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薇
背誦就是對看過或讀過的文字材料,在不看原文的情況下能讀出來。很明顯,背誦與記憶有關,所以可以把背誦看成一種能力。提高背誦能力是提高語文能力的需要。語文能力一般表現(xiàn)為聽、說、讀、寫,背誦既能為聽、說、讀、寫提供積累,又能促進聽、說、讀、寫技能的發(fā)展。提高背誦能力還能提高記憶效果,我們說背誦與記憶有關,是說記憶能力強的學生其背誦能力也能提高得快。要注意,這里說的記憶能力是一種潛能,是人的智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背誦這種活動有利于將學生的潛能激發(fā)出來,從而提高記憶效果。提高背誦能力還能為人的形象、修養(yǎng)增光添色。背誦是內(nèi)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背誦過程就是二者互相促進共同發(fā)展的過程。背誦能力強的學生會被人贊譽既有知識又有口才。
有人認為背誦主要是回憶過程,這是片面的。按照傳統(tǒng)記憶理論,記憶是由識記、保持、回憶組成的,就是說回憶僅僅是記憶的一部分,而且是識記、保持的結果。簡單地說,背誦就是“背”出看過或讀過的文字材料,因此提高背誦能力,首先要通過一些必要的措施使學生對讀過的文字材料記準、記牢。對背誦來說,提高記憶效率的方法很多,我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1. 要保持良好的注意力。任何信息的輸入都要避免干擾,這需要從兩方面入手。在客觀上,要求讀書環(huán)境安靜整潔,在主觀上要求注意力集中,這是很重要的,只有主觀上的努力,才能把客觀干擾降到最低程度。當然,良好的注意力不只是表現(xiàn)為集中性,有時注意力的轉移性也很重要。讀老舍的《趵突泉》,如果在讀小泉的形態(tài)時,還放不下大泉的美,那就很難完成背誦任務。我們強調(diào)注意力集中,是指要專心致志地讀書,絕不能一邊玩手機一邊讀書,我們重視注意的轉移,是在完成總目標的前提下,把注意力及時轉移到新材料上。
2. 多讀幾遍。輸入的信息應有足夠的強度,才有利于記憶。對訓練背誦而言,應使文字的材料具有較強的趣味性。但有些材料的趣味性不是很直接、明顯,這就需要多讀幾遍增加輸入信息的強度。一般說來,比較簡單的韻文如“五絕”,學生讀四五遍就可形成短時記憶,復雜一點的韻文不超過十遍也能背誦,但散文的難度就大一些了。就需要多讀幾遍了。不過有幾個問題需注意:一是多讀要適度,不是越多越好,單調(diào)的重復會產(chǎn)生抑制作用,只入眼不入心;二是多讀要在時間上分段,今天讀四遍明天讀四遍,后天讀三遍,要比一天內(nèi)讀十遍效果好;三是要盡量理解記憶材料的內(nèi)容。無論讀幾遍,弄清記憶材料的內(nèi)容、邏輯關系記憶效率就會提高。
3. 分部分背。記憶有個規(guī)律,先記的材料對后面的記憶材料有影響,這叫“前攝”,后面的記憶對前面的記憶也有影響,這叫“后攝”。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學生背一首四句古詩,往往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背得比較牢,中間兩句相對地說要差一些,這是因為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對中間兩句產(chǎn)生前、后攝作用。為了避免這種現(xiàn)象,可將四句分成兩部分,即兩句的一個記憶單元,這樣就好記多了。
許多教師的興奮點只是關注怎樣記憶快,而忽視了怎樣才能“忘得快”。遺忘是正常現(xiàn)象,徹底避免遺忘是不可能的,但適當抑制遺忘還是有可能的,遺忘的規(guī)律是先快后慢,對有意義的材料來說,雖然遺忘也是先快后慢,但遺忘的速度要低一些,這就是為什么要讓學生先弄懂記憶材料的內(nèi)容或邏輯關系的道理。避免忘得快,一是及時復習,二是給學生規(guī)定適度的記憶目標,這一方面能督促學生及時復習,另一方面能使記憶變成有意記憶,提高記憶效果。
既然是背誦,誦或讀就是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首先,通過誦可以發(fā)現(xiàn)記憶是否準確、穩(wěn)定,這有利于“再記憶”。其次,誦是對語言文字美的一種體現(xiàn),能使學生產(chǎn)生“成就感”。因此,要求學生在誦或讀時,聲音一定要響亮,盡量有點韻味,把自己體會出來的材料的情感表達出來。應該注意的是,記憶有普遍規(guī)律,記憶效果卻有個性因素。像“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有的學生可能這樣記:頭一句是“一二三”,第二句是“四五六”,第三句是“六七”,第四句是“八九十”,即抓住關鍵字就能很快背出來。也有的學生編成故事來記:我和小朋友走了二三里路,看見炊煙籠罩的村子,有四五家居民……也很容易背出。因此,教師在指導背誦方法時,不能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