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麗華
摘 ? ?要: 合作學習是指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經(jīng)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是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它強調學生學習的親歷性、參與性、合作性,是一種具有典型意義的學習方式。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特別注意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關鍵詞: 創(chuàng)設情境 ? ?明確任務 ? ?合作探究 ? ?交流評價 ? ?自主探索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激發(fā)對數(shù)學的興趣及學好數(shù)學的愿望。數(shù)學雖然抽象,但它來源于實際生活,并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在數(shù)學教學中要注意聯(lián)系生活實際,為學生提供可探索的生活情境。把教材內容與生活情境有機結合起來,使數(shù)學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xiàn)實。一、二年級的學生才6、7歲左右,天真、愛幻想是他們的天性。因此,我在教學中經(jīng)常采用的辦法就是講述一個美麗的童話故事或貼近兒童生活的事件,要解決的問題就包含在這個故事或事件中。實際上就是為學生設置了解決身邊數(shù)學問題的情境,密切了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新教材編輯了大量的情境教學內容,圖畫精美、生動細膩,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為我們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了生動有趣的素材。
例如:我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時,創(chuàng)設了一個賣貨物的情境,讓學生輪流當售貨員和顧客,進行買賣游戲活動。在活動開始之前,為每人準備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等面值的人民幣共5元,讓學生認識這些人民幣,在活動中要求:(1)每人購買的商品必須有文具、食品、小玩具。(2)用所發(fā)給的錢看誰買的東西多,買的東西好,買后進行評論?;顒雍筮M行集體討論,讓每個學生及時在小組內說說活動后的感想,說出自己買了哪幾樣商品,每樣商品多少錢。通過活動,學生不但認識了元、角、分,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會進行換算,而且深刻感受到數(shù)學知識與日常生活關系密切。又如,教學一冊的《比一比》時,創(chuàng)設了一個“小豬幫小兔蓋房子”的童話故事情境;在教學《9加幾》時,創(chuàng)設了運動會上給運動員送飲料的生活情境;在教學《乘加、乘減》時,創(chuàng)設了“小熊掰玉米”的故事情境……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傊?,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將數(shù)學知識融入孩子們的生活,使他們樂于接受。
二、明確學習任務
為了讓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開展得有序、有效,學生一定要有明確的學習任務。也就是教師要向學生說明學習的內容和目標,完成任務的方法,評價的標準,等等。這些任務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價值外還可以分工,讓小組中的每個成員共同參與,人人都有事可做。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任務,可以避免小組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充分體現(xiàn)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例如:在教學第二冊《統(tǒng)計》這一內容時,我向學生提出了學習任務:明天下午第二節(jié)課是體育鍛煉課,老師想安排一些你們喜歡的運動項目,到底安排哪些運動項目呢?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調查與統(tǒng)計一下吧。又如,在教學第一冊《分類》第一課時內容時,藍貓超市準備開業(yè),同學們愿意幫助藍貓整理超市,我提出了小組活動任務:必須負責把學具袋里的物品分類一層一層擺放在貨架上。四人一小組開始行動吧。孩子們明確了學習任務,便在組長的帶領下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務去了。
三、合作、探究
學生明確了學習任務后,教師就應立即引導學生開展合作、探究,這是小組合作學習中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取長補短,讓知識融會貫通,形成小組的學習成果。并且每個學生都必須有一定的責任分工,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yōu)檠芯空摺l(fā)現(xiàn)者,都扮演特定的角色,也就是說,學習任務已經(jīng)落實到個人,小組成員共同合作完成學習任務,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例如:在學習“量長度”時,我讓孩子們分組測量,于是孩子們有的指揮,有的手拿粉筆做記號,有的充當標桿,有的用尺子量……每個人都興高采烈,洋溢著主人翁的自豪感。在這個合作探索的過程中,學生人人動手、個個動腦、合作討論,每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充分調動,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活動中對學習充滿了信心,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更是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孩子們不僅學會了如何測量,而且鍛煉了動手能力,更嘗到了合作的樂趣。
四、交流、評價
交流、評價必須以小組集體的學習效果,作為評價的依據(jù),這是學生間總結學習成果、教師接受信息反饋并作出判斷的過程。在學生交流時,我要求學生盡量清楚表達小組的意見,同時還要求學生學會真誠地征求其他組的意見或評價其他組的見解,以博采眾長,積極總結。在傾聽了學生的交流、匯報后,我對各小組的合作過程及結果進行簡單的評價,并用小五星或小紅旗給小組以獎勵。
記得我在教學第三冊《乘加、乘減》時,課堂上出現(xiàn)了這樣一幕:一個四人小組在組內討論的基礎上,四人一起走上講臺,按他們自己的分工,四個學生都有事做,即一個說題意,一個說確定算法的依據(jù),一個板書算式,最后一個向大家征求意見:“請問同學們還有什么意見嗎?”這時,只見臺下舉起了一雙雙小手,這個說:“還有一種算法:12-1=11,你們怎么沒發(fā)現(xiàn)呢?”那個問:“都學習乘法了,你們?yōu)槭裁催€要用加法算呢?”還有的問:“為什么你們的算式和第三小組的不一樣呢?”“你們能再解釋一下4×3-1這個算式表示的意思嗎?”等等。面對每一個問題,臺上小組均派出代表作了認真的回答和補充。我抓住時機,對這小組的交流進行了肯定的評價,并在這小組的組號旁貼上一個紅五星,在其他組的掌聲里,這小組的成員帶著自信、帶著微笑回到了座位。當時,我真的為二年級的孩子們所表現(xiàn)出高漲的合作熱情和超常的合作能力所折服,我意識到:孩子們在合作中成長了。
五、小組合作學習應與自主探索有機結合
小組合作學習雖然是一種重要的、有效的學習方式,但并不是萬能的,它還應與其他學習方式有機結合,特別是與自主探索有機結合,才能發(fā)揮出更好的合作效應。因為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學習的前提和重要保證,小組合作學習離開了自主探索這個前提,就如同水上浮萍,落不到實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既要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又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小組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形成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在與人合作交流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例如:我在教學《9加幾》時,當“還有多少盒飲料?”這個問題提出來后,我沒有急于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解決問題,而是讓學生先自己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當學生舉起了一雙雙小手,急于想表達自己的想法時,我說:“孩子們,把你的想法在小組里交流交流!”通過小組的合作交流,學生中出現(xiàn)了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如點數(shù)法、接數(shù)法、湊十法……像這樣建立在學生自主探索基礎上的小組合作學習,我認為非常必要。
當然,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使用的時間還不夠長。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有的問題還一直困擾著我們,比如小組合作學習如果處理不當,容易出現(xiàn)優(yōu)生獨霸課堂的現(xiàn)象,學生的兩極分化會越來越嚴重;再如班額過大的班級,怎樣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等等。這些問題有待我們進一步去研究、去改進,使小組合作學習發(fā)揮出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小學數(shù)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小學數(shù)學教師(第9期).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