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娜
【摘 要】目的: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臨床表現(xiàn)及治療措施進行分析與探討。方法:選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所收治的66例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如臨床表現(xiàn)、治療措施)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61例完全緩解(92.4%),緩解時間平均為(30.3±3.7)d。在誘導期間,5例失敗且再次復發(fā)(7.6%),最終死于多臟器功能衰竭;12例在采取全反式維甲酸治療時,出現(xiàn)不良反應(18.2%);另外33例發(fā)生肝功能損害(50.0%),17例發(fā)生中度轉氨酶上升(25.8%),在對其進行對癥處理后,均恢復正常狀態(tài)。結論:在臨床上,應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特點,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患者進行治療;而當前采取全反式維酸鉀聯(lián)合三氧化二砷,且結合鞏固治療,效果顯著,值得大力推行。
【關鍵詞】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臨床分析;治療方法
在臨床上,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一種比較特殊的白血病亞型,其臨床主要特征表現(xiàn)為骨髓中早幼粒細胞克隆性增加,且病情較為兇險[1]。一旦患有此病,將對患者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威脅,因此,需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療。為更好的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筆者對我院所收治的66例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具體情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所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患者66例作為研究的對象,全部患者均通過骨髓細胞檢查、融合基因檢查或是染色體檢查,同時滿足“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中有關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診斷標準。其中,男性36例,女性30例;年齡介于10~5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1.4±3.6)歲。
1.2 臨床表現(xiàn)及特點
66例患者皆存在程度不等的頭暈、乏力癥狀,且其中有45例伴有出血,31例伴有發(fā)熱;13例胸骨壓痛,9例脾腫大,4例淋巴結腫大。血常規(guī)檢查:35例WBC>10×109/L,31例WBC<10×109/L;25例PLT≤20×109/L,18例PLT(20~49)×109/L,13例(50~100)×109/L,10例在100×109/L以上。骨髓象:檢查顯示有顯著的增生,23例早幼粒細胞≤80%,43例早幼粒細胞>80%。
1.3 治療措施
1.3.1 誘導治療 入院后,對患者予以三氧化二砷、全反式維甲酸或復方黃黛片治療,又或者是幾種藥物聯(lián)合運用治療,直到癥狀改善為止。其中,三氧化二砷的用法為:將5mg/m2的三氧化二砷添加至5%的葡萄糖溶液內(nèi),靜脈滴注;而全反式維甲酸的用法為一天30~40mg,口服,在治療過程中,針對無法耐受全反式維甲酸的患者,可對其予以復方黃黛片。在治療期間,如果出現(xiàn)外周血WBC在20×109/L以上,那么需口服羥基脲,一天1~3g,又或是予以高三尖杉酯堿,一天1mg,該藥物使用時間依據(jù)外周血白細胞的計數(shù)而定。定期對患者的肝腎功能、血常規(guī)等進行檢查,針對腹瀉、腹脹的患者,可給予口服波尼松,一天5mg/m,并且予以其他支持療法,如紅細胞懸液輸注等。
1.3.2 鞏固治療 經(jīng)誘導治療后,患者的癥狀得以緩解,隨后對其開展鞏固治療,即所采取的化療方案有HA(高三尖杉酯堿、阿糖胞苷)、DA(柔紅霉素、阿糖胞苷)、MA(米托蒽醌、阿糖胞苷)[2]?;熕盟幬锏膭┝浚瑓⒄照f明,且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而定,每隔兩個月化療一次。在化療后,再對患者予以三氧化二砷與全反式維甲酸治療,服用劑量為一天20~30mg。完全緩解之后,針對髓內(nèi)復方者,對其再予以三氧化二砷誘導,且給予地塞米松(5mg/次)、甲氨蝶呤(10mg/m2)以及阿糖胞苷(30mg/次),鞘內(nèi)注射,以避免中樞神經(jīng)白血病的發(fā)生,一周一次,持續(xù)治療5~6次[3]。
1.4 觀察指標
對本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情況進行觀察,其中,主要觀察的是完全緩解率,同時對其疾病復發(fā)與不良反應等加以統(tǒng)計。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取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8.0對數(shù)據(jù)加以分析與處理,其中,采用(χ-±s)代表計量資料,且用t檢驗;(%)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完全緩解與復發(fā)情況分析
經(jīng)治療后,本組66例患者中有61例完全緩解,其緩解率為92.4%(61/66),緩解時間為25~35d,平均為(30.3±3.7)d。在誘導期間,有5例失敗且再次復發(fā),所占比例為7.6%,之后在鞏固治療的過程中,對患者再實施腦脊液檢查,結果顯示白血病細胞,疾病復發(fā)之后采取注射治療,但最終因治療無效而死亡,死亡原因為多臟器功能衰竭。在治療前,有6例存在凝血功能異常,在接受為期14d的誘導治療后,恢復正常。
2.2 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分析
在治療過程中,部分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其中,有12例在采取全反式維甲酸治療時,出現(xiàn)如嘔吐、頭痛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8.2%;在對其藥物劑量加以調(diào)節(jié)之后,癥狀好轉。另外,誘導治療期間,有33例發(fā)生肝功能損害(50.0%),17例發(fā)生中度轉氨酶上升(25.8%),在對其進行對癥處理后,均恢復正常狀態(tài)。
3 討論
在臨床上,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指的是一種在人體骨髓內(nèi)早幼粒細胞大量、異常聚集,且?guī)в袊乐爻鲅獌A向的血液疾病,是白血病的一種[4]。在FAB分型中,此病屬于M3型急性髓性白血病。該病具有發(fā)病急、病情重,容易出現(xiàn)感染、出血以及DIC等特點,因此具有較高的死亡率[5]。然而,若經(jīng)及時有效的治療,且病情緩解,將獲得較好的預后效果。
對于此病的治療,臨床上最初是采取三氧化二砷治療,且通過實踐證實該藥的效果。之后,隨著醫(yī)學水平的發(fā)展,醫(yī)療技術的進步,臨床上漸漸采取三氧化二砷+全反式維甲酸治療。
諸多研究指出[6]:采取上述兩種藥物聯(lián)合治療,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緩解的速度,縮短緩解時間,且能確保骨髓在治療期間不受抑制,因此,該種治療方案逐漸發(fā)展為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首選治療藥物。在本次研究中,對66例患者予以誘導治療(全反式維酸鉀+三氧化二砷)與鞏固治療,最終獲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其完全緩解率高達92.4%;除治療效果好,其還具有其他優(yōu)點,即緩解時間短,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相對較低。這就說明:對患有此病的患者予以誘導治療與鞏固治療,療效顯著。
綜上所述,在臨床上,應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特點,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患者進行治療;而當前采取全反式維酸鉀聯(lián)合三氧化二砷,且結合鞏固治療,效果顯著,值得大力推行。
參考文獻
[1]王靜,賈月萍,劉桂蘭,等.不同方案誘導治療兒童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臨床分析[J].臨床兒科雜志,2014,12(5):405-409.
[2]楊力,胡彩華,董劍明,等.24例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合并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浸潤臨床分析[J].中華血液學雜志,2013,34(3):261-263.
[3]曾進龍,王志超,張海良,等.38例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患者的臨床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1,17(12):47-48.
[4]劉禮平,賴允梅,李海亮,等.三氧化二砷聯(lián)合全反式維甲酸治療初發(fā)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2,2(22):51-52.
[5]周世海.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13(14):143-144.
[6]洪國平.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臨床分析體會[J].中國藥物經(jīng)濟學,2012,23(2):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