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峰+秦素梅
1.原子都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組成(×)
特例:氕(11H)中無中子。
2.同位素的不同核素所構成的單質及其化合物物理性質不同,而化學性質幾乎完全相同(√)
3.在天然存在的各種元素中,無論是游離態(tài)還是化合態(tài),各種核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一般是不變的(√)
4.H2利D2互為同素異形體(×)
錯因:同素異形體指結構不同的單質,而H2和D2結構相同。
5.H2、D2和T2互為同位素(×)
錯因:同位素針對原子,而H2、D2和T2為單質。
6.14C和14N的質量數相等,它們的中子數不等(√)
7.13C與C60互為同素異形體(×)
錯因:同素異形體針對單質,13C不是單質。
8.質子數和電子數相等的粒子一定是原子(×)
錯因:可能為分子,例HF、H2O、NH3和CH4中的質子數和電子數相等。
9.16O與18O的相互轉化屬于化學變化(×)
錯因:同位素之間的轉化原子中的質子和電子均保持不變。
10.標準狀況下,1.12 L 16O2和1.12 L 18O2含有相同數目的氧原子(√)
11.D2 16O中,質量數之和為質子數之和的二倍(√)
12.同溫同壓下,相同體積的12C18O和14N2,質子數相等,質量不等(√)
13.若兩種微粒的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均相同,則它們可能是兩種不同元素的原子和離子(×)
錯因:對于原子,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而對于離子,質子數不等于核外電子數。
14.凡是單原子形成的離子,一定具有稀有氣體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
特例:H+。
15.兩種原子,若核外電子排布相同,則一定屬于同種元素(√)
16.不存在兩種質子數和電子數完全相同的陽離子和陰離子(√)
17.在化學變化中,質子不會發(fā)生變化(√)
18.石墨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金剛石屬于物理變化(×)
錯因:石墨與金剛石的結構不同,變化過程中化學鍵發(fā)生了斷裂與形成。
19.最外層為1個或2個電子的原子對應元素肯定在ⅠA族或ⅡA族(×)
錯因:過度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1個或2個。
20.最外層為1個或2個電子的原子一定是金屬元素(×)
特例:H和He。
21.所有元素的最高化合價都等于其最外層電子數(×)
特例:F和O無最高正價。
22.最外層為5個電子的原子對應的元素一定是非金屬元素(×)
特例:銻(Sb)和鉍(Bi)為金屬元素。
23.對于主族元素其主族序數等于最外層電子數(√)
24.元素金屬性越強,對應單質的還原性越強(×)
特例:Pb的金屬性比Sn強,但單質的還原性Sn比Pb強。
25.元素非金屬性越強,對應單質的氧化性越強(×)
特例:N元素非金屬性很強,但N2的氧化性不強。
26.最外層電子數大于或等于3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
特例:稀有氣體元素不是主族元素。
27.堿金屬元素是指ⅠA族的所有元素(×)
特例:H不是堿金屬。
28.堿金屬元素從上至下,單質的熔沸點依次降低(√)
29.堿金屬元素從上至下,單質的密度依次降低(×)
特例:K比Na的密度小。
30.鹵族元素從上至下,單質的顏色依次加深(√)
31.鹵族元素從上至下,單質的密度依次增大(√)
32.鹵族元素從上至下,單質的熔沸點依次降低(×)
錯因:組成和結構相似,相對分子質量越大,物質的熔沸點越高。
33.HF、HCl、HBr、HI的熱穩(wěn)定性和還原性依次增強(×)
錯因:元素原子半徑越小,其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越強。
34.鹵化氫水溶液的酸性越強,其鹵素的非金屬性就越強(×)
錯因:元素非金屬性越強,其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越強。
35.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價等于它所在的主族序數(√)
36.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現金屬性,又表現非金屬性(×)
特例:Si和Ge既有金屬性,又有非金屬性。
37.短周期元素形成離子后,最外層都達到8電子穩(wěn)定結構(×)
特例:H+、Li+的最外層電子數不是8電子。
38.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半徑越大,其單質的熔點一定越高(×)
錯因:堿金屬元素從上至下,其單質的熔點依次降低。
39.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徑越小越容易失去電子(×)
錯因: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徑越小越難失去電子。
40.元素失電子數越多,金屬性越強;得電子數越多,非金屬性越強(×)
錯因:元素金屬性與非金屬性的強弱指得失電子的難易程度,與得失電子的數目無關。
41.非金屬元素氣態(tài)氫化物越穩(wěn)定,則元素非金屬性越強(√)
42.元素金屬性越強,則其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越強(√)
43.稀有氣體元素原子序數越大,其單質的沸點一定越高(√)
44.ⅠA族元素的金屬性一定比ⅡA族元素的強(×)
錯因:同周期中,ⅠA族元素的金屬性一定比ⅡA族元素的強。
45.按照元素周期表的排布規(guī)律,非金屬元素最多有23種(√)
46.元素周期表中從ⅢB族到ⅡB族10個縱行的元素都是金屬元素(√)
47.原子及離子的核外電子層數等于該元素所在的周期數(×)
錯因:陽離子的核外電子層數不等于該元素所在的周期數。
48.所有主族元素的原子,都能形成單原子離
子(×)
特例:ⅣA族的C和Si最外層電子數為4個,不能形成單原子離子。
49.同一短周期元素的離子半徑從左至右依次增大(×)
錯因:同一短周期元素的陽離子半徑或陰離子半徑從左至右是依次減小。
50.同一主族的兩種元素原子序數之差可能為16(√)
51.同一周期中,ⅡA族與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數之差可能為1、11、25(√)
52.金屬元素的最外層電子數不一定小于4(√)
53.元素性質周期性變化的根本原因是核外電子排布的周期性變化(√)
54.所含元素超過18種的周期是第六周期和第七周期(√)
55.形成離子鍵的陰、陽離子間只存在靜電吸引(×)
錯因:形成離子鍵的陰、陽離子間既存在靜電吸引力,也存在靜電排斥力。
56.離子化合物的熔點一定比共價化合物的高(×)
錯因:原子晶體的熔點比離子晶體的熔點高,如SiO2的熔點比NaCl的熔點高。
57.同一主族不同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其結構一定相同(×)
特例:CO2和SiO2的結構不相同。
58.離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價鍵,共價化合物中可能含有離子鍵(×)
錯因:共價化合物中不含離子鍵。
59.離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離子鍵,共價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價鍵(√)
60.由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價化合物(×)
特例:銨鹽是由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但它是離子化合物。
61.由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離子化合物(×)
特例:AlCl3是共價化合物。
62.以共價鍵形成的單質中只存在非極性鍵(×)
特例:O3分子中含有極性鍵。
63.以共價鍵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存在極性鍵(×)
特例:H2O2和CH3CH3中既存在極性鍵,又有非極性鍵。
64.含有離子鍵的化合物一定是離子化合物(√)
65.含有共價鍵的化合物必定是共價化合物(×)
錯因:離子化臺物中也可能含有共價鍵,例NaOH。
66.分子中只含極性鍵的分子一定是極性分子(×)
特例:CO2和CH4是非極性分子。
67.含有非極性鍵的分子一定是非極性分子(×)
特例:H2O2分子中含有非極性鍵,但它為極性分子。
68.非極性分子中一定含有非極性鍵(×)
特例:CO2和CH4是非極性分子,但它們的分子中只含極性鍵。
69.結構和組成相似的分子,相對分子質量越大,熔、沸點一定越高(×)
特例:鄰位羥基苯乙酸熔沸點低于對位羥基苯甲酸。
70.共價化合物中一定沒有離子鍵(√)
71.所有分子中都含共價鍵(×)
特例:稀有氣體不含共價鍵。
72.單質中一定含有非極性鍵(×)
特例:稀有氣體不含化學鍵。
73.兩種原子形成的共價鍵一定是極性共價鍵(×)
錯因:同位素原子形成的共價鍵是非極性鍵。
74.稀有氣體形成的晶體無化學鍵,只有分子間的作用力(√)
75.非極性鍵只存在于雙原子單質分子中(×)
特例:H2O2和CH3CH3中存在非極性鍵,但他們是化合物。
(收稿日期:2014-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