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雅波
[摘要]英漢兩種語言在詞語、構句、段落、行文風格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翻譯時務求準確的理解才能進入表達過程。我們必須準確理解和把握特定語境下詞語或短語的含義、意向、情態(tài)意義等,表達連貫通順,自然,符合邏輯,構句及句子鋪排符合漢語的行文風格。
[關鍵詞]翻譯;理解;語境;表達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15-0153-02
一、引言
2014年5月國務院印發(fā)了《關于加快發(fā)展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的決定》,要求各級各類職業(yè)教育以服務發(fā)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yè)為導向,適應技術進步和生產方式變革以及社會公共服務的需要,加快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yǎng)數(shù)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在新形勢下,??平逃⒄Z課程也應該培養(yǎng)??茖W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滿足他們成才的需要。
在各項英語應用能力之中,翻譯無疑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在具體的翻譯實踐中,??茖W生未能準確理解和把握特定語境下詞語的含義、意向等,構句及句子鋪排不符合漢語的行文風格,表達不夠連貫通順,自然,有些甚至不符合邏輯。下面用實例分析他們的英譯漢能力,探討他們出現(xiàn)的問題,目的是提高他們實際從事涉外交際活動的語言應用能力。
二、準確理解原文
翻譯過程是正確理解原文和創(chuàng)造性地用另一種語言再現(xiàn)原文的過程,大體可分為理解、表達和校對三個階段。理解是整個翻譯過程的基礎,是表達的前提。理解是翻譯的核心任務,這項任務包括對原文意義和意向的整體把握,以及對原語文本表現(xiàn)法的感應。理解文本是翻譯過程的最初階段,譯者必須準確確定原文所傳達的含義。在英漢翻譯的實際操作中,意義轉換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或任務。意義無時無刻不受語境的制約,孤立的詞是沒有固定意義的。理解的過程必須要結合原文的上下文,因為一篇文章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在意義上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文章的意蘊、文體、風格都體現(xiàn)在上下文語境之中。
(一)短語、習語、固定表達等的準確理解
原文:In the end,1 was offered a position as a police dispatcher.I wasnt exactly a policewoman,but the funny thing was。it didnt matter anymore.What mattered was that I had gone for my dreams in the face of tremendous odds.
下面列舉學生給出的最后一句話的譯文:
譯文一:問題是我完成了我的夢想在面對巨大的差距的時候。
譯文二:在巨大的怪異下我已經完成了我的夢想。
譯文三:這個事情讓我去追尋我的夢想從而增加了在現(xiàn)實中實現(xiàn)的幾率。
譯文四:真正重要的是我已經為我的夢想面對巨大的可能性。
顯而易見,語段中最后一句90%以上的學生理解錯誤,未能透徹地理解這句話的含義,譯文邏輯混亂,可讀性很差,不通順。
首先是“What mattered was that….”的理解和翻譯。據統(tǒng)計,56%的同學沒有進行翻譯,22%的學生翻譯成“問題”,11%的學生翻譯成“不管怎樣”或“無論如何”。查閱《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辭典》,“matter”作名詞,是指事情,問題;物質;作動詞,是指“[尤指對某人自己或對發(fā)生之事]重要,要緊,有關系”,學生出現(xiàn)錯誤的原因是他們不清楚“What mattered”是一個主語從句,“mattered”是謂語動詞,意思是“重要,要緊,有關系”,并不是名詞,所以不能譯成“問題”或“事情”,“What mattered”譯成“重要的是”或者“要緊的是”。上一句亦是如此,“but thefunny thing was,it didnt matter anymore”譯作“可有趣的是,這已經沒有關系了”,然而61%的同學把“matter”譯成“問題”或者“事情”。
其次是短語“go for”的翻譯?!癵o for”有很多的含義,結合上下文,此處應該是“爭取得到,爭取贏得(to try to get or win something)”。然而44%的學生將“go for my dreams”譯成“完成了我的夢想”,結合語境可知,雖然“我”從小就想當警察,但最后,“我”并未真正當上警察,這里譯為“追求我的夢想”更恰當。
(二)特定語境下詞語的意義、意向的理解
原文:Since that time,I have let myself dream freely and pursue the dreams that really move me.
譯文一:從那時起,我便讓自己自由地追求夢想,做真正的自己。
譯文二:從那時起,我讓自己的夢想自由并去追求它,以致現(xiàn)在在我身邊,從未遠離過我。
譯文三:從那時起,我開始朝我的夢想努力,夢想推動著我前進。
譯文四:自從那個時候起,我開始讓我的夢想更自由并致力于我的夢想,那真的改變了我。
據統(tǒng)計,只有33%的學生將“move”翻譯成“感動”或“打動”。英語詞義比較靈活,詞的含義范圍比較廣,詞義對上下文的依賴性比較大?!癿ove”一詞多義,這里僅列舉幾個重要含義,第一個含義是“使改變位置,使移動,搬動”,第二個含義是“改變看法”,第三個含義是“進展,前進”,第四個含義是“打動,使感動”??梢钥闯?,譯文一并未譯出“move”的含義,譯文二傾向于將“move”譯成“移動”,譯文三將“move”理解成“前進”,譯文四將“move”理解成“改變”,這些譯文都沒有準確理解和把握特定語境下詞語的含義、意向?!罢Z境”在翻譯學中涵義比較廣泛,小至詞語搭配,大至社會文化和歷史背景,其中搭配、上下文、段落、文本為“微觀語境”,沒有語境的詞即孤立的詞是沒有固定意義的,在翻譯時只能參照,不能照搬詞典中的義項,詞典只是羅列所有可能符合“特定語境”中的義項,只能備而待用。結合語境,此句中“move”的含義是“打動,使感動”,因此,此句可譯為“自那以后,我就不再為自己的夢想設限(放飛夢想),大膽追逐那些真正令我心動的美夢”。endprint
由此可見,理解在整個翻譯過程是十分重要的,對原文透徹的理解是翻譯的關鍵。然而大多數(shù)學生僅僅滿足于對原文話題和內容的大概了解,缺乏對文本的仔細推敲,根本談不上透徹的理解。在翻譯時,我們一定要弄清詞語或短語的概念意義和引申意義,還要把握語句、段落的結構關系和具體的語境。
三、表達要符合漢語的行文風格
理解是表達的基礎,正確理解原文之后接下來就是表達了。
原文:Whenever I saw a cop,I felt the old thrill and the same longing I had as a child.
譯文一:無論何時我看見他,我感到十分激動,并且有著同樣的渴望像我小時候那樣。
譯文二:無論何時我看到一個警察,我感到那種以前的興奮感和相同的渴望在我兒童時期的。
譯文三:無論什么時候我看到一個警察,我感到青年是興奮的并且同樣的感覺我做為一個孩子。
可以看出,以上三個譯文在處理定語從句“I had as a child”欠妥當,生硬地按照原文的順序進行翻譯,不符合漢語的語序。如果一個定語從句在句中的作用是修飾和限定名詞,那么通常就采取譯為前置定語的方法。英語句子的重點信息常置于句尾,而漢語趨向于靠前。翻譯時我們應按照漢語的習慣,把表示時間的狀語放在句首。因此,此句可譯成“啥時見到警察,孩提時那由來已久的興奮和矢志不渝的熱望便油然而生”,這樣既不影響原文所表達的意思,整個句子表達還顯得言簡意賅、連貫通順,語氣較強,符合漢語行文的需要和邏輯關系方面的考慮。
原文:What mattered was that I had gone for mv dreams in the face of tremendous odds,I had broken every boundary Id held about what I could do and not do.
譯文一:我已經打破了每一個界限我所計劃的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譯文二:我打破了每個能與不能的界限。
譯文三:我打破了我可以做什么和不可以做什么的分界線。
參考譯文:我曾經自己設限,這能做,那不能做,如今,每條設限都被我打破了。
根據上下文,這段話是作者對所做職業(yè)的描述和對自己追夢過程的感慨。最后她當上了警察調度員,沒真正當上警察??捎腥さ氖?,這已經沒關系了,重要的是她排除萬難追求她的夢想。這一段最后一句的參考譯文明顯優(yōu)于以上三個譯文,注重從句子、段落層面進行分析,將隱含的信息補譯出來,利于整體語篇內涵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參考譯文中的構句符合漢語的行文風格:流散、長短相間。英譯漢語段翻譯的要領是以分切為主要手段,化集為散,因為漢語語段講求意合,注重內在聯(lián)系,不求句子結構形式整齊。語流疏放、流灑、欣暢。
四、結語
理解與表達是翻譯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該從整體上理解和掌握短語、習語、固定表達等,以便在翻譯時能準確而迅速地提取出正確地道的語言預制模塊,獲得正確的理解,進而給出恰當?shù)谋磉_。對原文的理解一定要結合語境來進行,不能僅限于字典中所列的含義,而要領會其深層含義,詞義的理解與選擇應該與該詞的字典意義以及所在句子、段落及篇章結合起來,才能找出它的確切意義。我們要了解和掌握英漢詞語、構句、段落、行文風格等方面差異,洞悉它們的構句和行文特點,英語語段講求形合,重形式規(guī)范,句子結構形式整齊,組織嚴謹,而漢語講語段求意合,語流流暢自然,只有這樣漢語譯文才能更加通順,自然,符合邏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