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昌權+杜志強
摘 ? 要
目前的教師權力研究過于偏重權力的消極影響,而忽略其積極效應。教師的話語權力、懲戒權力、課程權力、規(guī)訓權力等對教師和學生的成長發(fā)展以及教育教學活動的積極作用不可忽視。未來的教師權力研究應當立足于微觀視角,采用量的研究、質的研究等多種形式,側重于分析權力策略的動態(tài)運作過程。
關鍵詞
教師權力 ?話語權力 ?懲戒權力 ?課程權力 ?規(guī)訓權力
縱觀整個教師權力研究的歷史,教師權力飽受爭議,爭議的焦點是教師究竟有沒有“權力”、該不該有“權力”、“權力”有多大,爭議的后果是教師權力被涂抹上濃厚的消極色彩,不少人談“權”色變。究其原因,可能是隨著大眾媒體傳播技術的普及,教育發(fā)展過程中的種種特別現(xiàn)象瞬間凸顯,人們的關注視線聚焦在教師權力的濫用與失當?shù)葐栴}上,導致家長、教師、學生、學校等各方面對“教師權力”較為敏感。實際上,教師權力在許多場合具有積極功能,常以潛藏和微妙的形式促進教師和學生的發(fā)展。由此可見,教師權力并非只有消極效應、沒有積極效應。教師權力的積極效應散見于諸多研究文獻中,只不過缺少系統(tǒng)梳理與深入挖掘。本文將對當前有關教師權力積極效應的研究結果進行梳理,以便于人們更好地理解教師權力的本質,并以此為基礎,對教師權力的未來研究提出有益思考。
一、教師權力積極效應研究的內(nèi)涵
1.話語權力的積極效應研究
在教師所具有的諸多權力中,話語權力最為顯而易見,也最易被外界認可。然而,這樣一種尋常的權力,卻被過度放大了消極效應,而縮小了積極效應的價值空間。“話語霸權”、“言語冷暴力”等一些詞匯成為學術研究中的關鍵詞,也成為街談巷議的熱點話題。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境遇尷尬,既擔不起“霸權”的罪名,也受不了“冷暴力”的奚落。與學生交流時的言語多寡、語氣語調(diào)都成為教師需要審慎考慮的問題。
事實上,霸權、冷暴力只是個別現(xiàn)象,話語權力的積極效應遠勝于消極效應。教師話語權力一般表現(xiàn)在贊賞、表揚、批評、指導、提問、評定等活動中。贊賞和表揚的積極效應不必多說,它符合賞識教育的初衷;指導、提問、評定也屬于教育教學活動的必要環(huán)節(jié),沒有太多非議;對于非議較多的批評權,相關研究指出:批評權屬于教師正當?shù)慕逃龣嗔?,恰當?shù)乩斫馀c運用批評,其價值未必遜于表揚[1],教師的批評權力實際上有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
2.懲戒權力的積極效應研究
懲戒權力可以說是最具爭議的教師權力形式。對于什么是教師懲戒權、懲戒的空間范圍、懲戒的具體方法等問題,文獻資料中有許多針鋒相對的討論。討論最為集中的問題是教師在懲戒過程中對學生造成的傷害較大,抹殺了懲戒的教育意義。例如,教師簡單粗暴地采用體罰或變相體罰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管理,造成惡劣影響。
事實上,懲戒并不能等同于體罰。體罰易對學生造成身心傷害,而懲戒具有治病救人的積極效應。教師懲戒權是教師的一種權力,是教師基于其職業(yè)身份而獲得的職權之一[2],其價值意義體現(xiàn)在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宏觀層面上,懲戒權是維持教育教學活動秩序、保證教育教學活動正常開展的合法職權,是教師的一項基本教育權、是教師施教育人的一種手段、是落實社會規(guī)范的一種方式、是對人性復歸與高揚的一種展現(xiàn)[3]。微觀層面上,教師能夠通過合理的懲戒手段教育犯錯學生,激發(fā)其悔改之意,從而達到矯正目的[4]。正如余雅風等人所指出的那樣:適度、合理的懲戒是維護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的必要手段,它使得教師在對付不規(guī)矩學生時有更大的回旋余地[5]。
3.課程權力的積極效應研究
課程權力是相對隱晦的教師權力形式,主要體現(xiàn)在課程建設與開發(fā)、選擇與運用、實施與評價等一系列活動之中。現(xiàn)階段,外界對課程權力消極效應的指責相對較少,而對賦予教師更多課程權力的呼聲較高。
教師課程權力的積極效應可概括為三個方面。第一,對課程開發(fā)的積極效應。張艷娣認為:教師是校本課程開發(fā)的主體,教師權力能否真正實現(xiàn)是校本課程開發(fā)成敗的關鍵[6]。陳子文認為:教師課程權力使教師成為課程開發(fā)的重要一員,使教師由單純的課程消費者轉變?yōu)檎n程生產(chǎn)者,由課程體系的順從者轉變?yōu)閰⑴c者,從而打破課程開發(fā)的壟斷局面[7]。第二,對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效應。鐘一平認為:教師擁有課程權力,可以影響和控制教學內(nèi)容、選擇教學方式方法、靈活處理課堂問答,從而快速、優(yōu)質地幫助學生獲取知識[8]。劉向輝則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具有的權力在產(chǎn)生教學秩序的同時,也促進了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9]。第三,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積極效應。原晉霞認為:絕大多數(shù)教師一直在用自己的嘴巴說著別人的話而不自知,而教師課程權力有助于教師擺脫虛假主體的身份,成為真正的言說主體[10]。徐淑紅則指出:教師課程權力可以增強教師的自我效能感,增加專業(yè)發(fā)展自主性,進而促使教師實現(xiàn)從“操作員”向“專業(yè)化”的跨越[11]。還有研究表明,教師課程權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向教師的課程能力轉化[12]。
4.規(guī)訓權力的積極效應研究
教師規(guī)訓權力以近乎隱匿的形式,存在于師生交往活動的種種場景之中。通過抽絲剝繭地分析,一些研究者具體地指出了暗藏于教室空間以及師生交往關系空間內(nèi)的權力活動痕跡,并據(jù)此認為規(guī)訓權力具有壓制和摧殘的特性。例如,高高在上的講臺被視為“中央監(jiān)視點”,便于教師對學生活動的監(jiān)視和控制;班干的確定被視為“層級監(jiān)視”,便于教師實現(xiàn)來自學生內(nèi)部的監(jiān)視和控制。
盡管教師規(guī)訓權力的確存在一些詬病,但其積極效應仍然值得肯定。正如于偉等研究者所言:“規(guī)訓或隱或顯的影響著一定文化背景、一定種族信仰、一定價值取向的個體,使其克服自身愚昧無知,向著一種理性化、道德化的方向發(fā)展。從這個意義上講,規(guī)訓意味著文明的進程……不能簡單的將這種對‘惡的規(guī)訓控制視為不民主以及對學生的壓制與摧殘。”[13]隨著壓制和支配性質的逐漸淡化,教師規(guī)訓權力對教學活動的正向促進作用也日益明顯,學生在隱匿的規(guī)訓中,會將外在的規(guī)訓內(nèi)容逐漸內(nèi)化,從而達到教學目的[14]。此外,從教育社會學的視角來看,權力關系塑造著師生互動[15]。規(guī)訓權力的無處不在和隱匿性特征,無疑會對師生之間的關系互動產(chǎn)生廣泛而又微妙的影響。如果利用得當,教師應當可以憑借規(guī)訓權力的運作來促進和改善師生關系。endprint
二、評析與展望
1.評析
綜上所述,教師具有話語、懲戒、課程、規(guī)訓等多種形式的權力。這些權力不可否認地帶有某些消極影響,給教師、學生、教育活動造成一些傷害。但是,從以上眾多研究成果來看,教師權力并不是可怕的妖魔,它也具有諸多積極效應。目前對教師權力的研究,多采取消極的取向,重點關注教師因權力濫用或誤用所造成的惡劣后果,而忽視教師權力合理運作時所取得的積極成效,這種取向似有不妥。其原因在于,“教師權力”本身既非積極的,也非消極的,教師權力就是教師權力,是積極還是消極,需要根據(jù)運用教師權力的人以及教師權力運作的情境綜合判斷。研究者應當結合研究取向、權力主體以及權力活動情境等多個方面,理性地思考和分析教師權力。在研究取向上,對同一種教師權力活動,基于積極視角的考察與基于消極視角的考察可能得出的結論有差異,甚至截然相反。因此,為確保研究的準確性和客觀中立性,研究者應當在研究之前確立不偏不倚的態(tài)度,并在研究過程中時刻檢視自己的態(tài)度。在運用權力的主體方面,對同一種權力活動形式,不同的教師可能會具有權力效果反差,因為每一個教師的個人背景、社會關系、實踐經(jīng)驗等都有所不同。因此,探尋權力蹤跡、考察權力效果應當結合教師的成長背景與實踐經(jīng)驗。在權力運作的情境方面,同一個教師可能在不同的情境中有不同的權力反應,進而調(diào)動不同的權力資源,采取不同的權力形式,以達到預期效果。因此,若要深入研究和把握教師權力運作,必須思考情境對教師權力的調(diào)節(jié)作用,考慮權力、情境、關系等諸多因素間是否發(fā)生了某種交互影響作用。
2.研究展望
諸多學者對教師權力積極效應的研究,給未來的教師權力研究指明了方向。
首先,在研究視角上,基于微觀權力理論的分析和探索仍然有進一步深入挖掘的空間。過去對教師權力的研究,總是批判的多,而贊揚的少。究其原因,可能與研究者看待“權力”的視角有關?;诤暧^的視角來看,權力帶有某些政治意蘊,往往給人們一種強制和壓迫的刻板印象。帶著這種批判的眼光,研究者可能更易于發(fā)現(xiàn)教師權力活動中具有政治權力色彩的壓抑性特征。基于微觀的視角來看,教師與學生之間可能具有某些強制與壓迫的現(xiàn)象,但壓抑性絕對不是教師權力的真實意涵。微觀視角下的權力散布在教師和學生的關系網(wǎng)絡之中,不但教師具有教師權力,學生也具有一定的學生權力。兩種權力之間構成互動和共生的關系,教師和學生在此種關系之中各自得到成長。也就是說,基于微觀視角的教師權力具有多重實踐意涵。一方面,教師在運用權力的過程中不斷成長與發(fā)展;另一方面,教師通過權力的運作,來督促和幫助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
其次,在研究形式上,量化研究、案例研究、動態(tài)研究等形式具有進一步開發(fā)和應用的空間?,F(xiàn)階段的教師權力研究,呈現(xiàn)出兩個特點:一是重理論思辨,二是重靜態(tài)闡述?;诶碚摰撵o態(tài)研究有較多成果,而量的研究、質的研究等形式未獲充分重視,研究形式仍然較為單一。理論研究有助于厘清關于教師權力的爭議。而量化研究可能更有助于準確分析教師、學生對待教師權力的態(tài)度等問題。案例研究能夠更好地分析情境因素在教師權力活動中的影響機制,同時也能夠更為細致地描繪教師權力的運行軌跡,準確刻畫教師在運用權力時的心理活動。動態(tài)研究可以結合理論、數(shù)據(jù)、案例來使用,以凸顯鮮活的人物形象,凸顯教師權力的價值意義。
最后,在研究內(nèi)容上,權力策略正成為教師權力研究的嶄新視點[16]。由于權力活動的復雜性,它常以一種模糊的面目示人,而籠統(tǒng)的權力研究并不足以全面把握教師權力。教師權力究竟體現(xiàn)在哪里?教師究竟是如何運用權力的?為何教師權力作用于不同學生時,會呈現(xiàn)出積極和消極的不同效應?要弄清這些問題,必須具體把握教師權力的落腳點。這個落腳點,正體現(xiàn)在有關于權力活動的各種策略上。教師權力只是一種影像,權力策略才有跡可尋。教師的權力策略可能體現(xiàn)在教師的言語、態(tài)度、行為之中,可能會受到學生性別差異、特質差異和教師經(jīng)驗差異等許多方面的影響。教師的言語、態(tài)度、行為,學生的性別、特質,教師的經(jīng)驗,這些變量更利于量化研究的順利開展。未來的教師權力研究將更為細化,更加全面地為教師和學生的發(fā)展以及教育教學活動提供實質性意見和建議。
參考文獻
[1] 孔令新.師生關系的反思——從班主任的批評權談起[J].教育學術月刊,2011(8).
[2] 陳勝祥.教師懲戒權的概念辨析[J].教師教育研究,2005(1).
[3] 賀武華.教師懲戒教育權的理性弘揚[J].中國教育學刊,2011(6).
[4] 紀勝輝.教師懲戒權的范圍與方法[J].廣東教育,2012(1).
[5] 余雅風,蔡海龍.論學校懲戒權及其法律規(guī)制[J].教育學報,2009(2).
[6] 張艷娣.試析校本課程開發(fā)中的教師權力[J].基礎教育,2006(11).
[7] 陳子文.論課程改革后教師權力模式的變化[J].科技信息,2007(11).
[8] 鐘一平.課堂中的教師權力[J].中國教師,2007(6).
[9] 劉向輝.作為知識權威:教師權力基礎的演變與教師自主發(fā)展[J].教育導刊,2011(2).
[10] 原晉霞.試論教學場域中的權力關系[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3).
[11] 徐淑紅.論教師權力的缺失與賦權策略[J].科技信息,2008(7).
[12] 朱恬恬.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教師權力分析[J].中國教育學刊,2011(12).
[13] 于偉,戴軍.??陆淌抑械奈⒂^權力理論述評[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2).
[14] 劉向輝.課堂場域的權力審視與課堂控制[J].全球教育展望,2008(12).
[15] 劉云杉.師生互動中的權力關系[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8(1).
[16] 杜志強,汪昌權.權力策略:教師權力研究的新視點[J].教育評論,2011(3).
[作者:汪昌權(1987-),男,安徽霍山人,銅陵學院學生處助教,碩士;杜志強(1968-),男,河南許昌人,鄭州師范學院特殊教育學院院長,教授,博士。]
【責任編輯 ?郭振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