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璇
迷人的江漢平原上有一顆璀璨的歷史明珠,她坐落于蛇山之巔,距今已1700多年,凡領略過她風采的人皆嘆為觀止、流連忘返,她就是唐代詩人崔顥筆下的黃鶴樓。你若登上這座樓,憑欄遠眺,將看到萬里長江與龜蛇二山遙相呼應,感受那奔流不息的長江和漢水不斷蕩滌著內(nèi)心,直到它變得開闊和明朗。閉上雙眼,腦海中會浮現(xiàn)出水天相接的一抹綠,是代表大自然無窮無盡生命力的一片綠海。
綠色被象征為生命的保護色,而教育的對象是人,是一個個生命。因此,“綠色教育”是以生命為起點,以生命為載體,以生命為發(fā)展對象的教育,它將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回歸到“以人為本”的教育本位,明確到關切學生的道德成長,統(tǒng)一到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人才的時代要求。近年來,武昌區(qū)在“綠色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實施生本德育,從生命、生活和生態(tài)三個維度,遵循學生身心成長的客觀規(guī)律,努力讓每一名學生在彰顯個性的基礎上激起發(fā)展的欲望,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最佳發(fā)展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綠色評價煥發(fā)生命真彩
綠色是生命的保護色。綠色評價即尊重生命成長規(guī)律的評價,是撬動生命健康發(fā)展的杠桿,它讓每一個生命煥發(fā)獨有的光彩。
“2012年,我們武昌區(qū)開始實施綠色教育質(zhì)量評價與監(jiān)控體系,提出了綠色教育三全評價體系,也就是促進全區(qū)均衡發(fā)展的整體性評價,促進學校內(nèi)涵發(fā)展的全過程評價和促進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全學科評價。拿全學科評價來說,全學科評價與以前單一注重語數(shù)外等學科成績不同,是將國家課程計劃的全部學科課程納入教育教學質(zhì)量評價范疇,對學生每門學科學業(yè)成績、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發(fā)展水平、學校教育教學常規(guī)管理水平進行評價,喚醒學生自知,激起發(fā)展自覺,促進每一名學生健康、全面發(fā)展?!蔽洳齾^(qū)教育局局長王興文接受記者采訪時講到。在“綠色教育”三全評價體系整體思路的引領下,全區(qū)各中小學因校制宜、大膽創(chuàng)新,制定并實施符合各自校情、學情的評價方式,形成了“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繁榮局面。
在南湖第一小學老師們的眼中,每個孩子成長中的每一次努力,哪怕一個并不起眼的細節(jié),都值得被鼓勵和嘉獎?!耙粋€平時很害羞的小女孩因為老師的一句‘希望你以后大膽些,便在課堂上鼓足勇氣舉起小手,于是我就獎勵給她一個‘綠蘋果。一個在課堂上怎么也管不住自己的小搗蛋因為老師和他約定端正坐好一周就獎勵他‘綠蘋果,于是,他上課時候憋著紅嘟嘟的小臉乖乖地不做任何小動作,我履行諾言獎勵給他一個‘綠蘋果……”一談起班上的孩子,胡晶老師就忍俊不禁、神采飛揚起來。
胡老師提到的“綠蘋果”不是能吃的蘋果,而是被做成了蘋果形狀的“靈動嘉獎令”牌。南湖第一小學自創(chuàng)的“靈動嘉獎令”評價細則涵蓋了自理、美德、性格、學習、表現(xiàn)、進步、合作、家長八大方面,孩子在任何一個方面做出努力都能得到肯定。每人獲得三個“綠蘋果”可以兌換一個“黃蘋果”,集滿三個“黃蘋果”可以兌換一個“紅蘋果”,擁有“紅蘋果”就擁有了兌換心愿的權(quán)利,學生可以自己填寫兌換心愿表格,由老師、大隊部共同幫助他實現(xiàn)一個心愿。一顆顆小“蘋果”承載著師生們的努力和希冀——孩子的每一點進步都是自己和老師共同努力的結(jié)果,每一次超越都凝聚著汗水和希望。
你有沒有想過,假如用一本藍皮紅頁的“存折”,把學生的點滴進步一筆筆存入,天天月月年年累積起來,將會是多大一筆“財富”?這其實一點也不夸張,積玉橋?qū)W校的學生人手一本“進步存折”,用來記錄每一天的進步。校長祝正洲說,“存入”或“支出”這一虛擬模式代表著學生的進步與批評兩個方面,學生每發(fā)生一筆“交易”都須在班主任處領取并填寫“進步存款單”或“存款支付單”,每月定期由班主任、年級組長、德育處及校長室審核“記賬”。
“很好玩,我要盡快存滿它!”六年級男生劉天成對“存折”愛不釋手?!霸僬{(diào)皮的學生也是有上進心的,關鍵看我們?nèi)绾稳ゼぐl(fā)?!弊U薇硎?,“存折”看重的是進步二字,如一名學生上周遲到三次,這周遲到兩次,也可領取“進步存款單”?!按嬲邸钡哪康氖菫榱思顚W生主動尋找自身的亮點,積極進取,正如“存折”內(nèi)頁印花所寫:人人進步,天天進步,面面進步。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未經(jīng)自省的生命不值得存在。生命的意義在于覺悟、自省、進取,自省可以讓人在順境中清醒,在逆境中崛起。對于中學生來說自省尤為重要,因為他們尚未成熟,思想和行為易出現(xiàn)失誤和偏差,若能提早有意識地自省,他們在思想、道德、學業(yè)等方面就很容易得到提升。
《自省成長護照》由此應運而生。南湖中學政教處把中學生日常行為要求如:到校三件事(作業(yè)齊,清潔好,書聲朗)、衛(wèi)生保潔(一掃二拖三抹)、自習課(坐得住,靜得下,學得進)、陽光體育活動、愛護公物、日行一善、安全自護、團結(jié)合作、責任擔當?shù)葍?nèi)容制成《自省成長護照》供學生使用。學生每周需主修一個項目,該項目經(jīng)班級、學??己撕细瘢@得“簽證”后即為通過,可進行下周自省內(nèi)容。未獲得“簽證”的同學,下周除修規(guī)定內(nèi)容外,還要補修上周內(nèi)容直到合格為止。評價的方式是在學生自評基礎上,各學習小組每周對本組成員就本周自省的內(nèi)容給予客觀公正的評價,評價等級分為優(yōu)、良、差。最關鍵的是,學生每學期所獲“簽證”的情況,將作為該生綜合素質(zhì)評價和評優(yōu)評先的重要依據(jù)。
繽紛課程捕捉生活點滴
從小細實處著眼,瞄準契機,把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巧妙結(jié)合,德育就在無聲無息間浸入學生生活的點滴之中。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德育要深入生活,首先應從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入手。武昌從“安全與文明、生活與健康、交往與學習”三個維度,構(gòu)建了以“小學生十大好行為、初中生十大好習慣、高中生十大好品質(zhì)”為主要內(nèi)容的武昌區(qū)中小學生好習慣培養(yǎng)“三個十”體系,力圖通過從小學到高中連續(xù)十二年的不斷教育和訓練,引導孩子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逐漸具備安全意識、公民意識和文明素養(yǎng),養(yǎng)成愛學習、愛勞動、愛鍛煉的好習慣,形成愛他人、愛社會、愛祖國的好品質(zhì)。
除了連貫、序列化地培養(yǎng)中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之外,武昌還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養(yǎng)分,用看似簡單的兩個“20”,貫穿全區(qū)5萬小學生每一天的在校生活,意在重拾中國學生對母語的熟知和熱愛。
“叮鈴鈴……”下午1點50分,同往常一樣,積玉橋?qū)W校的鈴聲準時響起,在操場嬉鬧的孩子們頃刻間回到教室,各自拿出筆墨紙硯來。“每天練字20分鐘,已經(jīng)成我的習慣了?!痹谖澹?)班教室里,10歲的祝凱拿著鋼筆或臨或摹、橫平豎直地練習“福”等四個漢字的寫法。在一(3)班,入校沒多久的孩子也同樣手拿鋼筆,練習剛剛學過的漢語拼音字母。語文老師翟振紅在教室來回走動著不斷提醒學生的坐姿,并對坐姿不好的學生加以糾正。翟老師說,一年級還沒接觸到漢字,除拼音外就是練習阿拉伯數(shù)字的寫法,重要的是端正坐姿,養(yǎng)成好的書寫習慣。
記者在積玉橋?qū)W校的所見所聞在武昌并不罕見,這只是全區(qū)5萬名小學生每天練習寫漢字的一個縮影。每天練字20分鐘是該區(qū)實施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升工程的重點內(nèi)容之一。局長王興文說,武昌區(qū)不要虛假的質(zhì)量,不要犧牲學生健康的質(zhì)量,不要高投入低產(chǎn)出的質(zhì)量,只要健康真實的綠色質(zhì)量。目前的青年一代母語素養(yǎng)存在很多問題:習慣用電腦、手機打字,提筆寫字越來越少,說話、寫作語言貧乏,難以準確理解文意,各門學科學習受限的現(xiàn)象比較突出。中國學生正慢慢失去對母語的熟知和熱愛,每天下午20分鐘習練漢字很有必要。
自2010年起,武昌區(qū)以“20+20親近母語行動”為重點,實施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升工程。5萬名小學生以《書聲朗朗》和《靜心習字》兩套地方課程為載體,每天早晨20分鐘誦讀經(jīng)典,中午20分鐘練習書法,通過時間、教材、經(jīng)費投入的三統(tǒng)一,使教育效果輻射到每一所學校的每一名小學生。
深化德育課程改革,需要區(qū)域推進的特色地方課程,更需要區(qū)域的各學校依據(jù)校情開設個性化的校本課程。武昌鼓勵全區(qū)中小學開設各具特色的校本課程,滿足學生多樣化發(fā)展的需求。在中國社會,孩子基本上是家庭的“小太陽”,全家人圍著一個孩子不停打轉(zhuǎn),久而久之,孩子的心中慢慢變得只有自己,自私自利。開展感恩教育,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知恩、感恩,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設身處地去想別人之所想,學會體驗他人的內(nèi)心世界和內(nèi)心情感,讓感恩之心付諸報恩之行,從而形成學生的道德情感。
東湖中學在感恩教育方面巧做文章,通過征文、演講、文藝演出、主題班會、專題報告會等一系列校本活動課程開展感恩教育。比如在學校開展的“心存感恩、踐行報恩”主題教育活動中,歐陽晨晨的一次愛心讓座贏得退休工程師聶老的七年資助。這個美麗故事經(jīng)國家級、省級多家媒體連續(xù)報道,感動了整座江城,武漢市1路公交車因此被正式冠名為“晨晨愛心線”。又比如在新疆班開展“訪漢家”活動,增進漢疆民族團結(jié),讓新疆班的孩子帶著感恩之心生活。2015年畢業(yè)的新疆班女生古麗鮮同學曾寫下這樣一首詩:
在學校的操場上,有好多蜻蜓飛翔,一個比一個漂亮,就像夢中的天堂。蜻蜓,請給我一雙翅膀,讓我回到美麗的家鄉(xiāng)?;氐郊亦l(xiāng)看我親娘,那里有我的小羊,還有好多歌兒等我唱……帶著夢想和蜻蜓一起飛翔,愛國愛疆,把民族團結(jié)的歌兒在我所到過的每一個地方唱響。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教育的契機無處不在。學校的走廊、墻壁、古樹、路面等無時無刻不在對學生進行著感染和熏陶,它們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隱性課程。教育者若肯花心思細細琢磨,抓住一切可能的育人元素,將收獲事半功倍的效果。
清代張之洞先生創(chuàng)辦的“兩湖書院”舊址之上有所不一樣的學?!洳龑嶒炐W,去過那里的人往往會驚嘆于校園中郁郁蔥蔥、種類繁多的樹木。有一棵香樟樹格外搶眼,因為它長在學校教學樓的回廊中間,樹身穿廊而過,直達教學樓的四層。按學校最初的規(guī)劃設計,這棵樹是要被移走的,但學校在征求老師和學生的意見時,發(fā)現(xiàn)不僅是老師,95%的學生都認為這棵樹是大家的好伙伴,強烈要求保護好這棵古樹。最終學校督促設計方修改方案,在建設時讓它穿廊而出,作為校園一道獨特的“生命景觀”。
兩年后,大隊部在巡查校園時發(fā)現(xiàn),有幾個高年級學生在課間時爬樹玩耍。于是,學校在全校第二次征求意見——是人的生命重要還是樹的生命重要,如果這棵樹存在潛在的安全隱患,那我們是不是要砍掉它?這次討論在全校學生中引起了巨大反響,大家一致認為:這棵樹是我們的好朋友,它陪伴我們成長,絕不能砍掉。擅自爬樹的幾個同學深感慚愧,主動認錯并要求擔任香樟樹監(jiān)管員,保護它安全生長,監(jiān)督同學們的行為。
如今,這棵香樟樹成為教學樓中的一道奇異風景,也成為學校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的真實寫照,是學校環(huán)保教育的一本“活教材”。
“三色”隊伍共建和諧生態(tài)
紅、黃、藍,三種美術原色能混合出所有顏色。學校、家庭、社會三支隊伍如同教育的三原色,經(jīng)過相互補充、調(diào)和之后,能幻化出任何一種可能,產(chǎn)生意料不到的教育效果,而和諧的德育生態(tài)也因此得以營造。
在學校教育中,班主任作為陪伴學生時間最長的教師群體,是幫助學生道德成長的中堅力量。從“十一五”開始,武昌區(qū)在完善班主任選聘、培養(yǎng)、激勵、考評、保障五大機制的基礎上,實施班主任隊伍建設的“四大工程”,即校長直接抓的“一把手工程”,提升班主任政治經(jīng)濟待遇的“民心工程”,注重班主任領軍人物培養(yǎng)的“人才工程”和關愛班主任身心健康的“愛心工程”。工程實施后,無論是全區(qū)班主任的政治經(jīng)濟待遇還是職業(yè)幸福感都在提高?!皥允剡吔紝W校,守護農(nóng)民工子女成長”的全國優(yōu)秀教師黃敏,“為孩子的成長想50年”的湖北省十佳班主任胡媞,“靜心守護、靜待花開”的武漢市功勛班主任周經(jīng)煉、許紅明等一批批國家、省、市級優(yōu)秀班主任不斷涌現(xiàn)……
周經(jīng)煉老師就職于中山路小學,她所帶的班級中,那些在大家看來沒有特長、成績平平的孩子占據(jù)了大多數(shù):小甜成績中下等,但尊敬長輩,經(jīng)常為媽媽捶背,幫爸爸拿報紙,周老師相信她以后會是孝順父母的好女兒;小彤沒有什么特長,但勤勞守信,不論刮風下雨,他總是第一個到校開門,周老師說他將來會是個責任心強的好員工;小航十分自律,每天上課總坐得筆直,周老師認為他長大后會是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周老師說,沒有花香,沒有樹高,這些孩子看似是不起眼的“小草”,但他們才是社會和諧幸福的基石,是中華民族樸實厚道的中流砥柱。
靜心守護、靜待花開,教育需用“慢”心態(tài)來對待,要不得半點急功近利。作為班主任,正視孩子的需求,呵護孩子的潔白,理解孩子的困惑,引導孩子珍愛自己、善待他人,做情緒和情感的主人,等到瓜熟蒂落的時候自然會有好收成。教育者的幸福莫過于細細聆聽每一根心弦發(fā)出的童音,燃放孩子們美好且觸之可及的愿望,并激勵他們腳踏實地去追求內(nèi)心的期待,幫助他們自由、充分、和諧地發(fā)展,并和他們共同體驗成長的快樂。
一個夏日的午后,窗外吹進一縷清風,坐在辦公桌前翻看武漢中學學生成長記錄手冊的班主任戴老師感到絲絲的愜意。她手中正拿著王玉潔同學的手冊,王玉潔的一番話令那一刻的她無比欣慰。
敬愛的戴老師:
首先,真的是非常感謝您對我的信任與重用,仿佛為我的生命重新注入了鮮活的泉水。每次同您講話,我的內(nèi)心總會涌動著無法抑制的激動和一股想對您掏心窩的沖動。也許是被您的親切所感染,又或許是被您的真誠所打動,我想每個人都有其一定的特質(zhì),而您的特質(zhì)是我所敬佩的。
我感覺自己像一只燃燒了一半而熄滅的蠟燭,因為久未使用,已覆上了一層厚厚的灰塵,但是,您的重用卻吹掉了蠟燭上的灰塵,重新點燃這只蠟燭,給了她新的生命。小蠟燭會好好努力,盡她所能綻放光彩。
您的學生:王玉潔
故事的起因要從武漢中學的“成長導師制”說起。2004年,武漢中學在全體班主任和骨干教師中推行“成長導師制”,以“三定”(定聯(lián)系對象、定聯(lián)系目標、定聯(lián)系措施)為主要內(nèi)容,通過個別談話、家訪、指導學習、文字交流等方式,在成長導師的指導下,讓被聯(lián)系的對象得到被尊重、被關愛的溫暖,嘗到進步和成功的喜悅,樹立起“我還行”“我能行”的信念,為完成高層次的人格塑造工作奠定基礎。
通過開展“成長導師制”活動,教師們摸索出了“接受、了解、走近是前提,理解、點撥、激勵是手段,愛心、關心、耐心是源泉”的三部曲教育規(guī)律。在談話、文字交流之中,老師放下架子,和學生實實在在交朋友,真心實意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值得學習的東西,善意地指出學生身上的問題,在寬松、友好的氛圍中共同分析、共同討論、共同研究,共同獲得道德水平和人格的雙重提升?;顒娱_展不久后,學校將 “成長導師制”擴展到三個年級的所有老師,實行承包責任制,做好學生的個性化教育工作,通過實行“聚焦盯人戰(zhàn)術”,確保優(yōu)秀學生能夠拔尖,希望生能夠前進,邊緣生能夠上榜。
2006年,武昌區(qū)教育局將武漢中學開展“成長導師制”活動的做法逐步推廣到全區(qū)各中小學?,F(xiàn)在,“成長導師制”已成為武昌教育的一張?zhí)厣??!俺砷L導師制”引導著全區(qū)的每一位老師把幫助孩子成長作為自己工作的目的,在工作中實現(xiàn)自我價值,從而得到一種超物質(zhì)、超生命的幸福。
生命的成長需要陽光雨露的滋潤,教育更需要用開放的胸懷整合各方教育資源,用“無圍墻的教育”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有利的發(fā)展空間。把教育變成“我們大家的事”,讓家長和社會意識到“我們是在一起做教育”,是武昌實驗小學一直以來倡導的“我們”教育思想。學校積極推行“家長義務教師”活動,不論家長是什么學歷和資歷,只要有特長、有興趣、有時間皆可參加,在講臺上為學生傳授各自擅長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家長們除了可以備好課并定期上課外,還可申請做周一國旗下的演講,分享自己成長中的故事。“我們一起做教育”的思路,打通了家校之間的對話渠道,對于家長理解教育工作,用科學的教育觀配合學校共同開展教育工作起到了有益的推動作用。
棋盤街小學的校門口有間全天候開放,專供學生、家長和周圍社區(qū)居民閱讀的圖書館——蒲公英悅讀小鎮(zhèn),由學校招募的家長義工進行管理。又到了一年一度“好書推薦”的時候,家長義工們紛紛建言獻策,為孩子們精心匯編了《2015好書推薦》,在小冊子的前言部分,家長們寫道:
親愛的孩子:
蒲公英悅讀小鎮(zhèn)《2015好書推薦》又與你見面了。為了把這本滿載著愛與期望的小冊子送給你,小鎮(zhèn)的義工老師們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準備。他們自己讀每一本書,他們?yōu)樽约旱暮⒆永首x每一本書,他們帶著班級的孩子分享每一本書……停不了的悅讀停不了的愛,正如《神奇飛書》里描繪的那樣,打開一本書,就如同插上了一對神奇的翅膀。孩子,相信閱讀的力量吧,相信成長的力量!
除了開辦蒲公英悅讀小鎮(zhèn)之外,棋盤街小學還定期舉辦“故事爸媽會”“家長手工書創(chuàng)意坊”等親子閱讀活動,以特有的方式為家庭、學校、社區(qū)架起一座溝通互助的橋梁,讓家校社共育在這里取得共識,實現(xiàn)三方共贏。一位三年級學生的家長告訴記者:“親子閱讀讓我和孩子的關系走得更近。孩子不僅結(jié)交了許多好書,擴大了知識面,還明白了很多道理,變得更文明、懂事了。”
此次武昌之行已漸近尾聲?;仨洳逃谴碇鵁o限生命力的綠色,不就是武昌教育人的精神底色嗎?正是那扎根在他們內(nèi)心深處的綠色信念,指引著他們找到教育的支點和方向,并帶給他們不竭的靈感和動力。我們期待,未來武昌的生本德育能迸發(fā)出更蓬勃的生機,描繪出更斑斕的色彩。
責任編輯/王富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