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榮木
摘 ? ?要: 培養(yǎng)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不僅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大綱的明確要求,而且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主要目標及教學任務。只有在教學過程中掌握常用的邏輯思維方法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思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考問題的習慣。在教學過程中,小學數(shù)學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本文對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策略進行了探析。
關鍵詞: 小學數(shù)學 ? ?邏輯思維能力 ? ?培養(yǎng)策略
數(shù)學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是學生今后的發(fā)展的一項必備的技能和工具,小學是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也是最佳時期。小學數(shù)學教育的主要目標就是讓學生正確地運算,為今后的數(shù)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小學數(shù)學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順應新課標改革的形勢,通過多種教學方式,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提高。
一、結合實際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根據(jù)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學生對所有的事物都存在非常強的好奇心。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根據(jù)學生的特點,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不斷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邏輯思維能力的強大,不斷參與社會實踐,通過自身的實踐及親身經(jīng)歷感受到新知識的吸引力,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獲取更多的知識。例如,小學生在學習圓周率的時候,教師要為學生講解圓的組成,并且讓學生對一些需要實際計算和測量的作業(yè)進行親手操作,使學生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生牢固清晰地掌握新知識。例如,學生在教學長方形的概念的時候,不應該直接給學生畫一個長方形讓學生確認,而是讓學生通過一些具體的實物,例如教室的屋頂、黑板檫、黑板等,讓學生從邊角上找規(guī)律,對長方形的特征進行概括,使學生通過觀察、總結、推理、歸納的方式對這一知識點進行總結,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培養(yǎng)。
二、從感性著手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一些定律、概念、法則等進行講解,這是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鍛煉的一個重要手段,但是概念性的知識是相對抽象的。因為學生的年齡小,生活閱歷少,所以對抽象知識的理解能力比較弱,在學習過程中是比較吃力的,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對抽象的知識進行轉(zhuǎn)化,使學生從感性上得到認識,使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對知識進行理解,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發(fā)展。例如,在講解“角”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一些生活中的物體,例如五角星、扇子、三角板等讓學生進行認識,可以讓學生將木條等連在一起進行旋轉(zhuǎn),使學生通過不同的角的演示,直觀地感受到直角、平角、圓周角的概念,從而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感性認識中得到鍛煉。
三、結合新舊知識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小學數(shù)學知識本身是前后相連的,處在一個嚴密的邏輯系統(tǒng)中,學生學習到的新知識本身就是對舊知識的延伸,同時學生對新知識的認知是建立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盡最大的努力引導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回顧舊的知識,讓學生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學習新知識,從而使學生學會知識的遷移,并對知識進行歸納,使學生在獲取新知識的過程中發(fā)展邏輯思維能力。
四、通過問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小學數(shù)學課堂學習是在數(shù)學教師的積極引導下進行的,并且要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然后分析和解決相關的問題,這樣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解決,這是引導學生進行邏輯思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所以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通常情況下應該先借助一些問題,通過問題使學生的好奇心得到激發(fā),使學生可以將所有的思維及精力集中在解決問題上,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如果想要讓學生靈活、全面并穩(wěn)固地掌握數(shù)學知識,就必須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將問題的來龍去脈進行詳細的掌握,使學生可以將問題的前因后果搞清楚,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的訓練。因此,小學數(shù)學教師在設置問題的時候,要有目的地選擇問題,對問題進行精心的設計,積極主動地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讓學生通過對問題的解決進行歸納總結、對比概括和綜合分析,使學生掌握一系列有效的邏輯思維方法,在不知不覺中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行培養(yǎng)。
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盡可能設計有吸引力的問題,例如可以通過故事、動畫中的情節(jié)及生活化的問題進行提問,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有利于教學的順利進行,從而使學生在問題中得到鍛煉。
五、通過合適的教學方法對教學課程進行設計
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需要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下工夫,需要教師對每一節(jié)課進行精心設計,使得每一節(jié)課都可以生動、有趣,使每一個學生可以在老師的引導下對舊的知識進行回顧,對新的知識積極地思考探索,并且從中獲得成功、發(fā)現(xiàn)、探究的樂趣,使學生可以在良好的課堂氣氛中學習、探究。例如,在講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先自主探究,有的學生會通過將其轉(zhuǎn)化成長方形進行計算,也可以將平行四邊形進行割補,使學生通過求矩形的公式對平行四邊形進行計算,使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使學生自主地將公式歸納出來,這樣有利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小學生的獨立性是比較差,往往不會積極主動地進行思維活動,他們的思維往往是比較直接的,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注意對教學方法進行精心的設計,采用情景教學法、小組合作法、活動探究法等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活動,在學習過程中使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潛移默化的鍛煉。
對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鍛煉,需要小學數(shù)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結合實際,并從感性的角度著手,將抽象的概念性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使學生輕松地掌握和理解知識。除此之外,還應該多方面對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行探討,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吳球.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探究[J].學周刊,2012,23:66-67.
[2]詹志毅.論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數(shù)學大世界(教師適用),2010,12:60.
[3]高斐.論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才智,2014,36:197.
[4]孫秀.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探究[J].新課程(上),2014,04:1.
[5]周建花.淺談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吉林教育,2012,1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