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銀君 黃倩影 胡小勇
(華南師范大學 教育信息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631)
成果展示型微課的設計與應用
王銀君 黃倩影 胡小勇
(華南師范大學 教育信息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631)
【編者按】“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睂嵺`是強化學生知識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實踐中,及時組織成果展示,檢驗實踐成果和進度是必不可少的。好的“成果展示型微課”能更好地輔助和指導學生實踐,讓“在做中學”的教育手段得到更好的落實。如今,各種類型的微課開發(fā)雖然火熱,但成果展示型微課的數(shù)量較少,其設計與開發(fā)流程也較為模糊。這篇文章將嘗試著對什么是成果展示型微課,如何設計與應用成果展示型微課等問題進行討論,為讀者提供一些參考。
“成果展示型微課”是在教師指導下,以成果展示、匯報為主要呈現(xiàn)內(nèi)容,輔以教師點評、學生互評等環(huán)節(jié),以豐富課堂形式,實現(xiàn)知識傳授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目標的微型視頻學習資源。本文從“五大特點、六種技巧、四個貼士”來對“成果展示型微課”的設計、開發(fā)、應用作出一些思考和歸納,以期為一線教師在“成果展示型微課”的設計與應用上提供參考。
微課;成果展示;設計;應用
《廣東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向注重學思結合、知行合一和啟示式、參與式教學轉變,加強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中小學各學科課程標準也強調對學生表達能力、動手能力等綜合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對學生開展多樣性的評價。
(一)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通常是教師在任務驅動教學中的一種常見的評價手段,通常是通過成果展示的方式完成對教學效果及學生學習情況的驗收。成果展示也是綜合性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綜合性學習評價的重要途徑之一[1]。
(二)成果展示型微課
“成果展示型微課”通??梢苑譃閮煞N:“成果展示微課”和“成果展示課微課”。
1.“成果展示微課”一般是指對學生作品或成果進行展示和呈現(xiàn)說明的視頻片段。這些成果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在前期實踐基礎上,獨立或通過團隊合作完成的學習成果。這一類型的微課,主要通過記錄學生學習、創(chuàng)作過程,作為存檔和評價的材料,指導實踐學習、自主學習、項目學習的直觀材料。
2.“成果展示課微課”則是在教師指導下,以成果展示、匯報為主要呈現(xiàn)內(nèi)容,輔以教師點評、學生互評等環(huán)節(jié),融合豐富多樣的課堂形式,以達到傳授知識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自主實踐能力等多維度綜合性素質的教學目標的微型課程。
本文重點探討“成果展示課微課”這一種“成果展示型微課”。
(一)形式多樣,展示豐富
“成果展示型微課”根據(jù)學科、專題和任務等主題的不同,展示主體可以是教師、學生個人、小組,或者單純的作品展示等。展示形式更是靈活多樣,可以是板報、PPT匯報講解或者具體的模型、視頻、歌舞、朗誦等,學生在“出乎其外”的實踐和展示中,達到“入乎其內(nèi)”的深刻體驗。
(二)小組協(xié)作,氣氛自由
根據(jù)新課標要求,“成果展示型微課”提倡小組協(xié)作。整個課堂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在小組內(nèi)通過豐富多樣的活動,進行合作交流討論。與傳統(tǒng)課堂相比,“成果展示型微課”更加自由,具體有多方面的體現(xiàn),如學生的座位沒有像其他課型那樣成行成列,而是小組坐在一起,把桌子拼在一起或圍成圈,學生聯(lián)系更緊密也更方便參與課題活動。此外更體現(xiàn)在學生間的思想碰撞,在小組任務驅動下,學生獲得更充足的溝通空間。
(三)知識共享,復習強化
“成果展示型微課”與其他微課類型相比,它的出發(fā)點不是新知識的掌握,而是學生對已學知識的復習鞏固,對知識點的融會貫通,通過對學習成果進行匯報的形式,達到“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钡臓顟B(tài),給學生提供一個對不同學習方式和學習視野的交流碰撞的平臺。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同學們通過展示活動,分享成果,取長補短,進行討論和質疑,不僅對知識點的印象會更深刻,也實現(xiàn)了對知識的重構和再造。
(四)分工明確,促進自習
精彩的成果展示需要大量前期準備和明確的團隊分工,這必然要求學生深入理解知識,推動學生合作學習。小組成員對前期工作進行明確分工,根據(jù)教師指導,自主去摸索完成,這對于學生個人的自主學習習慣和能力培養(yǎng)極具促進作用。[2]如在《走進蔬菜王國》這一節(jié)成果展示課的設計中,學生選擇課題后,進行了組內(nèi)分工,并開展了大量的活動:調查研究、參觀訪問、搜集整理、親自操作實踐等,最后形成成果,進行成果展示。
(五)討論反思,引導探究
成果展示課的最終目的是在綜合實踐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yǎng)學生進行科學探索的興趣。學生在討論中形成展示成果,在成果展示中,觀察、評價、反思從而改進成果。因此,“成果展示型微課”在內(nèi)容上注重設計理念、實踐操作流程、學生討論反思等環(huán)節(jié)的落實,以達到在觀察、思考和討論過程中點燃思維的火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探究能力的目的。
成果展示課課堂教學一般包括:課程導入—成果展示—討論評價—教師總結四個環(huán)節(jié)[3]?!俺晒故拘臀⒄n”的設計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成果展示型微課”的設計流程
(一)課程導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前一階段進行設計和探究的主題內(nèi)容,并通過設疑、討論等方式與學生互動,以引起學生對于本節(jié)課即將展示內(nèi)容的興趣,以此引入本節(jié)課的成果展示主題。同時將課程學習目標、學生要完成的任務及需要思考的問題拋給學生,引導其參與課堂內(nèi)容學習。
(二)成果展示
以學生匯報為主的成果展示課中,學生依次介紹課程主題探究發(fā)現(xiàn)和學習的思路,開展學習研究的過程,展示收集的資料、具體的成果并解釋其含義及其中包含的相關學習知識、原理和方法等。在成果展示的過程中要盡量使小組內(nèi)成員分工明確,各司其職,都能得到鍛煉的機會。除成果介紹之外,匯報過程還應包括學習和探究過程中的所思、所想、所得的收獲分享。展示的成果可形式多樣,但不能脫離主題,流于形式。
以教師展示為主的課中,由教師介紹學生的作品內(nèi)容、形式和所涉及的知識內(nèi)容,并請學生分享設計理念,在成果形成的過程中,使學生收獲滿滿。
成果展示環(huán)節(jié)不僅是學生演示學習或者制作成果,同時也要求學生在成果展示時,應從選題、設計開始盡量還原或者細致地講解成果的設計思路,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和知識內(nèi)化。學生通過觀看演示者對作品制作流程的介紹,增強對設計內(nèi)容和成果的感知,使展示的內(nèi)容對于未參與過的學生亦可實現(xiàn),現(xiàn)實感強,增強學生的探求欲。
(三)討論評價
在成果匯報過程中,教師引導并組織各小組與全班同學一起分享小組探究、整理的知識和內(nèi)容,同時可在匯報過程中引導同學對知識分享內(nèi)容進行互評與自評,可以從展示者的風采、分享的內(nèi)容、PPT制作的精美度等各方面評價。傾聽,是一種平等與開放的交流,評價環(huán)節(jié)的設置可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其他組同學的分享,讓學生帶著正面、友好的眼光去欣賞自己的同學,評價的過程可以充分地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在此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這也為討論評價的有效開展打下基礎。
在成果匯報之后,組織學生對展示的內(nèi)容進行討論,評價其優(yōu)缺點,引導學生思考改進辦法,在思考和評價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所學知識。理不辯不明,在討論評價中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以達到增強課堂學習效果的目的。
(四)教師總結
傳道授業(yè)解惑,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微課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師應積極地與學生討論確定成果展示的呈現(xiàn)形式、展示方法、時間安排,以及注意事項等基本內(nèi)容,從而提高成果展示活動的效益,防止成果展示課變成表演課,脫離了原有的探究學習的出發(fā)點。教師應成為學生參與活動的“支持者”、迷失方向時的“導航人”。把教師的有效指導與鼓勵學生自主選擇、主動實踐結合起來,使成果展示課真正對學生的學習有所助益。另外,課堂上教師應引領學生良好情感的產(chǎn)生,注重學生對活動過程反思,注重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激起學生再次參與活動、參與探索的熱情和實踐的欲望,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向課外延伸的主陣地,進而在成果展示過程中達到培養(yǎng)人的目的。
《簡易機器人制作作品評價》是天津市和平區(qū)職工中等專業(yè)學校高浩老師制作的微課,內(nèi)容是簡易機器裝置的設計思路及原理。本節(jié)微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成果展示課,使學生在觀察課程成果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如單片機與控制程度、控制電路和機械傳動等知識進行復習鞏固,并學習其他小組簡易機器人的設計思路,以達到將所學知識進行運用深化的目的。微課案例流程如表1所示,案例見: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59fdfec0102xzt5. html。
“成果展示型微課”案例二維碼
表1 微課案例流程
(續(xù)表)
(一)合理選題,更具針對性
在“成果展示型微課”的設計上,選題是核心,教師要思考什么樣的展示內(nèi)容適合做成微課。根據(jù)該微課的受眾(教師、學生)、受眾的特點(學段、年級、學時等)、該微課的使用范圍(課前、課中、課后)、微課的使用目的(教學輔助、項目指導等)進行選題設計。
(二)承前啟后,更顯完整性
“成果展示型微課”的設計常常是整個綜合性學習活動模式設計中的一個,是學生呈現(xiàn)學習和實踐成果的舞臺。對“成果展示型微課”進行設計時要注意成果展示前學生是如何開展活動,并對如何形成成果進行鋪墊和交代;在小結中,也要適當介紹后續(xù)的學習和實踐的開展情況,讓讀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三)指導展示,更有專業(yè)性
由于學習活動主題的不一樣,學生的活動過程和方法也不一樣,因此利用“成果展示型微課”在交流展示時也有不同的方式。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成果展示形式的指導,根據(jù)不同內(nèi)容指導學生選擇適合的成果展示形式是成果展示型微課設計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成果展示的類型可見表2[4]。
表2 成果展示的類型
(四)多樣互動,更顯主體性
“成果展示型微課”與其他類型微課的最大不同在于給學生提供了更多展示自我的舞臺,教師需更好地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該類型課程的優(yōu)勢,改變學生思維習慣,清楚其展示對象不只是老師,還有同學,也要充分調動其他同學對展示者的關注和對問題的思考。一場爭論可能是兩個心靈之間互通的捷徑。在課程中,可采取多種方式鼓勵學生共同參與體驗、討論成果展示相關內(nèi)容,教師組織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并及時給予學生幫助和反饋。
(五)強化評價,更有啟發(fā)性
人不能沒有批評和自我批評,那樣一個人就不能進步。在“成果展示型微課”中,學生能對本組或其他小組的成果展示進行積極思考和再創(chuàng)造,是達到教學目標的關鍵,因此在課堂設計中教師要重點考慮如何對展示成果環(huán)節(jié)的效果進行控制,引導學生關注展示并對成果匯報進行思考。可利用各種定制評價表,如課中的“傾聽評價表”“自查表”等,促進學生的自評和互評。學生問題意識的有效發(fā)揮有利于教師對課堂教學效果反饋進行收集總結,也便于了解學生對該教學活動的感受和認識,可利用發(fā)放“課后評價表”進一步引導學生對課堂開展和學習過程的回想和反思。
(六)細化錄編,更具科學性
1.關鍵步驟及成功亮點細節(jié)清晰,特寫聚焦
對展示內(nèi)容進行鏡頭特寫能更好地幫助學習者對課程進行理解,對進行匯報的學生的鏡頭特寫有利于教師在課后對學生在該節(jié)課中綜合素質的表現(xiàn)進行總結,也對學生學習如何進行展示活動更有幫助。在“成果展示型微課”的制作過程中,對學生作品展示過程中的亮點及關鍵步驟要使用近鏡頭聚焦,突出顯示,使學生感知到展示成果的優(yōu)秀、可借鑒之處,并且可以通過關鍵步驟的學習了解成果設計的過程,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積極性。
2.添加適當字幕、圖標和分屏
在“成果展示型微課”后期編制中,要添加適當?shù)淖帜?、圖標和分屏。字幕應加在空白處,謹防字幕遮擋視頻內(nèi)容,同時字幕顏色應與背景對比明顯,使學習者可以直觀明了地了解展示的內(nèi)容。圖標要顯眼,不突兀并能引人注意。如課程的開展步驟、關鍵環(huán)節(jié)、關鍵概念可用字幕進行標注。在作品展示環(huán)節(jié)中,對學生的展示活動進行特寫,或者在學生進行匯報時用分屏再次展示其作品。在互動環(huán)節(jié),對教師或學生提出的問題也用字幕或圖標進行突出顯示等。
“成果展示型微課”在課堂教學或學習者自主學習等方面的確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應合理應用。
(一)課堂教學好幫手
“成果展示型微課”可以與傳統(tǒng)課堂相結合,在課堂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教師指導學生探究性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時,可用“成果展示型微課”作為課程導入,吸引學生興趣。也可用作范例,作為探究過程的演示,播放微課視頻讓學生更加形象地接觸抽象的學習模式,從而更好地開展教學。
(二)自主學習好資源
“成果展示型微課”在作為學生開展學科學習、實踐活動的資源方面也占有一席之地,為學生查找資料、制作作品、組織策劃展示等提供可參考資料和借鑒。學生可以借鑒該類型微課學習如何進行成果展示,也可通過成果展示型微課重復觀看自己和他人的表現(xiàn),客觀地看到自身的學習效果和不足之處。
(三)教師評價好參照
教師通過“成果展示型微課”可重復觀察學生實踐成果,對學生的實踐、學習、個人展示、團隊合作等各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和考查,從而對教學過程進行總結和修正,形成更好的教學指導策略,也可以通過該微課更好地總結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為,以完善教學設計和指導。
(四)教師研討好工具
“成果展示型微課”相關資源可以成為教師同行進行觀摩、學習的工具,利用視頻資源重現(xiàn)、分享課程設計,從而探討教學設計、教學過程中的閃光點和可提高修正之處,更好地促進課程的設計和開展。
[1]曾玉.人教版七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設計——基于“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3.
[2]趙芳.成果展示,幾多效能塑人生 [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2,(1):47.
[3]德江工作室.如何上好綜合實踐活動的成果展示課?[EB/ OL].http://qiudejiang12.blog.163.com/blog/static/ 16762077220112710235934/.2015-03-15.
[4]陳璐.綜合性學習成果展示課的實踐研究[J].語文學刊,2010,(7):129.
(責任編輯 杜丹丹)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Project Presentation Micro-lecture
WANG Yinjun,HUANG Qianying,HU Xiaoyo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China 510631)
Under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the main content of project presentation microlecture presented is project presentation and reports, supplemented by teachers’ comments, peer assessment,etc..With abundant classroom forms,it is a micro-video learning resource with the purpose of imparting knowledge and improv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of multiple dimensions.This paper makes a conclusion of the design,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project presentation microlecture from "five characteristics,six techniques,and four tips",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rontline teachers in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project presentation micro-lecture.
micro-lecture;project presentation;design;application
G434
A
2096-0069(2016)01-0058-06
2016-01-22
本文是2013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青年課題“智慧學習環(huán)境下創(chuàng)造性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研究”(課題編號:CCA130131)、2015年華南師范大學研究生創(chuàng)新基金項目“中美翻轉課堂學生互動行為對比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王銀君(1990— ),女,廣東揭陽人,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教育電視;黃倩影(1987— ),女,安徽宿州人,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教育信息技術;胡小勇(1978— )男,江西奉新人,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技術系主任,研究方向為信息化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