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鎮(zhèn)林
摘 要: 化學很實用,與生活關系密切,生活中的化學問題很多。人人對與自己有關的事物都很關心。通過生活與化學的聯(lián)系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可以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習化學不僅是為了考試,更是為了健康生活。
關鍵詞: 化學教學 學習興趣 教學質量
化學是一門中心的、實用的、創(chuàng)造性的科學。化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沒有化學,人類現(xiàn)在還生活在原始社會。”在上世紀50年代就有“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之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在化學教學中如果結合與學生本人有關的化學題材,不僅能教給學生化學知識,還能讓學生覺得化學非常有用,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
學要有所用,一方面如果學了而沒用,不能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這門學科就沒什么意義。另一方面現(xiàn)在的高考經常選取化學與生活、生產、科研的有關的題材來出題。從這兩方面看,教師要把化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教給學生。下面我就從化學與生活方的聯(lián)系這個角度談談如何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進而提高化學教學質量。
6.大米的成分是淀粉,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量來源,大米是不是越白越好呢?據(jù)報道,幾年前,泰國軍隊向軍官供應白米,士兵供應糙米,結果是軍官紛紛病倒,士兵卻很健康[4]。這就是腳氣病,一種非常嚴重的神經疾病。開始是厭食、體重下降,然后神經錯亂、迅速死亡。實質就是缺乏維生素B1的原因。維生素B1在米糠中含量大,在大米和麥粒中僅存于表皮上。
我國70年代,在湖北、江西、湖南省許多人得了一種病。有關部門以為發(fā)生了傳染病,派許多專家下去調查,但沒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衛(wèi)生部派的專家一到,通過化驗患者尿液發(fā)現(xiàn)維生素B1的排出量等于零。專家立刻斷言:腳氣病,然后給患者注射維生素B1。第二天患者病情好轉,一星期后就能走路了,當?shù)乩习傩阵@嘆:神了![5]原來是70年代興起用機器打米,打出來的米很白,其實米越白,被打掉的米層就多,而維生素B1主要含在米表層了,所以,米不是越白越好。
纖維素的成分也是多糖,人能不能像牛羊一樣消化纖維素呢?學生很快就回答:不能,那么,我們吃的蔬菜里的纖維素有用嗎?學生會以為沒用。其實,纖維素具有吸水作用,能夠保持腸道內濕潤,這樣就比較不會便秘。我們不僅需要蔬菜的維生素、礦物質,而且需要纖維素。吃了大魚大肉,還得粗糧和蔬菜。通過對淀粉、纖維素的介紹,學生懂得膳食平衡。
7.蛋白質是我們不可缺少的,為了使食物更有鮮味,就需要加點味精。但是很多人認為味精有毒,味精真的有毒嗎?其實,味精的成分是谷氨酸鈉,進入人體后水解為谷氨酸,而谷氨酸是我們需要的氨基酸。大量研究資料表明,常規(guī)食用量對人體無害。部分西方人在進食富含味精的食物2小時內,出現(xiàn)頭痛,面紅,多汗,面部壓迫或腫脹,口部或口周麻木、胃部燒灼感及胸痛等癥狀。此現(xiàn)象多出現(xiàn)在中餐用餐后,因此有些西方人將此現(xiàn)象稱為“中國餐館綜合征”,但此現(xiàn)象和進食味精的關系至今未能證實。味精可以放心食用,但不要使用量過大,一般每天每人食用量不要超過5~6克。我們要做到“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肉類中本來就含有谷氨酸,與菜肴中的鹽相遇加熱后,自然就會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除了肉類,其他帶鮮味的食物也沒必要加入味精,如雞蛋、蘑菇、茭白、海鮮等。這里,我借蛋白質,提高學生對味精的認識,解決生活中對味精的困惑。
化學中與生活有關的知識還非常多,任何人對自己有關的事物肯定非常關注,我們通過化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點讓學生認識到化學非常有用?;瘜W不是與生活距離非常遙遠的學科,學生為了高考,也為了健康地生活,都應該好好學習化學。
參考文獻:
[1][2]高山英.健康在您身邊[M].知識出版社,1999.
[3][4][5]杜冠華,李學軍.維生素及礦物質白皮書[M].百家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