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清照的《詞論》是宋代詞學史上獨有的詞學論文,李清照以其獨有的膽識和見解對詞學發(fā)展中詞家、詞作、詞史進行深刻的評價,言辭觀點震爍詞壇。從清朝至今,世人對《詞論》的評價層出不窮,意見也不一。本文將《詞論》置于宋代詞學視域下進行研究,以期能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一些啟示。
關鍵詞:宋代詞學;李清照;《詞論》;雅化;音律
“詞”是繼“詩”后出現(xiàn)的又一種影響較廣的文學體,任何一種文學形式的形成,必然經(jīng)過百余年的錘煉,“詞”進入到宋代后,逐漸形成了一種潮流。宋詞的一個最大的詞性特征是詞的“雅化”,即“詩化”,逐漸“雅化”的宋詞在發(fā)展進程中逐步出現(xiàn)了疏離詞本位的傾向。而李清照的詞學思想認為詞既要有“雅化”的特性,又要有音律性的本質特征,其在《詞論》中的論述將這一現(xiàn)象表達的淋漓盡致。
一、宋代詞學的歷史演進與《詞論》的理論構建
(一)“曲子詞”的產(chǎn)生
歷史對“詞”的起源意見分歧,并沒能確立一個準確的年代時間,比較一致的看法是起源于隋唐時期較為流行的伴有歌詞的樂曲,即“曲子詞”?!扒釉~”來自民間,《詩經(jīng)》、《楚辭》等的興起,意味著“曲子詞”以音樂的形式開始出現(xiàn)和發(fā)展,《敦煌曲子詞》標準這曲子詞的正式形成,其中的作品音律十足、取材也較為廣泛?!扒釉~”的音律特性,就是詞學這個文體形式的本質特性。
(二)南唐詞的“婉約”時期
南唐詞的重要主題無非是傷春悲秋、男歡女愛,是宋詞“婉約”一派形成的重要基礎。馮延巳、南唐二主,尤其是南唐后主李煜更是這種詞學新風格的代表人物。南唐詞與“花間”詞相比,更加注重自身情感的抒發(fā),對人生經(jīng)歷、國家興亡等感慨更豐富、真實,這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有關,如王國維對南唐中主李璟《攤破浣溪沙》評論,就是指是中主對某種人生境界的感悟;宰相馮延巳身處危國,詞中無處不透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之意;王國維對南唐后主李煜的評價更是將南唐詞的特性做出了明確的表達,認為詞學到李煜后,感慨更深刻,思想和眼界更為廣大??梢?,南唐詞對宋代詞學的影響較為深遠。
二、宋代詞學視域下《詞論》的二元思維評價模式
(一)基于詞學音律性的協(xié)音律思維
詞學的本質特性就是音律性,詞發(fā)展到宋代,形成的宋詞逐步輕化了詞的音律性,注重了詞的雅化,甚至詩化。而李清照的“詞別是一家”的詞學觀點,充分尊重了詞的音律特性,認為詞和詩的基本標志是在于詞的協(xié)音律思維。這樣是她在《詞論》的開篇就敘述唐開元和天寶年間聲詩并存現(xiàn)象的原因,認為唐代的樂府詩是宋詞豐富了藝術形式寶貴的經(jīng)驗。
1.宋詞的三個類別。以詞的音律性為標準,李清照將北宋時期的詞分為了三個類別:一是協(xié)音律能歌的,代表人物有柳永、秦觀、賀鑄等,這類就是真正的宋詞了;二是不能歌卻能讀的,代表人物有蘇軾、歐陽修等,這類更為偏向詩,具有雅化的特性;三是不能歌又不能讀的,類似西漢時期文章形式的,代表人物有王安石和曾鞏等,這類就是不折不扣的文章,完全喪失了詞的特性。不過,評論中所謂的完全不知音律者,還是不夠全面的,如歐陽修、晏殊等人的詞多數(shù)還是能夠用于歌唱的。但是,我們要清楚的是,李清照的詞學思想最重要的意義是在于其充分尊重了詞學音律這一本質特性。在宋代詞學的大背景下,李清照的獨樹一幟,明確了詩詞之間的區(qū)別,對詞體無論如何發(fā)展,都不應該喪失其本質特性的觀念是最主要的。
2.《詞論》的根本-協(xié)音律。李清照自始至終都堅持了詞必須是協(xié)音律的根本,創(chuàng)建了極為嚴格的詞體音律規(guī)范。她在《詞論》中表示,詩文僅分為平測,而歌詞卻分為五音、五聲、六律和清濁輕重[3]。五音即為宮、商、微、角、羽;五聲即為牙、齒、舌、喉、唇;六律即為十二律呂,是古代的音律;清濁輕重即在發(fā)音時聲帶振動產(chǎn)生的五聲的陰陽差別。這與宋詞以歌唱為史實是相符的,是對宋詞音律特性的總結,給歌詞的創(chuàng)作指引了明確的方向。雖然這樣的要求,一些詞作家很難完全遵守,但是這仍然是宋代詞學家門的共識。
(二)基于詞學雅化的尚文雅思維
尚文雅是李清照在追溯五代時期詞學發(fā)展時提出的觀念,從花間詞“鄭、衛(wèi)之音,流糜之變”到南唐李后主的婉轉優(yōu)思,尚文雅逐步成為詞學的主要特性,這也為宋詞的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典重和情致的相互依存是李清照尚文雅思維的內(nèi)涵,在《詞論》中,李清照指出秦觀的詞更為專注情致,正因為其以情致的婉轉曲風而在北宋眾多詞人中獨樹一幟,是情致與文辭兼?zhèn)涞牡浞?。王國維表示,秦觀的詞即便是輕描淡寫,也別有一番情味,詞的雅正主要在神[5]。從李清照的詞作實踐中,能看出她并不是一味遵守封建禮教之人,對詞的文雅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合理的追求,獨特之處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摧剛為柔。李清照的詞不會將個人的情感和社會現(xiàn)狀直接用文字表達出來,而是將國家的興亡、局勢的變化這些剛性情感催揉到她自己的生活感觸中,以細膩的筆觸和文字區(qū)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在豐腴中透著細膩,在含蓄中透著剛強。這與《詞論》的主張是一脈相承的,將剛烈強勁的情感催揉到日常的生活情感中,是其尚文雅思維的一個重要獨特之處。
2.真誠含蓄。李清照的作品多以其自身的遭遇與材料,情感的表達也為她獨特的人生經(jīng)歷,揮筆之間,真誠、含蓄,毫無裝腔作勢之感。如《念奴嬌》中,在明媚的春光下,游春意興起,無耐天氣作祟,職能關上“重門”,飲酒賦詩。在這樣陰沉、孤獨的環(huán)境下,明明是在品味孤獨,卻說是“閑滋味”,在各種“心事”沖擊下,卻不直接表述,而用“萬千心事”來表達,足見其含蓄真誠。
三、結語
總之,宋代詞學的歷史演進和發(fā)展,需要理論上的創(chuàng)新,而理論上的創(chuàng)新需要在藝術實踐中不斷的探索,這就決定了《詞論》的評價標準和審美原則。李清照的《詞論》就是在客觀存在的文化背景基礎上,將評論的文本逐步還原到了真實的歷史場景中,科學中肯的解讀了其他作家的詩詞作品和詞學思想。《詞論》是李清照獨特見解和深刻藝術感受的最好表達,“協(xié)音律,尚文雅”是在宋代詞學視域下《詞論》的基本標準,也是李清照詞學思想的核心。
【參考文獻】
[1]汪大金.宋詞之演進與《詞論》的理論視角[J].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01):13-14
[2]閆冠華.試論李清照詞作的藝術魅力[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03):17-18
[3]淡淡.讓宋詞潮起來[J].雜文月刊(選刊版),2011(08):27-28
作者簡介:劉洪彥,河南質量工程職業(yè)學院助教。研究方向: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