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蕾
活動設計思路:
中班年齡段,正是幼兒各種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期。我們常會遇到這樣的現(xiàn)象:正和孩子說著話,卻被一個噴嚏噴個正著;眼看著一個噴嚏要對著飯菜打出,孩子卻不知轉身,仍然直來直去噴個痛快。盡管老師們苦口婆心地反復教導,可總有孩子會忘記,抱無所謂的態(tài)度。我認為一個人某種行為的變化與他對某一事物看法的深刻程度有關。如果你不能真正讓幼兒體會到隨意打噴嚏的不良后果,也就很難讓他們改變現(xiàn)有不良習慣。針對這些情況,我設計了這次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聽故事、看視頻等活動,了解不文明打噴嚏的危害。
2.知道打噴嚏是人類的正常生理現(xiàn)象,學習一些文明打噴嚏的方法,并愿意使用文明的方式打噴嚏。
活動準備:
1.故事《花臉虎打噴嚏》的FIASH課件;關于打噴嚏慢動作的視頻;黑板、粉筆;音樂“甩蔥歌”及“禮儀歌——咳嗽、打哈欠、打噴嚏”。
2.課前給每位幼兒口袋中裝好一張面巾紙。
活動過程:
一、談話打噴嚏導入
教師和小朋友們打招呼,假裝不小心打了個噴嚏。
教師:小朋友,你們打過噴嚏嗎?人什么時候會打噴嚏?
幼兒討論回答。
二、欣賞故事,學習文明、正確地打噴嚏
(一)播放課件,欣賞故事。
教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關于噴嚏的有趣故事,讓我們來聽聽吧。
播放FIASH課件,幼兒欣賞。
(二)了解文明打噴嚏的意義與方法。
1.回憶故事內容,感受不文明打噴嚏的方法給人帶來的麻煩。
提問:
故事里誰在打噴嚏?為什么會打噴嚏呢?
花臉虎的噴嚏都闖了哪些禍?
為什么打個噴嚏就會發(fā)生這么多可怕的事情呢?
幼兒根據(jù)故事回答。
教師小結:小朋友說得真好!我們看看大家給花臉虎的信中說了什么吧!
2.點擊課件按鈕,再次帶幼兒看信中的內容。
(評析:故事是對幼兒最有影響力的教育手段。教師選用這個小故事,配上自制的FALSH課件,夸張、幽默地渲染了花臉虎不文明打噴嚏給大家造成麻煩的有趣情節(jié),讓幼兒在開心的笑聲中知道了打噴嚏時一定要捂住嘴巴。)
3.討論:為什么打噴嚏時要捂住嘴巴?
提問:為什么打噴嚏時要捂住嘴巴?打噴嚏時,真會傳染病菌嗎?
教師再次打個噴嚏。
提問:你們看到病菌飛出來了嗎?
教師:科學家們把人打噴嚏的過程拍攝下來,讓我們用慢鏡頭來看看打噴嚏時到底發(fā)生了什么吧!
觀看打噴嚏時的慢鏡頭,感受噴嚏傳播病菌的過程。
提問: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教師著重引導幼兒觀察打噴嚏時從人類口、鼻中噴出的飛沫,體會這種不愉悅的感覺。
總結:病菌就藏在噴出來的口水和鼻涕里,只是我們平時打噴嚏的動作太快,看不清楚。這些病菌飛到空中,就會傳染給其他人。所以,打噴嚏時一定要用文明的方法。
(評析:教師此處設計了“質疑”環(huán)節(jié),并安排幼兒觀看“打噴嚏的慢鏡頭”的視頻資料,既讓幼兒真實觀察到病菌傳播的過程,又滿足了他們的探究欲望。視頻中,人們打噴嚏時口水與鼻涕紛飛的情景,給了幼兒強烈的視覺刺激,同時也激起了他們用文明方式打噴嚏的愿望。)
4.討論:打噴嚏有哪些文明的方法。
出示“文明打噴嚏”記錄表(黑板),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完成記錄。
教師:你們知道文明打噴嚏的方法有哪些嗎?
帶領幼兒一起模仿各種文明打噴嚏的方法。
教師:原來文明打噴嚏有那么多種方法,我們一起來學學這些好方法吧。
(評析: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和幼兒一起經(jīng)歷了用簡筆畫方式進行記錄的學習過程。這一方面為中班幼兒將來學習記錄做了預先鋪墊,另一方面幫助幼兒梳理了討論結果,而自己的想法能立刻被教師展示在黑板上,也激起了幼兒的表達欲望,發(fā)言特別積極熱烈。)
三、玩游戲:噴嚏來了
玩法:聽“甩蔥歌”音樂自由跳舞。當想打噴嚏時(音樂中出現(xiàn)警報),就要趕緊暫停舞蹈,選擇一種文明方式打噴嚏。音樂再次響起時,繼續(xù)自由舞蹈。
(評析: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教師設計的音樂游戲“噴嚏來了”既是學習活動后的放松,也是剛好為幼兒提供了練習的機會。舞蹈中,孩子們聽見警報聲后,都能迅速選擇轉身或捂住口鼻的方式打出噴嚏,教學目標最終在這里全部實現(xiàn)。)
四、結束活動——欣賞禮儀歌“打噴嚏、咳嗽、打哈欠”
教師:在生活中,不僅打噴嚏要講文明,還有很多地方也需要我們講文明,老師這還有一首文明歌,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因為采用的教學方式較多,始終能緊抓幼兒的注意力,目標達成效果也很好。但針對簡筆畫記錄環(huán)節(jié),有疑問也有更進一步的反思。
問題一:在用簡筆畫記錄幼兒想到的文明打噴嚏法法時,可否讓幼兒自己畫?
思考:中班幼兒的繪畫水平相對來說不如大班幼兒的形象細致。中班上學期是更是如此。所以要他們畫出自己的想法可能還有些難度。而且孩子能力不同,畫畫速度也會有差異,較長的等待可能會影響原有的教學安排,造成大部分幼兒注意力分散。但是,中班幼兒是否就不能參與記錄了呢?我認為也不盡然。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教師可以隨時增加孩子的記錄參與度。如果是在中班下學期組織活動,不妨就可以請孩子來試一試。另外,也可以采用師生合作的方法。如教師先示范記錄一兩種方法,然后讓幼兒在此基礎上再來記錄;還可以有意把簡單的內容讓幼兒來呈現(xiàn),較難的由教師完成??傊?,還是陳鶴琴老師的那句話“凡是兒童能做的,就讓他們自己做?!?
問題二:幼兒提出方法很多,有時會非常相似,教師在用簡筆畫梳理時能否做合并處理?合并了會不會打擊了某些幼兒的表達積極性?
思考:這種情況在很多活動中都會遇到。如果選擇合并,好處是討論結果簡略清晰、一目了然,但缺點是不能呈現(xiàn)所有幼兒的表達內容。把幼兒所有的答案都記錄下來,好處是照顧了每個孩子的情感,但會使整個記錄表顯得凌亂擁擠,主題不突出。我認為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同類的結果是要合并的。但是孩子的情感也需要呵護。所以教師在合并結果時,一定要及時肯定幼兒的想法,再說明為什么要合并的理由。另外一種做法是,先陳列出所有孩子的想法,再用另一張表格做最后合并梳理。這樣,孩子的積極性不會受到傷害,也能清晰梳理出結果。
附故事:
花臉虎打噴嚏
花臉虎從來不生病,這一回它感冒了,鼻子塞得好難受,要是能打個噴嚏該多好啊!于是,它找來胡椒粉放在鼻子底下輕輕一吸,鼻子癢癢的,“啊,啊嚏”,一個憋了好久的噴嚏打了出來,接著是第二個、第三個……?;樆⒌膰娞绱虻谜嫱纯?,一個比一個有威力?;樆⑾氲胶訉Π度ィ缟闲⌒艿拇?,“啊,啊嚏——”一個憋足了勁的噴嚏把小熊打到河里。花臉虎上了岸,走過小猴的果園,小猴正在樹上摘果子?;樆埓笞彀汀鞍。√纭?,打招呼變成了打噴嚏。小猴被噴嚏震得摔了下來,果子撒了一地。
花臉虎走到樹林,一個噴嚏把鳥媽媽的鳥窩也打了下來,小鳥摔傷了翅膀?;樆⒁贿呑咭贿吿咧由约旱臍?。突然,他聽到大伙在一起商量,小熊先說:“花臉虎打噴嚏不捂住嘴巴,太不應該了?!薄皩?、對,不能再發(fā)生可怕的事情了,”鳥媽媽抱著小鳥說。最后,小猴說:“那我們分頭行動,想想辦法吧?!?/p>
“原來,它們在想辦法對付我”,花臉虎很生氣。到了傍晚,花臉虎更生氣了,它打噴嚏打得下巴都酸了。
篤篤篤,“花臉虎在家嗎?”,小熊來敲門了。“哼,你們真的來了,”花臉虎大聲地說,“如果你們進來,我就咬你們!”“好、好,我們不進來(小鳥),我們給你送一點東西來(小猴),就放在門口(小熊)”,大伙說完就走了。
花臉虎打開門,咦,門口放了一碗藥和一張紙條,上面寫著:這是小猴果園里的梨,小熊的蜂蜜,還有鳥媽媽采來的草藥熬出來的藥,專治打噴嚏,不過,今后再打噴嚏請你捂住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