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閱讀下面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60分)
很多年前,一個人打了一口井,從深深的井底掘出黏土為自己塑像,塑像完成的那天,他不禁贊嘆自己:“啊,我真的太偉大了!”
多年以后,一群饑渴的行人坐在井邊,喝著清涼的井水,贊嘆道:“挖這口井的人真是太偉大了!”
讀上面這則故事,領會其寓意,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1)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題目。(2)不得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義的范圍作文。
(3)除詩歌外,文體不限。(4)不得抄襲、套作。
【命題意圖】
這個題目將重大的時代命題放在寓意豐富的材料中,以激活同學們的思維,激發(fā)同學們的時代使命感,引導同學們思考生命價值與個人行為,既有人文意蘊,又顯思維辯證。
【寫作立意】
材料中的關鍵詞為“打井”“塑像”“偉大”“喝井水”“贊嘆”,其中,“偉大”是核心。什么是真正的偉大?是用打井挖出的黏土為自己塑像來贊嘆自己,還是被喝到井水的饑渴的行人贊嘆?
綜合材料可以看出,每個人都想有一個不平凡的人生,都想成就一個偉大、不朽的自己,從而充分地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但是,偉大不是來自自我標榜、自我吹捧,衡量一個人價值的大小,關鍵看他在多大程度上被別人所需要。所以,從這個角度出發(fā),寫“偉大交由他人評價”“如何衡量偉大”等,是最佳立意。要注意的是,寫作時須闡明評價標準。
如果寫“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無心插柳柳成蔭”等,則為偏題、離題作文。
【評分標準】
立意準確,寫了“偉大交由他人評價”,并且強調(diào)了評價的標準,可得45~50分。文章如在思想深刻性、材料豐富性、文采等方面有突出表現(xiàn),可得50分以上。
如果僅寫“偉大交由他人評價”,沒有強調(diào)評價標準,只能得36~44分。
偏題、離題作文得分不超過36分。
嘉興教育學院 沈建忠
● 嘉興考生
八月長安說:“讓一個人變強大的最好方式就是擁有一個想要保護的人。”因此我也可以說,讓一個人變成偉大的人,就是要讓他為別人奉獻,將偉大交由他人來評價。
拿破侖一生戎馬,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為無數(shù)人心中的英雄,貝多芬也為他寫下《第三(英雄)交響曲》。然而當拿破侖稱帝的消息傳來,貝多芬憂傷地寫下“紀念逝去的英雄”,這時的拿破侖在他的心中不再偉大。拿破侖這樣評價過自己:“滑鐵盧一戰(zhàn)讓我失去了所有,只有《拿破侖法典》永垂不朽?!痹趹?zhàn)爭失敗撤退時,他講道:“偉大與否僅在一步之遙,讓后人評價去吧?!彼哉f,一個人的偉大并非是自吹自擂為自己塑像,或是受到加冕之類的榮耀,而是做到為別人奉獻。就如同兵敗如山倒的拿破侖,最終受贊頌的反而是他不畏強暴的精神與留下的不朽的法律典籍。
偉大的定義應該是為歷史或社會做出較大的貢獻,有為團體或他人奉獻的精神。因此,一個人是否偉大應取決于他實現(xiàn)的價值。
2014年10月3日,荷蘭國腳庫伊特宣布退役。這是一個堪稱全能的運動員,無論是踢哪一場比賽,都兢兢業(yè)業(yè)地做好自己的工作。為了團體榮譽,他踢過場上任何一個位置并表現(xiàn)出眾,甚至在訓練時以守門員的身份參與陪練。在巴西世界杯上荷巴一戰(zhàn)中,他頭部被重擊,血灑賽場,仍綁著紗布繼續(xù)比賽。由于他的敬業(yè)與奉獻,球迷稱之為“勞模褲子”。他自謙道:“我只是個普通球員,今后國家隊需要我,我仍會第一時間趕回來?!?/p>
偉大與平凡是矛盾的,有時卻可以轉換。庫伊特自認為平凡,卻被人贊頌為“橙衣軍團最偉大的球員”,正是由于他為荷蘭國家隊所做的杰出奉獻與年復一年的努力。
偉大的人就如同中了狀元卻以實業(yè)救國、富強民族資產(chǎn)階級工業(yè)的張謇,如同即使受壓迫仍不承認錯誤的蘇格拉底,如同用自身的經(jīng)驗教育全球護士的南丁格爾……更多偉大的人在生前并不被贊同,甚至被嘲諷、壓迫,但后人認識到了他們的貢獻并將其稱為偉人,并非因為他們自我宣傳偉大,而是為別人的奉獻讓他們的形象發(fā)光發(fā)熱。
將你的偉大種在別人心里,偉大也只有他人能評價。我想,這就是偉大的真諦。
得分: 52分
點評: 文章主題“將你的偉大種在別人心里,偉大也只有他人能評價”緊扣材料,觀點即標題,可謂直截了當。法國的拿破侖和荷蘭國腳庫伊特是文中的兩大事例,前例用于闡述“偉大的定義應該是為歷史或社會做出較大的貢獻”“一個人是否偉大應取決于他實現(xiàn)的價值”;后例用于闡述“偉大與平凡是矛盾的,有時卻可以轉換”,而這種轉換的原因恰恰是庫伊特為荷蘭隊所做的貢獻和努力。文章思路清晰,結構簡潔合理,論述分兩層推進,主題集中。
● 嘉興考生
《射雕英雄傳》在20世紀四五十年代引發(fā)轟動,是中國新武俠和金庸寫作的劃時代之作。有人說射雕指郭黃二人,英雄為成吉思汗;有人則說英雄為郭靖,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我也有自己的理解。且看書中射雕,成吉思汗力貫穿云,射雕甚是豪氣;靖哥哥則是見黑雕與白雕相斗,心疼白雕,于是挽弓,一箭雙雕,遂得了那伴他半生的兩只白雕。
這是“射雕”,而英雄,在書將終時,成吉思汗自感老之將至,喚郭靖來論英雄,歐亞大陸的征服者便在這后生面前說著自己的功績——破花剌子模、度中亞平原等等,這實在是一個霸主!郭靖則不言,他腦中一直想著一路過來見到的餓殍,想到版圖擴大的殺伐……他將這些告訴了成吉思汗——這位史上最大疆土的開創(chuàng)者,在沉思與低吟“英雄……英雄……”中逝世了。
這,便是我的解。成吉思汗與曹操,都可稱梟雄,因為殺伐果斷;郭靖與劉備也可稱英雄,因為他們“軟弱”。前者寧教我負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負我,因而在羅貫中的小說中突出了曹操的奸,在京劇中也是大白臉。后者軟弱,對同胞甚至敵人都不愿下殺手,成就了后世傳頌之名,卻落得一個與襄陽共亡,一個霸業(yè)未成便身死。
偉大,不是自己說的,是要真正給人民帶來好處,如《射雕英雄傳》中所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隋煬帝開大運河,算得上宏大,卻不能說偉大,因他為一己煙花三月下?lián)P州之愿而勞民傷財。更不用提明英宗為了體現(xiàn)自己“文成武德”玩御駕親征,“土木堡之變”葬送了大明大半兵力,自己也被擄去。這是傻,不是偉大,為了虛名,值嗎?方法還不對。
鄧小平當年力排多少非議,開放了封閉的中國,可有顧自己名聲地位?黃花崗五義士起義可有想過先給自己立個傳?
“傳二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边@傳若翻譯為人民傳頌,秦始皇的愿望就可實現(xiàn)了。
立自傳有何用?立個雕像牌坊還要考慮后人是膜拜它還是唾棄它。
學射雕英雄,當傳!
得分: 48分
點評: 文章亮點與瑕疵都極為醒目。最成功之處,便是對比論證的運用。郭靖與成吉思汗,劉備與曹操,鄧小平與隋煬帝、明英宗……正反對比幾乎貫穿了整篇文章,氣勢酣暢淋漓。最明顯的不足,是有些語言表述不夠明了,如“成就了后世傳頌之名,卻落得一個與襄陽共亡,一個霸業(yè)未成便身死”,從前文看,作者對郭靖、劉備應該是“褒”的,但從這句話看,又似乎是“貶”的,究竟如何?還有標題中的“傳”,該作何解?是“zhuàn”(立傳),還是“chuán”(傳頌)?讀了結尾幾段,更感撲朔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