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國智 饒 丹
降糖治療方案在心臟瓣膜或冠脈搭橋手術圍術期療效觀察
胡國智 饒 丹
目的 探討降糖治療方案在心臟瓣膜或冠脈搭橋手術圍術期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80例心臟瓣膜或冠脈搭橋手術患者相關資料進行分析,根據患者不同降糖方案將其均分為2組(n=40),對照組給予沙格列汀不聯合胰島素泵治療,實驗組實施沙格列汀聯合胰島素泵治療,比較2組治療效果。結果 2組治療前空腹血糖水平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實驗組治療后空腹為(5.57±0.48)mmol/L、低于對照組(5.94±0.67)mmol/L(P<0.05);實驗組3例出現并發(fā)癥,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7.5%,低于對照組(7例出現并發(fā)癥,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7.5%)(χ2=5.38,P<0.05)。結論 心臟瓣膜或冠脈搭橋手術合并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采用沙格列汀聯合胰島素微量泵持續(xù)皮下注射控制血糖效果理想,值得推廣使用。
降糖治療方案;心臟瓣膜;冠脈搭橋手術;治療效果
糖尿病是臨床上常見的慢性疾病,這種疾病機制復雜,且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發(fā)鬢率出現上升趨勢。根據相關數據結果顯示:50%患者一生中需要進行不同的手術治療,且患者圍手術期并發(fā)癥要高于非糖尿病患者[1]。近年來,沙格列汀并采用胰島素微量泵持續(xù)皮下注射在患者圍手術期控制血糖中使用角度,并取得理想效果。為了探討降糖治療方案在心臟瓣膜或冠脈搭橋手術圍術期臨床治療效果[2]。對80例心臟瓣膜或冠脈搭橋手術患者相關資料進行分析,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對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武漢亞洲心臟病醫(yī)院治療的80例患者資料進行分析,并采用隨機數法將其分為2組,各40例。實驗組男27例,女13例,年齡44~79歲,平均年齡(56.5±0.8)歲;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40~66歲,平均年齡(56.7±0.8)歲。2組患者均行心臟瓣膜或冠脈搭橋手術治療,患者手術前空腹血糖(FPG)為(12.3±4.0)mmol/L,餐后2h血糖為(18.6±3.8)mmol/L,糖化血紅蛋白為(9.3±2.2),2組患者對其治療方案、護理方法等完全知情,患者年齡、病程等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術前。患者手術前對照組采用沙格列?。˙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國藥準字J20110029)。實驗組實施沙格列汀聯合胰島素微量泵持續(xù)皮下注射治療[3]。(2)術中。手術過程中對照組停止皮下注射胰島素,對于空腹血糖> 11mmol/L,在前日早晨采用1/2或1/3量。實驗組只輸入基礎胰島素。手術過程中靜脈滴注生理鹽水混合普通胰島素,保持患者血糖在正常范圍內,手術過程中動態(tài)監(jiān)測患者血糖。(3)術后進食前。手術后對照組停止使用皮下注射胰島素,采用靜脈滴注胰島素。實驗組給予胰島素微量泵持續(xù)皮下注射,并根據患者血糖情況調整胰島素劑量。(4)手術后?;颊呤中g后降糖方法和手術前相同[4]。
1.3 統計學方法 對2組患者治療前后相關資料進行SPSS16軟件分析,正態(tài)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手術前、后的空腹血糖水平指標比較 本次研究中,2組治療前空腹血糖水平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實驗組治療后空腹為(5.57±0.48)mmol/L、低于對照組(5.94±0.67)mmol/L(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空腹血糖水平指標比較±s)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空腹血糖水平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1
?
2.2 2組并發(fā)癥比較 本次研究中,實驗組3例出現并發(fā)癥,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7.5%;對照組7例出現并發(fā)癥,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7.5%,實驗組低于對照組(χ2=5.38,P<0.05)。
糖尿病是臨床上常見的慢性疾病,這種疾病增加了心臟瓣膜或冠脈搭橋手術圍術期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患者死亡率,患者手術前由于長時間不能進食,通過輸液等維持身體需要,使得患者圍術期血糖控制不理想。近年來,胰島素泵在糖尿病患者中使用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5]。但是,這種治療方法價格比較昂貴,操作也相對比較復雜,很難在基層醫(yī)院推廣使用。本次研究中,2組治療前空腹血糖水平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實驗組治療后空腹為(5.57±0.48)mmol/L、低于對照組(5.94±0.67)mmol/L(P<0.05),這個結果和相關研究[6]結果類似。采用胰島素微量泵持續(xù)輸入基礎胰島素,并且模擬人體內胰島素的分泌的生理效應,根據患者血糖動態(tài)調整胰島素劑量,從而能夠有效的控制患者血糖,保證心臟瓣膜或冠脈搭橋手術能夠順利完成。同時,患者手術后血糖濃度也相對比較穩(wěn)定,能夠有效的避免手術后由于滴速以及滴數等原因引起患者血糖大幅度升高,并且能夠為正常補充糖分,為患者手術后轉換為皮下注射等提供很大的便利,能夠有效的降低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7]。本次研究中,實驗組3例出現并發(fā)癥,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7.5%,低于對照組(7例出現并發(fā)癥,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7.5%)(χ2=5.38,P<0.05),這個結果和相關研究[8]結果類似。由此看出:沙格列汀聯合胰島素微量泵持續(xù)皮下注射在心臟瓣膜或冠脈搭橋手術圍術期血糖控制中比較合理,且價格也相對廉價,更加適合基層醫(yī)院推廣使用。
綜上所述,心臟瓣膜或冠脈搭橋手術合并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采用沙格列汀聯合胰島素微量泵持續(xù)皮下注射控制血糖效果理想,值得推廣使用。
[1] 王自強.手輔助腹腔鏡手術在胃腸外科中的應用及適應證選擇[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2,15(8):796-798.
[2] 謝紅.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搭橋術90例護理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2,18(19):137-138.
[3] 王平.73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外科圍手術期的護理[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1,1(14):121-122.
[4] 馮剛,劉勝中,叢偉,等.非體外循環(huán)下冠狀動脈搭橋術在高危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應用[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0,7(5):45-47.
[5] 庾華東,陶涼,陳緒發(fā).老年冠心病人的非體外循環(huán)下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J].心血管康復醫(yī)學雜志,2009,18(3):270-272.
[6] 賀喜強,易軍,楊根輝,等.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搭橋術后早期呼吸循環(huán)管理體會[J].當代醫(yī)學,2013,19(32):28-29.
[7] 董長生.常溫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搭橋手術的麻醉處理[J].當代醫(yī)學,2011,17(12):69.
[8] 王世杰,李斌,謝延坤.70歲以上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搭橋術116例臨床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9):1818-1820.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1.019
湖北 430022 武漢亞洲心臟病醫(yī)院心外科(胡國智 饒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