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麒麟
摘要:目的:分析顱腦外傷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觀察和護理。方法:選取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于我院就診的顱腦外傷腦出血患者68例,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4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經(jīng)護理后的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1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4%。結論:對顱腦外傷腦出血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能有效提高護理質(zhì)量及臨床療效。值得在臨床上大量推廣使用。
關鍵詞:顱腦外傷;腦出血;護理
顱腦外傷出血屬于腦組織器質(zhì)性損傷,一般為外力作用于腦部所引起。該病由于病情復雜多變且較為嚴重,患者容易發(fā)生并發(fā)癥,因此顱腦外傷腦出血患者的死亡率較高[1]。對顱腦外傷患者實施護理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我院通過對68例顱腦外傷腦出血患者進行研究,探討綜合性護理干預對顱腦外傷患者的護理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外科接受治療的患者68例為研究對象,患者年齡為11~79歲,平均年齡(40.8±2.1)歲,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0例,其中屬于外物打擊致傷12例,屬于車禍致傷39例,屬于墜落致傷17例。將所有患者隨機分成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4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對比上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觀察與護理,通過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觀察,遵照醫(yī)囑對患者實施藥物護理,并進行飲食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首先對患者進行全面觀察,觀察患者的意識狀態(tài)、言語及肢體反應、疼痛刺激反應,然后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初步判斷,密切觀察重癥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病情變化及生命體征情況做好記錄,并安排專業(yè)護理人員對其進行護理。其次,做好基礎護理工作,定時為患者翻身,護理患者的日常生活,保持室內(nèi)空氣清新。維持患者呼吸道暢通,清除患者呼吸道內(nèi)異物并采用頭高位的姿勢。若患者長期昏迷或出現(xiàn)呼吸困難癥狀,可切開患者氣管,采用一次性吸痰管對患者進行吸痰,吸痰應確保無菌操作,并采用微泵濕化患者呼吸道。最后做好并發(fā)癥的防治措施,當患者出現(xiàn)高燒時要進行降溫處理,具體可采用低溫療法。同時對患者進行營養(yǎng)支持治療,患者飲食應以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為主,早期對患者使用腸胃外營養(yǎng),后期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可采用胃腸內(nèi)營養(yǎng)。對于昏迷患者進行喚醒治療,長時間對患者實施喚醒干預能有效提高患者蘇醒率。對放置引流管患者應實施引流管的護理,主要方法為保持引流管的通暢,做好引流管的清潔及干燥處理。
1.3評價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意識清醒狀態(tài)進行格拉斯評分[2],根據(jù)評分標準判斷護理效果。顯效:8~15分;好轉(zhuǎn):3~8分;無效:3分以下??傆行?顯效+好轉(zhuǎn)。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取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對上述匯總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取率(%)表示,組間率對比采取x2檢驗,對比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如表1所示。
表1兩組患者經(jīng)護理干預后臨床療效[n=(%)]
組別
顯效
好轉(zhuǎn)
無效
總有效率
觀察組(n=34)
32(94.1)
2(5.9)
0
100
對照組(n=34)
17(50.0)
11(32.4)
6(17.6)
82.4
X2
4.6
6.2
6.0
6.0
P
<0.05
<0.05
<0.05
<0.05
3 討論
顱腦外傷可分為開放式損傷及閉合性損傷,頭皮裂傷、顱骨骨折、腦震蕩及腦出血等都屬于顱腦外傷,其中腦出血在顱腦外傷中最為常見[3],其主要分為腦挫裂傷、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顱內(nèi)血腫等。顱腦外傷患者的主要癥狀為頭痛、嘔吐、意識或思維障礙等。顱腦外傷腦出血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一般依據(jù)患者的生命體征及意識狀況等,主要包括意識、瞳孔、血壓、呼吸、血氧情況等。以患者眨眼及語言反應、運動定向能力判斷其意識狀態(tài),從而評估其治療效果?;颊咴诓煌牟∑谕讓獾姆磻闆r會不同。顱腦外傷患者大多出現(xiàn)低血壓,因此可對其進行升壓治療,但血壓過度升高會導致顱內(nèi)壓升高,因此應該將患者的收縮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內(nèi)。在護理過程中觀察患者的胸撐起伏情況,觀察患者的呼吸是否順暢,注意患者呼吸的頻率及節(jié)奏。檢測患者的血氧飽和度及血氧濃度,血氧分壓應大于12kPa,氧飽和度應大于95%。
對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主要包括術后一般護理、呼吸道護理。呼吸機護理、并發(fā)癥護理。一般護理主要為檢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并做好記錄,觀察患者病情狀況。對呼吸道的護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呼吸狀況,護理的要點為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做好吸痰護理,吸痰時要保證患者吸入高流量的氧,注意血氧飽和度指證。對呼吸機做定期檢查,檢查其氣管導管固定牢固性、管道連接緊密性。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合理調(diào)節(jié)呼吸機的通氣模式以及各參數(shù)。并發(fā)癥的護理對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有良好作用,密切觀察患者有無嘔血、腹脹等癥狀,一旦發(fā)現(xiàn)不良反應,應第一時間上報醫(yī)生,根據(jù)醫(yī)囑作出相應的處理。做好肺感染、泌尿系統(tǒng)感染、壓瘡等防止措施。具體措施為建立人工氣道、導尿管護理、定時給患者翻身及對患者受壓部位進行按摩等。
本次通過對68例顱腦外傷腦出血患者進行研究,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為100%,對照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82.4%,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研究結果表明,對顱腦外傷腦出血患者采取綜合性觀察及護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護理質(zhì)量,增加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對顱腦外傷腦出血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能有效提高護理質(zhì)量及臨床療效。值得在臨床上大量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韓素芹.顱腦外傷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觀察及護理[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19(21):2716-2717.
[2]劉東俠.ICU 內(nèi)顱腦外傷腦出血患者的護理[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13(24):210-210
[3]王巖.顱腦外傷腦出血116例護理體會[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2,24(16):1998-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