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焰
摘 要: 物理概念是從物理現象和事實中抽象出來的,是物理定律、公式和學說的基礎。如果不能讓學生首先掌握物理概念,就不可能進一步學習和掌握物理定律和公式。講清物理概念對提高中學物理教學質量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本質 概念 理解 掌握
一、展直觀,抓本質,建立概念
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和要求,從教學內容實際出發(fā),結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運用實物操作、模型演示等進行直觀教學,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極其重要的方面。物理概念是用來表征物質的屬性和描述物質運動狀態(tài)的,我們講物理概念時,應盡可能從具體事物、事例或演示實驗出發(fā),使學生對物理現象獲得清晰印象,然后通過分析抓住現象的本質,使學生從具體的感性認識過渡到抽象的理性認識。如講“導體的電阻”時,首先進行演示實驗,讓學生留意觀察:通過某段導體的電流強度決定于加在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并且當導體不變時,電流強度與電壓成正比,即電壓U與電流強度I之比值是一個恒量。其次,換另一個導體做實驗,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對另一個導體,電壓U與電流強度I的比值是另一個恒量。由實驗可知,對任一導體,電壓U與電流強度I之比是一個恒量,用R表示,這個恒量表征導體的一種物理性質。那么R表示導體的什么性質呢?再進行直觀教學,將甲、乙兩導體并聯,加上電壓U時,通過甲、乙兩導體的電流強度分別為I甲和I乙,我們發(fā)現,當R甲>R乙時,I甲
二、重理解,抓要點,掌握概念
對概念首先要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只有深刻理解,才能牢固記憶。如交流電的有效值,理解三個相同,即相同的電阻、相同的時間、相同的熱量,就很容易記住。僅粒子散射現象要抓住三個“數”,即絕大多數直線前進,少數的發(fā)生較大偏轉,極少數的偏轉超過90度,甚至被彈回。簡諧振動緊緊抓住回復力,受迫振動抓住驅動力,阻尼和無阻尼振動抓住振幅是否變化。場強和電勢這兩個概念可從力和能這兩個角度理解、記憶。只有真正理解概念,抓住要點,才能掌握概念。
三、破難點,抓關鍵,強化概念
概念是反映物質的本質屬性,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有的概念難度比較大,需要突破難點,抓住關鍵。如磁感應強度這個概念通常用B=F/IL表示,我們決不能受數學公式的影響,死記硬背,錯誤地認為B跟F成正比,跟IL成反比,因而得出F越大,B越大,F等于零,B也等于零的錯誤結論。一定要明確比值F/IL是表示磁場強弱的一個物理量,與F及IL不存在正比或反比關系。B是由磁場本身性質決定的,與試探電流通電導線時受力大小、通電導線長度及電流強度大小無關。突破了這一難點,可避免學生產生“通電導線不受力的作用時,磁感應強度等于零”的錯誤概念。
四、找聯系,抓類比,深化概念
在中學物理中,許多概念既有本質不同的一面,又有內在聯系的一面,教學中既要注意某一概念的本身,又要注意不同概念之間的聯系,采用找聯系、抓類比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區(qū)別異同,防止概念模糊。如電場強度和電場力既有區(qū)別又有聯系,電場強度是反映電場力的性質的物理量,電場力F=Eq是電荷在電場中受到的力,電場中某一點的強度與該點位置有關,而與檢驗電荷無關;電場力與電荷有關,還與電荷所在位置的電場強度有關,電場強度的方向規(guī)定為正電荷所受電場力的方向,而電場力的方向與正負電荷有關,它們的相同點都是矢量,它們的聯系是電荷在電場中受到電場力的作用。又如中學學過的幾種量度: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溫度是大量分子熱運動平均動能的量度,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引導學生從這三種量度的類比中理解量度的意義。再如電場和磁場既有區(qū)別又有聯系,變化的電場可以激發(fā)磁場,變化的磁場可以激發(fā)電場,變化的電場和磁場總是相互聯系的,形成一個不可分離的統(tǒng)一整體——電磁場。
五、分層次,抓階段,完善概念
講物理概念,必須按照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注意形成概念的階段性。學生對概念的認識只能從簡單到復雜,逐步加深,不可能一下子就理解得很透徹。講概念要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如“力”的概念,初中只講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到高中才進一步把力和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聯系起來,指出力是使物體產生加速度的原因,強調力的矢量性,由重力到彈力、摩擦力,進而到萬有引力。由力學中常見的三種力到熱學中的分子力;由電場力到磁場力:由宏觀上的萬有引力到微觀里的核力;由物體直接接觸的相互作用到物體與物體不直接接觸而通過場發(fā)生相互作用。我們講力的概念,就要依據教材,依據學生認識規(guī)律逐步加深。如果試圖在初中或高一就過早地要求學生對力的概念有全面透徹的理解,則違反循序漸進的原則,事倍功半。
六、巧設疑,抓練習,鞏固概念
通過置疑法,給出對物理概念的錯誤說法,經過辨析,進一步揭示概念的內涵。學生在練習過程中,運用已掌握的概念解決實際問題,使概念掌握更加精確與透徹,從這個意義上說,練習是形成概念的延續(xù)。如對速度和加速度這兩個概念,我們可以設疑:速度大的物體加速度就一定大嗎?加速度大的物體速度就一定大嗎?速度為零加速度就一定為零嗎?加速度為零速度就一定為零嗎?在彈力和摩擦力這兩個概念學習中,我們可以設疑:物體相互接觸就一定有彈力嗎?摩擦力一定阻礙物體運動嗎?學生只有運用物理概念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才能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概念。解答練習題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所以說習題練習是鞏固概念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環(huán),但習題選擇具有針對性和典型性,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鞏固概念的目的。
教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教無定法,在物理概念教學過程中,從概念本身特點出發(f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不斷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完善,不斷改進教法,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技巧,概念教學一定會有所突破,教學質量也會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