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晨
摘要:翻譯專業(yè)側(cè)重實踐和譯文修改,國內(nèi)MTI專業(y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通過做大量翻譯練習提升對外文的掌控力和語言轉(zhuǎn)換的技巧。英譯漢的翻譯過程中,譯者既要準確理解原文有可能出現(xiàn)的深層含義,又要轉(zhuǎn)化成地道的漢語表達。翻譯過程中技巧的準確運用直接關(guān)系到譯文的精準度和可讀性,因此譯者要對譯文進行反復(fù)修改達到相對“完美”。對不同版本的譯文或者修改前后的譯文進行比較和評析也是譯者提高翻譯素養(yǎng)的必由之路。
關(guān)鍵詞:翻譯實踐;譯文修改;譯文評析
【中圖分類號】:H315.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4-114-02
筆譯不同于口譯,二者在理論,工作方式和語言運用方面都有很大不同。(宋濤,2011)。筆者專業(yè)是英語筆譯,除了理論學習外,上學期問很重要的一個方而就是加強實踐環(huán)節(jié)的練習。翻譯時不單純地注重句子的形式,而是根據(jù)翻譯效果對其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句子才會更加通順。(王玲艷,2013)。而在課上和課后作業(yè)中,筆者通過做大量練習,還通過認真聽老師講解,完成修改,體會到了翻譯過程中的很多問題,比如翻譯需要理論的指導(dǎo),但是盲目套用理論也欠妥。在做翻譯評析時借用某一理論框架分析問題、解釋譯法,從而印證理論,大部分理論運用都不理想。(趙巍,2014)。筆者對“翻譯”尤其是“筆譯”二字的認識更深了一步,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也很受益。
下面就從筆者修改過的作業(yè)中選取一篇,具體展示一下自己的修改過程和翻譯策略。
原文是The Burning Question by Mike burners -Lee and Duncan Clark,(Peter Forbes,2013),一篇評論文。評論者立場客觀,用詞也偏中性,主題是評論The Burning Questions寫得好,文中具體給出了原因。
初次翻譯的時候,通讀全文,基本把握作者觀點后,一句句順譯,意思和原文沒有太大出入,基本做到了忠實,但是在選詞和語句調(diào)整,上下文聯(lián)系等方而做得不是很好,導(dǎo)致很多語句不通,漏譯或錯譯。
以下為實例展示,翻譯策略和評析。
1.修改前譯文選詞用語不準確,不地道。
1.1……the turning of blind eyes"""
修改前:變得冷漠
修改后:人們熟視無睹的態(tài)度
修改后用四字格符合譯入語的語言習慣。且“變得”一詞暗示有對比有過程的變化,不符合文意。
1.2……since the failed Copenhagen climate summit-----
修改前:哥本哈根峰會失敗后
修改后:哥本哈根峰會無果而終
“failed”一詞字而含義確實是“失敗了的”,但是對于一個峰會來說不能說失敗還是成功,只能說有沒有達到想要的效果或達成預(yù)期中的協(xié)議,因此譯成“無果而終”采用意譯的方法,符合譯入語的用詞習慣。
1.3……compound interest, in the vernacular……
修改前:通俗一點就是,復(fù)利增長
修改后:通俗一點就是,“利滾利”增長
“利滾利”是中國人口語中或標題中的常用詞,更為“通俗”。
1.4 Effective political action to mitigate climate change has ceased
修改前:緩和氣候變化的有效政治行為不再實施了
修改后:緩和氣候變化的有效政治行為已經(jīng)停止
雖然是政府“實施”該項行為,但是切換到中文,主語是“行為”,故選“實施”一詞不恰當,應(yīng)直譯為“停止”。
1.5……with the lives of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people……
修改前:用成百上千人的生命
修改后:用成千上萬人的生命
“成百上千”一詞顯然程度有所欠缺,“成千上萬”更能突出受眾很多。
1.6 New technologies have often not supplanted the old
修改前:新技術(shù)并沒有取代舊技術(shù)
修改后:新技術(shù)并沒有取代傳統(tǒng)技術(shù)
“舊技術(shù)”一詞暗含貶義,暗指過時了的,而此處文意也說明,傳統(tǒng)技術(shù)并沒有過時或者被人們放棄,因而采用意譯的方法“傳統(tǒng)”這樣的中性詞語更符合文義和評論者客觀的立場。
1.7……wreaking havoc……
修改前:將帶來嚴重破壞
修改后:將帶來滅頂之災(zāi)
“wreaking havoc”的程度為十分嚴重,“嚴重破壞”程度還是不夠,沒有對應(yīng)其英文想要表達的嚴重程度,意譯為“滅頂之災(zāi)”既符合中文四字格的使用習慣,又能很好地體現(xiàn)其嚴重程度。
2.修改前譯文不夠簡潔,不符合中文的使用習慣。常見用減譯處理。
2.1……400 parts-per-million……
修改前:百萬分之400個單位
修改后:濃度高達40ppm
數(shù)字的單位通常用字母表示,此外,“濃度”一詞包含每單位的數(shù)量,符合文義。
2.2……the markets are gambling trillions of dollars on abet that……
修改前:市場正在用巨資冒險證明
修改后:市場正在豪賭證明
“gambling trillions of dollars on a bet”直譯就是“用數(shù)萬億的金錢來賭博”也就是中文表達中的“豪賭”,因此減譯后更簡潔通順。
3.修改前譯文有礙理解,不夠通順。修改方法較為靈活。
3.1 Something will have to give
修改前:總有人要付出代價。
修改后:有得必有失。
此處修改后采用意譯的方法,原文含義是說碳排放會有負而效應(yīng),是全世界都要付出的代價,而不是說哪一方付出代價,因此修改后表達更清楚。
3.2……we know a bubble will burst……
修改前:泡沫會破裂
修改后:泡沫遲早會破裂
增譯了“遲早”一詞,體現(xiàn)雖然現(xiàn)在還沒關(guān)系,但是將來有一天一定會發(fā)生,表意更直接。
3.3……the switch to renewable……
修改前:向可持續(xù)能源的轉(zhuǎn)換
修改后:可持續(xù)能源的使用
此處采用意譯的方法,“轉(zhuǎn)換”一詞在類似中文環(huán)境下不經(jīng)常使用,讀者會考慮轉(zhuǎn)換的源頭,而“使用”一詞更直觀。
3.4……the City is betting on all of that being burned
修改前:這是在用老本打賭
修改后:資本市場賭定在將所有能源用完之前……
修改前為錯譯,是理解偏差造成的,“用老本在打賭”沒有說明打賭的內(nèi)容,而文中有提到是“人們絕不會罷于”,因此betting on翻譯成“賭定”或者“料定”
3.5……and especially wise on the psychology that……
修改前:抓住了人們的心理
修改后:對人們的心理也目光獨到
“抓住了”一詞過于夸大,原文的“wise”只是表明對人們的心理掌握的很清楚,很了解,所以用“目光獨到”雖為意譯,但暗含褒義,表明評論者的傾向,又不失準確。
3.6 When of course what everyone should be busy on areth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
修改前:人們的選擇將是問題的解決方案
修改后:而人們應(yīng)該做的正是問題的解決辦法。
此處著重對“when”一詞的理解,“when”在此處有轉(zhuǎn)折含義,應(yīng)增譯出“但是”或者“而”。
3.7 You need almost everything and you need it very fast, right now
修改前:你需要所有東西,并且要的很急
修改后:得采取各種措施,而且立刻行動。
修改前為直譯,但與前后文不連貫,此處針對的是碳排放造成的氣候問題,并不是“需要所有東西”,因此采用意譯的方法翻譯成“采取各種措施,而且立刻行動”更連貫,符合文義。
3.8……Prince Charles on the warpath……
修改前:查爾斯王子都要大發(fā)雷霆了
修改后:查爾斯王子也在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而努力。
“on the warpath”雖然為準備作戰(zhàn)(大發(fā)雷霆)的意思,但是前后文都在說碳排放和環(huán)境問題,直言“大發(fā)雷霆”或者“準備作戰(zhàn)”顯得和突兀,使譯文不順暢,符合文義,查爾斯王子是要應(yīng)對環(huán)境問題。
4.對于英文中較長的句子,翻譯成中文時,修改前的譯文沒有很好地調(diào)整語序。
4.1 ……t would be hard to come up with something better than climate change……
修改前:那么沒有什么比氣候變化更得力的了
修改后:氣候變暖問題再恰當不過了。
修改前的句子是按原文語序順譯下來的,主語不夠明顯,也不夠簡潔,表意不直觀,因此修改為調(diào)整語序的翻譯。
4.2……in the last three and a half years since the failed Copenhagen climate summit, to the triumph of the righting lobbies over the scientists, environmentalists and concerned citizens
修改前:自從哥本哈根峰會失敗后,在過去的三年半的時問里,頑固的氣候變化問題使得右翼游說者勝利了,他們勝過了科學家,環(huán)境學家和關(guān)心環(huán)境問題的人們。
修改后:哥本哈根峰會無果而終,之后的三年半的時問里,右翼游說集團的聲音蓋過了科學家,環(huán)保主義者和關(guān)心這一問題的市民的聲音,成為主流。
受到”since”一詞的影響,修改前的譯文同樣是根據(jù)原文的語序順譯下來的,“since”一詞引導(dǎo)的部分是“峰會”而不是“三年半的時間”,但是按照修改前的翻譯,“自從……之后”后緊跟“在過去三年半的時間里”造成雙重時問狀語,因此不通,修改之后調(diào)整語序,不僅中文簡介,表意明朗,時間狀語也符合正常語序。
4.3 ……leaving most of the remaining fossil carbon in the earth
修改前:將大部分的礦物質(zhì)碳留在地下
修改后:放棄開采大部分的礦物質(zhì)碳。
修改前是直譯,但是不夠簡潔,因此調(diào)整語序,并且意譯之后,修改為“放棄開采”
4.4……biomass is needed as feedstock on a huge scale for the chemicals industry, especially bulk plastics
修改前:生物質(zhì)能還是原料大量應(yīng)用于化工產(chǎn)業(yè),尤其是大部分的塑料生產(chǎn)。
修改后:生物質(zhì)能還是大規(guī)模工業(yè),尤其是大型塑料業(yè)的原料。
修改前是按照原英文語序直譯的,但是“原料”和后而的“大量應(yīng)用于”銜接不通順,定語部分沒有必要后置,調(diào)整語序后符合中文主題突出,結(jié)構(gòu)簡潔的特點。
5.此外,修改前的譯文沒有注意到結(jié)構(gòu)方面的規(guī)范,漏譯了原文中的作者,發(fā)表時間,發(fā)表刊物,文章來源等重要信息。修改后補充了相關(guān)部分,做到譯文完整保留原文信息,這也是作為一名譯者對原作忠實的態(tài)度。
譯文修改已經(jīng)完成,但是翻譯并沒有到此結(jié)束,作為英語筆譯學習者和研究者,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提升,今后所要做的,是借鑒這種練習翻譯的方式和方法,運用到今后的更多實踐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