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青
某中學一男生張某因考試成績退步太大,受到老師的批評和同學的嘲笑,一時想不開,從六樓縱身跳下,結束了花一樣的生命。他走了,留給父母的是難以彌補的失子之痛,留給教育者的是深深反思:是誰毀了他?是教育制度,還是教師?誠然,當前應試教育對學生的傷害極大,但也不能否認,很多教師在應試教育中迷失自我,對學生出言不遜,嚴重傷害其自尊,從而觸發(fā)極端后果。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一、調查與分析:消極用語存在的基本情況
在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公布的《教師語言暴力調研報告》披露:51%的小學生、72%的初中生和39%的高中生,受到過教師消極用語的傷害。為了全面了解情況,筆者在2013年初,以所在學校四年級至六年級180名學生為對象,對教師語言傷害的具體情況進行了一次調查。
對于“犯錯誤或是作業(yè)沒做”, 180名學生一致的回答是希望得到老師的鼓勵??梢娒恳粋€孩子做錯事之后都從心底里想得到老師的寬容和諒解。對于“犯錯誤以后不希望受到教師打罵”,三個班級的百分比分別是98% 、 97%、 98% 。經常得到鼓勵的學生只占總數(shù)的20%左右;得到批評的學生占總數(shù)的20%左右,剩下的60%的學生,實際上就是被老師忽視的,不論是學習成績還是其他方面的才能都表現(xiàn)平平。由此看出,小學生遭遇教師消極用語是一種普遍的行為。
學生一般會受到教師怎樣的語言傷害呢?為了深入弄清這方面的具體情況,我進行了深入調查:教師語言消極對學生造成的傷害種類很多,如挖苦、冷淡、訓斥和歧視;從傷害的種類看,每個年級的存在情況差不多;從年級來看,受傷害的比例也沒有多大懸殊。看來,無論年級的高低,學生所受到的傷害類型和比例沒有顯著差異。教師消極語言對學生心靈的傷害一直存在,大部分學生都對老師的消極語言記憶深刻。沒有受到影響的很少,一個班級只有幾個同學。
二、探討與歸因:教師消極用語產生的原因
1.心態(tài)的消極化。上海精神衛(wèi)生中心和上海師范大學教育科學院等單位對全市100多所小學的3000名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心理問題的檢出率高達48%。浙江省杭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對杭州市28所中小學教師共1946名教師的調查表明:約有13%的中小學教師存在心理問題。教師存在心理問題,容易出現(xiàn)暴躁和情緒失控,且會把這些不良情緒帶給學生,對學生發(fā)脾氣,甚至辱罵學生。
2.壓力的顯著化。在教育教學中,一邊是現(xiàn)代的教育家提出要鼓勵關注每一個學生,另一邊是學校領導要分數(shù)要成績和家長對教師的過高要求。教師既要學生聽話,又要學生考試成績上來,還要協(xié)調好和家長的關系,壓力自然就大了。教師的壓力大,學生就極有可能成為教師減壓的工具。
3.情緒的直接化 。在工作中,教師和領導鬧情緒,學生就成了出氣筒;在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小題大做,很容易橫眉瞪眼;在管理中,教師借題發(fā)揮,動輒會用來宣泄情感……學生對教師的言行,容易表現(xiàn)出害怕、驚慌、焦慮。一份問卷調查顯示全校存在情緒化的教師占40%。由此看出,學生遭遇教師消極用語的傷害很嚴重。
4.教育的程序化。 教師對工作缺乏激情,對學生缺乏關愛,每天按部就班上課下課,學生犯錯誤他們也冷淡、歧視、批評,一切都是程序化。
三、策略與啟示:在思辨中尋求方法
1.同化心態(tài)。由于教師每天工作繁忙,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就得多讀一些關于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比如美國心理學家馬丁·塞里格曼研究的積極心理學,就很適合教師們讀讀。通過閱讀,教師能學會用更加開放、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的潛能、動機和能力;通過閱讀,還能幫助教師治療感情、修復壓力和彌補情緒,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工作。教師還可以聽心理健康專家的講座,掌握心理衛(wèi)生保健知識和常見心理問題的自我調節(jié)方法,以緩解心理壓力,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達到調整心態(tài)的目的。
2.根雕原理。根雕藝術家不是先構想好要創(chuàng)作的形象后,再按圖索驥去尋找相同的樹根,而是在找到樹根之后,依據(jù)樹根的形狀去創(chuàng)意雕刻。這和教育有相通的地方,教育者要像根雕藝術家那樣,依據(jù)學生的情況,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育,而不是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教育者要像根雕藝術家那樣樹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學生觀,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優(yōu)點,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缺點。
3.活化方法。學生處于各方面習慣不斷養(yǎng)成的時期,教學方法適當與否,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要善于運用多種方法,創(chuàng)設情景,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良好的學習習慣養(yǎng)成。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要多提問、多賞識,激發(fā)他們的上進心。同時,也可以在班級中開展比如“我是班級小主人”“老師,我有話對你說”等活動,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學校還可以開展“學生喜愛的班主任”評選活動,促進班主任工作的積極性。
4.點化反思。分析造成小學生師源性心理障礙的成因可以看出,教師自身缺乏心理健康知識的理論指導,會自覺不自覺地“制造”師源性心理障礙。學校可以在全體教師之間開展反思活動,可以在學生之間對教師消極語言使用的情況進行調查也可以讓教師自糾自查,通過反思找到自己語言使用上存在的問題,有利于不斷進步。
5.優(yōu)化環(huán)境。作為教育管理者要重視教師心理問題的疏導,關注教師的工作狀態(tài),解決教師生活工作上的困難,為他們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從而促進教師群體的全面發(fā)展。
教師消極用語的存在會對學生的成長造成一定的傷害,我們要以積極的心態(tài),用放大鏡看學生的優(yōu)點,積極使用鼓勵性語言,讓他們以自信、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學習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