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偉利
摘 要:語文教師要研究、關注、分析、利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科學合理地設計與優(yōu)化教學活動;要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根據(jù)他們之間的性格差異,為每位學生提供表現(xiàn)機會,創(chuàng)設展示平臺,以鍛煉其心理素質,提高語文才能。
關鍵詞:非智力因素 焦慮 興趣點 教學活動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11-0078-01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非智力因素是學生學習心理的調節(jié)器,是學生投入精力和毅力搞好學習的驅動器。這種因素在語文學習中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語文教師要研究、關注、分析、利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從班級語文學習的現(xiàn)狀出發(fā),科學合理地設計與優(yōu)化教學活動,不斷增強語文教學效果。
1 挖掘文本中語文學習的激趣點,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點燃學習熱情
興趣具有一種推動力量,會讓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更多的熱情和動力,表現(xiàn)出樂此不疲的狀態(tài)。教師尤其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熱愛讀書,善于感悟,樂于表達。在教學設計時,要深入閱讀文本,準確分析學情,根據(jù)文本的特點,依據(jù)教學目標,挖掘文本中語文學習的興趣點,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點燃學習熱情。
如一位教師執(zhí)教《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在第二課時完成閱讀任務之后,又向學生拋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讀完魯迅的文章,我們感到的是一種震撼力,我們中國人沒有失掉自信力,而且大有人在。那是魯迅的時代,在我們現(xiàn)代呢?魯迅的觀點還能站穩(wěn)腳跟嗎?請你闡述一下自己 觀點,并模仿本文的結構和寫法加以證明。學完課文以后,對于一般學生來說,往往會覺得“大功告成”,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已經(jīng)減弱。教學過程中,這位老師深知學生的學習興趣特點,在學生覺得學完課文可以松一口氣的時候,又亮出一個新的學習目標,由于這個學習目標緊密結合現(xiàn)實生活,所以一下子又激發(fā)起學生繼續(xù)深入探究的興趣,把學習引向新的深度。閱讀教學要求學生先是要進入文本,再是走出文本,最后還是要從文本出發(fā),回歸到文本。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興趣點是不一樣的,這位老師的成功之處在于,沒有讓學生的興趣點停留在一個地方,教師找準了不同閱讀階段的不同興趣點,通過教學設計成功地轉移了學生的興趣點,在課文學習結束后依然讓學生對文本充滿了興趣。
2 對不同學生的氣質了然于胸,并據(jù)此進行個性化的教學設計
多血質的學生生性活潑,對事物的反映較為敏感,愛交往,但注意力易轉移,興趣發(fā)生變化較快。這種血型的學生,當老師講到其感興趣的內容時,表現(xiàn)興奮、積極;反之,則情緒低落、消極。粘液質的學生大多安靜、沉穩(wěn),情緒內斂不外露,注意力穩(wěn)定且難以轉移,表面上看在學習活動中往往表現(xiàn)得不是那么主動、積極。膽汁質的學生性格直率、精力充沛,但情緒易受波動。此類學生在課堂上會出現(xiàn)一段時間的熱情,也可能因為精力的迅速耗盡而顯出冷漠。抑郁質的學生,在課堂上常表現(xiàn)為異常安靜,當教師讓其回答問題時,常會顯得局促不安。不同氣質的學生有著不同的性格特點,教師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學生屬于哪種氣質,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之間氣質的差異,靈活地設計自己的教學,盡可能給每一個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施展才智的舞臺,以張揚個性,發(fā)展能力。
譬如,一次要在班里舉辦“我看風流人物”演講比賽,筆者就先將活動計劃告訴學生——活動將分三步走:第一,按照書本上的第一個內容,寫出你所喜歡的十個人,并將他們進行排名,說說你所喜歡的理由;第二,選擇你所喜歡的人物寫一篇演講稿,話題就是“我所喜歡(崇拜、敬重)的××”;第三,在全班范圍內開展一個演講比賽。演講比賽的具體要求為:①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每一個小組根據(jù)組內的實際情況,推出兩位演講者、兩位評委、兩位演講陪練;②演講者的演講稿可以是自己寫的稿子,也可選擇組內同學寫得較為優(yōu)秀的文章;③演講要求脫稿完成;
④評委選定以后,在評委中產(chǎn)生評委組組長,組長負責制定評審表格和安排活動當日的成績匯總;⑤班級里還要選出兩位主持人(一男一女)、兩位計時員(負責提醒演講時間)。從語文教學的目標要求來看,演講活動應該是每一個學生都上臺演講。但是每位學生的氣質是不同的,有的文章寫得很好,但是未必善于說;有的站在講臺上能夠鎮(zhèn)定自若、侃侃而談,但文章寫得可能不好。因此,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氣質來設計演講比賽的內容。如上述案例中,通過前兩個環(huán)節(jié),筆者讓每位學生都得到了寫的鍛煉;在第三環(huán)節(jié),雖然只有部分學生真正上臺演講,但是通過當評委、演講陪練等方式,其他同學同時也得到了說的方面的鍛煉。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就是要根據(jù)他們之間的差異,為每位學生提供表現(xiàn)機會,創(chuàng)設展示平臺,以鍛煉心理素質,提高語文才能。
3 正確分析學生的焦慮水平,減弱其消極情緒
焦慮屬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疇,是一種消極的情緒,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綜合性。據(jù)筆者調查分析,初中生中不喜歡語文學科的同學大有人在,從人數(shù)上看要多于其他學科,這些同學在語文學習中表現(xiàn)出一定的焦慮情緒。這一不盡人意的結果引起了筆者的高度重視,在教學設計過程中,筆者尤其關注學生的焦慮水平,反思學生產(chǎn)生焦慮心理的原因,并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舉措,以減弱學生這種消極情緒,增強語文學習效果。
筆者曾聽一位教師執(zhí)教學《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在完成“疏通文意”環(huán)節(jié)之后,宣布要檢測學生對字詞的掌握程度——這一要求,在心理上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焦慮感:但是接著又告訴學生比賽環(huán)節(jié)設計成小組比賽,計算各組總體得分——這又降低了難度,強化了競爭意識,緩解了學生在單獨背誦字詞時的焦慮感。使其立足于自己的現(xiàn)有水平,能記住幾個就是幾個,不求記得多,但求記得牢。此案例啟發(fā)我們,要對學生的學習焦慮有客觀準確的了解,教學設計要提出適當?shù)膶W習要求,鎖定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范圍內,保持學生一定的焦慮感,又要減低焦慮,讓學生擁有輕松愉快的學習心境。
參考文獻:
[1]梅萬才.初中語文教學非智力因素的研究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2009(10).
[2]管選軍.賞識學生也要講辯證法[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09(07).
讀與寫·教育教學版2015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