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淑貞
摘 要: 我國是人口大國,智障人群數(shù)量也居世界前列。智障人群作為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其教育與成長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智障兒童的受教育程度影響著他們的心智成長,直接關系他們未來發(fā)展,甚至決定他們在這個社會中將以怎樣狀態(tài)存在。但我國雖然智障人口眾多,智障教育卻起步很晚,發(fā)展得十分緩慢,與一些國家還有很大差距,智障學校數(shù)量并不可觀,智障兒童教育上存在很多問題,發(fā)展一直停滯不前,牽動著億萬大眾的心。傳統(tǒng)識字教學一般是字形故事識字和拼音識字,智障兒童接觸學習過于生澀,既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又不利于理解記憶,需要在智障學生識字教學中尋求創(chuàng)新,打破這一瓶頸。兒歌學習起來簡單易懂,且音律生動、朗朗上口,智障學生可以愉快學習、輕松記憶,為智障兒童識字教學開辟新路。
關鍵詞: 智障兒童 兒歌 識字教學
特殊教育是基本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問題是我國教育發(fā)展不可忽視的問題。如何提高智障兒童對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效率,是擺在語文老師面前的一大難題。兒歌識字作為一種新穎的識字方法,在教學實踐中逐漸表現(xiàn)出特殊優(yōu)勢。兒歌語言通俗簡潔,內(nèi)容生動易懂,利于學生接受,符合他們的認知規(guī)律,并能培養(yǎng)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建立起對學習的信心。兒歌識字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探索與嘗試,吸引更多學校投身其中,表現(xiàn)出越來越多的優(yōu)勢,呈現(xiàn)出勃勃生機,具有很好的發(fā)展前景。
一、兒歌在智障學生識字教學中的作用
1.有利于激發(fā)興趣,營造氛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接受知識,是學習最好的內(nèi)在動力。智障兒童由于受到生理限制,對外界的感知存在一定障礙,對事物的接觸比常人少了很多,因而很難提起對事物的興趣,即使培養(yǎng)了興趣也比較單一受限??菰锏淖R字教學對他們來說更是很大困難與負擔,而在教學中引入兒歌可以極大地改善這一點。兒歌是深受兒童喜愛的一種體裁,在兒童世界里扮演著重要角色,因其用語通俗易懂,節(jié)奏感強,朗朗上口,語言十分俏皮活潑,智障兒童接觸起來會覺得十分有趣,在娛樂游戲的同時相對輕松地學習知識,而不會感到壓力與負擔,將識字寓于兒歌中,化有形的知識為無形,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在興趣的帶動下探索未知,極大地提高學習效率,降低學習難度。
2.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利于學習。
由于智力限制,智障兒童的識字能力十分有限,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單是生字就數(shù)不勝數(shù),筆畫增減和部首位置變換就完全成了一個新字。而智障兒童很難將這些字形一一記住,即使記住了也容易混淆,更難以和字音一一對應起來。智障兒童注意力狹窄,一下子能接受與學習的東西十分有限,他們發(fā)音往往含糊不清,對識字來說都是極大的困難。而且他們的智力只相當于兩、三歲兒童的水平,知識容量有限,記憶范圍十分狹窄,剛剛辛苦識得的字一會又全然忘得不知蹤影也是時有發(fā)生的事。兒歌大都通俗易懂,符合智障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接觸起來比較容易理解接受,不存在那么多障礙,利于學習,可謂是智障教育的福音,極大改善教學效果。
3.充分發(fā)揮聯(lián)想,便于記憶。
兒歌識字教學法引入了很多我們經(jīng)常見到的事物,充分發(fā)揮聯(lián)想,將沒有接觸過的知識與我們認知里已有的事物聯(lián)系起來,這樣新老結合,降低了難度,便于記憶。如在“舟”字教學中,“舟船櫓槳橫中間,兩個小孩上下站。茫茫大海一小舟,好像樹葉飄海面”。充分發(fā)揮聯(lián)想,把小舟比做兒童經(jīng)常見到的樹葉,更加生動形象、利于理解。對智障兒童來說,小舟難免空洞遙遠,即使死記硬背記住了這個字也不懂具體指什么,而我國漢字多為象形字,都是由其具體形象演變而來。將舟的具體構型加入識字兒歌中,并將這種形象與現(xiàn)實生活中容易接觸到的事物相聯(lián)系,智障學生學習理解起來就輕松了許多,記憶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而不是一個大大的負擔和一座無法逾越的高山。
二、如何更好地在智障學生識字教學中運用兒歌
1.利用兒歌激發(fā)學生興趣,進入學習狀態(tài)。
在兒童較為單一的世界里,兒歌、動畫與游戲扮演著重要角色,甚至牽動著他們的喜樂。兒童大都喜歡兒歌,被它有趣活潑的特點深深吸引著。在教學中引入兒歌,極大地激發(fā)兒童的興趣,將原來生硬枯燥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兒童樂于參與其中,仿佛在玩耍娛樂而非上課學習,在這種和諧輕松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學習了知識,由被動接受知識變成自己自覺并且樂于的探索,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不會感到有任務的壓力,而是被輕松的氣氛包圍。
2.借助兒歌了解字音字形。
智障兒童的認知能力有限,在字音字形的識別與學習上存在一定困難,需要老師采取靈活方法幫助他們學習。借助兒歌可以很好地了解字音字形。例如:“小孩子,戴帽子,頭上一點寫大字。小孩子,戴帽子,頭上三點上學去?!边@首兒歌十分押韻,讀起來朗朗上頭,多誦讀幾遍就可以輕松記住、信手拈來。這首兒歌將“子”、“字”、“學”三個字聯(lián)系起來,以兒童較為熟知的子為出發(fā)點,頭上加個東西便拓展引申出“字”,“頭上三點上學去”,在上面添三個點就變成上學的“學”字,這樣將它們聯(lián)系起來一起記憶,“子”好比字根,衍生出了更多漢字,這樣借助兒歌可以更好地理解字形。兒歌具有獨特音律,利用兒歌了解字音,可以讓他們押韻編排,如“子”、“字”、“自”這三個漢字讀音相近,聲調(diào)略有不同,便可借助兒歌區(qū)分理解。
3.編排兒歌幫助識字記憶。
根據(jù)大腦的遺忘規(guī)律,人們?nèi)菀子涀∧切┯幸饬x、有規(guī)律、有特征的事物,忘記無意義、無規(guī)律、無特征的事物。而智障學生記憶容量有限,這個特征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所以編排兒歌幫助識字記憶,將無意義、無規(guī)律的單獨為個體的漢字通過兒歌形象化,使其有意義,并找出他們的特征,編排成兒歌就十分容易記憶了。例如:“一撇寫在木上頭,變成禾苗栽地頭。禾苗長得肥又壯,田野一片綠油油。”這首兒歌就描述了“禾”字怎么寫,且簡單容易、上口背誦,背記下來以后可以輕松記住“禾”字怎么寫。
4.借助兒歌化難為簡,讓智障學生輕松學習。
智障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對于普通人來說存在一定差距,要求教學中考慮他們的實際情況,降低難度梯度,化難為簡。所選兒歌不要過于冗長,不便于背誦,要符合他們的認知水平。兒歌內(nèi)容編排要與智障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息息相關,這樣才能更好地化難為簡,讓他們輕松學習、快樂成長。
三、結語
識字教育是教學中的基礎教育和啟蒙教育,是一個人在社會中生存的必備素質(zhì),而智障兒童由于先天生理缺陷,學習起來有很大困難,而兒歌識字教學法是在識字教學中較為有特色的一種,采用喜聞樂見、朗朗上口的兒歌為題材,旨在為智障學生識字教學探索更科學的方法,取得更顯著的效果。幫助他們理解字音字形,進行識字記憶,提高識字效率,提高學習興趣,建立起學習信心,是智障教育中的一大突破,更是我國智障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福音。
參考文獻:
[1]王夢曉.“三段式游戲”在智障學生識字教學中的效用[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4,10:34-35.
[2]馬秀嫻.巧用多媒體讓培智識字教學走向高效[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06:38-39.
[3]陳峭燕.兒歌促進小學語文有效識字教學探究[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10:210-211.
[4]李世英.輕度智力障礙兒童語文識字教學的有效策略[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12,09:63-66.
[5]賀麗瓊.采用多種途徑對智障孩子進行識字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0,2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