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麗莉
從六年級回到一年級,等待了一個假期的老師終于見到了同學們——我時時牽掛的一年級的“小豆包”!
第一天入學,學校是允許爸爸媽媽送你們進班級的。但見母子母女間父子父女間的依依惜別,這份寶貴的親情讓老師心生感慨:一個懵懂稚嫩的孩子就這樣走進了班級,帶著對老師的信任與期待。說實話,老師感覺有點無形的壓力。
老師微笑著安慰你們心懷隱憂的爸爸媽媽,牽著你們幼嫩的小手幫你們找座位。有的孩子紅了眼圈;有的家長頻頻回首;還有一個孩子就是不肯進班級,離不開媽媽,就像粘在媽媽身上一樣……盡管這樣依依不舍,但是,規(guī)則還是要遵守的。離別的號角吹起,上課鈴響了,爸爸媽媽們帶著不舍離開了班級。
坐在座位上的你們大部分很安靜,只有一小部分在叫在說在打鬧。這是上學的第一天,我不想通過一聲斷喝阻止打鬧的你們以展示教師的威嚴,老師想做一個你們信賴的、喜愛的、敬服的人,而不應(yīng)該是你們畏懼的、反感的“大灰狼”。是呀,老師即將與你們開始一年級的第一課。
從哪里開始呢?好吧,那就從“上課”這句話開始吧。我給同學們講了正式開始講課前師生雙方要做的事——師生互相問好。
程序是這樣的:師說上課,學生起立,師生互相問好。
“上課!”
起立,“老師好!”
“同學們好!”
師生問好后,老師每次都要面向同學們輕鞠一躬,然后說:
“同學們請坐?!?/p>
你知道嗎?孩子,這看起來是一個簡單的儀式,是一堂課的開始,但老師認為它是師生尊重的開始,是對知識尊重的開始。這意味著課間活動已經(jīng)結(jié)束,我們的人和心都要回到課堂,簡單的兩句話代表著我們師生將共同開始一次新的航程……
關(guān)于師生問好還有一個小故事呢。那是剛剛畢業(yè)的六年級學生留給老師的記憶。六年級的哥哥姐姐正是自我意識增強、要求獨立、追求個性的年齡,有的哥哥總要表現(xiàn)自己的與眾不同,有時甚至桀驁不馴。有一次課前例行的師生問好后,老師看到幾個后邊的男生一直沒有起身,就好像整個課堂活動與他們無關(guān)一樣。老師沒有多說什么,只是又來了一遍講課前師生問好程序。
起立,師生問好,鞠躬,請坐。
剛才沒做的同學這次跟著做了,但是懶洋洋的,帶著不情不愿的樣子。老師還是沒說什么,輕輕鞠躬,請同學們落座,然后,老師緩緩地說:“對不起,還要再來一次,認為自己已經(jīng)跟老師好好打過招呼的同學不用起立了”。
這時班級里有些喧嘩,不明所以的同學在問怎么了。知道原因的正在責備那幾個不肯起立的男生,而他們卻擺出一副愛誰誰的樣子。一位女同學小櫻舉手要求發(fā)言。
小櫻說:“每次老師在說完‘同學們好之后都要給我們鞠躬,這是老師對我們的尊重。我們也應(yīng)該認真對老師問好。”
不知什么時候,班級里安靜了,同學們靜靜地看著我,然后同學們的目光集中到了那幾個調(diào)皮的同學身上,他們抿抿嘴想要解釋,又不知該怎么說。
還用說什么嗎?不用再說了。
老師看看那些六年級的哥哥姐姐,輕聲說:“上課。”“唰”地一聲,全班整齊地起立,聲音響亮地說:“老師好!”“同學們好!”鞠躬,“請坐!”
這件事情很小,很快就過去了,后來老師也沒有對學生講過為什么問好,為什么鞠躬,但是我相信他們看到了,而且看了六年,我想他們也感受到了,他們的老師對學生、對課堂的那份尊重,無需多言,哥哥姐姐也能從老師的鞠躬中體會到相互尊重的含義了吧。
人與人之間相處之道首先應(yīng)是懂得尊重,學會信任,相互關(guān)愛,這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這是開學第一課,就讓我們師生間的尊重、交流、學習從每天的師生問好開始吧……
只有教師關(guān)心學生的尊嚴感,才能使學生通過學習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zhì)來說,就在于讓兒童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這是蘇霍姆林斯基說的一句話。今天想來,回味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