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丹丹
摘 要: 韓國語閱讀課程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閱讀文本的選擇及授課方式應著眼于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及后續(xù)工作中的實際需求不斷革新,選用更具多樣性、實用性的文本材料,更靈活性、趣味性的教學方式,教師充當引路者,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閱讀課堂。
關鍵詞: 韓國語閱讀 閱讀文本 教學方式
閱讀能力在外語學習者的綜合性能力中所占的分量舉足輕重,閱讀能力是一項綜合性的能力,它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外語學習者基礎知識量的儲備、基本功的扎實程度及知識面的寬窄。因此,在外語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及訓練被列入主要教學目標當中。
一、閱讀的重要性
1.考試中重要性
在檢驗韓國語學習者能力水平的韓國語能力考試中,閱讀被列為單獨的考查科目,一級考試中所占分值為50%,二級考試中所占分值約為33%,其地位之重要顯而易見。然而,根據(jù)考生考試情況的反饋,無論是在一級考試還是二級考試中,題目難度最大、最容易失分的都是閱讀部分??忌毡榉从?,閱讀部分題量多,文本生疏,在規(guī)定時間內無法完整、系統(tǒng)地閱讀試卷中給出的段落、短文,在做題的過程中準確率較低,甚至有不少考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無法完成全部題目。所以在考試中,閱讀部分往往是失分最多、牽絆考生無法晉級的擋路石。反之,閱讀能力較強的考生,則能較輕松地抓住該部分的分值,在等級考試中獲得較高分數(shù)。
2.實際應用中的重要性
韓國語專業(yè)的學生畢業(yè)后大多從事涉外工作,在涉外部門的日常業(yè)務處理中,文書寫作、文件閱讀、中韓-韓中互譯等均為非常基本且常見的工作任務。閱讀大量韓國語原文文件是極為常態(tài)化的工作項目,良好、精準的閱讀能力能夠促使學生在工作中迅速把握文書脈絡、重點,提高效率,快速、準確地處理業(yè)務。在涉外事務處理中,準確與速度至關重要,因為外語工作者在涉外工作中起到的是中介橋梁的作用,一旦出現(xiàn)失誤,造成的損失將無可估量。
二、閱讀課程現(xiàn)狀
1.閱讀課程材料的選取
目前國內大學的韓國語專業(yè)選取的閱讀材料多為韓國各大學語學堂編著的閱讀教科書,教科書分級多為初級閱讀、中級閱讀、高級閱讀。書中所選取的文本多節(jié)選自或全篇刊載韓國膾炙人口的經(jīng)典散文、詩歌、小說,篇幅及難易程度隨著級別的提高而有所提升。由此可見,在本專業(yè)的閱讀課程中,所依據(jù)的規(guī)范性材料大體以文學文本為主。部分學校的教師在此基礎上,針對高年級學生,會適量補充課外資料,這些資料的來源多為在韓國國內發(fā)行的書籍、刊物、報紙。
2.閱讀課程的教學方式
韓國語專業(yè)的閱讀課程課時較少,低年級大多不另設閱讀課,對于閱讀的訓練,基本在精讀課堂上完成,一般從本科二年級或三年級開始增設諸如報刊閱讀、文學作品賞析等專門的閱讀課程。目前韓國語課堂中的閱讀課程教學方式尚未形成統(tǒng)一的體系,教師在課堂中依舊占據(jù)主導地位,主要采取的流程大致是:課前預先布置將要學習的文本,學生在課下預習,課堂上通篇朗讀,教師針對文本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家生平、作品風格等相關信息進行介紹,共同探討、解決文中的單詞、語法等知識點,簡略賞析作品。
三、閱讀課程的改進
目前閱讀課程的文本資料選擇較單一化,從某種程度上看,滯后于時代的發(fā)展,特別是從參加考試和今后就業(yè)的層面來看,缺乏實用性強、貼近生活的資料,加之教法的枯燥,極易導致學生的思維固化,無法使學生提高閱讀興趣,真正鍛煉閱讀性思維。在參加考試時,難以避免解題時的困惑,就業(yè)后仍然會顯得閱讀方面能力不足,需要較長階段的二次學習。因此,針對實際情況,要對閱讀課程進行一些改革,以改善此類情況。
1.閱讀資料的多樣性、實用性
閱讀資料的選取應適合學生學習能力,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具有實際效用,真正學以致用??v觀韓國語能力考試中的閱讀部分,選材范圍十分多樣化,囊括人文、科技、經(jīng)濟、教育、時事等多個領域;文體包含有說明文、記敘文、議論文、散文、詩歌等。如果平時缺乏如此多樣性的閱讀訓練,學生在臨場發(fā)揮時對于文本將不可避免地產(chǎn)生生疏感,必然會影響審題、做題的速度和準確度。此外,學生步入職場后,將面臨諸如商務信件、合同、策劃書、文獻情報等更復雜的文本,其中涉及的詞匯、語法、結構等知識體系專業(yè)性更強。缺乏扎實閱讀功底、閱讀速度滯后的學生獨立面對如此壓力,將會不知所措。
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到上述實際問題,從實用性的角度出發(fā),選取更多面性的材料,爭取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形成靈活的閱讀思維。例如,低年級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入韓國文化院等公益性服務網(wǎng)站,查詢韓國的歷史、地理、人物、城市、風俗習慣、公共設施等大量實用性知識,閱讀韓文原文,形成針對韓國的全方位了解。高年級階段,教師可以在選定教材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多閱讀韓國期刊、報紙。韓國國內發(fā)行的報紙均能夠在網(wǎng)絡進行同步閱讀,專題分類極為細致,包含時政、經(jīng)濟、娛樂、體育、生活、國際國內重大事件等,每個大的分類下又包含若干小的分支,值得關注的是,這些分類內的文章與韓國語能力考試中涉及的閱讀資料范圍極為吻合。如果平時持續(xù)性地引領學生閱讀,則當遇到類此內容時,學生會輕易消除陌生感,處理起來得心應手。
2.教學方法的靈活性、趣味性
在傳統(tǒng)閱讀課程中,本來就有限的課堂時間大部分分配給了文本朗讀,致使學生在閱讀課中實質得到訓練的是“朗讀”的能力,對于自身的要求局限于“流利地朗讀課文”,對文本的理解則難以避免地停留在表層。然而,伴隨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學生對于課堂教學形式的要求在不斷更新,學生早已不滿足于死板、滯后、照本宣科式的老套路,渴望脫離“規(guī)規(guī)矩矩的認真聽講”,愈發(fā)主動地希望參與課堂教學過程中,從而在課堂上獲得極大的樂趣和滿足感。
教師應順應時代發(fā)展,改變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方式,轉變教學思路,在閱讀課程中主要充當引路者的角色,將學生擺放在主體位置。減少課堂中的反復朗讀、大篇幅講解,鼓勵學生在課前預習階段,積極主動地查找資料,完成大部分與閱讀文本相關的背景資料查詢,熟讀文本。在閱讀文學文本時,忠于文本,但不僅僅限于文本,活躍思維,對文本進行賞析式閱讀。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文本中出現(xiàn)的人物性格進行深度分析,對文本的語言風格進行欣賞及評價。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閱讀感受、個人喜好,靈活地品味文本,大膽發(fā)表意見和觀點、暢所欲言,在課堂上與同學展開熱烈的討論。再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選取涉及社會不同領域的熱點、焦點等主題的原始文本資料,讓學生在此篇主文本的基礎上充分調研,搜集相關資料,將結果匯集為調研報告,進行課堂發(fā)表。這樣不僅能夠熟練掌握原始閱讀文本,而且極大拓寬了閱讀面,充分完成知識的深化和內化。相信未來的韓國語閱讀課堂上,分析式、評價式、欣賞式、聯(lián)想式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會成為主要發(fā)展趨勢。
四、結語
韓國語教學中的閱讀課程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綜合性的閱讀能力包含學生的認知技能、語言技能,對文本分析辨別的技能。在閱讀資料的選擇上,以文學文本為基礎,不斷向外拓展,擴充文本主題、文體,選取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閱讀文本。結合韓國語學習者在學習和未來發(fā)展中的實際需求,閱讀課程已經(jīng)不再允許延續(xù)陳舊的教學方式,應該脫離朗讀課或單詞、語法學習課的固化模式,不滿足于膚淺地閱讀文本。同時,積極改革教學方式,在學生現(xiàn)有語言基礎和個人認知結構的鋪墊下,教師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將閱讀文本與認知結構有效結合,采用更靈活化、多樣化的方式拓展知識面,鼓勵學生變身為主人翁,積極參與閱讀課堂,各抒己見、分析討論。
閱讀過程不應該是枯燥無味的,而應該是獲取新鮮信息、充滿樂趣與活力的認知過程。學生在閱讀多主題文本的過程中不斷強化韓國語思維,于潛移默化中融入韓國本土文化,形成韓國語思考方式,提高運用純正韓國語的技巧,閱讀是韓國語學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更是實際應用中所需的重要技能。閱讀課程中的文本資料與授課方式應伴隨時代發(fā)展與學習者的需求不斷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金英姬,章翌.韓國語閱讀課趣味性探索[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7,18(3).
[2]楊紅靜.韓國語閱讀教學方法研究[J].無錫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12(4).
[3]陳紅.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能力培養(yǎng)[J].邵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