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兵
(遼寧省沈陽市新民市人民醫(yī)院 急診科,遼寧 沈陽 110300)
比較氣管插管與氣管切開機械通氣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發(fā)呼吸衰竭治療中的臨床應用
張 兵
(遼寧省沈陽市新民市人民醫(yī)院 急診科,遼寧 沈陽 110300)
目的 探討氣管切開機械通氣與氣管插管在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發(fā)呼吸衰竭疾病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在我科接受治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發(fā)呼吸衰竭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甲(氣管切開)、乙(氣管插管)兩組,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乙組患者在人工氣道留置時間、住院總費用、住院時間等方面均明顯低于甲組(P<0.0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結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發(fā)呼吸衰竭患者如果不存在氣管插管禁忌證,應將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治療作為首選治療方案,需謹慎應用氣管切開機械通氣治療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氣管切開;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應用價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發(fā)呼吸衰竭是極其常見的疾病之一,機械通氣是治療呼吸衰竭患者的主要方法。機械通氣在對重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搶救與治療中有關鍵作用[1]。氣管插管與氣管切開機械通氣在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發(fā)呼吸衰竭疾病中存在一定的差異。為了探討兩種機械通氣方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發(fā)呼吸衰竭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本文應用對比分析的方法進行了研究,現將詳細情況進行如下報道。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在我科接受治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發(fā)呼吸衰竭患者80例作為本次實驗的研究對象,并根據患者治療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甲、乙兩組各40例。甲組患者中共有女性患者14例,男性患者26例,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7.18±6.18)歲。乙組患者中共有女性患者17例,男性患者23例,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8.13±6.07)歲。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發(fā)呼吸衰竭的診斷標準,且甲、乙兩組患者在臨床一般資料方面不存在明顯差異(P>0.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在住院治療期間,均根據患者實際病情與血氣分析結果對呼吸時參數進行調節(jié),并對抗感染方案進行調整。給予患者適當的糖皮質激素,實施氣道濕化、補液、霧化治療,并積極應用應用支持,對患者的血糖進行合理的控制,所有患者無1例出現氣壓傷[2]。
甲組患者應用氣管切開機械通氣治療,患者先給予氣管插管,積極進行機械通氣治療,盡可能的保留患者自主呼吸,并選用壓力控制通氣、壓力支持通氣,雙相氣道正壓通氣、同步指令通氣以及壓力調節(jié)容量通氣。對于應用插管治療7 d后仍然沒有達到脫機標準的患者,實施氣管切開手術,術后治療方案與術前一致,達到脫機標準后脫機[3],脫機后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嚴密觀察。甲組患者中共有34例次氣切套管拔除,12例氣切套管拔除成功,18例失敗,帶氣切套管轉出重癥監(jiān)護室,10例患者自動出院。
乙組患者應用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治療,在肺部感染控制窗指導下實施有創(chuàng)-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序貫治療,在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現后,將氣管插管拔出[4],應用口鼻面罩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并根據患者的呼吸情況對壓力水平與吸氧濃度進行調節(jié),隨著患者病情的緩解,對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的時間逐漸的降低,指導通氣時間低于2 h,吸氣壓力水平在13 cm H2O以下可停止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5]。
1.3 評價指標:對兩組患者的平均氧合指數、總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住院總費用、人工氣道留置時間以及二次人工氣道留置率進行對比分析。
1.4 統計學分析:將數據納入SPSS19.0統計軟件中進行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比較,以率(%)表示,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表示,若(P<0.05)則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甲組患者的平均氧合指數為(367.16±20.67)mm Hg,平均住院時間為(25.18±6.7)d,平均機械通氣時間為(628.91±14.28)h,平均人工氣道留置時間為(25.18±3.18)d,平均住院總治療費用為(7.16±0.73)萬元,二次人工氣道留置率為(64.18±5.4)%;乙組患者的平均氧合指數為(340.15±14.28)mm Hg,平均住院時間為(8.15±1.25)d,平均機械通氣時間為(216.17±15.27)h,平均人工氣道留置時間為(7.89±2.14)d,平均住院總治療費用為(2.13± 0.46)萬元,二次人工氣道留置率為(23.71±6.0)%;兩組患者在平均氧合指數方面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除此之外乙組均顯著優(yōu)于甲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在正常的治療狀態(tài)下病情呈緩慢進展,在整體疾病治療中患者需要多次住院,且預后多不良,患者大部分會經歷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到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的過程。
氣管切開與氣管插管向比較,優(yōu)勢在與進行機械通氣過程中的舒適度,這是由于氣管切開后置入氣切套管,由于管道本身的長度明顯縮短,能夠顯著的降低管道本身的死腔現象,能夠讓患者自身呼吸系統參與到呼吸中,達到更佳的呼吸鍛煉目的[6]。其次切管切開患者的營養(yǎng)支持依從性、鎮(zhèn)靜劑使用劑量、睡眠質量以及機械通氣依從性都具備一定的優(yōu)勢,因此選擇氣管切開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氧合析。但是在本次研究的數據中均為氣管插管占優(yōu)勢,主要是由于以下幾方面原因所導致的:①氣管切開會對氣道解剖結構的完整性造成影響,患者大部分難耐受氣管拔除后的自主呼吸,因此二次人工氣道留置率較高;②切管切開在氣切套管拔除后自主呼吸的潮氣量不同程度的泄漏,也是導致二次人工氣道留置率升高的原因;③氣管切開氣切套管拔除后氣管塌陷與狹窄發(fā)生的可能性較高。
綜上所述,通過本次研究結果表明,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在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發(fā)呼吸衰竭的臨床療效明顯優(yōu)于氣管切開機械通氣,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發(fā)呼吸衰竭患者如果不存在氣管插管禁忌證,應將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治療作為首選治療方案,需謹慎應用氣管切開機械通氣治療方法。
[1] 賈坤林,徐翠蓉,鄧剛,等.經鼻或口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探討[J].臨床肺科雜志,2009,14(10):1318-1320.
[2] 張清偉,楊清華,吳海珊,等.痰熱清治療呼吸衰竭氣管插管/切開術后痰潴留療效分析[J].中國中醫(yī)急癥,2007,16(2):153-155.
[3] 李勛,趙峰,王俊,等.單步經皮旋轉氣管切開術在呼吸衰竭患者搶救中的應用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5,55(39):75-76.
[4] 蘭亞明.機械通氣對老年肺動脈高壓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漿腦鈉肽水平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3):3066-3067.
[5] 譚世繁,宋一波,曾濤,等.纖維支氣管鏡引導經鼻氣管插管建立人工氣道的臨床價值分析[J].河北醫(yī)學,2005,11(8):714-717.
[6] Liu SQ,Huang YZ,Wang MH,et al.Effects of 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 and 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on oxygen metabolism and tissue perfusion in sheep models of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Clin Med J(Engl),2014,127(18):3243-3248.
R563.9
B
1671-8194(2016)32-01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