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吉林長春130012)
(長春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吉林長春130012)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快速發(fā)展,人們越來越注重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許多學生和家長已經不再滿足于教師“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而教學心理研究的應用,不僅能夠滿足教學要求,了解掌握學生心理,與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升教學質量。文章主要教育心理研究在高等教育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意義出發(fā),分析了教育心理研究在高等教育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教育心理;高等教育;課程教學;應用
在高等教育課程教學中教育心理研究的應用,主要是讓教師在進行教育教學過程中,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時刻觀察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分析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總結學生心理活動變化規(guī)律,并借助已經掌握的心理學知識指導學生對自己的不良情緒進行調節(jié),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同時,兼顧學生身體素質的發(fā)展,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與綜合實踐能力的提升,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與世界觀,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文章主要從教育心理研究著手,探討教育心理研究在高等教育課程教學中應用的有效方法。
(一)有助于學生身體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
學生長時間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多數(sh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已經很難提起學習的興趣,有些由于受到各個方面因素的影響,例如家庭、學校和社會壓力,心理逐漸變形扭曲。在學生的心里,考場如同戰(zhàn)場,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全身而退,導致學生因為學業(yè)壓力而自殺的案例屢見不鮮,原本教育的目標就是健全學生的人格,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豐富學生的知識,但是應試教育本末顛倒,過度追求學生學習成績,忽略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和掌握學習的方法。而課程教學過程中教育心理研究的應用,可以讓教學內容趨于人性化,貼近學生,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例如在物理課堂試驗中,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都是教師在臺上講完知識內容后,讓學生自行做個簡單的實驗演示,或者是播放與本次試實驗有關的錄像帶,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會給教學帶來不良影響。而教師借助教育心理研究,對學生仔細觀察,在學生對實驗感興趣的時候,認真分析基本原理,適當加入教學內容,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學會調節(jié)自我情緒,培養(yǎng)學生道德素質,還可以提高教學效率。
(二)有助于教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
教育心理學研究的目的主要是研究學生心理狀態(tài),方便教師按照學生心理變化規(guī)律制定合理的教學方式。事實上,學生在創(chuàng)新方面的需求量較大,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對一切新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喜歡探索。但是,教師如果沒有及時了解學生多對學習渴望的心理,難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也就沒有創(chuàng)新性。而教師只有營造自由、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進行學習,分析學生心理狀態(tài),當在同一個問題上發(fā)現(xiàn)學生有不同的見解時,教師應給予鼓勵,去感受學生探究學習欲望,并查閱相關資料來驗證學生的建議,并同時,充分利用這樣的給予培養(yǎng)學生研究科學的精神與方式。比如化學課程教學時,有位學生正在試驗一個乙酰苯胺合成知識題,發(fā)現(xiàn)這些液體變成紅色,正想研究紅色物質是什么時,教師就斥責了該名學生不認真做實驗,擾亂課堂秩序,這樣不僅讓學生失去試驗的樂趣,還會產生厭學情緒,甚至是討厭教師。如果教師換一種方式,分析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鼓勵學生進行試驗,并在旁邊進行引導,就會激發(fā)學生試驗樂趣,由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反而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一)科學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整節(jié)課程教學的質量取決于教師能否科學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因此,教師要想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1)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調動講課的氣氛,融入一些趣味性與時代性的話題,方便學生理解掌握教學內容,以此實現(xiàn)教學目標。例如物理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可以加入航天科技、微觀粒子、航空母艦、反粒子、磁懸浮列車和暗物質等一些科技前沿領域的話題,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營造良好的學習范圍,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習學習的成績,還提升教學效率。(2)教師應精心設計安排每堂課的教學過程,包括新課程的導入、開場白、典型案例和課程總結等。教師認真安排課程教學,引導學生學習的思路,讓學生覺得聽課也是一種享受,而不是整節(jié)課下來都是“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學情緒。例如語文教師在教學時,可以臨時安排寫作環(huán)節(jié),然后當堂批改學生的寫作內容,或者是讓學生上到講臺將文章讀出來,讓臺下學生對文章進行評價,這樣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樂趣,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主動學習語文知識,還可以提升教學效果。(3)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及時注意掌握、利用課堂上的無意識規(guī)律。無意識規(guī)律是指由于刺激物的特性與人的內部狀態(tài)造成的,對課程教學來說,教師教學內容與方式,穿著與言談舉止,板書與直觀教學工具,教學設施,教師環(huán)境與周圍環(huán)境等都是學生無意識注意的對象。因此,教師可以借助這些物質,吸引學生眼球,集中注意力。比如教師在講課時,音調波瀾起伏,時高時低,對重點知識內容具有音量和音調進行強調突出,并適當重復演練,同時,借助手勢和表情等各種肢體語言,以此增加教學意境,讓學生認真聽講,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二)利用激勵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樂趣
任何人在參與活動中,都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可,學生也不例外,或多或少都希望得到教師的激勵表揚。在高等教育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上課不僅是為了獲取工資薪酬,還應培養(yǎng)適合現(xiàn)代化社會需要的人才,所以,教師應注重自身工作職責,認識到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并充分利用激勵策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國現(xiàn)階段的學校大部分教育資源不足,學生人數(shù)較多,教師難以做到一對一的激勵學生學習,因此,教師必須從點滴做起,循環(huán)漸進,以此提升教學質量。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作業(yè)批改,也是一個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實施激勵的方法。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一點,在開學之前批改學生的作業(yè),只是做簡單批注,沒有任何評語,學生作業(yè)越交越少,并且和教師之間的交流也少。過一段時間后,教師可以在批改作業(yè)時,注明作業(yè)成績“A、B和C”的同時,還寫上評語,說明哪一部分還需要改進,哪一部分寫得很好可以繼續(xù)發(fā)揚下去,并將一些比較優(yōu)秀的作業(yè)在課程上進行展示,學生上交的作業(yè)與之前相比,不僅從態(tài)度和書寫方面得到改善,還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達到預期教學效果。又如教師在提問學生的時候,可以根據(jù)學生個體差異選擇性的進行提問,在學生回答時要給予充分肯定,不僅眼神要注視該名學生,還應當時不時點頭微笑。當某些學生不會如何解答時,也不應該氣惱,可以利用一些話語給予安慰,比如“沒關系,這次沒準備好,下次我再提問”和“不要緊張”等,同時,學生提問時,應以親切的語氣回答學生的問題,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達到教學目標。
(三)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
俗話說:“知已知彼,百戰(zhàn)不殆”。教學也是同樣的道理,教師如果仔細觀察學生的性格特點,了解學生心理特征,那么就會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幫助學生學習更多的知識內容。而高校的學生大部分處在二十歲左右的年紀,他們都希望獲得別人的關注與任何,但是卻十分敏感、內向;具有十足的沖勁,有豐富想象力,喜歡挑戰(zhàn)新鮮事物,敢于創(chuàng)新,同時,心理狀態(tài)還未成熟,情緒波動起伏較大;心思單純,社會經驗不足,缺乏規(guī)劃自已生活和學習的能力。因此,教師在課程教育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個體性差異,做好學生心理層面的研究,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征,有針對性、有計劃的制定教學目標,采取合理教學方式,才能提升教學效率。同時,在學生學習進步過程中,每一點教師應給予充分肯定,真正做到對全班學生平等對待,一視同仁,讓學生可以體會到教師一直在關注著他們。另外,注重“南風效應”,以情感人,學會尊重、欣賞每位學生,營造和諧的教學氣氛。并按照學生實際情況,靈活設計教學方案,避免知識過多或者是太難,超出學生理解能力,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四)教師應做好在課程教學中的角色
第一,教師作為高等教育課程教學的組織者,必須為學生學習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嚴明課堂紀律,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認真安排每堂課的教學內容,落實好授課任務。第二,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傳授者、引導者和輔助者,同時也是課程教學規(guī)劃者,應根據(jù)課程知識體系和學時要求整體規(guī)劃課堂教學內容,適當補充或者是刪減教學內容,并按照不同階段學習目標明確課堂學習的要求,確保講授的知識具有基礎性與前沿性,以此掌握學生課堂學習的進度。第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不斷提升專業(yè)教學水平,實現(xiàn)自身價值,扮演好教師角色,提升應變能力,豐富自身教學知識,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應詳細回答,不能敷衍了事。同時,全方面總結教學方法,及時找出教學問題,并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處理,從而提升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在高等教育課程教學中應用教育心理研究,需要教師仔細研究學生心理狀態(tài),分析學生心理變化規(guī)律,并掌握教育心理知識,充分利用掌握的知識來教學,同時,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了解學生個性特點,科學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利用激勵方法,激發(fā)學習學習樂趣,以此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從而提升教學效率。
[1]張國磊,楊龍濱,李曉明,等.教育心理研究在高等教育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與職業(yè),2011(12):78-79.
[2]李必發(fā).論教育心理研究在高等教育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青年與社會,2014(10):147-148.
[3]鄭嫦.基于高等教育課程教學中教育心理的作用分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4(17):120.
[4]王宇.教育心理研究在中職心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亞太教育,2015(7):141.
[5]劉琳琳.教育心理學在高等醫(yī)學教育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市場,2014(26):151-152.
[6]呂娜.關于教育心理學課程和教學改革的探究[J].亞太教育,2016(2):218.
探討教育心理研究在高等教育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王穎群 王家明 張寧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many students and parents are no longer satisfied with teachers'"cramming" teaching method.The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an not only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eaching,understand students'psychology and establish a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but also can arouse students'learning interest,turn passive learning into active learning,improve students'learning enthusiasm,thus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Starting from the application meaning of education psychology research in course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ducation psychology research application in course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educational psychology;higher education;course teaching;applications
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6-000X(2016)18-0119-02
王穎群(1974,04-),女,漢族,長春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長春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書記,副教授,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