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華
摘要:眾所周知,中職教育是一項以就業(yè)為導向,以鍛煉學生實踐能力、掌握技能為主要目標的教育。而計算機教學是一門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實用性的學科。其主要目標是通過教學讓學生掌握計算機的操作技巧、知識技巧、實際應用技巧等。因此,在中職教學中開展計算機教學尤其需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來開展,以此讓學生在以后的就業(yè)中更具優(yōu)勢?;诖?,本文對社會需求為導向的中職計算機教學模式進行探討。通過閱讀相關文獻,結合實際工作,首先對當前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實施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教學模式之策略。
關鍵詞:中職教育;計算機教學;社會需求;策略
中圖分類號:G5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580(2015)10—0074—02
一、中職計算機教學存在的問題
雖然在中職學校開設計算機課程已久,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存在不少問題。在教學中如何適應社會需求,需要教師不斷總結、探索。通過對實際教學進行觀察,對當前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歸為以下幾點:
1.計算機教學偏離就業(yè)目標
在一些中職學校開展的計算機教學中可以看到,教師大多以課本為主要教學依據,以講授書本知識為主要教學目標,未能將其與就業(yè)相結合。這樣一來,就會造成學生在就業(yè)時無法適應社會的需要,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21世紀是一個知識信息化的時代,科學技術型人才能真正受到社會歡迎。尤其是在以勞動密集型為主導的產業(yè)發(fā)展下,社會對計算機應用的要求越來越高。然而,當前的中職計算機教學卻并未能切實做到這一點,偏離就業(yè)目標,不從社會實際需求出發(fā)的情況時有發(fā)生。
2.計算機教學不重視實踐運用
中職學校對計算機教學課程安排的課時一般不多,這就導致教師無法在講述了基礎知識或基本操作之后再安排課程進行實踐和運用。但是,計算機又是一門應用性非常強的實踐課程,是將所學書本知識加以運用的課程。因此,如果教師不重視計算機課程的實踐,而是空洞地講述理論知識,那么,很有可能會讓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只停留在理論知識階段。久而久之,甚至會讓學生覺得理論知識枯燥無用,不愿再認真學習計算機課程。這樣一來,既無法對理論知識理解透徹,也沒有掌握實踐運用的方法,必然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要。除此之外,還有教師不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將知識點口述一遍,讓學生記住即可。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之下,無法進行自主思考,不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動手實踐也就無從談起。
3.計算機教學設備陳舊
計算機學科在中職學校所有開設的專業(yè)中是知識變化最多、更新速度最快、硬軟件設備要求最高的一個學科。而一些中職學校在對計算機機房設備更新和軟件升級方面缺乏相應的資金投入,導致計算機教學設備過于陳舊,既使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計算機技能操作,其使用的設備或電腦系統(tǒng)也是許多年之前的舊設備、舊系統(tǒng),無法跟上時代的發(fā)展,也就更加談不上符合社會的需要。
4.計算機教師缺乏相關培訓
中職學校的學生與其他學校的學生有十分明顯的不同,他們來源較廣,基礎較差,對學習的興趣也并不濃厚。這就要求在中職學校任教的計算機教師,除了具備過硬的專業(yè)知識以外,還要能夠針對學生這些特點制訂相應的、切合實際的教學計劃。而在實際教學中可以看到,大部分的中職計算機教師除了專業(yè)知識和授課方法掌握較好之外,并未能針對中職學生進行相關的教學計劃制定和調整。并非教師不愿意做出適應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案,而是許多教師無從下手。因此,這就需要中職學校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對教師進行教學教法的相關技能培訓。除此之外,計算機專業(yè)知識變化十分迅速、更新很快,一些教師可能會出現對計算機新知識、新軟件缺乏了解和學習的情況。這也會對學生學習計算機專業(yè)知識造成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學校也應該積極對教師進行計算機技能培訓。
二、實施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中職計算機教學模式之策略
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培養(yǎng)學生實踐技能是由我國當前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所決定的。其最后能否成功就業(yè)是由理論、技能、素養(yǎng)等多方面共同決定。中職教育的根本目標就是為我國經濟建設、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一批高素質和高技能的實用型人才。因此,在計算機教學中將社會需求作為教學導向勢在必行。那么,如何在實際教學中進行實踐?通過借鑒國內外相關經驗,結合我國當前中職計算機教學實際,提出以下幾點策略:
1.轉變教學觀念,將社會需求與教學目標相結合
作為一名中職計算機教師,要想在實際教學中實施這一教學模式,首先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不僅要認清當今社會對實用型人才的需要,而且要對自己教學工作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教師不只是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教師還應當注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才能讓學生適應社會需求。尤其是計算機學科,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教師只有將社會需求融入到教學目標中來,兩者相互結合、有機作用,才能真正培養(yǎng)出社會需要的人才。
2.創(chuàng)設學習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對學習基礎原本就較差的中職生而言,興趣更為重要。教師只有善于在計算機課堂上創(chuàng)造設計良好的學習氣氛,將學生對計算機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興趣激發(fā)起來,才能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引入學生所學其他課程,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學習氣氛。例如,在教授PowerPoint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已經學過的英語、語文等課程的內容引入到教學課堂中來。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引導,讓其將已經學過的內容制作成幻燈片,并在課堂上進行播放。讓色彩豐富、圖文并茂的多媒體元素,帶給學生多重的感官刺激,并讓學生親自動手,參與其中。以此來實現讓學生不僅掌握基本操作知識,而且能夠自己動手實踐的目標。
3.對實踐環(huán)節(jié)重點關注,維持良好學習氣氛
雖然中職計算機課程安排的課時不多,但是在重視學生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還應該對學生實踐環(huán)節(jié)進行重點關注。例如,教師在對PowerPoint相關理論及操作知識講解完畢之后,應該根據學生實際掌握水平和原有知識選擇一些合適的課題讓學生利用PowerPoint軟件自主制作一些課件,并且在課堂上進行展示。這樣一來不僅能夠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實踐中,而且能夠讓其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快樂,讓良好的學習氣氛得到持續(xù)。另外,上機課也是教學活動中重要的實踐方式。中職學校計算機上機課程的課時一般有限,因此,教師要充分對其進行把握和利用。要提高上機課的效率,要有步驟、有計劃、有目標地進行上機課。并且在學生上機操作時,教師要在學生中進行巡視和檢查,對未能專心上機的學生及時進行糾正,對有疑問的學生及時進行解答,了解學生對知識點和實際操作的掌握程度。
三、結語
總之,中職計算機教學是一門實際操作性很強的課程,教師不僅要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而且更要對如何做到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來進行教學。隨著計算機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的日益革新,教師也應該不斷豐富自身所學,及時了解最新動態(tài)。教師還應在日常教學中對教學方式和內容不斷進行反思、完善、創(chuàng)新,將兩者相互結合,爭取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更優(yōu)秀的計算機人才。
[參考文獻]
[1]辛紅.淺談計算機網絡職業(yè)教育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2010(12).
[2]吳慶松.以就業(yè)為導向的中職計算機教學模式的探討[J].才智,2011(10).
[3]王仁清.職業(yè)技術教育應注重學生綜合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與職業(yè),2004(11).
[4]顧俊杰,岳艷麗.動物學理論教學改革初探[J].教科文匯(下旬刊),2014(11).
[5]蒙海平,梁琴.當前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yè)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教科文匯(下旬刊).2014(04).投稿日期:2015—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