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峰
【摘 要】新課改以來,教師更加注重自己在教學課堂中所使用的教學方法, 不再像傳統教學那樣直接灌輸知識,不再崇尚“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觀,而是更加地注重“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不斷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全方面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教學效率
數學是一門比較特殊的學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基本上是離不開問題的。問題是數學學科的核心。一個好的問題或者一個好的提問方式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開拓學生的思維,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問題的設置和提問的方式是教師應該注重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一些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從而彰顯出數學課堂精彩。
一、選擇性提問,構建和諧課堂
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教師問的問題不是每一名同學都能回答上來的。因此,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時要注意對問題對象的選擇。教師根據自己的問題設計意圖來選擇優(yōu)等、中等、差等的學生來回答問題。比如有的時候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僅僅需要一兩名學生來回答,這時候教師可以選擇讓那些中等生來回答,幫助自己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而有的時候教師需要多名學生來回答一個問題,以此來了解學生們的想法。教師這時候就是了解全體同學的掌握情況或者對這道問題的想法,由此來給教師一個明確的教學方向。教師在點名提問學生的時候可以按照差、中、優(yōu)的順序來提問。當然根據不同的教學意圖選擇不同的提問方式,有的時候就需要改變這種點名順序。選擇恰當的提問對象,讓學生對數學課堂不再產生恐懼,構建一個和諧的數學課堂。例如:在小學數學《認識多位數》的教學中,教師提出了一個比較簡單的問題,以此來引出課堂內容:同學們來計算一下10個一是多少?10個十是多少?10個一百是多少?10個一千是多少?這個問題是復習以前所學過的知識,比較簡單,教師應當給學習成績稍差的學生機會,讓他們來回答這些問題,并對他們的回答表示鼓勵與贊揚,以此來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讓這些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懷,構建一個和諧的數學課堂。
二、趣味性提問,活躍課堂氛圍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求知欲,好奇心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變的特性。哪里沒有求知欲,哪里就沒有學校?!毙W階段的學生正是處于好奇心極大的時期,教師要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來選擇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設計的問題要別出心裁,對學生進行趣味性提問,勾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通過這些趣味性的問題活躍數學課堂氛圍。例如:在小學數學《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的教學中,教師在講平移的概念的時候先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放映了一下“嫦娥奔月”的動畫,之后對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看了嫦娥奔月過程,你們發(fā)現她發(fā)生改變了嗎?她的這個奔月的動作與我們今天學的知識有什么聯系呢?通過多媒體的放映將學生帶入到“嫦娥奔月”的情境中,帶動學生的求知欲望。有學生思考:嫦娥奔月的過程到底與我們學的哪些數學知識有關聯呢?這時候大多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去探索,相互交流,活躍了課堂氛圍的同時構建了高效的數學課堂。
三、激勵性提問,揚起自信風帆
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適當的激勵,會讓學生揚起自信的風帆。教師利用這一點對學生進行激勵性提問,在學生回答問題后,如果不是自己想要的答案,不應馬上否定,而是用一雙善于發(fā)現學生優(yōu)點的眼睛去看待這件事情,對學生的優(yōu)點加以肯定,及時地對學生做出表揚,在表揚的基礎上再對學生加以適當的啟發(fā)和引導,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數學知識。實踐證明,教師的肯定會極大地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其對數學學習充滿自信,進而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小學數學《三位數乘兩位數》的教學中,教師給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李叔叔乘火車出差需要12個小時,這輛車每小時走147千米,同學們算一算李叔叔這趟火車走的路程?一位學生積極的回答,但結果與正確答案不相符,老師并沒有馬上否定這位同學,而是讓學生說說他的思路。生:就是讓147乘以12。師:你的思路很對,反應迅速,很棒,但你再認真算一算,看看計算哪一步的時候出現了問題呢?老師相信以你這么聰明一定很快就能算出正確答案。教師通過對學生將進一步激勵,讓學生揚起了自信的風帆,誘發(fā)更強的興趣。
四、懸念式提問,激發(fā)學習興趣
懸念式提問是教師普遍用的一種提問方式,讓學生對數學知識充滿好奇。教師為了讓數學課堂不再單調無味,將游戲引入到課堂中,通過游戲來給學生形成一個懸念問題,讓學生在心理產生疑團,激發(fā)出學生的好奇心。例如:在小學數學《可能性》的教學中,教師在講臺前放上一個不透明的箱子,里面裝有大小、材質、形狀都相同的小球,其中6個紅球、4個白球、2個黑球,對學生們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猜想一下,如果你上前來摸一個球,你最有可能摸到哪種顏色的小球呢?教師先為學生設置一個懸念,讓學生在心理產生疑問,然后帶著這個問題來共同做一下這個摸球的游戲。這種提問方式,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做游戲,在做游戲的同時不忘去探索其中的奧秘,彰顯出了數學的奧秘。
總之,教師在課堂提問時要注意一定的技巧,從而達到提問的目的。教師應該不斷的尋找更好的教學方法,不斷地優(yōu)化自己的課堂問題,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這些問題引領數學課堂走向精彩。
【參考文獻】
[1]朱大禹.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J].江蘇教育.2006(06)
[2]薛凱鋒.小學數學教學中提問策略的研究[J].新課程(上).2014(02)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港口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