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科峰
摘 要:隨著國家建設步伐的加快以及與國際交流的拓展,教育事業(yè)作為評價國家軟實力的標準之一,也已經(jīng)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近年來,國家也在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最顯著的就是引進了杜威“做中學”的教育方式。這種方式是以學生為主體,也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中心,已經(jīng)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運用的教學模式之一。具體闡述了現(xiàn)有課堂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及應該怎樣將以學為中心的理念融入具有較強實用性的物理課堂中。
關鍵詞:以“學”為中心;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模式
以“學”為中心要求的不僅僅是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圍繞學生為主體來展開教學,更是要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從他們的學習需求出發(fā)來使用一定的學習方式。由于初中生正處于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的時候,他們的求知欲和探索外部世界的渴望也更加強烈。從他們的角度來看,物理課程是一種新的學習科目。因而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也就必須以啟發(fā)他們的思維為出發(fā)點,并且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多方面地開展物理教學。況且物理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一門學科,所以以學生為主體也就顯得尤其重要了。在本文當中,我將分析現(xiàn)有的教學模式存在的一些問題,而后結合自己對于以“學”為中心的理解和對物理課程的實踐為基礎來闡述具體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存在的問題
如今國家需要的建設人才不是那些只會書本知識,而實踐能力卻遠遠不夠的人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某些教師由于教育理念沒有及時更新,采取的仍然是“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整堂課可以說是教師自己的表演舞臺,學生僅僅處于觀眾的地位。在這種方式下,許多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參與度都不能夠有效提高,因而也就導致了高分低能的學生出現(xiàn)。對于物理教學來說,有些教師僅僅是將書本知識片面?zhèn)鬟_,沒有結合到具體的實驗和實際生活,從而脫離了教育發(fā)展服務于現(xiàn)實的目標。
二、以“學”為中心的物理課堂
1.創(chuàng)設情境
任何教學模式如果想要起到它所被期望帶來的作用,那么它就需要與生活實踐緊密結合,并且還需要與學生的學習需求相結合。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來說,它需要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而且針對初中生來說,他們已經(jīng)有很大的探索自然奧秘的好奇心,因而教師要充分利用物理學科的實用性的特點,與生活緊密結合。創(chuàng)設情境便是既能夠從視覺和聽覺調動學生的感官感知能力,又能夠激發(fā)他們的潛在求知欲的。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應用一些器材進行輔助作用。比如,可以使用多媒體播放一些動畫或者小視頻,也可以使用掛圖增加直觀性,也可以讓學生講述自己所不理解因而渴望去明白的現(xiàn)象。在探索從哪個階段減弱噪音更有效時,可以讓學生開始講話,而后分別從說話者的源頭、中間空氣傳播的階段以及接收信息者這三個方面展開。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主動探索欲望,從情境出發(fā)也能夠有效達到教學目的。
2.提出問題
教與學的過程本身就是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而這也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關鍵。在這個過程中,主要引導學生投入到學習當中,所以在這個階段,教師應該準確把握學生的知識發(fā)展水平。由于課堂有太多的可變因素,學生又具有不可控的特點,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首先就要對于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有一定了解。運用到具體的物理教學中則需要教師的指引,比如,在對于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tài)學習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的水杯,一杯熱水如果不蓋住杯蓋的話,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會冒出很多的白氣,而如果將蓋子擰緊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杯蓋上有很多小水珠,這是為什么呢?以這種大家都很熟悉的現(xiàn)象提出物理問題,這樣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意識,又能夠激發(fā)他們的參與度。
3.自主探究
可以說自主探究環(huán)節(jié)是以“學”為中心的模式的關鍵部分,這便是要求學生直接主動參與的部分。在已經(jīng)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欲望之后,教師需要準備一些學生可操作的器材來促使他們主動探究。比如,在學習溫度計的使用時,可以事先準備一些溫度計,在課堂上選擇小組協(xié)作的方式進行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首先要進行示范性操作,而后再促使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探究,讓他們互相督促,而后再以小組匯總的方式總結錯誤操作的類型以及出現(xiàn)的原因,以此來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本文是結合我對于初中物理課堂的認識以及以“學”為中心這一教育理念的理解來展開的。我首先論述了在如今的教學中仍然存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其脫離實際,而后又分別從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和自主探究這三個方面來闡述了以“學”為中心的理念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當中的具體應用。由于個人認識有限,不能夠對這一問題進行全面的認識,不過還是希望能夠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尹樹龍.以“學”為中心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策略與案例分析[J].中學物理,2015(12).
[2]胡軍.以活動為中心的初中物理教學模式構建[J].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導刊,2009(30).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