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明月
[摘要]諺語是熟語的一種,是流傳在民間的言簡意深的語言,是口語中通俗易懂的表達方式。其中漢語中有一些與十二生肖相關(guān)的諺語,反映了中國傳統(tǒng)的民族文化,也是對漢語語言最具代表意義的詮釋。同樣日語中也有很多與之相關(guān)的諺語。本文主要將中日兩種語言中與十二生肖的動物形象相關(guān)的諺語進行分析比較,從而更好的掌握這類語言的精髓。
[關(guān)鍵詞]中日諺語;十二生肖;動物意象
[中圖分類號]G112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15-0098-03
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屬相,中國與十二地支相配以人的出生年份的十二生肖,包括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生肖作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號,古往今來留下了大量描繪生肖形象和象征意義的諺語。在日語中,也有很多關(guān)于十二生肖的諺語,下面按照十二生肖的順序比較如下:
一、中日兩國十二生肖諺語中動物意象的對比
(一)鼠
老鼠在中國的主流文化中,一直是貪婪、陰險的代表。諺語中也常被比喻為做壞事的人。例如:“老鼠過街,人人喊打”,比喻害人的人或事物人人痛恨?!袄鲜罂磦},看得精光”,比喻監(jiān)守自盜的人,“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湯”形容害群之馬,因個人之弊壞了團體利益。
在日語中“老鼠”也有“暗中損人的壞人”之意。
(二)牛
在漢語中,通常將牛視為吃苦耐勞的代表,通過艱苦努力才能獲得成功。在魯迅先生的名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中也有對牛的勤懇,堅韌的贊揚之情,“如牛負(fù)重”比喻負(fù)擔(dān)特別重,“牛角上掛稻草”比喻十分簡單、容易?!傲讶缗!薄包S牛犁地”比喻有計劃的發(fā)揮作用。
在日語中,將牛用于貶義的用法比較多,大多是愚蠢,笨拙,緩慢的象征。例如:牛篦脫(其笨如牛)牛一散(一時興起亂干一氣)牛骨(對來歷不明者的謾罵語)牛步(行動遲緩,進展得特別緩慢)諺語:
(三)虎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虎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長期以來,一直被當(dāng)做是權(quán)力和力量的象征,也一直為人們所敬畏。例如:“初生牛犢不怕虎”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有顧慮,敢作敢為。“不如虎穴,焉得虎子”、“虎老雄心在”“虎虎有生氣”等詞語,贊揚生活中的人和物,表達了中國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民族性格。
老虎在日本是威嚴(yán)和兇猛的象征,老虎的皮毛也被認(rèn)為是非常貴重的物品。例如:
此外,在日語俗語中,“虎”還表示“醉鬼,醉漢”。
(四)兔
在中國,兔是和平,膽小,聰慧的素食動物。這些都可以在諺語:“兔子不吃窩邊草;”“兔子急了也咬人;”“趕兩只兔子,一只都捉不著;”中充分體現(xiàn)。
在日本,由于受唐代文化的影響,也有關(guān)于“玉兔”的傳說。除此之外,在日本的《古事記》中,有“因幡之白兔”的傳說。另外,受佛教文化的影響,在《今昔物語》(天竺部卷第五第十三)中有一則故事,塑造了一個舍身行善的兔的形象。例如:
(五)龍
在中國,龍是高貴的象征,是中國皇帝的證明。在漢語中,與龍相關(guān)的俗語、諺語很多。多有一種威風(fēng)凜凜的氣勢。例如:神龍見首不見尾;龍無云不行,魚無水不生;龍與蟲是相對的,吃飯像條龍,做活像條蟲;龍是中華民族進入農(nóng)業(yè)社會后創(chuàng)造的一種虛擬動物,屬于水物,它的產(chǎn)生與農(nóng)業(yè)對水的需求有關(guān)。例:擒龍要下海,打虎要上山;龍少澇,龍多旱;
龍在日本文化中并沒有帶有非常明顯的民族象征意義。主要指:1.想像中的動物。2.在將棋中指攻入敵營的飛車。3.用于與天子有關(guān)的詞。4.指8尺以上高的馬。主要有如下諺語:
(六)蛇
蛇在漢語中常是狠毒,邪惡的形象,因為一旦被蛇咬傷,通常都會危及性命,因此形容一個人心狠手辣,就說這個人“蛇蝎心腸”。諺語中也有“惡龍難斗地頭蛇”這里的“地頭蛇”就代表當(dāng)?shù)氐膼簞萘??!吧咭б豢?,入骨三分”,比喻受到壞人誣陷,難以開脫。“蛇走無聲,奸計無形”,比喻做壞事搞陰謀詭計的人總是偷偷摸摸,不露聲色。
同樣,在日語中,蛇也一樣是兇狠殘忍的形象,如:
(七)馬
在中國古代,因為交通工具并不是很發(fā)達,所以馬成為了人類中最重要的乘坐工具而使用。在諺語中有:“人怕理,馬怕鞭,蚊子怕火煙”表示任何事物都有天敵,一物降一物?!耙获R不跨雙鞍”比喻一女不嫁二夫,即從一而終?!榜R上不知馬下苦,飽漢不知餓漢饑”比喻處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別人的苦處?!奥愤b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意為路途遙遠,才可以知道馬的力氣的大??;經(jīng)歷的事情多了,時間長了,才可識別人心的善惡好壞。
在日本,馬出現(xiàn)的較晚,但依然肩負(fù)著“運輸…‘農(nóng)耕”等功能。例如:
(八)羊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民間傳說中,羊的形象具有很高的民俗地位。羊是吉祥的生靈,古人把羊作為美好的象征,這與羊的體型肥美、性格溫順有關(guān)。人們也常常借助于羊而形成不同的詞,例如:比喻使仁厚的人去駕馭強橫而有野心的人叫做“使羊?qū)⒗恰保槐扔鞴倮魵埧岬仄蹓喝嗣?,人們稱之為“如狼牧羊”;損失小而收獲大,被形容為“亡羊得?!?;某一地方官多而百姓少,被形容為“十羊九牧”;一個人學(xué)習(xí)或做事無恒心,沒毅力,難以獲得進步或成功,人們常說“多歧亡羊”。諺語中:“掛羊頭賣狗頭”:比喻用好的名義做幌子,實際上名不符實或做壞事?!把蛎鲈谘蛏砩稀保罕扔髂程幩ㄙM的,仍從某處取回。
在日語中,與羊搭配的詞語多帶有消極含義。例如:
(九)猴
在漢語中,猴的形象多數(shù)是聰明伶俐,機智靈敏。例如:“殺雞給猴看”:比喻懲罰一個人來警告其他人?!吧缴蠠o老虎,猴子稱大王”;比喻沒有能人,普通人物也充當(dāng)主要角色?!般搴锒凇保韩J猴戴帽子。比喻外表雖裝扮得很像樣,但本質(zhì)卻掩蓋不了。樹倒猢猻散:指大樹倒了,樹上的猴子就隨之而散。比喻大人物倒臺了,依附者就失去靠山而散伙。
在日本,人們把飼養(yǎng)猴子作為娛樂。關(guān)于猴的詞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十)雞
在中國的歷史上,雞是非常普通的家禽。中國飼養(yǎng)雞的歷史久遠,人們與雞的關(guān)系也很親密。但越熟悉的事物,越容易被人們看低。例如:殺雞焉用宰牛刀;雞大飛不過墻;偷雞不成蝕把米;雞蛋碰石頭;
在日本,雞被認(rèn)為是有靈性的鳥,因此它被神社飼養(yǎng)著。人們相信早餐第一聲雞的嗚叫能夠驅(qū)趕在夜間活動的怪物。可見雞在日本的歷史文化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例如:
(十一)狗
在中日兩國諺語中,“狗”的褒義形象都有“忠實、忠誠”等。兩國都通過狗對主人忠心這種特性來比喻臣子對君主的忠心。例如:“狗不嫌家窮,兒不嫌娘丑”、“犬不棄賤主,子不揚父丑”等。
日語中也有相似的情況。例如:
兩國諺語中“狗”的貶義形象,都是“卑賤”“無知”“兇惡”等。比如人們熟知的“狗改不了吃屎,狼改不了吃人”,“好人不聽狗挑唆”“狗肉上不得臺盤,稀泥巴糊不上墻”
在日語中,例如:
(十二)豬
豬與中華民族有很深的淵源。中國人飼養(yǎng)豬已經(jīng)有1500多年的歷史。在中國,豬的形象是可愛,有親和力的。例如:六畜興旺豬為首,五谷豐登糧領(lǐng)先;豬的主要用途是被人宰割,成為人們的盤中物,此外再無其他的作為?!褒埳蛔佣ㄇ?,豬生一窩拱墻根”比喻養(yǎng)育兒女不在多少,貴在成材。豬養(yǎng)尊處優(yōu),絕對沒有好下場,因為一旦肥壯就被宰殺,所以有時名聲遠揚常給人帶來煩惱,這就是“人怕出名豬怕壯”。
在日語十二生肖中的豬并不是家豬而是野豬。因此有勇猛、剛強的象征。例如:
二、總結(jié)
通過以上例句的比較和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中日十二生肖中的動物意象在諺語中的表述既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的地方。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兩國語言文化的交流源遠流長;另一方面由于兩國文化歷史及表達習(xí)慣的差異又表現(xiàn)出很多不同。作為日語專業(yè)的學(xué)生,我們應(yīng)該利用所學(xué)的專業(yè)知識,來更多的促進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增進兩國之間的了解。通過對兩國的文化差異的比較,更好的理解對方的文化,為中日的文化交流做出更多的貢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