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京偉 邵士峰
摘 要:培養(yǎng)良好的自我認識是職業(yè)院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許多中外學者大都把良好的自我意識作為衡量健康心理的一個重要標準,心理健康水平與自我意識的優(yōu)劣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自我意識反映人的個性特征,也是人的心理逐步發(fā)展和走向成熟的標志。自我意識積極地影響和制約著人的情感、意志、行為等等,在學生的整體素質中起著難以估量的作用。因此,通過使學生客觀、全面地認識自我,積極地評價自我,學會“管理好自我”,并提高自我效能這些措施,解決學生在自我意識方面存在的問題,對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特別是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職業(yè)院校學生;自我認識;培養(yǎng);提高
在日常的班級生活中,老師經常會遇到這樣一種現象:同樣是一次作業(yè)沒有完成好的兩個學生,老師問他們:“你們?yōu)槭裁礇]有把作業(yè)完成好?”學習比較好的學生會說:“這次作業(yè)我沒有認真做?!币苍S他還會說出許多作業(yè)沒有完成的理由??傊瑢τ谒麃碚f,沒有做好僅僅是這一次,并不能代表他的全部學習情況。然而,學習比較差的學生會說:“上課我沒有聽懂,我不會做?!?/p>
如果老師需要這兩個學生表態(tài)的話,這兩個學生可能都會向他表示:以后上課一定認真聽講,作業(yè)一定認真完成。然而,這同樣的表態(tài),結果卻不會相同。我們就會發(fā)現,前者對學習一貫認真,在受到批評后,的確沒有再犯類似錯誤。而后者不僅過去學習不認真,而且在受到批評后,似乎并沒有明顯改變。他上課仍然不認真聽講,并且對自己學習成績差的狀況仿佛若無其事。這樣的學生會讓你覺得他毫無“自尊心”。他仿佛隨時準備接受批評,準備檢討,然后又依然如故。
究其原因是這兩個學生的認識和態(tài)度不同。前者并沒有因為一次作業(yè)完成不好,而有自卑感;而后者卻是承認了自己學習上的“無能”。我們說前者是一個能接受自己、悅納自己的人,必定是一個“自愛”的人。他愛惜自己的榮譽,如果他犯了什么錯誤,他一定會努力改正。而一個并不真正接受自己的人,他必然有一種自卑的心理,因而也就可能不自愛,對于不斷遭受的批評,采取一種麻木的態(tài)度,使教育者感到他是“朽木不可雕”,是一種屢教不改的人。
人是自己行動的決策者。人怎樣行動,怎樣表現自己,人也怎樣認識自己。一個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人,就能看到自己的長處,對于自己的長處感到滿意;看到自己的缺點,也就能夠正確對待自己的缺點;而一個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人,也不能接受自己的缺點,變得自卑。自卑導致厭惡自己,因而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的現實生活。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我意識是職業(yè)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那么什么是自我意識呢?所謂自我意識,是指對自己存在的覺察,即自己對自己的認識,包括認識自己的生理狀況、心理特征以及自己與他人的關系等。自我意識反映人的個性特征也是人的心理逐步發(fā)展和走向成熟的標志,它對人的學習與工作能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對人的行為方式起著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并具有控制自己行為與態(tài)度的功能,在學生的整體素質中起著難以估量的作用。
一個人只有信念堅定而又能很好地管理自我,才能積極地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認識對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特別是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結合近幾年來的教育實踐,我想在此談幾點體會。
一、使學生客觀、全面地認識自我
客觀地認識自己是自我意識成熟的標志?!叭速F有自知之明”,只有自知,才能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自知,就是既要善于正確認識自己的優(yōu)勢,又要勇于正視自己的不足。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發(fā)現自己的長處,總結成功的經驗,創(chuàng)造成功的記錄,但是也要看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無論什么樣的人,都有缺點和不足,對于自己的不足,要痛下決心去改正,做到揚長避短,充滿勇氣去把握新的成功。
認識自己不僅是重要的,也是困難的。認識自己并不像照鏡子那么簡單,由于青少年學生所要認識的對象是他(她)們自身,而他(她)們自己又在自身之中,這往往不容易看清自己的全部,“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認識自己主要有三方面,即生理的、心理的和社會的。生理的自知就是要了解自己生理和身體發(fā)育成長,了解身體各個方面的條件和狀況。心理的自知就是了解自己的心理特點、心理狀況,包括自己的興趣、愛好、情緒、性格、才能和特長。社會的自知就是對自己在人際交往中的位置、作用、角色等方面的認識。
二、使學生積極地評價自我
自我評價是指個體對自己思想、愿望、行動和個性特點、狀態(tài)的判斷和評價。自我評價直接影響個體自尊、自信的確立。庫利指出:“在人們的心理生活中,自尊或自卑的自我評價意識有很大作用。人們經常把自己看作是有價值的、令人喜歡的、優(yōu)越的、能干的人。如果一個人看不到自己的價值,就會缺乏朝氣、缺乏積極性。”早在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霍林沃思進行了自我評價的研究。研究表明,被視者在進行自我評價時常常將良好品質自我夸大,將不良品質自我忽略。如果個人的自我評價經常發(fā)生偏差,與他人的客觀評價相差甚遠,就會影響其人際關系,進而形成消極的自我意識。
那么,怎樣進行積極的自我評價呢?一是根據社會上其他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進行評價。為此,對于來自別人的真誠的、善意的、積極的評價,要倍加珍惜,并以此增強自信心;對于來自別人的假心的、惡意的、消極的評價,則要保持冷靜的頭腦,加以
分析,絕不能灰心喪氣,意志消沉。二是通過與社會上與自己地位條件相類似的人的比較來評價自己。為此,青少年每到一個新環(huán)境,為了適應生活,就必須十分清楚地了解自己及周圍環(huán)境的情況,使自己盡快適應新的環(huán)境,減少內心的不安和焦慮。為了增加安全感,在進行社會比較時,有時還可選擇能力和水平比自己低的人。
三、使學生不斷提高自我效能
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重視信念在自我意識中的作用,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把它稱之為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是指個體對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項活動所具有的能力判斷、信念或主體自我把握與感受。班杜拉認為,人的行為是由環(huán)境、個人的認知和其他內部因素、行為三者交互作用所決定的。其中,人的思想和信念對行為起關鍵性的作用。班杜拉還認為,自我效能是個體對自己在組織、執(zhí)行行動,達到目標的過程中的能力的判斷和信念。自我效能是個體自身潛能的最有影響力的主宰,它在人們作出選擇時發(fā)揮了核心作用:激發(fā)個體為達到目標所付出的持久努力,勇于面對各種挑戰(zhàn),不怕困難和失敗,力圖實現成就目標。學生自我效能的培養(yǎng)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教師要建立對學生的積極信念
教師要相信每個學生內心都蘊含著積極向上的趨勢,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可以開發(fā)的稟賦和才能。教師對學生的信念是教師期望的體現。教師對班上每個學生的期望是不同的,這是因為構成教師對每個學生期望的信息源是千差萬別的,關鍵在于教師要克服對低期望學生的偏見,即所謂的“標簽效應”。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給予合理的期望。
2.使學生明白“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教師要幫助學生確立重在提高自己能力的過程的學習目標,把自己看成是一個可以訓練、可以進步的個體,把注意力集中在自身的學習活動上,不要過分在意別人的評價,這樣將會有力地提高他們的自我效能。
總之,對職業(yè)院校學生良好自我意識的培養(yǎng),我們教育工作者應遵循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實施科學育人工程。學校在教育中要指導學生建立個人成長史分析檔案,以富有實踐指導意義的理論教學幫助學生確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學生根據個人狀態(tài)進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學會正確比較自身與他人的優(yōu)勢、劣勢,在正確認識自我中完善自我,并在體驗自我中實現富有個性化的身心成長。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成為高素質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吳增強.當代青少年心理輔導:向成熟發(fā)展的科學.上海: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2003-01.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