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晗
趙毅衡先生有一句名言:歐洲是前現(xiàn)代,美國是現(xiàn)代,中國是后現(xiàn)代。
這句話真不錯,中國人早已淘汰的藍屏手機,在美國正大行其道;我們的掃碼支付、微信等等新鮮玩意,老美幾乎是聞所未聞;有時候一個我們看起來習以為常的事情,需要花費許多時間向美國人解釋。
現(xiàn)代面對后現(xiàn)代,當然代溝很深。可這種代溝是相互的,當后現(xiàn)代面對現(xiàn)代時,我們也會感覺到不理解與不適應。
當中使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Money Order”。
這個東西,我相信沒有去過美國的“80后”“90后”朋友都不知道是什么,我第一次聽說時,也莫名其妙,因為我實在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詞來翻譯它,有的留學生稱之為“私人支票”或“個人匯票”,但我認為都不準確,所以還是建議用“Money Order”稱呼它。
記得我剛剛準備從酒店搬到租住的公寓里,物業(yè)處收取押金與租金時,竟然拒絕我使用國際信用卡。
“麻煩您用這張卡去買張Money Order?!惫⒔?jīng)理說。
“什么叫Money Order?”我嚇了一跳,這世界上還有不接受信用卡的物業(yè)公司?
“這個我也說不清楚,對面的超市就有賣的。你去問,然后讓那邊的服務員幫你操作,你就說買2420美金的Money Order,教你一次你就會了?!?/p>
我和妻趕緊跑到對面超市去,拿著護照,說要買Money Order,服務員愣了一下,繼而哈哈大笑,“第一次買?”
“是的?!?/p>
這個熱情的黑人小伙子接過我的護照,然后從抽屜里摸出一張類似空白發(fā)票一樣的東西,繼而讓我在刷卡機上支付2420美金,并再給他5美金作為手續(xù)費。我操作完這一切之后,他將手上那張空白發(fā)票塞到打印機里,不一會兒,發(fā)票出來了。
“你在這里填寫你的簽名和你的護照號碼,這個地方填寫物業(yè)公司的名字?!焙谌诵』镒有Φ寐冻鰸M嘴白牙,“你先把這個給物業(yè)處,不過我相信過幾天你還要來,因為你還要支付電費、水費,到時候都要買Money Order?!?/p>
“什么都要用Money Order是嗎?”我問。
“水費、電費的賬單會寄往你家,你到時候拿著賬單來,賬單上多少錢,我就賣給你多少錢的Money Order,你再把這張Money Order寄給他們,然后他們會拿著這個來我們這里或是銀行、郵局領錢。但請記住,郵寄出去之前,你一定要簽名,否則是無效的。”
“這算是支票嗎?”我實在有點好奇。
“不是,不是?!焙谌诵』镒用碱^緊鎖,不停地搖頭,“Money Order當然不是支票。我也不知道它是什么,我父親用這個,我祖父也用這個,這個東西就叫這個名字,沒別的名字?!?/p>
從超市里走出來,我與妻相視一笑。
我們對此有同感,美國人確實有點“老土”,能用現(xiàn)金、信用卡,干嗎用這老得掉渣的玩意兒?這豈非真正的“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如果在國內,我們肯定就微信支付了?!蔽艺f,“或是拿一個二維碼出來,讓你掃一掃?!?/p>
黑人小伙子沒說錯,一個月之后,我們收到了水費、電費的賬單,通知我們要買Money Order,甚至在賬單里附上了信封,言外之意,讓我們將Money Order放在里面就行。
有一天,我在小區(qū)里遇到一位華人,大約50多歲,移民到美國20多年了,無意間和他聊到Money Order這個東西,我感嘆:美國人真是“抱殘守缺”。
“這種類似的東西,我們以前也用,20世紀80年代初,我在深圳做生意時用過,我們管它叫郵政匯票。”這位先生靠在游泳池邊,若有所思,“只是這玩意兒沒多久就廢棄了,改成了銀行卡交易。你們年輕人對這種東西沒印象了,以前我們談生意時,包包里放一個‘大哥大,再放一疊空白的郵政匯票,其實就是你們說的匯款單,但比匯款單方便?!?/p>
“再方便也不如電子貨幣啊?!蔽疫€是不解,“美國人怎么就這么‘懷舊呢?”
“來到美國之前,我也認為美國人開放,至少比我們開放。在美國住了20年,我現(xiàn)在回國之后,以前的老同事們都笑我‘老土!”這位先生不禁開懷大笑,“美國人其實比我們懷舊多了,可是呢,20年前美國又比中國先進多了,你想知道為什么嗎?20年了,中國不斷在求新、求變,美國還是那個美國,一直沒有發(fā)生太大的變化。”
除了Money Order 之外,其他地方處處也能感受到美國的“懷舊”。這種懷舊,既包含著守舊、守成的意味,也體現(xiàn)著在管理方式、生活細節(jié)上的一種理念。我曾在博物館見過一百年前我們公寓門前那條街的照片,竟然與現(xiàn)在并無二致。
我租住的公寓有中央空調,但是非常老舊,這種老舊程度絕非你所想象——整個控制面板上只有兩個變速器,一個控制風力大小及開關,另一個控制溫度高低。這兩個變速器全部是機械化的,不要說液晶顯示屏,連顯示燈都沒有。這樣的空調,風力是很難控制的,吹風必然會很難受,很容易感冒。
有一天,我去公寓管理處辦事,當時就對值班經(jīng)理建議將這些老舊的中央空調換掉。“你們不能只收房租,而不更新硬件。”我有點義正詞嚴,“這種空調在中國早已被淘汰了,它一邊制冷一邊影響我的健康?!?/p>
值班經(jīng)理很嚴肅地聽著我的申訴,我講完之后,他沉默了一會兒,爾后聳了聳肩告訴我:“先生,你說得都對,但是我們的空調絕對不是整個廟嶺地區(qū)最古老的,準確說應該是很年輕的,你知道有些小區(qū)的空調是20世紀30年代的,它們還在被使用。你認為它影響了你的健康,但是這臺空調為什么沒有影響之前那么多人的健康呢?”面對這種活脫脫的詭辯,我?guī)缀鯚o言以對?;氐椒块g仔細一看,原來這個空調是1960年生產(chǎn)的,它竟然與我父親同齡。但是在美國人看來,它還“很年輕”。
有時候會受邀去一些美國朋友家里做客,他們本來在當?shù)囟紝儆谝环饺宋?,但家中的家具多半都已?jīng)掉漆,沙發(fā)也有些破爛陳舊。一來二往熟悉之后,有一次女主人開柜門時,柜門的鉸鏈忽然斷裂,我于是借機打趣:“這么老舊的家具可以送到古董店里去了?!睕]想到女主人一臉嚴肅:“我就是在舊貨店買的啊。”
這位女主人沒有開玩笑,美國舊貨店之發(fā)達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令我大開眼界。
如果問我美國究竟有多少家舊貨店,我答出不來。但我只能這樣說,我的小區(qū)周圍有兩家超市,算是廟嶺地區(qū)的鬧市,就在這樣一個小地方,竟然有三家舊貨店。這些舊貨店,不同于我們的古董店,它是生活用品的舊貨店。從舊家具到舊衣服,無奇不有,甚至還有舊帽子、舊文胸、舊餐具、舊碗筷。每天這些舊貨店里都會人滿為患,大家爭相挑選自己喜歡的東西,有些衣著光鮮的女士抱著一大堆舊衣服,款款地走進更衣室。
在中國,古董、舊書以及地段好的二手房產(chǎn)是受人青睞的,但基本沒有人會用別人用過的舊家具——除非是明清時期的花梨木古董家什,更沒有誰會買別人的舊衣服穿。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店鋪,我與妻幾乎掩鼻而逃,因為這些舊衣服堆砌在一起的味道實在是不好聞。但美國人偏偏青睞舊貨,許多美國人可以很久不去超市,但是一定會常去舊貨店,男人在里面淘到銹跡斑斑的剪草剪刀,而女士則興高采烈地找到自己青睞的高跟鞋。這種購物習慣,只有美國有。
除了舊貨店,美國還有各家各院的“地攤”。美國別墅多,自然院落多。很多人家會在周六、周日將自家不用的東西擺在別墅的院子里,外面掛一個紙牌子,寫著“Yard Sale”,不用交稅,有人愿意買,會過來看看。破鬧鐘、舊地毯、老窗簾……應有盡有,只是大多數(shù)已經(jīng)破舊不堪,很可能你挑了一圈之后,已經(jīng)雙手黢黑,甚至滿頭滿身都沾滿了時間留下的灰塵。
無論是舊貨店,還是地攤,價格都不貴,甚至便宜得離譜,這或許也是美國人對懷舊情有獨鐘的原因吧。
這種懷舊,倒是造福了我,因為在美國舊書、舊唱片的價格都非常低廉。在美國自駕旅行的一路,我逛了無數(shù)家舊書店、舊貨店,發(fā)現(xiàn)60年前的精裝書在哈佛的舊書店才賣幾美金;托馬斯·哈代的處女作一版一印,在耶魯?shù)呐f書店不過3美金;德沃夏克在20世紀40年代發(fā)行的黑膠唱片,1美元一張。這樣的價格,對于我這樣的愛書人來說,真是巨大的誘惑。因為我曾在國內的舊書店、拍賣行買過類似的英文舊書和老唱片,其價格和美國的售價相去何止以道里計。因為這些東西對于美國人來說,并非是收藏品,而是實用物件。
大多數(shù)美國人不喜歡收藏文物,因為美國歷史短,沒有文物可收藏,美國人一般認為,古董都是海外文物。再加上美國的博物館發(fā)達,除非巨賈富豪,否則沒有人愿意斥資購買這些奢侈品。但是美國人對舊貨卻情有獨鐘,他們對于物質的要求似乎并沒有我們想象得那么高——大多數(shù)美國人的“生活質量”甚至不如我國的中產(chǎn)階級。
有中國作家認為,這蓋因美國人對于物資的愛惜與循環(huán)利用,反映了美國人愛護環(huán)境的優(yōu)良品格。我看并不見得,因為美國超市的塑料袋隨便取用,且都是質量奇差、有著惡臭氣味的劣質材料。他們在不可循環(huán)的易耗品上的浪費程度,足以讓我們側目??梢娝麄儗Χ稚唐返那嗖A,對舊家電甚至Money Order的熱愛,源于他們骨子里的懷舊精神,這儼然已經(jīng)成為他們祖祖輩輩的生活方式,是誰也無法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