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莉莉
(朝陽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朝陽 122000)
?
循證護理在改善重癥監(jiān)護病房患者家屬心理狀態(tài)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唐莉莉
(朝陽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朝陽 122000)
【摘要】目的 分析循證護理在改善重癥監(jiān)護病房患者家屬心理狀態(tài)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140例重癥監(jiān)護病房患者家屬按照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0例,分別采取循證護理和常規(guī)護理,對比兩組患者家屬情緒變化。結果 兩組護理后家屬SAS評分、SDS評分較護理前顯著降低,觀察組護理后SAS評分、SDS評分較對照組降低明顯,P<0.05。觀察組患者家屬投訴事件發(fā)生率2.9%較對照組患者家屬投訴事件發(fā)生率18.6%明顯降低,P<0.05。結論 對重癥監(jiān)護病房患者家屬采取循證護理,可明顯改善家屬焦慮、抑郁情緒,效果顯著。
【關鍵詞】循證護理;重癥監(jiān)護病房;心理狀態(tài)
重癥監(jiān)護病房收治的患者多為危急、重癥患者,治療困難,生命常常命懸一線。通常重癥監(jiān)護病房患者在臨床治療時,患者家屬多存在焦慮、抑郁、不安、恐慌等情緒,精神和心理上需承受著巨大的壓力[1]。而患者家屬是支持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部分,對患者心理和精神康復起到積極作用?,F(xiàn)筆者以70例患者家屬為例,采取循證護理措施,其心理狀態(tài)變化情況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140例重癥監(jiān)護病房患者家屬在2013年6月至2015年2月跟隨患者入院,均為患者直系親屬;包括父母、子女、配偶;患者住院時間均超過2 d;家屬年齡24~64歲,平均年齡(48.7±6.2)歲;文化程度:初中47例,高中56例,大學及以上37例;家屬均能夠積極配合語言和書面交流;積極配合調查;按照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0例,兩組患者家屬基線資料經統(tǒng)計學處理,P>0.05,可進行對比。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家屬接受常規(guī)護理。患者在入院后,護士需及時與家屬積極溝通交流,向患者家屬講解醫(yī)院規(guī)章制度、主治醫(yī)師、責任護士,講述重癥監(jiān)護病房性質等,適當消除患者家屬焦慮、恐懼等情緒。并及時告知家屬患者疾病狀況及治療措施,叮囑家屬需注意患者情緒變化,鼓勵、支持、安慰患者。
觀察組患者家屬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循證護理。①檢索資料?;颊呒覍偃朐汉?,根據患者家屬心理感受,提出問題,確定關鍵檢索詞,全面檢索循證資源網站及資源資料,注意檢索主題詞,明確患者家屬心理問題,并根據資料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②明確患者不良情緒。通過對患者心理感受的循證檢索,掌握家屬存在對患者性命的擔憂、緊張,對治療措施及患者預后質量的焦慮、恐懼、抑郁等,積極檢索文獻資料,查詢證據支持,有效評價資料數(shù)據證據的可靠性、真實性和實用性,制定最佳的護理措施。③護理內容?;颊呒覍僭诟S患者入院后,根據患者家屬心理情緒,與家屬積極溝通交流,了解患者家屬需求,及時滿足家屬生理和心理需求,向家屬講述疾病相關知識、治療措施及預后質量,緩解家屬不良情緒。同時為患者家屬創(chuàng)建舒適、整潔的環(huán)境,護士應及時聽取患者家屬的疑問,并積極回答。告知家屬需要以良好的心理情緒與患者溝通交流,掌握自身情緒變化與患者康復之間的關系,消除患者家屬的不良情緒。
1.3 評價指標[2]:采取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對患者家屬焦慮、抑郁情緒進行評估,每個指標總共100分,每個指標超過52分則為焦慮、抑郁,分數(shù)越高,焦慮、抑郁情緒越嚴重。
1.4 統(tǒng)計學方法:研究數(shù)據在處理時,使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分析,計量資料在檢驗時使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使用χ2檢驗,P<0.05時,數(shù)據對比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家屬護理前后SAS評分、SDS評分對比:觀察組護理前SAS評分(68.9±8.4)分、SDS評分(70.1±9.5)分,護理后SAS評分(37.4±10.3)分、SDS評分(38.1±11.9)分;對照組護理前SAS評分(69.1±9.1)分、SDS評分(71.2±10.5)分,護理后SAS評分(47.3±10.3)分、SDS評分(48.1±11.2)分;兩組護理后SAS評分、SDS評分較護理前顯著降低,觀察組護理后SAS評分、SDS評分較對照組降低明顯,差異顯著,P<0.05。
2.2 兩組患者家屬投訴事件發(fā)生率對比:觀察組患者家屬投訴事件發(fā)生率2.9%(2/70),對照組患者家屬投訴事件發(fā)生率18.6%(13/70),兩組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重癥監(jiān)護病房收治的患者發(fā)病突然,病情危急、嚴重,病情變化快,易出現(xiàn)意外事故。通常重癥監(jiān)護病房存在嚴格的消毒、隔離制度,屬于封閉式管理或半封閉式管理,多會限制患者家屬的探視,使家屬產生不良心理狀態(tài)[3]。同時家屬對患者性命的擔憂、緊張,對治療措施及患者預后質量的焦慮、恐懼、抑郁等,進一步加重了患者家屬的心理不良程度。而患者家屬因不良心理狀態(tài)極易出現(xiàn)敵對情緒,難以配合患者的治療和護理。且患者家屬是支持患者生命安全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家屬不良情緒極易影響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恢復質量。因此重視患者家屬的心理狀態(tài),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緩解家屬心理壓力則顯得十分重要。
循證護理屬于臨床常用工作方法,指導臨床護理人員作出臨床判斷,通過查詢研究證據、科研證據,并結合臨床經驗,制定科學有效的護理計劃方案,提高護理質量[4-5]。在此次研究中對重癥監(jiān)護病房患者家屬采取循證護理,通過循證檢索,結合患者心理需求,掌握患者家屬心理狀態(tài),及時滿足家屬心理和生理需求,積極有效指導疾病治療及護理工作。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護理后SAS評分、SDS評分較護理前顯著降低,觀察組護理后SAS評分、SDS評分較對照組降低明顯,P<0.05。由此可見,對重癥監(jiān)護病房患者家屬采取循證護理,可明顯緩解患者家屬的焦慮、抑郁情緒。在了解和掌握患者治療信心和疾病預后后,適當滿足家屬需求,改變重癥監(jiān)護病房限制探視模式。且通過循證護理,參考準確、審慎的護理證據,結合臨床實踐,為患者家屬制定最佳護理方案,可顯著提高護理人員綜合素質[6],使其通過與患者家屬的積極溝通交流,耐心聽取家屬主訴,及時解決患者家屬心理和生理需求,消除患者家屬擔憂、焦慮、不安等情緒。在此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家屬投訴事件發(fā)生率2.9%較對照組患者家屬投訴事件發(fā)生率18.6%明顯降低,P<0.05。結果顯示,對重癥監(jiān)護病房患者家屬采取循證護理,為家屬說明護理服務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給予全面、系統(tǒng)、規(guī)范護理服務措施,通過建立相互尊重、信任的醫(yī)護人員和家屬關系,根據患者家屬不良情緒出現(xiàn)的原因,按照檢索資料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能夠有效改善患者家屬不良情緒。總而言之,對重癥監(jiān)護病房患者家屬采取循證護理,可明顯改善家屬焦慮、抑郁情緒,降低醫(yī)患糾紛發(fā)生率,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 譚關群.重癥監(jiān)護(ICU)患者不良心理反應及護理方案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6):1294-1296.
[2] 王敏,王靜芳.ICU患者心理分析及護理干預[J].臨床合理用藥,2010,3(24):26-27.
[3] 王敏.ICU危重患者的不良心理反應及護理干預[J].河北中醫(yī),2011,33(12):1883-1884.
[4] 張建春.舒適護理對重癥監(jiān)護患者提高生命質量的影響[J].河北醫(yī)學,2014,20(2):339-340.
[5] 張秋琴.舒適護理對提高重癥監(jiān)護病房患者生命質量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7):13-14.
[6] 陸佳韻,張永芳,葛津津.循證護理在1例重度顱腦外傷病人家屬心理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4,28(10):3708-3709.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03-02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