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花 譚敏
【摘要】以“第二課堂為依托的項目驅動”的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模塊化建設強調理論知識能夠系統(tǒng)的應用;從課程內容的調整與整合,教學方法的運用與效果,第二課堂的參與等方面來提供理論聯系實際的載體;搭建動手實踐、開拓創(chuàng)新平臺;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
【關鍵詞】第二課堂 ?項目驅動法 ?內容重組與整合 ?項目設計
【基金項目】1.安徽省教育廳重點項目:面向“電氣信息類”專業(yè)現代電子設計技術模塊建設20100934;2.2013安徽省振興計劃人才基金項目:基于CMOS光學影像觸控技術的多點觸摸方式的研究:2013SQRL075ZD。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5-0248-01
模擬電子技術課程是電子信息與電氣類專業(yè)學生必修專業(yè)基礎課程,是學習其他后續(xù)課程的基礎,并且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它涵蓋了多門專業(yè)基礎課程的內容。隨著電子技術的迅速發(fā)展,新概念、新技術和新設計方法不斷涌現,使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的教學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將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
一、以第二課堂為依托進行的項目驅動教學模式
以“第二課堂為依托的項目驅動”的模擬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的模塊化建設強調理論知識系統(tǒng)的應用;提供理論聯系實際的載體;搭建動手實踐、開拓創(chuàng)新平臺;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
這項工作近幾年已經落到實處,合肥學院電子設計競賽從2005年開始,已經連續(xù)舉辦了八屆,合肥學院multisum電子仿真大賽也已經到了第二屆,大二的學生參加這兩項賽事的時候也只學習了模擬電子技術基礎和電路基礎這兩門專業(yè)基礎課,其余的專業(yè)課程還沒開始學習,所有的設計概念及設計的理念也只有從模電的基礎概念出發(fā)。在模擬電子基礎課程的教授過程中,一定要理論聯系實踐,實行以第二課堂為依托,以項目驅動為落腳點進行課程的模塊化學習才能讓學生學以致用,夯實基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才能在后續(xù)的電子設計競賽中發(fā)揮自己的電路應用及電路設計的能力。
(一)課程內容如何調整和整合
參考德國應用型大學電子技術的教學經驗,我們在講授模擬電子技術課程時把課程劃分為兩個大的模塊電子器件模塊和電子線路模塊,器件模塊包括二極管、三極管和場效應管。對應著教材上的三章內容,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重點掌握三種器件的結構與特點,三種器件的工作原理以及輸入與輸出特性曲線,并且講課的時候通過類比,掌握三種器件相同點與不同點,以及三種器件在電路中不同組態(tài)對應不同的性質。在此基礎上講授第二個模塊,電子線路模塊,此模塊由前面講授的模塊作為基礎講授起來相對簡單,學生理解起來更具有系統(tǒng)性,這個模塊的主要內容有模擬集成放大電路、運算放大電路、反饋放大電路、濾波電路及振蕩電路,最后電路的綜合應用直流穩(wěn)壓電路。全書的內容涵蓋在這兩個模塊里了。
后面的電子線路是在器件的基礎上為了解決不同的問題而引入的。模擬集成放大是如何提高電路的增益,直流偏置的提供的方式,輸入電路的模型以及輸出電路的模型。運算放大電路是在理想運算放大器的基礎上實現了信號的各種運算,反饋放大電路以犧牲電路的增益為前提提高了電路的穩(wěn)定性,拓展了信號的頻帶,更好地在輸入端匹配了信號源,在輸出端匹配了輸出電路,實現了電路的穩(wěn)定輸出,為設計各種類型的電路提供了整體思路。
(二)項目的設計方法
在講授這門課的過程中,依托第二課堂,實行項目驅動的方法來進行組織教學工作。在做好模電課程的實驗的基礎上,給學生精心設計了6個項目,讓學生先用multisim進行仿真,然后自行買器件進行實物的制作,教學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學生完成項目的過程,這六個項目的設計的知識點如下。
A.直流穩(wěn)壓電源的設計(因為后續(xù)的作品都需要用電源)——綜合知識。
B.用分立元件搭建基極分壓式射極偏置電路,實現信號的放大;
C.利用運放設計儀用放大器的前置放大電路;
D.設計功率管設計功率放大電路,驅動負載;
E.設計一個二階低通有源濾波電路,上限頻率為10KHz.
F.設計振蕩電路,產生1kHz的正弦波信號和三角波信號。
二、項目驅動的實施方法
教學關注的重點是學生達到的程度,教師的任務是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知識、水平和興趣來選取適合他們的項目,從根本上將傳統(tǒng)課堂中老師滿堂灌轉變?yōu)椤皩W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
項目驅動法在模擬電子技術課程中的具體的實施是:在講授理論時或講授理論之前,給學生設計出具體的項目,讓學生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地去學習理論,帶著問題去思考,然后通過所學的理論知識經過自己的理解、分析、歸納、總結完成項目。通過項目驅動,不僅使學生很好地掌握理論知識,激發(fā)學習興趣,消除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的神秘感。而且深刻理解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應用,能夠把枯燥的理論和實際的應用結合起來。
三、項目驅動教學方法的實施效果
在模擬電子技術課程中實施項目驅動法,可最大程度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因為學生在做項目時,不僅要理論部分的理解和計算,還要涉及到畫電路圖,電路仿真,實物制作等實踐環(huán)節(jié),所有的這些環(huán)節(jié)都要自己根據理論去考慮、設計。當學生看到自己做出的實物時,肯定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時間、精力的投入主要源于興趣,有了學習興趣,就能理性的深入學習,對教學內容理解得更深刻,學習更扎實,反過來會使學習興趣更濃,步入良性循環(huán)的學習過程。
四、第二課堂已取得的成績
以“第二課堂為依托的項目驅動”模擬電子技術的模塊化教學方案,學生完成第一課堂各課程模塊和實踐教學模塊學習的同時,積極參與到以學生為主體的“第二課堂”活動中,以項目驅動方式,完成各項活動中的項目,很好的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了系統(tǒng)的應用,在知識、能力、素質協(xié)調發(fā)展的同時,又在教育部倡導的“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智能車賽”、“挑戰(zhàn)杯賽”等專業(yè)賽事中取得驕人的成績。
參考文獻:
[1]康華光主編.電子技術基礎.模擬部分[M].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tǒng)教學的理論基礎,學校教育現代化建設[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1998,54-73.
[3]陳旭遠,張捷.新課程實用課堂教學藝術[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
李翠花(1978-),女,安徽省碭山縣人,合肥學院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系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電路設計。