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虹
摘 要: 地理,本身就是一門充滿生活氣息的學科,然而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如何創(chuàng)設更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地理學習的“生活味”,則考驗每一位教師的課堂組織設計能力。本文提出“讓地理學習走入學生生活”的教學理念,通過理論結(jié)合案例的論述方式,論述具體教學實施策略,并對教學效果進行簡述,以期為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推廣和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 高中地理 生活元素 教學設計
一、引言
在高中地理學科學習中,很多學生常常抱怨書本知識過于抽象,老師教學方法過于理論,很多概念需要“死記硬背”,加之受傳統(tǒng)教育思維的束縛,很多教師在上課過程中采用“題海戰(zhàn)術”、“一言堂”的方式開展教學,使越來越多的學生深感地理學習“難上加難”。筆者認為,造成上述問題的根源在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完全圍繞高考進行,地理課堂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嚴重脫離。而將生活化教學理念引入地理課堂教學,讓學生體會到地理學習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以下我將結(jié)合多年教學經(jīng)驗,談談高中地理課堂中運用生活化理念開展教學的具體措施。
二、引生活化案例進課堂,調(diào)動學生動手探究興趣
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學生的智慧在他們的指尖?!彼脑掙U述了一個哲理,即學生擁有無窮智慧,而最能體現(xiàn)他們智慧的活動便是實踐動手操作。筆者認為,在日常課程教學中,教師應以生活化作為教學思路,引入生動、實用的教學案例,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動手探究環(huán)節(jié),實施教學,以此展現(xiàn)地理知識與學生日常生活的密切關聯(lián)。
案例1《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教學設計:
首先,我以一個探究性問題作為開場白:“同學們,倘若你們以后考到自己理想的高校,在新學期開學時,想不想自己去學校報名,鍛煉一下自己的出行能力?”我的問題一拋出,全班大多數(shù)學生都報以肯定的回答。我接著說:“全國各地大學很多,不同的高校在不同的城市中,如果你想獨自去報名,就必須學好交通運輸這一章節(jié)的內(nèi)容?!蔽业年U述立刻引起學生的興趣。
其次,我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并為每個小組分配“大學報名路線設計方案任務”,如小組1的任務為“從弋陽縣出發(fā),去天津大學報名的最短路徑”,小組2的任務為“從弋陽縣出發(fā),去上海大學報名的最經(jīng)濟路徑”……我則為他們提供各種地理工具,由于設計好的任務與學生未來可能遇到的生活實際問題密切相關,每個小組學生都陷入熱烈的探究中,積極分析,設計最優(yōu)路徑。
最后,當每個小組的方案提出后,我當堂對他們的方案進行點評,及時發(fā)掘各方案的優(yōu)缺點,并提出總結(jié)性思考問題:“既然交通運輸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在本章學習中,你應該采取何種態(tài)度呢?”引導學生進行課后思考。
教學反思:上述案例中,教師將地理學習與大學報到這一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活動聯(lián)系起來,創(chuàng)設課堂實踐探究情境,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方案各異的出行規(guī)劃,這樣的教學活動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讓他們真正參與讀圖應用環(huán)節(jié)中,為了找尋最佳路線方案,很多學生還通過網(wǎng)絡、文獻資料查找其他信息,在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引導下,地理學習實現(xiàn)學以致用,學生必然興趣滿滿。
三、引信息化工具進課堂,為學生展示地理生活化魅力
信息技術時代的來臨,使越來越多的信息設備被引入高中地理課堂中,為地理教學增添多元化色彩。然而,大多數(shù)教師進行地理教學時往往僅會利用多媒體設備、投影儀設備等傳統(tǒng)信息技術工具,實施教學,長此以往,學生的興趣便會索然全無,教學趣味性難以彰顯。筆者認為,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結(jié)合書本知識的特點,引入實用性、生活化更強的地理信息化工具,向?qū)W生展示地理生活化的魅力。
案例2《地理信息技術在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研究中的作用》教學設計
在上述內(nèi)容教學中,為向?qū)W生全面展示GPS、GIS等地理信息技術與日常生活的緊密性,我引入“谷歌地球”這款地理信息化工具,開展教學。
首先,采用理論講授的形式,為全班學生介紹GPS、GIS的概念,讓學生對地理信息技術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當然這種了解僅僅停留在粗淺的、理論的層面。
其次,在多媒體大屏幕中引入“谷歌地球”軟件,并在區(qū)位搜索中輸入“弋陽一中”,屏幕上立刻展現(xiàn)出弋陽一中的平面圖,看到自己學習、生活的學校以數(shù)字地圖形式展現(xiàn)在眼前,全班學生眼前一亮,興趣立刻被激發(fā)起來。
再次,利用“谷歌地球”展現(xiàn)GPS、GIS技術生活化的一面。如借助“谷歌地球”中的“公交換乘”功能,很方便地幫助劉剛同學搜索到他想要的公交乘坐信息;借助“谷歌地球”中的本地搜索引擎功能,幫助李陽同學找到他一直想去的“元祖蛋糕旗艦店”……總而言之,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問題都能夠通過“谷歌地球”得到解決,他們充分體會到地理學習與生活的重要聯(lián)系。
教學反思:上述案例中,教師借助“谷歌地球”,為學生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地理信息工具在課堂中的生活化教學效應展現(xiàn)無遺,相較于傳統(tǒng)模式,僅采用單一多媒體設備,實施教學方式,引入地理信息工具,為學生呈現(xiàn)地理學習生活動態(tài)化、視聽動態(tài)化的一面,讓他們真正意識到地理知識學習,地理工具應用對生活的重要價值,最大化激發(fā)他們參與課堂學習、探究的興趣。
四、結(jié)語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將生活化理念引入地理學科教學中,則是一種十分高效的教學方法,對激發(fā)學生地理學習興趣起到重要促進作用。在今后教學實踐中,一線地理教學工作者應以生活化教學理念為切入點,創(chuàng)設更多、更好的教學模式,讓地理學習真正走入學生的生活。
參考文獻:
[1]李曉惠.地理教學必須扎根于生活的土壤[J].現(xiàn)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3(8):84.
[2]魏夢華.從生活中來到學習中去一談地理課堂教學生活化[J].中學教學參考,2010(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