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宇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qū)文化館 江西 宜春 336000)
探索舞蹈教學中情感的培養(yǎng)
簡 宇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qū)文化館 江西 宜春 336000)
舞蹈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情感流露表現的藝術形式。舞蹈從表現形式上來說,“動”是舞蹈的核心,因此舞蹈教學也更偏重于舞蹈技藝的訓練,而忽略了對學生情感表現能力的培養(yǎng)。本文對此進行初步的探討。
舞蹈教學;情感培養(yǎng)
舞蹈的肢體動作僅僅是一種表現形式,而情感才是表演的本質。舞蹈表達出應有的情感才能提高舞蹈的情感張力﹑吸引力,才能抓住舞蹈的藝術靈魂。在舞蹈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的肢體動作達到標準以及技術難度,而且更要要求學生的情感表現能力達到標準,創(chuàng)造出可讓觀眾產生共鳴的舞蹈形象。舞蹈不僅是一種肢體動作,更是美的藝術,屬于抒情的藝術,可反映人的內在情感和社會現實。在近年的許多舞蹈比賽中,我們可以發(fā)現不少舞者只注重舞蹈技術技巧的表現,在表演過程中缺乏情感,難與觀眾產生共鳴。這與舞蹈技巧的難度往往會被視為衡量舞蹈質量及水平高低的標準有關,這種表演給觀眾一種難以描述的感覺,畫面很美但不完美。作為舞蹈教學工作者,有必要讓學生將肢體動作和情感內容相結合,使他們細致地體會舞蹈作品中的情感內涵,從而提高舞蹈的情感吸引力。
舞蹈是一門藝術,更是一定時間﹑某一地方的文化﹑歷史的載體。舞蹈源自生活,其動作和情感反映出其出現的歷史背景﹑創(chuàng)作動機﹑風土人情和風格特征等。學生只有在了解舞蹈的背景文化,深刻理解舞蹈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感情后,才能更好地將感情灌注到舞蹈的每一個動作中去,分析出每個舞蹈動作的起落點。為此,學生要加強學習人文社科類的文化知識﹑參加各種社會藝術實踐活動。用心領悟作品,總結出其情感內容。在教學中,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己擬定表演主題,設計創(chuàng)作屬于自己的舞蹈。
舞蹈和音樂是通過視覺和聽覺給觀眾留下的印象的。舞蹈和音樂有密切的關系,音樂協(xié)助舞蹈豐富和確立核心形象,讓舞蹈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表現力。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情感。音樂情感培養(yǎng)的初始階段是培養(yǎng)節(jié)奏感,讓學生的肢體動作更好地跟上音樂節(jié)奏,但這并不是簡單地數拍子。利用音樂控制節(jié)奏,音樂的旋律線條和節(jié)奏類型對身體動作的位置﹑情緒的變化都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音樂的高﹑低,強﹑弱旋律的變化都可提示學生變換動作,音樂節(jié)奏的變化決定了舞蹈節(jié)奏的變化,不同的音樂節(jié)奏體現出不同的情感和風格,是舞蹈藝術不可缺少的主要元素。另一方面,舞蹈本身在控制動作節(jié)奏和表達情緒時也需要舞蹈音樂的配合,舞蹈不可以離開的只有音樂。在訓練中,讓學生先從了解音樂﹑體會音樂開始,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音樂修養(yǎng),強化學生對于音樂內涵的全面準確認識能力和領悟能力。學生在解析音樂作品的信息時,不能單從理論知識對結構和形式進行分析,而要將音樂作品放在其產生的歷史和文化大背景中解讀。學生畢竟與社會接觸較少,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社會經歷和情感體驗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師要盡量搜集舞蹈和音樂背后的資料,幫助學生了解音樂作品所要反映的人物﹑事情﹑歷史和情感,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fā)出他們無限的熱情,進而逐步把握舞蹈的節(jié)奏感﹑韻律和韻味。
舞蹈的藝術情感源自于人的內心,通過舞蹈或音樂等外在形式表現的真善美等能夠打動人們。舞者在舞蹈表演的過程中,通過適當的臉部表情可以將部分情感傳遞出來,也可讓觀眾感受到真善美。
學生手臂的動作變化﹑身體的擺動,甚至呼吸等都可以表達情感,舞者的面部表情非常重要。但臉部表情的準確表達并不簡單。準確的臉部表情可表現出人物喜﹑怒﹑哀﹑樂的情感,對于揭示人物的內在心理變化具有重要作用。眼睛是心靈之窗,反映舞者的內心,在舞蹈訓練中要注重眼神訓練。
臉部表情能表現舞蹈者內在情感,而這種情感單靠臉部某一個簡單的表情是難以展現出來的,還需要與頭部﹑眼部,甚至與整個身體配合。這樣配合的舞蹈才能夠做到形神兼?zhèn)?,才能達到舞蹈的美學效果。觀眾可以不聽音樂,但不會忽視舞者的神情。從“觀其舞,看其功,查其色,鑒其貌”這句話可以看出,舞者表情始終貫穿于表演之中,有畫龍點睛之效。學生的一舉手﹑一投足﹑一個眼神都能影響整個舞蹈表演。
舞蹈來源于生活,在教學中,開拓學生的想象力,拓寬其思維空間,對舞蹈表演﹑情感表達和動作創(chuàng)新具有重要的意義。系統(tǒng)地﹑全面地﹑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與創(chuàng)作思想是必不可少的,如在教授蒙古族舞蹈《草原漢子》時,教師應指導學生感受蒙族長調的悠揚與連綿,之后,適當地營造氣氛,讓學生幻想自己是草原蒙古族漢子,體會馬背民族的熱情與奔放。在進行舞蹈教學時,教師通過適當的引導會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促使其更好地將感情因素灌注到舞蹈作品中去。在對作品所要表達的豐富情感和內容有了充分的理解后,方能將作品內容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方式進行展現。舞蹈是一門課程,更是一門藝術,在進行舞蹈教學時必須幫助學生把音樂內容﹑舞蹈表情﹑教師想象力完美地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準確地展現作品內容,達到舞蹈創(chuàng)作的最高境界。
好的舞蹈是建立在標準的舞蹈動作上的,要培養(yǎng)情感,離不開扎實的舞蹈基礎。舞者動作的協(xié)調性和規(guī)范性是當前衡量舞蹈技術水平的前提,通過規(guī)范專業(yè)的訓練不斷強化肌肉組織﹑協(xié)調關節(jié)韌帶,可以逐步增強高度敏感力和協(xié)調性,發(fā)展舞蹈技術技巧,提高身體素質。規(guī)范的基礎訓練可不斷地增進敏銳度﹑準確度和協(xié)調性,例如,常規(guī)的舞蹈訓練中的“擦地”動作,學生在長期練習“擦地”的過程中加深了對繃腳﹑外開﹑延伸等腿的形態(tài)的準確感覺,而且增加了對腳底﹑腳尖和地面相互關系的敏感程度。科學﹑系統(tǒng)﹑量化的練習,讓學生能對自己的動作迅速地作出準確反應和預判。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每位學生都需要一個全面的訓練過程:訓練技能和情感培養(yǎng),這也正是對舞蹈學習者的要求,及提高舞者自身感官反應敏銳力的方法。賦予動作感情,舞蹈的感染力也就隨即增強。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因此,一個好的舞者必須練好基本功。
舞蹈是通過肢體動作表達情感活動的動作體現,人們對于舞蹈的審美要求已上升到藝術層面,這也是舞蹈區(qū)別于其他運動的主要特征。舞蹈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舞蹈情感,指導學生開拓思維﹑豐富肢體語言﹑提高文化修養(yǎng)。我們要充分認識到,舞蹈必須滿足文化市場對舞蹈藝術不斷增長的審美要求,但這并非一朝一日能夠完成,舞蹈教學任重而道遠。
[1]劉榮.舞蹈教學中的情感表現[J].藝術百家,1999,(04):100-102.
[2]殷廣樂.試論舞蹈教學中的情感表現力[J].大舞臺,2011,(09):219-220.
[3]張大鳴.試論舞蹈教學中的情感激發(fā)與培養(yǎng)[J].大舞臺,2010,(04):189-190.
[4]張竹巖.舞蹈教學中情感的培養(yǎng)[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03):63-64.
[5]劉思展.論舞蹈教學學生表現力的培養(yǎng)[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6):157-158.
[6]何云.藝術實踐對高校舞蹈教學的影響[J].大舞臺,2013,(08):213-214.
G4
A
1007-0125(2015)05-02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