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忠美
【摘 要】新課改強調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廣大教師要改變以往灌輸式的教學觀念,探討適合學生的新方法,引導學生會學而不是教學生學會。本文中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簡單闡述了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一些導學方法。
【關鍵詞】初中政治;導學;探究;自由討論
從教學發(fā)展趨勢來看,初中思想品德課越來越重視“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越來越重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這種形勢下,教師必須不斷地更新教學理念,不斷地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而不能只滿足于“教教材”。更具體一點來說,就是要引導學生“學教材”,使課堂由“教學”向“導學”轉變。在此,筆者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與體會,談談初中思想品德課的導學方法。
一、讓課堂成為學生的自由論壇,使之產(chǎn)生更加濃厚的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效率是否令人滿意,教學是否成功,其關鍵在于是否能通過教學來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否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只是外部因素,而學生才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只有激發(fā)其學習興趣,才能充分發(fā)揮其內因作用。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當中,首先,應該保證學生自由發(fā)言的時間與空間,最好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有一到三分鐘的自由發(fā)言時間,讓學生圍繞所學內容,走上講臺,講出自己內心的感人故事,并說出原因。如,在《做一個有尊嚴的人》一課的教學當中,我們可以讓學生到教室前面講一講自己認為有尊嚴的人或事,談一談自己對“做一個有尊嚴的人”的體會與認識。隨著不同學生的不同講述,他們對于“尊嚴”的理解就會變得越來越清晰,而學生生動而真實的講述,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為課堂教學提供了活躍、可控而高效的課堂教學氛圍,為新課教學的有序展開提供了良好基礎。
二、讓學生自設問題,主動地開展學習探究
對于思想品德課教師來說,如何使學生既學了知識、懂得了道理,又能用所學的知識來解釋和理解生活和學習當中所遇到的人和事,是一個棘手的問題。筆者以為,解決這一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自己從教材當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 而非教師直接將教學當中要掌握的重點、難點一一地告訴學生。因為如果教師直接將教學內容告訴學生,學生就沒有必要動手、動腦,沒有必要再細細地讀教材了,而會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抄筆記、背板書上,如此機械地接受、被動地學習,怎么能收到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呢? 我們都知道: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有價值、更有意義。我們的思想品德教學為何不這么做呢?其中最為關鍵的還是要改變教師的教學理念,使之不斷地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否則,所謂的“新課程改革”無非是穿新鞋走老路而已。從教學實踐來看, 讓學生自己設計問題,自己解答,學生就是教學活動的主動參與者,學習的主動性自然更高;而教師設計問題、學生回答式的教學,學生只能處于被動地位,只能順著教師的思路走,學習的主動性難以發(fā)揮出來。也就是說,課堂教學過程中問題是由教師提出,還是由學生提出,其實質是課堂教學的主動權掌握在誰手里的問題,學生是否經(jīng)過主動思考、是否獲得能力提高的問題,反映了教學設計者對學習活動內因的認知,影響著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初中思想品德課只有讓學生自設問題、主動尋找答案,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才能取得課堂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成功。
三、引導學生交流學習成果,獲得共同進步
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當中,學生在提出問題、找出答案之后,我們該做什么呢?筆者以為,應該引導學生交流學習成果,讓他們分享彼此學習過程中的喜悅與幸福。不管是生活體驗,還是教學實踐,我們都會發(fā)現(xiàn),只要自己通過努力解決了某個難題,或者完成了某項試驗,就會產(chǎn)生難以表達的喜悅和激動之情。因此,我們應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為學生搭建交流和展示的平臺,讓學生的探究學習得到進一步的深化和拓展,使之在合作學習和風采展示當中展現(xiàn)自我價值。
我們有這樣的共同認知:兩個人手里各有一個蘋果,交流之后蘋果的數(shù)量并不增加,但卻可以使兩個人獲得思想上的交流。在思想品德教學當中,引導學生交流學習成果的意義也正在于此。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所分享的不只是他人的學習方法、學習過程,更會從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主動地對照他人實現(xiàn)自我完善與提高,實現(xiàn)課堂的深化和提高。
四、注重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為學生鋪就成功之路
課堂教學的最終目標還是為了實現(xiàn)“六會”,即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生存。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在導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教學情景當中辨是非、識美丑、談感想,使之形成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的中學生。比如,在《禮儀美化生活》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以教材當中《爸爸的生日》一則材料為基礎,將學生分成幾組,分別扮演“爸爸”和“女兒”的角色,讓學生在表演過程中充分感受到濃濃的父女情誼,感受“爸爸”的勤勞與艱苦,感受“女兒”的一個懂事與孝敬。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景學生感受到了社會家庭生活的真、善、美,陶冶了情操,錘煉了人格,悟到了人生真諦。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情景中經(jīng)受了洗禮和磨練, 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有利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有利于今后人生事業(yè)的成功。
綜上所述, 初中思想品德課的導學應該以自由論壇的創(chuàng)設為基礎, 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進而緊抓學生“自設問題”和學習探究,突破教學的關鍵;探究完成之后,為學生搭建成果共享的平臺,使學生獲得進一步深化和提高。在此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使之實現(xiàn)入情、入境的學習效果。當然,課堂導學本身應該是豐富多彩的,不同的人、不同的課堂教學內容,也應該有不同的教學設計,以上僅是筆者的一家之言,不妥之處,還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