立以來,湖南師范學院緊密圍繞社會主義改造主要任務,提升學生對“一化三改”的認識,動員學生投身社會主義改造的浪潮中,到1956年,初步奠定了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fā)展的基石。
(一)建立團組織與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師的聯(lián)系制度
馬克思主義是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1953年,湖南師范學院籌備期間,即成立了課程教研室。[6]學院在完善課程領導機制、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的同時,重點建立起教研室和團工委定期聯(lián)系制度[7]和教研室任課教師與學生的集體答題課制度,將教師、學生、思政干部、團組織緊密聯(lián)系。聯(lián)系制度的建立,一方面將團組織反映的學生思想情況供給教師參考,便于教師通過授課、課堂討論、輔導或個人談話等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團組織通過了解政治理論課教學上的要求、步驟和方法,組織開展支部討論,在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意見、進行反復辯論的同時,傳達科學、客觀的結論,幫助學生樹立對政治課的正確態(tài)度。
(二)扎實開展時事政策教育
時事政策教育是結合時政熱點、社會運動,針對學生的階級立場、革命立場、愛國立場開展的宣傳、學習、實踐活動。湖南師范學院成立后,借助等國內(nèi)熱點和影響國內(nèi)外大氣候的時事事件,發(fā)揮青年團等力量,通過課外活動等形式進行了形勢政策教育、學習貫徹過渡時期總路線、開展共產(chǎn)主義道德教育、宣傳唯物主義意識形態(tài)等主題教育活動。這些活動注重根據(jù)青年特點,堅持正面教育為主的方針,為學生道德素養(yǎng)整體提升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許多先前對專業(yè)不滿意、學校不如意的學生,在教育活動影響下,“促使他們放棄個人打算,服從祖國統(tǒng)一分配,進而認識到師范教育在祖國建設中的重要作用,自覺愛上了教育事業(yè),樹立起遠大的共產(chǎn)主義理想?!保?]
(三)全面推進經(jīng)常性思想政治教育
經(jīng)常性的思想教育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配合政治形勢,圍繞政治中心,開展與學生學習、生活、生產(chǎn)環(huán)境等現(xiàn)實狀況相適應的常態(tài)化教育引導工作。在總路線總任務的引領下,湖南師范學院有針對性地開展了一些時間跨度長,影響范圍廣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例如針對毛澤東同志在1953年發(fā)出的“身體好、學習好、工作好”號召,學院從思想引導、學風樹立、體質教育這三個方面在學生間開展了長期引導,防止和克服超學時與忙亂被動現(xiàn)象,指導各班級采取“廣泛向團員和同學進行重視身體健康的教育”[9],促進學生的自由發(fā)展。又如,建國初期,國家提出“教育為工人階級的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chǎn)勞動相結合”方針,學院即組織學生利用課余、周末、假期前往農(nóng)村、廠礦與勞動人民一同生活,開展“贈送農(nóng)村年青一本書運動”,同時經(jīng)常請勞動模范來校舉辦報告會,下到系、班級中。
(四)積極組織課余活動
按照“全面發(fā)展,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張,湖南師范學院基于師范生相對活潑的個性特點,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多種課余活動,主要體現(xiàn)為三類:
第一,常規(guī)的文體娛樂活動。通過團委會、學生會等組織舉辦音樂、舞蹈、書法等講座,組織歌詠、演講、長跑等文娛活動促使學生在德智體全面發(fā)展。
第二,組織文娛社團。1954年6月27日,學院根據(jù)學生興趣愛好,把專業(yè)學習與課外活動、文娛活動、勞動實踐、體育鍛煉等結合起來,“成立了合唱團、舞蹈團、話劇團、國術團、京劇團、湖南花鼓戲團以及美工組、管樂隊、弦樂隊等九個文娛社團”,[10]為學院各類文藝匯演提供節(jié)目保證,展現(xiàn)并提升了學生文藝功底。
第三,策劃假期活動。利用寒假、暑假時機,面向離校返家和留校學習的學生,由學院團委會、學生會策劃開展閱讀、游泳、講座、勞動、觀影等活動,確保學生假期生活愉快而有意義。
面對國內(nèi)外的復雜形勢和學院創(chuàng)辦伊始的種種困難,湖南師范學院在建院初期較圓滿地完成了辦學體制由新民主主義教育向社會主義教育的轉變。在實際教育過程中,學院存在著辦學經(jīng)驗不足、政策把握不透等問題,產(chǎn)生了一些教訓,但是,作為湖南省內(nèi)師范教育的高等學府,學院在建院初期的四年間,緊緊把握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逐步建立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為該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長期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第一,明確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方向。學院牢牢把握弘揚馬克思列寧主義教育這一主旋律,明確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向性,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結合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及時地對處在社會變革時期思想上存在著一定的搖擺和迷茫的青年學生進行教育引導,這對奠定新中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第二,拓展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途徑。學院在依靠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的同時,積極依托黨團組織、學生干事、團干部等群體在學生中全面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實現(xiàn)了齊抓共管。在具體教育中,主張將教育與實踐相結合,與生產(chǎn)勞動相結合,這種體驗式的教育方法符合教育的基本原理,也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的有效運用。
第三,把握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對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與學生專業(yè)學習、身心健康結合,實現(xiàn)對人的精神引導、價值引導和政治引導。早在20世紀50年代,湖南師范學院的人才培養(yǎng)就非常注重“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理念,通過搜集學生問題、解決學生困難、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等途徑教導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這與當前湖南師范大學推崇的“一切為了學生成人成才,為了一切學生成人成才”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可謂一脈相承。
[1]張國驥,劉湘溶.湖南師范大學七十年[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41.
[2]中共湖南師院委員會.我院學生思想方面的基本情況及存在的問題[B].長沙:湖南師范大學檔案館,1954-01-28:2-1954-DQ10-001-003.
[4]中共湖南師院委員會.1953年第一學期湖南師院學生思想方面情況匯報[B].長沙:湖南師范大學檔案館,1953-11-05:2-1953-DQ13-001-005.
[5]中共湖南師院委員會.我院學生思想方面的基本情況及存在的問題[B].長沙:湖南師范大學檔案館,1954-01-28:2-1954-DQ10-001-003.
[6]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課教研室,本院各系科設置情況[N].湖南師院報,1954-6-20(6).
[7]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課教研室.一九五三年度第二學期工作計劃[N].湖南師院報,1954-4-9(3).
[8]本刊召開新同學座談會[N].湖南師院報,1955-9-14(2).
[9]楊汀南.我們的文體活動時怎樣開展起來的[N].湖南師院報,1954-1-28(4).
[10]學生會文體部將成立各種文娛社團[N].湖南師院報,1954-6-28(1).
1953-1956年湖南師范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察
楊安
In the early days of foundation,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higher education.Since the national colleges'adjustment in 1953,Hunan Normal College became an independent school.It referred to the education mode of Soviet Union since it was founded and implemented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s instruction about changing old style education into new one.It also started a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reform,includ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By the transition period of 1956,it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unan Normal Universit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students;work study
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6-000X(2016)18-0229-02
楊安(1988-),男,漢族,安徽合肥人,碩士,單位:湖南師范大學旅游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