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干部要運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思想武器,至少有三個問題需要解決。第一,如何進行自我批評;第二,如何對待別人對自己的批評,特別是有些偏頗甚至是不正確的批評;第三,如何正確地對別人展開批評。我們不妨看看毛澤東同志是如何看待和解決這三個問題的。
毛澤東指出:批評和自我批評是一個整體,缺一不可,但作為領導者,對自己的批評是主要的。他提出,領導干部要反復研究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歷史、自己現(xiàn)在的工作,好好地反省一下,甚至要“強制地省察自己的弱點”“多想自己缺點”?!皬娭频厥〔熳约旱娜觞c”,是毛澤東對作家蕭軍說的??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大后方和各個抗日根據(jù)地的文藝工作者和一大批滿腔熱血的青年,紛紛投奔延安。大家從四面八方來,各有各的觀點,難免產(chǎn)生分歧和矛盾。時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延安分會理事的蕭軍對延安的一些現(xiàn)象看不慣,便給毛澤東寫信辭行。1941年8月2日,毛澤東在給蕭軍的復信中,除了說明延安確實有很多不好的現(xiàn)象需要改正外,特地說了這樣一段話:不要絕對地看問題,要有耐心,要注意調(diào)理人我關系,要故意地強制地省察自己的弱點,方有出路,方能“安心立命”。否則天天不安心,痛苦甚大。
毛澤東所說的不要絕對地看問題,要有耐心,其實就是說遇事要忍耐,要有看待問題的正確方法。面對蕭軍的牢騷,毛澤東本可以從客觀方面講延安優(yōu)點是主流、缺點是支流之類的話,但是毛澤東卻沒有這樣講,而是將側重點放在“要注意調(diào)理人我關系,要故意地強制地省察自己的弱點”上,即著重強調(diào)主觀方面,強調(diào)主觀修養(yǎng)。毛澤東的這番話雖然是對文藝家說的,但對于領導干部運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思想武器更有教育意義。
對于領導干部來說,“要故意地強制地省察自己的弱點”,這是一種苛求嗎?如果是被動省察,將之看作外在的強迫要求,會感到很痛苦;如果主觀有這種自覺性,當作一種內(nèi)在要求,則有一種通徹之后的快感。領導干部進行自我批評,往往容易流于不深刻不徹底?!靶牡谉o私天地寬”,只有強制地省察自己一番,從靈魂深處剖析自己,超越小我,這樣才能心態(tài)平和,才能客觀地看待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才能真正找出自己的毛病來。
別人對自己的批評有兩種,一種是大體正確,另一種是大體不正確甚至是錯誤的。對于正確的批評意見,領導干部應該聞過則喜、從善如流,否則就是自己有私心,是黨性不純的表現(xiàn)。此點不需贅述。問題是,對于別人對自己的誤解或有所偏頗的批評,甚至是不正確的批評或惡意的中傷,該如何應對呢?
對此,毛澤東在給陳毅的一封信中也提到過,那就是“凡事忍耐”“照顧大局,只要不妨礙大的原則,多多原諒人家”。有些事情是非對錯一時扯不清楚,如果一味爭論,很可能影響團結、影響大局、影響工作,不如先將它放一放,讓時間和實踐來說明問題。對于這一點,毛澤東是有切身體會的。他在面對別人對自己不正確的批評時的態(tài)度就是:“忍耐”和“等待”。
領導干部對待別人不正確的批評有多種態(tài)度:有些人從此意志消沉、一蹶不振;有些人固執(zhí)己見、我行我素;而有些人則在“等待”中尋找轉機,在“忍耐”中不斷積蓄力量,不斷提高完善自我,“增益其所不能”。毛澤東選擇的是第三種做法,應該成為我們正確對待批評的榜樣。錯誤的批評有什么要緊?天塌不下來,“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于己并沒有什么損失。況且,日久見人心,如果真理在自己這邊,終究會得到人們的理解和認可。
黨內(nèi)要開展正確的、積極的批評和自我批評,要及時澄清錯誤思想,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否則黨就會失去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毛澤東一方面強調(diào),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老好人思想和自由主義傾向,是要不得的,要增強黨內(nèi)生活的政治性和原則性,運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武器;另一方面,他也強調(diào),批評要本著與人為善的原則,要起到幫助人而不是害了人的效果。這方面,毛澤東也為我們樹立了典范。他強調(diào):必須采取“團結—批評—團結”“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批判從嚴”“處理從寬”“一曰看,二曰幫”的政策。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1935年的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路線在紅軍中的統(tǒng)治地位,1938年的六屆六中全會肯定了從抗戰(zhàn)以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但這兩次會議都沒有對我們黨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后期的“左”傾錯誤和抗戰(zhàn)以來的右傾錯誤進行嚴肅批評,更沒有正本清源。真正對這些錯誤作思想上的清算,形成《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是在1945年,此時離遵義會議召開已整整十年。
為什么要等十年?鄧小平在1957年12月的一次談話中曾說:我們黨不在 1935年作關于歷史問題的決議,就是為了把全黨同志(包括犯錯誤的同志)團結起來,我們要等待犯錯誤的同志覺悟到自己的錯誤。如果我們在1935年作結論,這些同志是不會接受的。
歷史事實正是這樣,六屆六中全會后,王明仍然堅持過去的錯誤,一些黨員干部也仍然沒有認清教條主義的危害和實質(zhì)。1940年12月,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談到黨的歷史上的右傾和“左”傾錯誤時,仍然有人不同意說蘇維埃后期的錯誤是路線錯誤。這使毛澤東認識到,不改變黨內(nèi)理論脫離實際的狀況,解決歷史問題就沒有思想基礎。要解決歷史問題,必須進行整風,統(tǒng)一干部的思想。1942 年2月后,整風運動在全黨各級干部和黨員中普遍開展。經(jīng)過一年多的整風學習后,全黨的馬列主義理論水平空前提高。1943年秋冬,中共中央政治局連續(xù)召開會議,對十年內(nèi)戰(zhàn)時期和抗戰(zhàn)初期王明的錯誤路線進行嚴肅批評。許多中央領導人在會上回顧黨的歷史,作了認真的自我批評。從思想路線的高度對黨的歷次錯誤根源進行系統(tǒng)清算,并在此基礎上統(tǒng)一全黨思想的歷史條件已經(jīng)成熟。
在此過程中,毛澤東反復強調(diào):對于黨在歷史上的路線錯誤應該進行嚴肅批評;同時對于犯錯誤的同志則應采取寬大方針,實行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借以達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團結同志這樣兩個目的。他指出:對于人的處理問題取慎重態(tài)度,既不含糊敷衍,又不損害同志,這是我們的黨興旺發(fā)達的標志之一。
可見,在黨內(nèi)批評同志要出以公心,要從大局出發(fā),而不是從個人利害得失出發(fā)看事待人。批評一定要是善意的積極的。刀利能裁紙,但也可能會傷了人。批評既不能無情打擊,也不能圖一時痛快;既要堅持原則,又要耐心地說服,耐心地等待。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增強黨的活力、增進黨的團結的目的。從毛澤東的上述經(jīng)歷和做法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出:正確的、積極的批評和自我批評確實是我們共產(chǎn)黨人防身治病的有效武器。黨的十八大后,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nèi)容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恰逢其時?,F(xiàn)在,集中教育活動已經(jīng)結束,但作風建設仍然在路上,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思想武器須臾不可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